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红颜不在亦冲冠(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总镇,这就是咱们的那位李闯王给我等的书信,当真是杀气腾腾啊,老吴到现在都是惊魂未定不顾一旁唐通难堪的脸色,吴三桂阴阳怪气地讽刺道。
吴三桂身后有着辽镇第一第二家族祖家吴家,向来是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平素对待军中将领威远远大于恩,虽然对已经不是同僚的唐通态度过分,高第也不觉得奇怪。
接过了吴三桂递过来的书信看了一下之后,向来好脾气的高第眼中也是隐隐有怒火冒出。一直以来对关宁军好言安抚的李自成不知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竟然派唐通送来如此杀气腾腾的书信。
“华夏历朝,王室兴废,民兆于心。凤阳朱家,大限将至,大数已终。阉宦篡权,纵肆宗藩;政以贿成,严刑重敛;驱驰无度,民不堪命。伏唯大顺,起于秦川,我主厚德,体仁好生,不忍坐视,代天伐命。挽黎庶于倾覆,救黔首于水火。
天兵威势,非人可当。北连长城,南接黄淮,东连大河,西至陇右。铁骑成群,海天相接,步旅联袂,不见头尾。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凌城,何城不破?
我主仁厚,不忍被兵,特遣唐督,东去纳降。渝而文武官员,审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天兵朝至而夕城破,彼时玉石不分,命丧家破,悔之何及!”
“唐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见吴三桂老石坐定般没有反对的意思,高第愈发气势汹汹:“我辽镇与山海关向来一体,八万大军不分彼此配合默契,数十年来衣不解甲久历战阵。本镇驽钝,不知何为玉石不分?谁是石,谁又是玉?”
“就是。”吴三桂帮腔道,“咱关宁军什么时候成了软柿子了,谁都可以随便揉捏了?上次你来,我们之所以同意输诚,替他李自成守边,那是看在彼此同为炎黄苗裔的份儿上,不忍妄动刀兵。如今看来,这位李闯王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你去告诉他,不是我吴三桂贪恋权势,只是我关宁军为国守边二百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官纵然无所谓,但我与高总镇麾下八万百战余生的将士,几十万为国守边的百姓会怎么想?只要他能够妥善安排八万将士,数十万黎民,那我和高总兵情愿解甲归田。”
“两位,别这么激动。顺王殿下之所以如此急迫,以致言语之间多有得罪,实在是因为时不待人啊。大顺军已经攻陷山东除兖州之外其余五府。不日大军即将南下,山海关距离京师实在是太近了。殿下担心我大顺军主力南下之后变生肘腋。虽然殿下相信两位不会做那种朝秦暮楚的事情。不过……”
唐通加重语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存亡之道。李顺王殿下如此小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来之前,他就对这次不抱什么希望。他也是辽镇出身,自然知道辽镇将领对辽西根本之地的重视程度。别看辽镇的将领们一直以来以投降著称,那是没有涉及根本。可让吴三桂放弃根基深厚,视若身家性命保障的辽西去京城,不啻于是在要他的命,如果他要是答应了才怪。
就算是李自成允诺,如果吴三桂按照他的要求把山海关与宁远的防务交给唐通,率部入京就可以封他为侯爵。可是一个空筒子的侯爵还没有一个参将说的话管用。对于注重实在利益的吴三桂来说,区区一个侯爵他根本就不能放在眼里。”
“哼哼!说得好听,还不是信不过我们。那我们一旦率部入京,项上人头就未必保得住了。”高第冷笑着哼道。
“高总镇。”吴三桂摆摆手止住了高第的抱怨,转过头来对着唐通说道:“,唐总镇,你回去和李闯王说,我广宁军八万大军分守宁远到山海关,延绵三百余里,境内下辖百姓不下五十万。一旦我大军交接之时发生意外,宁远城外的建虏必然趁机东进。为,稳妥计不若仔细谋划之后再行交接。”吴三桂软中带硬地说道,他相信李自成一定明白这话的真正意思。
他打定了主意要拖下去,虽然拒绝了李自成,可话中还是留有余地。既然高第在扮黑脸,他就该扮红脸。眼下让他下注未免时间还早,只有能拖上几个月,到时候何去何从就明朗多了。
虽然明知道吴三桂的说辞是在拖延时间,不过唐通知道吴三桂说的话却是事实,在辽镇呆过的唐通当然知道满洲人的实力。话里话外,吴三桂还隐隐露出了威胁,如果李自成不能让他满意的话,他绝对不介意投向满洲人。既然再呆下去也不会有收获,唐通也就顺势起身抱拳说道:“既然这样,那唐某告辞了。”

山海关是辽镇与山海镇的大本营,城中居民大多是两镇的军官士卒及家眷,民户数量极其稀少。即便是这样,满洲人的探子还是及时查探到将城内的大事小情。唐通刚来,就被满清的探子发现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唐通尚未回到北京,他去了山海关的情报就已经摆在了多尔衮的御桌上。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多尔衮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八旗各部在接到了加紧训练储备粮草后就没了下文,只是向宁远前线增调了五个牛录千多人而已。脾气暴躁的阿济格为此进宫与多尔衮理论,不过出来的时候,这位王爷原本绷着的脸表情已经和缓了许多。其余原本很不理解,又限于身份不敢入宫问明原因的宗室王公们也明白,他们的皇帝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盛京当中的议论逐渐平息下来。
入主中原是爱新觉罗家几代人的梦想,也是多尔衮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那样的话,即便是他们三兄弟手里面有四个旗,也很难奢望能够坐稳当皇位。
让多尔衮心生犹豫的是中原的气候。满清五次南侵每次都是在秋末入关,赶在春节到来之前回到关外。生于辽东的满人性喜阴凉干燥,很难适应中原地区盛夏之时酷热多雨的气候。即便是每次入关都挑在秋冬干燥寒冷的时候,八旗兵战死的依然远远少于因为水土不服病死的人数。
历史上,阿巴泰的征明大军在五月才回到盛京,结果十万雄师归来的只剩下一半,数万人病死在关外。而清顺之间的山海关大战也可以说是满清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才打的这一仗,战胜之后不得已在暮春时节入关。满洲人连中原的秋冬季节都很难适应,在夏天的损失更是惨重,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直到康熙初年,二十余年优容繁衍生息,满蒙八旗的丁壮数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平定三藩的时候八旗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只能以汉军绿营为主力。
清军入关南下之后,因为八旗军不适应气候大量死亡,江南与西南各省实际上是由前明军为主的几个汉族藩王的军队平定的,因此清廷不得不将南方几个省封为三顺王及吴三桂的藩地,导致在二十年之后还需要进行第二次南征。而如果孔有德不死的话,南方将会出现连成一体的四藩,那样战争的结果很可能发生改变。
三顺王在关外的时候地位低下,完全是八旗军的炮灰与附庸。想来如果八旗军有足够的兵力实力,显然不可能让四个汉族藩王坐大。只是因为阿巴泰大军损失过大,加之入关之后大量满洲旗丁病死,区区六万上下的人数使得清廷在使用满八旗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顺治年间,八旗每年的损失一旦超过了三千人之后就不再南下出战。因为一旦损失超过了这个数字,第二年新长大的丁壮就无法填补缺口。
多尔衮从十四岁起即开始带兵,之后因为皇太极的栽培在政务上也颇有建树,心思缜密的他不是阿济格之流的一介武夫可比拟的。虽然在这个时空当中阿巴泰大军的损失小得多,可他还是对于满洲人在人口基数与气候适应性上面的缺点心知肚明。
当年多尔衮率军南侵的时候就留下了一路的尸体,其中就包括军功卓著的克勤郡王岳托。为了避免满洲健儿的尸体再度铺满关内的田野,多尔衮压下了众多宗室显贵们的请战,一直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在恰当的时间入关。而现在,机会来了。
想到爱新觉罗家世代的梦想即将在自己的手上实现,多尔衮有略微颤抖的声音命令道:“来人,传各旗亲郡王,贝勒入宫!”
“父汉,八哥,你们一生都想要打成的心愿就要在我、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手上达成了。父汗,小十四要用事实告诉您,当初选择我是您一生当中最英明的决定。”御书房内,鲜少情感外露的多尔衮用只有他一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喃喃自语道,这一刻,他很难冷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