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 大厦将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和广宁军连场恶战,东渡黄河入晋的闯军在攻克了平阳府城临汾之后一直采守势晋中晋北的大同和太原两府暂时没有受到威胁。两军停战之后,转眼间就到了年关,东征闯军的大小将军齐齐赶回了西安迎接李自成的大日子——登基建国,让晋省的明朝官员有了过春节的机会。
崇祯十七年一月一日,李自成,呃,如今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改名为李自晟在西安原秦王府拜祭天地,山川,祖先。改西京西安为“长安”,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以这年为永昌元年,造《甲申历》。追尊先代,以西夏太祖李继迁为不祧之祖,曾祖以下皆上谥号:曾祖,李世辅为瑞王;祖父,李海为庄王;父李守忠为肃王;三世祖妣皆追尊为王妃。又追封故兄李自立为延安王。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大封功臣。大体上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以下封伯、子、男。
亲族封爵:堂叔李守义赵侯,李守正襄阳侯,李守信西河侯,侄李过亳侯,堂弟李自强鄜州侯,李自明耀州侯,李自刚三原侯,族侄李遵宜君侯,李遒延川侯,李暹南镇侯,李适淳化侯,李通三水侯,李达商南侯,李逸雒南侯,李迪华阴侯,李友高陵伯,李牟歧山伯,侄孙李来亨蒲城子,堂孙李时亨襄城子,李运亨山阳子,李其亨西乡子。
功臣封爵:刘宗敏汝侯,田见秀泽侯,刘芳亮磁侯,马维兴资阳侯,贺珍歧侯,张鼎义侯,袁宗第绵侯,李岩岳侯,刘国昌淮侯,谷英蕲侯等10人。
马世耀巫山伯,王良智确山伯,周凤捂武功伯,肖云林中部伯,余彬渭南伯,罗虎韩城伯,贺锦平凉伯,刘体纯光山伯,吴汝太平伯,白广恩桃园伯,李佑武阳伯,陈永福文水伯,刘忠平南伯等55人。高立功甘泉子,田虎宁陵子等30人。高一功临朐男等55人。
西安在唐以后已经没落,很久没有成为都城,只要崇祯还在北京,老百姓依然不会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朝,只要北京紫禁城的主人才能名正言顺地称帝。如此,既是给他自己留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也让那些想让自己爵位更上一层楼的大顺军老将们在未来东征的时候能够斗志更为高昂:立功的机会就摆在那呢,想要的话就甩开膀子去抢好了。闯军没有封一个公爵,谁要是想要有这样的爵位就自己去争取吧。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征发陕西地区的马匹,囤积粮草,充实手下五营精兵,到二月初,闯军五营精兵已达到二十五万,凑数的炮灰则有八十万之巨,对于晋冀明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永昌元年二月七日,据说是一个很吉利的日子,大顺新君李子晟同志率大顺朝文物大员祭拜天地,誓师罚明。陕西从汉朝开始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产马地,优秀的西北战马高大强壮,爆发力极强,是中国本土最优秀的重骑兵用战马。
辽金交际之时,女真完颜部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彪悍的大金国铁骑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无力,重骑兵“铁浮屠”居中冲击,轻盈的弓骑兵“拐子马”两翼齐飞,每每打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宋辽军队。其中的“铁浮屠”即是以产自西北的战马为坐骑。陕西北接漠南蒙古,西与土默特蒙古及叶尔羌汗国相接,境内蒙古马数量也颇为巨大。百万顺军拥有马匹的数量在五十万以上,不仅在数量上不逊色于满洲人,质量上因为有大量西北马的缘故还略微有优势。
三秦大地自古就不缺少能战敢死之士,顺军也不乏勇武之辈,只是大部分的士兵缺乏训练和战阵经验,与满洲这等每个人天生就是战士的民族永远无法相较。就算是马匹质量上乘,兵甲器械精良,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战士也是无用。作为农耕民族,汉民族在个人的嗜血和勇武乃至力气方面和游牧民族差得太多,而这些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能够得到普遍的改变。
和蛮族相比,汉族的优势是纪律,文化,科技水平。可惜的是,明朝从仁宣之后长期的重文轻武导致武将地位卑微,堂堂三品指挥使见到知县也要执下官礼,民间视军士如奴仆,卫所兵丁待遇低下,有如乞丐,饭都吃不饱,谈何杀敌?长时期的不重视使得军队中人员素质低劣,无法发挥纪律和文化的优势。匠户身份卑微,待遇低劣,加之众多官员上下其手,装备明军的器械粗劣不堪大用,比之满洲人远远不如。以文御武使得军队反应迟钝,文官不知兵事屡屡贻误战机丧师失地,如何能和来去如风的满洲铁骑相抗衡。
以中央帝国自居的帝国大臣们习惯于高高在上,找不出或者不愿意承认问题所在。李子晟的大顺军在和明军的连年交战中逐渐建立了对于自身武力的信心,对于东边的满洲人的了解程度可以媲美鸦片战争时期的道光皇帝,道光能够问出英吉利和俄罗斯到底接壤不接壤的小白问题,而老李同志则是将彪悍的满洲人和退化得不成样子能把成吉思汗羞愧得从坟墓里蹦出来的蒙古人相提并论,在他看来,既然都是鞑子,满洲人和蒙古人能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多了一条辫子而已,正好方便打仗的时候用手抓,还能厉害到哪里去。
陕西三边的边军和蒙古人打了二百多年的仗,大部分的时间一直都占据着上风。而辽镇之所以屡战屡败,那是因为辽镇的官兵和秦军相差太远了的缘故。彪悍的关西大汉怕过谁?而他连秦军都给灭了,更是不用怕满洲人。在他的计划里面,满洲人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过度的自信和自大决定了他必然的悲剧。

百多万闯军自然不能一股脑地集体东征。陕西地方刚刚平定,需要留下大军震慑,汉中以南就是四川,因为广宁军的刻意纵容,张献忠在川东一带发展很快,难保不会有衣锦还乡的想法,万一他老人家一时间小宇宙爆发顺着重庆府,宝庆府,保宁府一路杀过来乐子就大了,汉中虽然和四川之间隔着大巴山,但千里大山不可能处处设防。即便是守住了几个主要隘口,谁也不能保证张献忠找不到一条不为人知的新路。
为了巩固陕西大本营。闯军五营留下五万人,另有五十万新兵一边训练一边帮着镇场子,单单汉中一地的闯军就不下三万。参与东征的大顺军五营出兵二十万,另有三十万炮灰凑数助阵,总计达到五十万。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文字游戏玩得滚瓜烂熟,有个五千人就敢号称三五万,十几万人就能吹成百万大军,五十万大军号称二百万倒也不是很过分。
年前,闯军已经东渡山西占据了平阳府,在河东有了立足之地,对于接下来的东征极为有利。几十万大军征战对于后勤的要求显然极其苛刻,一时半会儿闯军的主力又无法出征,只能一部部出发。
李子晟以左营制将军刘芳亮为先锋,统步兵一百六十队两万四千人,骑兵一百二十队六千人总计三万大军,另有十万炮灰跟随于二月十日开始出兵,晋南晋中的泽州,潞安府,泌州,辽州等地大多不不战而降。
各地守军官员之所以会或降或逃,当然不是像天朝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是因为顺军纪律严明,号称“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的缘故。恰恰相反,对于抵抗激烈的城池,有着蒙古人习惯的闯军攻破之后唯一的手段就是屠城。
当然,对于顺军而言,“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这句话也不是白白说说而已,人当然要留给顺军的大爷们杀,“淫”这种高雅的事情更是不能假手他人了。闯军传檄山西郡县的檄文直来直去,杀气腾腾——“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简单的说,投降来的好吃好喝供着,金票美女,官位爵位都好商量。如果不识时务的话,那就有得苦日子受了。除了底下的人随时可能窝里反之外,一旦城破了那就是屋屋过火,人人过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住这样大的代价,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人能够承受住背负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性命后的巨大压力。这无关乎操守,而是人性最本能的反应。所以,要么投降,要么弃守逃跑就成了无奈而又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这句话,更是有如釜底抽薪一般。华夏历朝地方上都是士绅地主说的算,地方政权到只能到县,县城之外的广阔天启就不是冠服能够管得到的。如果地方官员无法和当地的大族相处愉快,那么他的仕途也就快走到尽头了,没有本地士绅豪族的配合,地方官员只是一个摆设。尤其是乱世当中,中央已经失去了威慑。
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了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殉葬。家国天下,家永远是汉人心里最为重要的的存在,最珍视的所在。即便是偶尔有一两个文武官员想要抵抗,没有地方大族的配合,政令也绝对无法出衙门口。一直到闯军进抵太原府祁县之前,闯军在晋南进展顺利,没有发生过什么像样的战斗。
和穷困且久历兵灾的三秦大地相比,晋南就富庶得多了。山西本地地少人多,士绅地主商人经营有道且勤俭节约,积累了海量的财富,以至老西儿几乎成了抠门的代名词。随着大顺军的一路进发,无数人几辈子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粮食金银成了大顺军的战利品,让顺军的上下士气高昂。
平阳府和太原府是晋商的大本营,祁县,太谷等地的晋商富可敌国,在和满洲人的暗通款曲当中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牵涉到华夷之取舍,衣冠之传承,再大的利益也需要让位。对于这些为了赚钱失去了底线的无良商人,朱术桂的态度一向都很明确,男的杀女的奸。在山西境内的无间道暗地里的配合下,许多极其隐秘地财富藏匿地点被闯军一一发现,晋商们因此损失惨重。
山西首府所在的太原府城阳曲县供应大同山西二镇,朱元璋嫡三子晋王家族从开国时即藩封于此,是天下闻名的四大富可敌国的藩国之一。闯军进抵晋南之时,巡抚蔡懋德已被革职,尚未卸任,城中有其主持在闯军大举来袭之时并未慌乱,阳曲城墙高厚,缺少重炮刘芳亮办法不多。最主要的是,李子晟即将率领主力东征,这样一座大城留给大顺的国君来攻下来才是最好的结果,手底下的小弟太能干了不是坏事,太能抢风头就不对了。因此,刘芳玲在占领了交城太谷之后停了下来,经营晋南晋中已经占领的地盘,等待李瞎子亲率的顺军大部的到来。
傍晚的华夏大地,残阳如血,红得刺眼,享国二百余年的朱明王朝一直吊着的最后一口气就要咽了下去。这天,就要变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