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宣大失守,书生殉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婷婷敦伦了一晚上的男女伟大友谊,朱术桂神清气爽,把三天来的空虚和矛盾都甩在了身后对于他和他身后的几十万广宁军,遍布两京十数省的双轮商行十几万工作人员,上百万屯田田庄的屯丁及家属,甚至是上亿炎黄苗裔,拥有五千年斑驳汗青史的国度而言,这都是一件好事情。只有迈过了这道心理上的障碍,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才有顺利走下去的可能。
放下了心结之后,朱术桂把总参大大小小的将领与参谋一齐领到大会议室里,即便是挂着名实则打酱油的朱术雅也没能逃脱,以期能够利用其超过二百五十斤的体重镇住场子。两天之后,一干人等各个顶着国宝的眼睛完成了接下来的整个计划。重新对当前局势有了正题掌握的朱术桂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刚刚收服了黄得功的尹旭率第三军由庐州北上,控制苏北要地徐州,支援在鲁南兖州府的广宁军。四个在之前参加了和李子晟战斗的新兵营被分给第三军和第六军,成为山东与河南两省预备营的骨干,使得豫鲁两声的广宁三六军连成一片。
河南府的广宁第六军放弃陕州,向东退至渑池,永宁一线。留驻守河南府的部队被减少到一个新兵营的规模,商行方面降低了卖给顺军的军械价格。此等举动等于明确的告诉李子晟,哥们你就放心大胆的东征吧,俺们广宁军绝对不会趁机捅你的,放在陕西的五十多万人也没必要放在那里战战兢兢地防着我们了,都开到前线去多好。
四月九日深夜,李自晟在大批将领亲兵的护卫下进入了宁武,望着一片狼藉,尸山血海的宁武城,他的心正在汩汩地流血。直到今天,他终于明白了那句古语,自古燕赵多男儿的真正含义。这天底下的纯爷们可不只是他们陕西楞娃一家,为了躺在地上的四千多具残缺不全的明军尸体,顺军付出了几万人的代价,因此受伤的人更多,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很难活下来,特别是顺军的骨干五营,参与宁武之战的四个营仅剩下了不足四成的实力。一想到兵力更多,城池更高大险峻的宣大两地,他的腿肚子就转筋,出征之时多达五十万的大军此刻在他身边的仅仅剩下了十七八万,他寄予厚望的刘芳亮在拿下了豫北几府之后在北直隶境内因为水土不服加之明军的抵抗进展缓慢。师老兵疲,他拿什么去紫禁城抢龙椅。
大顺的十几万精兵是李子晟这些年辛辛苦苦才积攒下来的家底,集结了昔日高迎祥,罗乳才,革左五营等等部分的精锐,是多达数百万的各支农民军的精华。仅仅在代州宁武两地就丢下了一大半。而像这样的丢在了一座座坚城底下的事情何年才算是结束?不要忘了,明朝的各个皇帝可都是出了名的喜欢修城墙的主儿,到北京的一路上还有过两次长城和天下闻名的几座雄城。一时间,退回陕西称王称霸在他的心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崇祯皇帝应该给列祖列宗磕头去了。很可惜,他的人品用光了。
按照钦天监给崇祯的报告,崇祯十七年春天的帝星下移,说明白点就是紫微星的位置比以往要低,直接说就是崇祯的帝位有了麻烦,估计要保不住。虽然此等天象之说玄之又玄,不过这一次倒是的的确确很精准,就在李子晟纠结于是否回老家的时候,明朝大同总兵,证西前将军姜瓖的降表在宁武刚刚被攻占的时候就送达,不久之后,大同总兵,镇朔将军王承允的信使也到了宁武。
一时之间,苦闷之中的李子晟感觉峰回路转,再度看到了入住紫禁城的希望。横在顺军和京师之间此刻还有三道屏障:大同,宣府,居庸关。尽管宣大两地的总兵之上尚有巡抚,不过乱世当中刀把子永远比嘴皮子更有用。两镇总兵的输诚相当于三道屏障已经去其二。更何况有了两地十几万的边军精锐,顺军的实力也大大的膨胀。无疑,李子晟的人品在这一刻好到了极点。他此生最大的梦想实现之日就在眼前。
曾几何时,老李同志穿着单薄破旧散发着怪味儿的破袄放羊,羊还不是他自个的。后世的学生十有看过那个放羊娶媳妇生娃的故事,可怜的李自晟连靠着放羊传宗接代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薅封建主义羊毛。一直到跌跌撞撞成了邮递员,生活才算是有了着落。无奈崇祯刚一上台就把李子晟弄下岗,而其发妻韩金儿毫不犹豫地让老李同志大绿帽子高高戴。再之后,即便是和舅舅高迎祥扯旗子造反也没有逃脱被高杰再度戴绿帽的衰事儿,十几年下来更是屡屡败在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狠人的手上,多少次险些小命不保。
不过从现在起,这一切都过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头顶绿帽,尽皆他人。无论是韩金儿还是邢氏,戴绿帽这种丢人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了,从此之后,只有他给别人戴绿帽子的份儿。
姜瓖的时间拿捏得很准,犹如是在老李不举接不上动作的时候送上了蓝色小药丸,堪称是及时雨,自然老李同志龙颜大悦。由此可见,投降也是很技术的活儿,也是要讲究王道吉日的。只是我们的姜总兵虽然后来再叛了李自晟,继而又叛了满清,恬不知耻地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成就了敬谨亲王尼堪的赫赫武功。不过这一次,还是他处女降,除了与生俱来的无耻之外,他并没有多少的经验,之所以拿捏得如此完美,和大同巡抚卫景瑗的无心插柳不无关系。
卫景瑗是明末罕有的气节能力俱佳的文官,自然明白宁武之于大同的意义。宁武就相当于大同的嘴唇,没了宁武,大同就像是龇在空气中没遮没拦的大龅牙,早晚会被寒风把牙齿吹掉。这种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当然明白,只要宁武在明军手中一天,顺军因为担心会被侧背的周总兵捅的缘故就没办法心无顾忌地越过内长城北上大同。
卫大巡抚是天启五年的进士,正儿八经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官。不过在胆色方面却不逊色于任何的猛将。此时的李子晟在外人眼中已经是无可阻挡,投降的文臣武将络绎不绝,即便是记得自己是明臣的人也绝对不会主动去招惹他。咱们的卫大巡抚偏偏不信这个邪,得知周遇吉被围之后,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援军。在他的严令之下,大同总兵姜瓖铁青着脸拿着出征的赏银打着救援宁武的旗号浩浩荡荡南下,实际上则心里偷着乐。他正愁如何和李子晟联系上,卫巡抚就给了机会,简直就是困了有人送枕头,美死了。
作为源自吕布的几千年来三姓家奴当中的重要一员,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姜瓖唯一信奉的道理就是有奶便是娘,而且因为有在他和顺军之间往来联络的其兄长前昌平总兵姜瑄的缘故,还形成了家族规模效应,大有赶超祖师爷吕布的趋势。在他看来,和如日中天的顺军打仗完全是脑袋进水银的表现。他的脑袋没有进水,所以这种用鸡蛋碰金刚石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抱着看猴戏的心态,姜瓖乐呵呵地带着手下远远地呆在战场之外看着周遇吉和李子晟互掐。如果老李打赢了,没的说,降表立刻叫上去表达自己对于老李同志和其麾下那支农民大军的无限敬仰。如果老李失败了,尽管姜大总兵自己也觉得不太可能,不过有备无患总是好的,那自然立刻挥兵南下,以表达自己对于崇祯的无限忠诚。无论怎么样,他都是最后的赢家。
出征在外可以拿双份工资,还不用去卖命,军中将士各个兴高采烈,把这当成了一次难得的郊游机会,给两军设下赔率,开了盘口耍上几把,日子过得相当悠闲。为了防止杀红了眼睛的顺军误会,被姜瓖留在战场附近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波斥候。

姜瓖的识时务让老李非常高兴,许了他官职不动,麾下队伍继续带着,大同依然归他管的好处之后,顺军留下重伤难行者,大队人马在姜瓖派来的向导带领下沿着恢河桑干河谷一路顺风顺水向着大同杀了过去,沿途各个州县军堡无一不开城迎接。四月十五日,顺军前锋进抵大同城郊,姜瑄开城请降。藩封在大同的五行属火的代王朱传(火齐)玩火,被其信任的姜大总兵卖给大顺,上千宗亲毫无尊严地死去,鲜血映红了夕阳。卫卫大巡抚也在同时成了姜瓖邀功请赏的重要筹码,被绑成了粽子一般交给了李子晟。
成了阶下囚的卫景瑗并没有破口大骂,用他嚎啕大哭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李自晟温言抚慰招降的态度。向来对待不投降的明臣心狠手辣的李子晟也对其风骨气节心生敬佩,罕见地不仅没有为难他,还将其释放。
十几年寒窗苦读,十几年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崇祯似乎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卫景瑗,一直到几无可用之人的时候才想起他,将他外派到大同任巡抚,这个他一生中最后的官职。生命里最后的两年,他励精图治,救济贫弱,镇压豪强,裁汰老弱,精练火器,无奈整个大势已不可逆转,帝国无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
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不是特别的暴虐无行的话,都会有人去为之殉葬,无论站在什么立场上,都不能不承认他们都是英雄。不嗜杀,存正气,养黎民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下都是值得提倡的。而让国民从武侠小说上而不是从历史书上了解名流千古的襄阳保卫战等等让人寒心的做法才是某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权最大的悲哀。大明从太祖起即开始缔造汉民族因为蒙元百年殖民而丢失掉的骨气,现在该到了他来印证的时候了。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后,卫景瑗遣散了所有的仆役下人,三尺白绫悬于梁上,一个人静静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生命的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和那些世受国恩却在京城沦陷之后人格尽丧的勋贵显宦相比,他无疑做到了一个儒生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要求——舍生取义。大明臣工,有死无降,纵然君王不喜,但骨气不可丢,如是而已。
大同既下,下一个进入李大王爷仅剩下的一颗泛着精光的独眼当中的目标是宣府。自古以来,宣府即为汉民族抵御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战略要地。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宣府成为退回草原的蒙古人南下的最捷径,也是明军北进草原的桥头堡,因而成为九边当中兵员额定数最多的边镇,额定主客军多达十五万之众,虽然此时缺额严重,也有不下数万人的规模,实力远在让顺军伤筋动骨的宁武周遇吉所部之上。而一旦丢掉宣府,北京与大顺军之间仅剩下了一道内长城,后面即为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对于只能靠着城墙。外援几乎断绝的北京而言,到了那天也就也就意味着陷落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宣府巡抚朱之冯是刚刚殉节的大同巡抚卫景瑗天启五年乙丑科的同年,一个同样不讨崇祯喜欢的人。多少年宦海沉浮,他过得并不如意,屡屡被贬官,一直到无人可用,崇祯才想起来这个有些书生意气的耿直官员,巡抚北方边关重地宣府。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攻陷济南,俘获德王朱由枢并大肆屠城,十六万人惨死在满洲人的马刀之下,这其中就包括正准备去北京吏部等候调令的朱之冯留下来的一家人。丧骑妻失子之痛并没有击倒他,依然如刚刚及第授官之时一样勤勉,尽一个书生对于国家的义务,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家已经没有了,那就努力治国去争取天下承平那天的早日到来吧。朱之冯竭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即使他在兵事上他的能力并不出色,但依然勤勤恳恳去做了,总比那些什么也不干的人强太多。
得知同年好友殉国之后,悲愤的朱之冯召集城中大小官员将领,慷慨激昂地大声疾呼,“朝廷三百年恩德在人,死生尽是天数,岂可一旦从贼,失了千秋大义。”力图坚定全城军民坚守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无奈大势所趋,城中军心民心涣散,众多官员都主张投降,已经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事情了。朱之冯先是劝说监军杜勋,希望这位天子家奴能够和他一起坚持,只是杜勋不听,大笑着离开。继而又,他试图让宣府总兵王承允率兵死守。我们的王大总兵乃是出身于有着投降传统的关宁军,在和满洲人对掐的时候就已经练就了一身逃跑投降的本领,怎么可能和朱巡抚一起脑子犯浑。
四月二十五日,宣府城外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总兵王承允,监军太监杜勋率部出城三十里相迎北来的顺军。城头之上只剩下孤零零的朱之冯和亲信的家丁。尽管知道没办法改变必然的结局,不过给顺军填一些恶心他还是十分愿意去做的,揭开城头红衣大炮的炮衣,朱之冯命令家丁开炮,结果却没有一个人上前,郁闷的他只能自己点火,却被家丁们一拥而上拦了下来。连点火的线孔也被钉死,除了哀叹,他什么也做不了。写完遗书之后,朱之冯自尽而死。
也许是因为连着两任巡抚不给面子让老李同志很不爽的缘故,这一次朱巡抚死后也没能安宁,被顺军抛尸进了护城河。顺军是一支不懂得尊重英雄的军队,大顺是一个放弃了传统准则的政权,注定没资格统治这个屡屡出现英雄的民族和国度。
……
几乎就在宣府被顺军占领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宁军大校场上旌旗蔽天,刀光迷眼,广宁骑兵第三军正式成立。由此,朱术桂构建多年的三大战略军团彻底完成。由三个骑兵军,六个步兵军以及工兵炮兵各个营组成的广宁军野战军团同时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和两场局部战争的实力,三个骑兵军六万战兵一战可以歼灭八旗军两个满洲旗。东守苏鲁,中扼豫鄂,西屏川秦,每路三万铁骑六万步兵,华夏精华之地在未来的大变将不会面对兵灾。现在,朱术桂可以骄傲地宣布,甲申的逐鼎之战当中,他会是唯一的胜利者。
嘹亮的广宁军军歌声直冲云霄,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那些为了这个民族已经先去的人杰们当可安息。
君不见,沐文英,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徐天德,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袍泽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夷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鲁冀晋辽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旌旗扑盛京!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日月从此永世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让寰球同浴我大明风!
点将台上,朱术桂意气风发道:“诸位,孤一直要改变的命运变了,你们的,我的,还有整个大明朝,整个汉民族的!传令三军,不灭鞑虏不解甲,明军威武!”
两万五千把马刀斜指向上,照亮了斑斑汗青之上的民族前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