耶稣的历史考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比基尼和灯
近看到一幅画,初看过去,是美女张开的穿着比基尼的双腿。手机登陆:www.xiaoshuodaquan.com当时连忙将眼睛掉开,心中祷告:“上帝饶恕”,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标题。
标题是“这是比基尼还是灯盏呢?”。
仔细一看,原来画的是一盏灯——当然,用的是现代的那种双义画。人的罪性和不足啊,自称“黑色的眼睛”,却连比基尼和灯都分不清楚。一笑。
家看到这里,一定会产生一个想法。既然人的愿望,能将比基尼认着灯,又将灯认着比基尼。那么基督耶稣会不会是因为人心中的愿望而造出来的呢?
顺便给大家介绍欣赏现代幽默的必要的心理。我们都知道,幽默能使得人欢笑,愉快,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但幽默是一种外用药,也有很多副作用。有一种幽默是建立在损毁或贬低他人基础上的,属于那种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的幽默,这是违背《圣经》的原则和现代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有一种所谓的“绅士”的幽默,或者用于划分群体的幽默,就像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玩的文字游戏,是一种建立社会圈子的工具。.y有一种幽默是自嘲性的,需要说幽默的人有宽厚的心胸。
美国式幽默最常见的形式,是把事情描述极端化。一来是否定那种极端,二来是让靠近那种极端的人,并不感到过分的自卑。比方说在电视上频频出现的关于胖子各种肥皂剧,确实能使得很多胖子心情舒畅很多。
但幽默的长期使用的负面效果,也必须重视。美国人在几十年前出了一个Hors-Spson的系列幽默电视剧,描写的是一个非常弱智混乱的家庭。这个幽默很受欢迎。结果有人做了社会调查,现在的美国家庭的混乱弱智程度,比几十年前要高。当然,我们绝不能说,Hors-Spson系列幽默剧就是唯一的原因,我们也无法确定这种调查的采样是否准确。但我们应该知道,有很多人在吸收幽默内容的时候,不是用幽默来提高自己,或将幽默的内容当着一种警惕的因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些夸张的内容当着了合理的。
严肃地说,想当初开始写《最大与最小》的时候,报着求名求利的思想。中间还不断地写“美女”情节。但现在却要看见美女腿的广告就掉头。在我内心中,自然知道这样大的变化,是来自上帝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地靠自己的主观意识达到的。

耶稣的历史考证
近看了一部记录片,叫《Th-Cas-for-Chrs》。按照影片的内容,应该翻译成《耶稣的历史考证》。
片的作者是一个记者兼编辑。他原来是一个无神论者,其妻子原来也是无神论者。
她妻子去了教会,很快就信教了。她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他,对他的子女都比以前关爱了很多。
但这个记者兼编辑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会失去他的妻子和子女的恐惧。影片中解释道,他认为宗教是一种“亚文化”。由于他的职业操守,是讲究“以事实为依据”的,自然不愿意加入这种亚文化。片中并没有解释,即使他将教会当成了一种“亚文化”,但那也是一种好的“亚文化”嘛。为什么他会如此拒绝?
其实我能理解。我自己的亲人有时候也对我有些拒绝。他们认为我信教可以,当作一种“信仰”(类似于美国概念的“亚文化”就行了),但不要参与得太深了。在他们心目中,“神”存不存在还是疑问,是好的事情,去参与一下就行了。
总之,这位编辑心中产生了一种近乎偏执的感觉,觉得非要纠正他的妻子。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开始了搜罗“耶稣是否存在过”的证据。
整个影片几乎都是讲他收集证据的过程的。这种证据收集的方法,完全符合现代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种收集过程进行了两年。任何一部影片,限于篇幅,反应的内容都带有侧重点。平心而论,看完他的影片后,我发现他讲的,主要还是对基督耶稣存在有利的证据。
但他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还是真诚地申明了他找到的所有证据,让他陷入了一种困惑。这种困惑使得他产生了这样一种可笑的感觉——若相信耶稣不存在,比相信耶稣存在还困难。
这个时候,他再回忆起自己这两年的艰辛。在搜索证据中沮丧愤怒的时候,他曾经一脚在木板墙上踢了一个洞。他也曾经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逼入愤怒和沮丧中。这时候他突然恍然大悟了——为什么不尝试相信耶稣存在呢?
结果他变成了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