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建造窑厂(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制好茶就必须有好的工具,本来门前的竹林就是很好的材料,也很容易制造,但是它也容易坏掉,我可不想每次要用到的时候都去临时制作自己需要用的,这样非常的麻烦,我也没那个时间去做,因此我思来想去,决定去窑厂制瓷,但是问题有来了,先不说我的年纪还小,就说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瓷厂,完全没那个条件啊,突然我脑海中灵光一闪,我还可以自己制造瓷器,不仅可以用来家用,而且还可以用来卖钱,当然了不是只有茶具瓷器还会有瓷碗,瓷筷子,瓷杯子等等,当然以我现在的情形我也无法用太先进的技术来烧制瓷器,而只能是采用一些土技术因为这是一见危险的是我决定亲自来实施
做好了准备,我知道瓷器烧造是制瓷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而烧造过程又是在各种瓷窑中完成的。因此,中国古代瓷窑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总体水平。
最早的瓷窑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由早期竖式陶窑发展而来。这种窑平面呈圆形,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呈一线排开,因外表状如馒头而称为“馒头窑”。馒头窑窑室较小,各部分受热相对均匀,但因窑壁较厚,不利于快速冷却。此外,由于馒头窑面积较小,一次烧制的瓷器数量也较少。大约战国时期,南方出现了一种新的瓷窑,称为龙窑。龙窑依山而建,为长条状的斜坡形建筑。龙窑朝下一端为窑门和火膛,顶端开口,设小烟囱或干脆不设烟囱。龙窑通常都有数十米长,窑身即相当于一根长长的烟囱,因此抽力很大,窑内升温和降温都很快。同时,窑体空间大,装烧量很大。但是也正因为窑体过长,窑内温差也较大。于是,宋代时,人们将馒头窑和龙窑结合在一起,将龙窑窑体分割成一个个依次相通的馒头窑,称为阶级窑。阶级窑中,对每一窑室而言,具有馒头窑的优点;对整个窑身而言,又有龙窑的优势。明末清初,瓷都景德镇出现了一种新的窑型,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镇窑是在阶级窑基础上改进形成的。镇窑形似鸡蛋,前高后低,前宽后窄。窑顶在窑头处呈弧形,往后逐渐下降。窑底则由窑头往后逐渐向上倾斜。窑尾设烟囱。镇窑结构合理,窑温较高,密封性好。镇窑空间也较大,通常一次可烧造10吨左右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结构最先进的瓷窑。而我就决定采用以镇窑为蓝本的设计图加入其他元素和结合其他名窑的优势方面,加以缩小,我计算好数据这才招呼其他人来帮忙。
我叫来大堂哥和二堂哥一边指派两人按照我的指示进行挖掘和建造,另外我吩咐其他小孩帮忙来清理一下周边的环境,以方便建造瓷窑厂,经过了三四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粗糙的建成一个占地三米左右的瓷窑厂,于是我招呼众人来到我家,拿出一些食品让他们吃,就在这时大堂哥古沛疑惑的向我道:“天啸,你弄那个要干吗啊?”一听堂哥的话,其余众人都把眼睛齐刷刷的看向我,脸上也是一副我很好奇的神色,我见了就笑着说:“我要建瓷窑厂。”我刚说完,二堂哥古豹就接口问道:“天啸,你这个什么瓷窑厂是什么东西,你把它们都给我们说说,好让我们也涨涨见识,省的我们一个个的问,麻烦。”我听了,也觉得不错,于是便说道:“那好,我就给大家伙说说,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已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把瓷器出现的时间定在东汉,是有大量考古资料作为依据。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市县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河北安平、安徽毫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特别是浙江发现的更多。其中有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纪年墓中所出的麻布纹器系青瓷罐,“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嘉平五年”纪年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纹器系青瓷罐。这些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发现,使我们确信,我国瓷器的发明不会迟于汉末,把它定为东汉晚期,应该是比较确切的。
根据田野考古所得的资料,我国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在今浙江上虞,宁波地区,年代属东汉,浙江地区在古代有长期烧造原始瓷的传统,已发现的烧造原始瓷的瓷窑,其年代可以追溯到战国。”说到这里,我向众人问道:“战国还记得不?”这是四姐就举手说:“弟弟,我知道,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公元前403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弟弟,我记对吧!”我见姐姐记得这么清楚就洗道:“不错,姐姐很棒,值得表扬,以后要继续努力,好了姐姐先做下。”接着我看了看众人一副知道的表情,就接着说道:“瓷窑-艺术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与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的艺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窑址及特征:
邢窑——唐代胎质细洁、釉色白润。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越窑——唐、五代至宋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柴窑——传为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据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相传在现在郑州一带尚未发现窑址和器物。
定窑——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器物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北宋后期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钧窑——北宋、金、元均烧造此窑利用氧化铜和氧化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的色釉。红、
瓷窑紫的色泽如玫瑰、海棠,非常艳丽。胎骨灰白色,釉细而润,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数目字。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此外,与禹州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磁县等地瓷窑均仿烧钧瓷器。
汝窑——宋代名窑,元佑初年曾为官窑胎骨香灰色,釉色近于卵青。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在临汝南乡等地发现另一种青瓷,釉色较龙泉窑深而带葱绿,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两种,图案有花卉、水波、鱼及禽鸟。现称“临当窑”。今河南省汝州市(宋代属汝州)。
磁州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花纹,器里多不挂釉。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花、绘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花纹复杂,以卷叶、缠枝牡丹、水波纹、花卉禽鱼等图案为多,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今河北省邯郸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层陶衣,里外皆挂釉,釉色洁白莹亮,衬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花纹以缠枝牡丹为多。用绘花、刻花或剔花制成。此外,绞胎技法具有独特风格.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
龙泉窑——宋代著名瓷窑。始于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继续烧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停产。此窑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南宋龙泉窑瓷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胎质细密洁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花纹装饰上
瓷窑出现了堆塑和贴花。此种类型即习称的“弟窑”,一般称龙泉窑皆指此。另一种类型即习称的“哥窑”。龙泉窑器形复杂,除一般日用器皿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炉等。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哥窑——宋代名窑龙泉窑的一种类型。相传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龙泉烧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传世的“宋哥窑”,胎薄,色黑铁,通称“铁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纹片,称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矿有“紫口铁足之称”。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