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山海关(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粮草转运困难的缘故,山海关前线的大顺军虽然还不至于饿肚子,但供应也绝对称不上充裕,士卒每天两顿饭,早晨一餐还只有稀粥,只有五营的精锐才能分得一块杂粮馒头
所有的士卒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吃得上一顿干饭。菜则只有咸菜和以萝卜白菜等北地常见的蔬菜熬成的菜汤,菜汤清澈见底,别说是荤腥,就是油花都难得看见。
四日早晨,睡眼朦胧的大顺军士卒们刚一走出帐篷,就闻到了阵阵诱人的肉香。顺军营寨之内,每隔不远就支着一口硕大的铁锅,冒着腾腾的热气。锅里面正煮着大块的猪肉。滚开的油汤泛着亮晶晶的油花,煮熟的白肉膘不时浮起,让人垂涎欲滴。
每个士卒都分得了一块至少半斤重的肉块,不少在崇祯十七年初才加入顺军的士卒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一个两个喜形于色。而五营的老卒们则脸色郑重,三口两口吃完了肉块,一口喝干一大碗的肉汤后就仔细擦拭着自己的兵器。这些在大顺军中多年的老兵们知道,在早晨给予如此丰盛的饮食,那就只有一个原因——要开战了。
除了肉块浓汤,每个人只分到了半块细面馒头,恰好可以让每个人八分饱。有战场经验的人都知道,饿着肚子在拼杀的时候在力气上会吃很大的亏,吃饱了也会导致反应迟缓,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七八分饱才是上战场的最佳状态。
辽西的秋天向来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只是这天有些阴沉,北风也大了一些,卷起了地上的沙土。到辰时大顺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的时候,天空依然显得灰蒙蒙的。
除了山海关正面,李过同样也对一片石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与兵力。山海关之险,左右两翼的长城起了大半的作用。而一字长蛇的长城一点被突破,山海关就将腹背受敌。而一片石正是最好的突破口。
一片石一带正是后世的九门口长城。这一带山势险峻,从东到西有九处狭窄的山口,最窄处仅能容一骑通过,如同九座大门一样牢牢锁住了往来通道,故而名为九龙口。
这一带地势险要,只要有少量的守军,攻击一方就很难突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当中,装备有日本明治三八式150毫米重野战榴弹炮的新式奉军在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之后才勉强突破由少量直军守卫的九门口。
如果有少量关宁军守卫此地,以前明军为主的白广恩唐通军的素质能力,想要突破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是关宁军面对城外的十几万大顺军已经自顾不暇,一方面不想浪费兵力拉长战线,另一方面吴三桂也是存着让大顺军在包抄后遇到清军,自己到时候作壁上观的心思。关宁军于是放弃险关,任由顺军迂回包抄。
骑兵的威力在于进攻而不是防守,吴三桂也算是老行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面对倾巢而出的大顺,吴三桂率领四万五千关宁铁骑针锋相对,采用辽镇的拿手好戏,以万人为单位轮番冲杀顺军由李过带领的主力。
顺军面向东面列阵,正对着阳光方向,好在天气昏暗,影响并不是很大,一时间,李过几乎认为这是老天对大顺新朝的眷顾。
刘芳亮的偏师由主力北侧出战,十门威力巨大的十八磅野战重炮在北翼城以西三里处摆放阵列。北翼城外是燕山余脉的北山,顺军的火炮阵地居高临下,城中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
因为崇祯比历史上富裕,拨给关宁军的红衣大炮比多了许多,即便是这样山海关中仅有不足三十门红衣大炮,北翼城更是一门没有,只能被动挨打。青砖包砌为面,三合土为基的城墙岿然不动,经受住了考验。在长达一个时辰的轰击之后仅仅损坏了一些垛口。见此,刘芳亮停止了炮击,两万炮灰扛着云梯在大顺左营悍将马世耀率领下直扑城下。
在经历了满清的闪电打击之后,关宁军如今尚有七万五千人,其中四万五千骑兵,两万五千步兵,其余五千人是吴三桂高第的亲兵。
除此之外,尚有辽西一带的三万多民壮协助守城。出城迎战的吴三桂带走了两镇所有的骑兵与一万步兵,留守山海关的高第手中只有一万五千步兵与两千家丁。三万民壮只能起辅助作用,真正靠得住的还是他的一万七千人,分散在数十里长的战线上南面捉襟见肘。

北翼城中的两千明军五千民壮在猛烈的攻击下损失惨重,不停有顺军爬上城头,形式岌岌可危。而城外的顺军大炮则仗着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不停轰击城内,很快将一个粮仓击毁。
开战仅仅半天就险象环生显然出乎高第的意料,北翼城不仅是山海关的屏障,城中还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兵器,关宁军近半的家当就在此。一旦丢失了北翼城,姑且不论对士气的伤害,单凭里面的海量物资就足以让关宁军伤筋动骨,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知道大顺军此举是攻其所必救,就是为了调动山海关守军,可北翼城实在是太过重要,高第不敢托大。咬了咬牙,他只能从关中不多的五千预备队中调两千步兵增援,另从民壮中抽调三千人填上去。
这些民壮绝大部分是辽西广宁及宁远几个卫所的军户,虽然称不上精兵,毕竟也是受过一定的训练,和顺军的炮灰倒是有的一拼,甚至还占些优势。
城外的吴三桂同样注意到了北翼城的危险,借着以手抚额的时机他不动声色地皱了皱眉头。
就像是两个拳击手在比赛,顺军可以说是出了一记重权,准确地击打在了他的软肋之上。山海关虽然主要是为了防备东面,但仅就关城而言,它最强的两个方向是西边和东边,有罗城,护城河,瓮城三道防线屏护关城。北面与南面相比之下则是弱点。他不怕顺军绕道一片石包抄侧后,那样顺军将会遭遇八里铺的清军。
以顺军的实力,在长途跋涉之后必然不是以逸待劳的八旗铁骑的对手。可一旦北翼城失陷,山海关相对薄弱的侧面将直面居高临下的大顺军,那样对于关宁军来就将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
吴三桂尽管投降了满清,可从一个汉人角度,他并不希望满洲人入主中原。不管是否一直避战保持实力,他毕竟为国镇守东北边关十余载,是辽镇唯一能在朝野当中叫得响名号的将领。
如今向昔日的敌人投降已经是迫不得已,他渴望着能够独自战胜大顺军,这样就可以将投降说成是为了君父社稷忍辱负重。古往今来,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勾践胜了所以他送上西施,甚至用嘴尝夫差排泄物的行为就叫叫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可如果他再次败给吴王夫差,那么他的行为就叫卑躬屈膝,懦弱无耻。
同样道理,如果吴三桂战败了,打开山海关的东门迎接清军入城,一顶铁杆汉奸的帽子就会实打实地扣在他的头上,享受和秦桧一样的待遇——“遗泽”万年。作为一名武将,这无疑是极大的侮辱。
吴三桂留下万余步卒守备营寨,四万五千骑兵与三千家丁全部出击掉转锋线北面,试图包抄刘芳亮侧背,瓦解大顺军对于北翼城的攻势。
顺军的骑兵不如广宁军比例大,也有五营精骑六百队三万人。除了给刘芳亮带走的五千人,李过在身边留下了整整两万五千骑兵,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缠住关宁铁骑。
只要让吴军骑兵的速度降下来,占据那么大顺军绝大多数,实力有着明显优势的步卒就能够发挥数量优势,哪怕是两个换一个最后占便宜的也是李过。毕竟关宁军只有这些人,死一个少一个,而大顺军五营精锐在京城还有十多万人,炮灰更是多达近百万。北方的秦晋冀鲁数千万民众,数百万青壮都是大顺的后援。
秦军骑兵与关宁铁骑,这或许是明军除广宁军外最强悍的骑兵。两支骑兵一支在辽东与满洲人鏖战,一支则守卫者明帝国的西疆,在和西蒙古人的较量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直以来,关宁铁骑都是名声在外,被满朝文武看成是大明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秦军的骑兵因为一直在内地的缘故而名声不显。秦军的诸位将领向来不复关宁铁骑。在马术上,和西蒙古连年恶战的陕西三边的边军也毫不逊色于善于骑射的辽人。除了装备上有差距之外,秦军上下不认为自家的骑兵比关宁铁骑差在哪里。
大顺军的骑兵主体就是秦军各级将领的家丁与从军数年的边军老卒。面对一向在名声上压着自己一头的关宁铁骑,这些秦军骑兵爆发了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两支皇明季末最强悍的明军骑兵捉对厮杀,彼此都爆发出了罕见的血性。而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都不再是明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