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临终之言――我们都是乞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历史记录片将马丁.路德面对教廷审判的情形拍摄得无比英雄慷慨,豪气干云。然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中,马丁.路德在面临审判时还是显示出了巨大的犹豫和挣扎。他曾经请求教廷给他一天时间思考如何回复。可以想像在这一整天中,他都在虔诚地向上帝祷告。此外,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教廷已经达成协议,在审判过程中要保证马丁.路德的人生安全。也就是说,即使有审判结果,也不能立即行刑。
马丁.路德最终选择了为基督耶稣殉道的路。在沃莫斯教廷审判会上,他拒绝收回自己的著作。(备注,沃莫斯教廷审判会只是教廷召开的沃莫斯议会中的一个部分。对马丁.路德的审判大概是沃莫斯议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廷宣判了将马丁.路德逐出教会,?皇也因此宣判了马丁.路德的死刑。但有一批有心人在行刑前抢先救走了马丁.路德。(这大概是一个政治妥协式的安排,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软禁。并非劫法场的那种类型)
马丁.路德对基督教还有很多其他的贡献。其中一个重大的贡献是翻译了德文《圣经》,成为现在V英文《圣经》的重要参考依据。他还与一个修女结了婚,打破了天主教牧师必须独身的传统。他也是一个赞美诗作家,对神学理论和应用有着巨大贡献。他一生清贫,与当时主教们的富裕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德国的一批农民显然误解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教义解释。他们立即认定罗马教皇是贪婪的,骗取他们财产的。他们也立即以“马丁.路德”为旗号进行了暴动,焚烧了一些修道院、教堂和图书馆等。马丁.路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声羁绊而支持这样的暴动。相反,他谴责了那些以他的名义暴动的农民。他深信神的心意是和平的。无法以马丁.路德的名义进行的农民暴动,因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因由,很快地平息了。
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可以用“因信称义”来总结。然而,上帝并没有因为人对《圣经》的理解而停止了?的做工。相反,我们在马丁.路德身上看到的,并不只是欢欢喜喜地说:“上帝啊,你看,我信了你。你该高兴了吧,我可以进天堂了吧?”
马丁.路德的人生道路,却是一条明明确确的为神的福音,上十字架牺牲的道路。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23-24)
现代牧师为了方便信徒的理解,往往将“信”作为得救的条件,并将一生为基督做工奉献,作为“成圣”的路途。

同时,很多基督徒和牧师,都坚持讲道时说的内容,要能与自己的行为相称。若做不到,就坚决表明自己是有罪的。我在这里写作,很多事情都是我没有做到的,也请大家原谅,请上帝原谅。(当然,牧师和很多政治家处境地位不同。相信奥巴马是无法在国会上公开做忏悔祷告的,我们要多有体谅他人的心)。
马丁.路德临终时,留下了这么一段话:没有人能理解Vrgl的《牧歌》,除非他当过五年的牧羊人;没有人能理解Vrgl的《田园诗》,除非他当过五年的农夫;没有人能理解Ccro的书信(或我的教训),除非他在一个杰出的位置忙碌了二十年;要知道没有人能在那些神圣的作前充分地赎罪,除非他曾与那些先知们共同管理过教会一百年,那些像以利亚、以利沙、施洗约翰、基督和?的使徒们样的先知;不要为下面这条《埃涅阿斯纪》的神圣诗句欢呼,只要为他们的脚踪俯伏你的敬意:“因为这是真实的,我们都是乞丐。”
注解:Vrgl是一个公元前40年左右的拉丁诗人,他的诗作描写了那段时间罗马社会的社会风情和动荡。我自己猜想,马丁.路德时代的神学家大概会通过这些诗作了解《新约圣经》的写作背景。马丁.路德的临终遗言里,提到了Vrgl写过的最著名的3部著作:《牧歌》,《田园诗》和《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是一部神话史诗。
ro是一个公元前100年左右,罗马著名的文学家、演说家和政治家,也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马丁这个名字,来自于欧洲著名的天主教圣徒“马背上的马丁”。马丁是一个罗马士兵。传说中,有一次在军营前,他见到了一个的乞丐,他就将自己的战袍割下一半给了这个乞丐遮蔽。在当日夜晚,他梦见基督耶稣对他说:“这就是马丁,他将那一半的衣袍覆盖了我”。
早在马丁.路德之前一百年左右,因为当时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就已经开始了。我这小段文章系列是以乡村教会开始写当时的天主教的。当时信仰基督耶稣的人的奉献都给了天主教,新教的传播没有任何经济支持。然而却有这样一批信徒,他们宁愿当乞丐,也要去周游各个乡村,传播神的福音的正确信息。我个人的理解,马丁.路德说:“我们都是乞丐”,指的就是当时新教传教的窘困状况,也是赞誉那些新教徒们追求神的信心。
后,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党的90周年大庆时,最后的展望式的言。同样,请允许我不为这90周年的成就而欢呼,而为那些为这个国家和民族默默献身的所有的党员和人民,献上我真诚的敬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