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1992年时,一位姓董的北大同学在美国给我讲了一个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交通事故中丧失了儿子的美国妇女。她是一个富人。当她失去儿子后,她将毕生的精力献出,用于在美国推广交通规则的立法和推广。据说美国现代的交通管理制度深受她的影响。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是否基督徒。
一)悲剧
009年11月初某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我写这篇文章并没有获得事主的同意,故特意隐去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主的真实姓名。
在当日中午1时左右,一个17岁的中国少女被小镇的列车撞死了。她可能钻过了一个围栏的洞来到了一段封闭的列车道上。她在附近的高中上学,很多少年学生用那个洞作为通往高中的一条捷径。
这个事件只是当作了一件普通的悲剧性的交通事故,没有上任何主流的新闻媒体。相反,我在Yahoo上看到了另外一段喜剧性的交通事故的录像(大概是地铁的自动监测系统拍摄下来的)。一个大概是醉酒了的妇女,在Boston市中心的地铁线的候车道上蹦跳,却莫名其妙地跌进了车道中间。当时一辆列车正呼啸而至,有两个白人老头大声呼喊,打各种手势。那辆列车紧急刹车,惊险万分地停在了这位醉酒了的妇女的前面,距离她不到1米。
我是通过一位教会的朋友了解到那个在事故中丧生的中国少女的故事的。这位教会的朋友的女儿在学习中国舞蹈的时候,认识了那位在也美国学习中国舞蹈的中国少女。波士顿华侨自组织的多个中国舞蹈团,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子女教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国人的荣誉。她们在波士顿附近的演出表达了中国传统舞蹈独特的美,赢得了很多美国人的好感,也通过义演进行过各种慈善募捐。
这位中国少女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据我那位朋友介绍,她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很St(甜蜜),也很美丽的女孩。我们传阅了她的一个纪念网站,她不仅学跳舞,也学小提琴,大概也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根据她的朋友的留念话语,她还经常参与Bk(骑自行车),Hk(徒步旅行)等活动。她还是所在高中的国家荣誉社的成员,获得了校长银质奖等荣誉。她也是某业余中文学校的助教。
她的朋友们非常怀念她。
她是家中的独身女,可以想像其父母的悲哀。
人生无常,没有人能回答天父为什么让那位醉酒的女士得救,却接走了这位如此美丽而年轻的,如一朵鲜花盛开的少女。
二)追思
我的教会朋友让我为她祷告。
我却想到了我在1992年时听到的那个故事。我相信这位美丽的少女,她的生命一定有更多的含义。她的善良和爱,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她周围的每一个朋友心中了。在她的纪念网站中,充满了感人的纪念话语,不是为她的美丽,不是为她的才华,也不是为她在这个世界的荣耀,却是为她与人相处的美好的日子,她带给大家的爱和追思。
其中最感人的留言是这样一段话:“Yo-ar-a-gft-fro-abov,yo-brng-lgr-rld,forvr-yo-ll-lv-n-th-havs-and-n-or-harts”。(你是来自天上的礼物。你为这个世界带来亮光。你将永远住在天上和我们的心中。)
但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深思”,所以我用电子邮件问了一些非常让人厌恶的问题。我问她为什么没有听到鸣笛的声音,我问她当时是否在耳朵里塞了一个P3的耳机。
我还说了很不该说的话。我说作为父母,我们唯一可以学习的,是如果可以交换的话,我们情愿放弃她在这个世界所有的荣耀,换取她不要走那个能省点时间的捷径。

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中在想的,是《圣经》关于生命的教导。
我的朋友回复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说那段铁路靠近学校和居住区,所以列车不鸣笛,也许听见火车的声音,已经太晚了。据说那段路上有很多树”。
我的朋友再次劝我为她祷告。
后来我好不容易查到了网上的一段描述。“这个事故生在有一排树木遮蔽的一段铁轨上,距离最近的按交通规则设计的穿越铁路的通道约250码(1码相当于1米)。”(也就是说,这段捷径大概能帮助这个女孩节省约5分钟的时间。由于她喜欢徒步旅行和骑自行车,我想体力不是一个她需要节省的因素。)
“不幸走到铁轨上并被撞击了。”铁路线的负责人说。(很专业的术语)
他补充道:“在现场的围栏上有一个洞。铁路公司经常将这类的洞堵上。”
在这段路上也有过其他的事故,他强调以前也见过学生违规穿越。
校在当日就向学生们宣讲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校方说:“对学生,老师和学校来说,这个一个悲伤的日子。”
一个同龄学生(向记)介绍说,校长已经通知了全体学生这件悲剧,但没有提学生的具体姓名。校长也通知了不幸的家长。学校还在图书馆安排了哀伤劝慰(大概是做心理辅导的)。
“这是很震惊的,很多人都在哭泣,大家也很沮丧,”那个学生说,“我想知道她是不是我的朋友”。
这位学生还说,他自己无数次穿越过那段交叉路(规定的穿越带)。地铁铁轨离学校50英尺(约17米)远,在学校内就能听到路过的火车的声音。
在不幸的家外,有警察保护(大概是避免骚扰)。(记访问时)一个应门的人(大概是家属)拒绝作任何评论。
我向大家介绍这个故事时,心中很伤感。由于没有征求家属的同意,我心中也很内疚。但我相信她年轻美丽的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哪怕这种含义,说出来或许会让她的美丽的生命历程蒙上一丝淡淡的灰暗。
我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我相信她的在天之灵也会希望我将她的故事真实地讲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她的不幸的遭遇得救。我甚至愿意相信她是天使,来到这个世界,是带有天父的使命,向人们讲述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训。我向天父祷告,希望天父允许我借我的笔,使得她在这个人世的使命更得到完全。我向天父祷告,希望她的灵魂得以在天父的怀中安息。我向天父祷告,希望她的家人能够得到安慰。我更祷告更多的人能因为她的死而得救。
三)得救的路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记念刘和珍君》这样一篇描写生与死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深沉的文字:“这个世界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路就出来了。”
这段文字一直铭刻在我的灵魂中。我曾经相信人走出的路。我也敬佩勇敢的探路人。
但这个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值得深思的另一面:有一些捷径,我们是不应当走的。
这个世界有一条路,是神的儿子用?的生命为人们铺下的。走这条路的人,将得到永生。
“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0-11)
“没有人夺取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翰福音》10:18)
多马对他(耶稣)说:“主啊,我们还不知道你往那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5-6)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