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节 帝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一个明媚的夏天,花香蝶影,莺啼燕语,到处透露出盎然的生机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万物复苏,人作为万物之灵也正在焕发生机。在一阵高昂激越、热烈奔放、欢乐活泼的奏乐中,光绪皇帝典学的启蒙仪式在养心殿举行。
醇亲王奕譞朝服焕然一新,一扫往日的愁容和闲适之态,神采飞扬地站立在大殿旁边主持典学仪式。光绪小皇帝更是身着上朝团龙裹服,面南背北正襟而坐,他的前面放置一张高大的御案,案上备满了文房四宝,两名侍从太监垂手站立两边。随着奕譞一声洪亮的高呼,汉文老师翁同和,夏同善,满文老师亲王伯彦讷漠祜、景寿和贝勒奕劻等人依次进入养心殿举行参拜大礼。
礼毕,只见翁同和走到那张高大的御案前挽起袖子,打开宣纸,提起事先准备好的笔饱蘸浓墨一笔一画地写下“天下太平”和“正大光明”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翁同和放下自己的笔,又双手捧起一支朱笔让光绪握着,自己握着光绪的小手在这八个大字上临摹。如此来回临摹几遍后,翁同和见光绪额头微微浸出汗滴,这才停止。他又从桌上拿起一本《帝鉴图》,指着上图的一些帝王画像让光绪辨认,并简单地做着讲解。
这《帝鉴图》是明代神宗时,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为神宗编写的,图文并茂,生动传神,就像现时儿童都喜欢看的卡通片,特别有利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光绪也不例外,他随着翁同和翻动的书页,在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上流连不已,并拿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不断地点头称赞,偶尔还问上几句
翻看一会儿后,翁同和光绪提笔在一张白宣纸上写下“帝德”二字,先朗声读一遍,再让光绪紧跟着读。等光绪背会,翁同和又在“帝德”后面写下“如天”二字,再接着带领光绪念并讲解这四个字的意义。
汉文启蒙礼毕,又开始满文启蒙,这样前后进行了近一个时辰,启蒙典礼又在一片欢快的乐曲中结束。
从此,光绪的求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光绪对于这些儒家的学问也是无访的,但是对于国家的治理还是有些欠缺的。
光绪每天的生活很程式化,每天早晨起来先是到钟粹宫慈安太后那里请安,然后到储秀宫慈禧太后那里请安。第二件大事就是早饭后跟着两宫太后上朝,上朝结束后再回到上书房听师傅讲课与读书,练习书法或习武练剑。对于这些功课是必须的,不过好在光绪的底子厚实,又是从后世来的,对于这些还是可理理解的,最为光绪着急的是怎样才能尽快的掌握国家的权力中心才行,不能让这个慈禧太后一直把持的,的想个法子才行啊。
虽然光绪皇帝很是聪明,学习也很用功,记忆力和领悟能力都很高。每天从上书房回到后宫后,他总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慈安太后听听,对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还是深惧戒心的,但在她面前照样能讲得头头是道,博得慈禧的夸奖,这也是光绪最能讨慈禧欢心的一点。
翁同和给光绪所传授的课程主要是儒家治世经典五经四书。考虑到光绪的年龄,翁师傅首先从《大学》开始,对于如此深奥的儒家经典,年仅五岁的孩子理解起来是非常吃力的,可是当光绪帝听完翁同和的讲读后,也能跟其读朗并提反问。

这让做为帝师的他深感惊喜啊,这是神童啊。但是翁同和并不表露出来,继续的考问一些关于方学的知识的,对于光绪皇帝的聪明,作为帝师的他也是相很了解的。
当光绪帝每天的学习繁重中,还能不忘练武,这于满清来说,是相当好的了,因为现下的满清八旗人除了玩鸟斗蛐蛐外,好像也没什么能力了,不过光绪对于自己的功课要求的很严的,虽然阿玛额娘不在身边要靠自己,还是很坚强的生活,要想获得权利须靠自己,在宫里的这段时间,光绪拉拢了一批太监和宫女,对于他们来说光绪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有点好处他们都会向着你的,通过小方子在这个庞大的皇宫里建立了一支情报系统。这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同时,也对于这个深宫的深暗面提高一丝的警惕。
除了身边保护自己的御前侍卫外,就数小方子最亲了,他是跟随光绪一起来到这个皇宫的,而这些侍卫也是他亲自培养出来保护自己的。他不相信宫里的任何人,只好由自己的侍卫队里挑选一些武功高的人来保护了。对于这些侍卫来说武功说虽不是最历害的,但对于这些靠阴勋而在宫里混的要历害不知道多少倍的。
这天早朝过后,光绪像往常一样来到上书房听课,翁同和讲了一会儿,见光绪精力不集中,心道:也许今天皇上累了,就少讲一会儿,让他休息一下再讲。
光绪愣楞回想到早朝之时,朝堂之上地坐了一会儿,突然问道:
“翁师傅,朕听说咱大清与倭寇签订了和约,并赔偿他们五十万两白银,是否有这个事啊?”
翁同和微微一怔,他也是知道朝中最近与倭寇签订了条约还赔理道歉,这简直是有损大泱泱大国的脸面啊。不过对于皇年少同,毕竟是一国之主。也该了解一下朝局的变幻才是,便随口答道:
“确有其事,倭寇自明治维新以来,刚刚起步就已发展壮大,想倭寇之前不过是蛮夷之地,现有实力与我大清抗之”
“哦,是这样吗?为何我大清兵将百万,却要怕过一岛国儿。”
“皇上,自古以来我华夏便以德服人,然化外之民,则不服教化,现有蛮夷淫巧之技,不可不锐利,然我朝现实力有损,不及洋人矣,请皇上恕老臣多言啊。”翁同和赶紧跪下说道。
光绪装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翁师傅快快请起,朕还要师傅多多学习才是啊,有不懂之处还要请师傅助之啊。”
翁同和感到光绪很小,但甚为聪明,自己在这名君之下定能大展宏图,于是赶紧说道:“臣不敢,只要微臣知晓的定当告知陛下”
光绪笑笑的点了点头“现我大清不强,国弱贫瘠民不聊生,朕欲效法王安石变法,师傅可愿从之”
“臣愿誓死相随”用那肯定的语气来回答,光绪的话语,从话中他听出,君王定是我大清名君之主,有太祖圣祖之风啊。是我大清的福气啊。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请大家来看啊,不好的尽管说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