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们到我这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献给还在继续关注我的读的,是一篇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在写正题之前,先写一点题外话。最近在美国看“Sctfc-Frontr”电视节目时,突然现考古学家们有了一项新兴武器――基因考古学。这种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现代人类的基因,以及考古学上现的古人类的残缺基因的对比,来确定人类的进化历史。
根据这种“基因考古学”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调整了人类进化历史中的一些关键进程。人类的各个族群的基因相似性达到了99.9%,远远超过了猿猴类的基因相似性。我们以前认定的,从猿到人,在各个大陆的“分别式进化模型”,很难解释如此接近的基因相似性。于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新的假设,认为包括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类,都被一次大约7万年前的冰川纪灭绝。现在的人类,来自于7万年前,在非洲一个地区的约600“人”的族群。(开个玩笑,科学家们也喜欢追星。现在奥巴马总统走红,于是全人类就都成了非洲人的后裔了)
同时,科学家们认为,7万年前灭绝的那些人类又有一个共同祖先群。至于其他考古现的类人猿猴,实在是很难称为人类的祖先。
这部短片是英文的,很多进化论和考古学的术语我只知道大概意思。科学家们好像折腾了一大段时间,回头找到了一个类似于《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大洪水故事后的诺亚的人类起源的故事了。只不过其中时间有点不同,《圣经》描述的人类历史只有数千年。而且7万年前人类被几乎灭绝的那次经历中,人类遭遇的是冰川,而不是大洪水。
当然,这绝不是说科学证明了《圣经》。现代的神学家,大多数早就将《圣经》《创世纪》中,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历史的启示,在写作方式上当作文学性的,而不是按字面含义科学解释的。在寓意方面当作属灵启示性的,而非为自然科学预备的。
我在前一段时间讨论进化论的时候,引用以前科学家的解释,说人脑的容量冗余度很大,到现在只用了10%。然而科学家们最近又有了新现,说人脑的容量并没有冗余。一但进入成年人,就用充分了。要记忆新的内容,就要把旧的内容压缩或忘却,腾出空间来。好可怕,想想现在的家长,深怕孩子们学的东西少了,拼命往孩子们的脑袋里灌输各种知识。到哪一天突然现孩子们的脑袋里再也不能装新东西了,什么好话都听不进去了,那且不是天大的麻烦?当然,科学家们说得不清不楚,只是估计分析。我也有点危言耸听。一笑。
在同时,科学家们又明了一个新玩意儿,用图像帮助提高记忆速度。我们以前的课本文字多,图片少。现在的课本厚厚的,内容讲得不多,图片资料一大堆。网上还有各种帮助学习的软件,图片内容更丰富。
我是搞图像压缩编码和解码的,自然知道图像占用的存储空间比声音占用的储存空间大很多。我仔细琢磨,大家不妨也试一下,总觉得我们在思维时,脑袋里有的,既不是图像,也不是文字,而是声音。所以我很后怕,若我们的后代都变成靠图像记忆和思维的了,他们会不会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大脑处理能力上,最终成为低能儿?当然,我还是有点危言耸听。一笑。
顺便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网络游戏的副作用。游戏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游戏在智力开、训练快速反应等方面有好处,但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直接、快速的回报,很容易影响小孩的心智育,使得小孩失去耐心和毅力,难以忍受平淡的现实生活。
有些问题是真实的和迫切的,比如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同侪压力、性、爱情、婚姻和人生的价值观的问题。学过一定现代商业知识或BA课程的朋友都知道,商业社会的需求往往是以儿童、青少年和妇女为最大的消费群。现代商业推销的过程中,带有极大的物质和精神的腐蚀性。
二战以后,从现代电影电视业兴起,英国的披头四文化入侵美国,以及性解放文化开始,年轻的一代就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垮掉”的压力。在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上,特别是教育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性观念、婚姻观念等问题上,即使是基督教教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青少年来说,日益更新的消费趋势、技术、观念和信息,以及自由主义的思潮,使得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挑战父母一代的权威。现代工业和商业环境抛弃了传统道德,强调各种竞争和复杂的社会交往。这种趋势剥夺了个人空间,形成强大的攀比心理和同侪压力,使得青少年很容易被社会的罪恶污染。
在同时,成年人必须以一颗同情的心,真切地体会青少年面临的压力。在现代,青少年的性心理过早成熟,但经济成熟的年龄却大大滞后,这往往导致结婚年龄的后移。现代文化追求性和以、娱乐为中心的情爱,还有诸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之类的论调,也使得年轻人很容易接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游戏人生的心态。
在美国,青少年教育同样是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值得感恩的是,社会也对青少年问题投入了巨大的关注。最近我参加了女儿学校的一个DAR培训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由小镇警察局和中小学联合举办的,帮助10岁以上少年人杜绝毒品和暴力的培训活动。Dar是由Drg(毒品)-Abs(暴力)-Rsst(抵挡)-dcaton(教育)几个词的缩写构成的。在这个培训活动中,香烟和酒都被当作了毒品。培训活动特别强调了青少年要坚持自己的权利和原则,劝导他们要敢于抵挡“同侪压力(Pr-Prssr)”,不要“人云亦云,人行亦行”,屈服于周遭环境的错误和诱惑。
1)亚伯拉罕让地的故事
在美国的教会中,大多都有针对儿童的事工。也就是说,当成人参加各种教会活动时,可以带上小孩。教会提供专门的老师帮助组织小孩学习《圣经》,以及各种游戏活动。美国文化强调人们的和平友善相处和社交,教会不仅为成年人提供了社交的方便,也为小孩交朋友提供了方便。很多华侨是先将小孩送教会,后来自己被神感动而信教的。我也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接触教会并信教的。
我们教会为小孩们组织的,是一个名叫AAA的国际化的标准程式。代课老师都要预先经过这个标准程式的培训。很多教材和资料也来至于在全球推广这个程式的组织。我最近报名参加了AAA活动,希望最终能成为一名教员。AAA是Approvd-orkan-Ar-ot-Ashad的缩写,意思是“蒙恩的工人不至于羞愧”,来自于《新约圣经》的《提摩太后书》2:15:“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做无愧的工人,按照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在我参与的一次由5-7岁的小朋友组成的Spark(火花)小组的活动中,一位信王的姐妹讲述了亚伯拉罕的故事。亚伯拉罕是在《圣经》《创世纪》里出现的人物,是犹太人的祖先。
王老师问:“大家还记不记得亚伯拉罕啊?”
朋友们回答:“记得!”,其中一个小朋友高声道:“是亚伯拉罕.林肯!”。晕,亚伯拉罕.林肯是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两人相差了数千年。
纠正了小朋友的错误后,王老师继续讲故事。原来上节课讲了亚伯拉罕听从神的召唤,带着妻子和侄儿罗德一家来到了迦南地。他们经过了一番曲折,得到了很多牛羊。
但平静和美满并没有随着他们的富裕降临。相反,亚伯拉罕和侄儿罗德的牧人因为土地和放牧相互争执起来。
这时候,老师停了下来,开始向小朋友们询问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办,并顺便教了一些与谦让有关的单词。老师在白板上贴了两幅土地的画,一幅是富饶而草木丰盛的土地,一幅是贫瘠的荒原。
亚伯拉罕在这时候告诉罗德不可骨肉相争,并让罗德先挑选土地。为了让小朋友们明白,老师准备了两块香喷喷的烤饼,以及一些烤饼碎末,让我和另外一位代课的女老师挑选。
当然,我被派了作恶人的角色,将两块上好的烤饼全部拿走了。留给另外那位楚楚可怜的女老师的,只有一些烤饼碎末。
“Grdy!”(贪婪),小朋友们同情心大作,一边留着口水,瞪着我手上的两块饼干,一边抗议。我掩面作害羞状,一笑。
老师进一步解释了前提,罗德当时的富裕实际上得到了亚伯拉罕的巨大助益。若论功劳,其实应该是亚伯拉罕先挑土地的。在这时候,我想到了中国成语中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想到了以前读过的一篇批判“孔融让梨”故事的文章,说孔融虚伪,让梨的目的是为了讨成人的欢心。

先不管处于什么目的,谦让永远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美德。亚伯拉罕谦让的,竟然是赖以生存的土地。
罗德的遭遇
罗德的英文翻译很有意思,是大写的“Lot”。这个词有“很多”的意思。所以看英文版《圣经》的人,很容易将这个名字与贪婪联系起来。
罗德得到了一大片好的土地,但这片好土地的旁边,却有两座罪恶深重的,分别叫所多玛、蛾摩拉的城。罪恶往往批着华丽的外表。罗德一家在不知不觉中,迁移到了所多玛城中。
朋友们能听的故事很有限,所以王老师省略了一些细节。诸如所多玛、蛾摩拉两城曾经生战乱,亚伯拉罕也曾经介入并帮助解救罗德。
总之,上帝终于不能容忍所多玛、蛾摩拉城的罪恶,决定将这两座城毁灭。(罗德选择的那片地在约旦河旁边,考古学已经证实那里曾经是水草丰盛的土地,但却在数千年前成为了荒漠)
上帝喜爱亚伯拉罕,并怜恤罗德是亚伯拉罕的侄儿,就派了两个天使,要在毁灭所多玛、蛾摩拉城前,将罗德救出来。但罗德还是留恋那城,天使只好用强,拉着他、他的妻子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手离开了所多玛,并再三叮嘱他们,“不可回头观看”。最后所多玛被天上降下的硫磺与火毁灭了。
然而罗德的妻子显然还是在留恋荣华富贵,忍不住回头观看了一眼,却变成了一根盐柱。
3)谁的虫牙多
朋友们听完故事,然后分开背诵了一些简短的经文,就兴冲冲地玩游戏和分蛋糕点心去了。现代生活太丰富了,信息也很多,这样精彩的经文讲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大约只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印象。
但我们相信神,种子播下了,只要是那片土地合适,总有一天会长出参天的大树。
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耐心。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我现在做得这样辛苦,有什么意义吗?”的挫折感。有一个AAA的老师在解释这个活动的名称的时候,感触非常深。
所以这个活动选择了保罗传下的经文作为名称:“受恩典的工人不至于羞愧”。我们一定要相信只要认真地做了传福音的事工,神总会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收获。
在这里小小地幽默一下,讲完罗德的故事后不久,小朋友们就兴冲冲地扮演了一个“现代罗德”故事。罗德的英文名Lot,有“很多”的意思。
第二周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告诉小朋友们,虫牙是不好的。
有一个小朋友有点难为情地说:“我有一颗虫牙。”
另外一个小朋友就立即继续:“我有两颗虫牙。”
马上又有小朋友忍不住了。“我有四颗虫牙。”虫牙已经成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竞争目标。
我5岁的小儿子激动地站起来,说:“我有银牙齿!”,还把嘴巴掰开给大家看。我晕,他太喜欢吃糖了,小小年纪就补了牙。还好,不是大金牙。
后一个小朋友忍不住了,宣称:“我有十九颗虫牙!”……(老师,你怎么晕倒了)
4)如何教育子女
真正的基督徒考虑教育子女,先考虑的,是怎样让子女在长大成人后,还能继承父母的信仰,继续信基督耶稣。说来很有趣,一位神学教授解释说,基督徒的子女若不信主耶稣,神并不会因此不让这个基督徒上天堂。
根据《圣经》的原则,子女是上帝赐给信徒的礼物。父母要代替上帝看管,并最终将子女交还上帝。实际上,这也是上帝为人们赐予的,一种最无私的父爱与母爱。因为在父母一方来说,要将子女在成年后的自由交还给他们。
传统中国文化教育中,父母很担心子女将来是否能守“孝道”。《圣经》中,神同样对子女的孝道有明确的要求。神的介入,为父慈子孝注入了巨大的爱的能量,又提供了公正的标准。
让子女参与教会活动,在生活中多体现理解、耐心、爱心和公正,都是教育子女的关键。
父母一方面要在子女面前竖立威信,要子女顺服父母的教诲。但任何人,即便是基督徒,在实际生活中,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也要忌讳在子女面前扮演上帝。“十全十美”的父母模式,实际上剥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父母过于骄傲,往往不能容忍子女缺陷,也导致子女不能容忍他人的缺陷。一个过度“望子成龙”的父母,培养出的子女往往无法承受失败和挫折。
要知道,连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也不以我们的缺陷为我们的罪。
教育子女涉及很多具体的技巧和方式,若要写下来,就是一大本书也写不完。在这里我只能介绍一点原则性的建议。《圣经》说,神是一个灵,基督耶稣本身也代表着圣灵降临世界。圣灵在英文的翻译中,是大写的“Sprt”,对于不熟悉神学的人,可以暂时理解成一种神圣的精神力量。
也就是说,我们在子女教育中,一定要注意精神素养方面的培养。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常用“Sprtal”(精神化的)和“atral”(物质化的)来形容人的素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艺术家就是属于“Sprtal”(精神化的),只认钞票的暴户自然是“atral”(物质化的)。
另外一个,就是爱心、道德、性格方面的培养。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智商、技能、成绩、荣誉和物质追求等内容。
终,教育青少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问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世界不公平,怎么办?
我11岁的女儿的答案让人喷饭:pl!”(抱怨)。在美国,学校里很讲公平,老师对同学的投诉都耐心处理,于是学生们就以为这个世界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公平的。
遇到不公平,就找老师抱怨。这大概是美国小学生的心态。
武侠小说的回答:该出手时就出手。鲁迅先生的回答:痛恨,痛恨,再痛恨。厚黑学的回答:你黑老子比你更黑。实用主义的回答: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童话小说的回答,找个青蛙亲一下,没准变成了王子……
比尔.盖茨的回答:“Th-rld-s-nfar,Lv-th-t”,这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做你该做的事情,过你该过的生活。
基督徒呢?有一个神学教授在解释《圣经》的《约伯记》时说:
“第一,世界不公平,不要责怪上帝,上帝知道?在做什么!”
“第二,世界不公平,但信徒要过正直的生活!”
我想了想,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了这么一条:
“第三,真正的信徒,要靠对神的信心尽量地行善与爱。其他的人若看见你这样做了,也许就会通过你的行为相信神的存在,那你就真的成了神的见证人。”
遗憾的是,很多人见到教会的人做了很多正直的、富有爱心的事,还是不能相信永生的神的存在。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不公平。而基督徒们却并不因此而抱怨。因为正是这样的不公平,我们才有了在这个世界为神做工,彰显神的爱,荣耀神的机会。
为了增加信徒的信心,为了救赎整个人类,神的儿子亲临世界,走上了十字架。?的死定了这个世界的罪,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是人的贪婪造成的。
又为所有的信徒做了最好的榜样,因为?的一生无罪而正直,救人无数,丰丰富富充满了恩典。
为父神做了最美好的见证,因为?做了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献祭。为了见证神的爱,?走上十字架,用自己的血,来为这个世界赎罪。并靠自己的复活,直接证实了神赋予人永生的能力。
生命就是《圣经》的注解。?是贯穿整个《圣经》的圣灵的化身。
后送大家一段经文,也借这段经文概括一下本章的主题“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加福音》18:16-17)
在这里,像小孩子,指的是对神完全地依靠,充分地信赖,坦诚地开放自己,并存全然诚恳的态度。(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注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