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山海关(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数相差了一倍,可秦川的汉子们无所畏惧,两万五千秦军骑兵在帅标正威武将军、李自成义子张鼎的带领下死死缠住了四万八千吴军
辽镇骑兵手中的三眼铳在二十步的距离上可以快速地连开三枪,大顺军装备虽然改善许多,还是没能达到满洲人身披双层甚至三层铁甲的程度,密集的弹雨给大顺军的骑兵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秦军则以学自蒙古人的骑射相抗衡,虽然达不到成吉思汗时代纯粹的蒙古骑兵能够覆盖一百五十步距离的恐怖程度,还是比关宁铁骑的三眼铳射程远,同样给关宁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这些昔日待遇在九边当中排在最后的秦军悍卒们在加入了农民军之后装备上有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一半的人穿着铁甲,其余也配有皮甲棉甲,丝毫不比关宁军差,的西北马高大雄壮,爆发力远胜于比辽马,在经受住几波三眼铳的打击之后狠狠地撞进了关宁军的队列当中。
两个对冲之后,大顺军丢掉了五千人,而吴三桂则悲哀地发现,骑在马上的关宁军还不足四万两千人,在两倍以上于对手的情况下竟然损失更大,这让他异常震惊。如此彪悍的骑兵或许只有八旗军才能够战而胜之。
就在两军骑兵对冲的时候,五万大顺军步兵从后面赶了上来,隐隐有包围吴三桂的趋势。此时吴军与顺军骑兵隐隐对峙,而在这种几乎静止的情况下骑兵遭遇了步兵下场将会很悲惨。危急关头,只能壁虎断尾,四千关宁铁骑在一个吴军参将的率领下挡住了大顺军骑兵,其余人则在顺军步兵包抄到位之前从缺口处冲向北翼城的方向。
砍翻了最后一个挡在面前的大顺军步卒之后,吴三桂用有些肿胀的手胡乱抹了一下脸上的血污,也不知道那是他自己的还是对手的。用了一个时辰,吴军才将城下的一万多顺军步卒消灭,为此又损失了两千关宁铁骑。
这些步卒武器简陋,衣衫凌乱,显然不是军中的精锐。而就是这样一群人,竟然丝丝挡住了关宁军一个时辰,用简陋的武器让武装到牙齿的关宁铁骑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
靠着这一万人用生命换来的时间,顺军刘芳亮部稳住了略微有些松动的阵脚,吴三桂惊奇地发现,就在他的对面,超过两万的顺军步卒已经用这段时间列出了森严的方阵。站在前几排的士卒各个身上披甲,头戴铁盔,根根碗口粗细,斜指的丈二拒马枪泛着冷冽的寒芒。
无疑,这才是顺军步卒当中的精锐。面对没有列阵,早已在攻城战中疲惫不堪的顺军二流步兵吴军都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此时和数万有重炮支援的顺军精锐步兵对战,所有的关宁铁骑是不是都要陷在里面?想到这里,吴三桂不禁有些犹豫了。
“大帅,营寨起火了!”亲兵的喊声中有着压抑不住的恐惧。即便是清军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两个时辰内打破由万余士兵守卫的营寨。大顺军到底还有怎么的可怕没有暴露在世人面前?!
吴三桂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子踉跄着险些摔到马下,一旁的亲兵连忙扶住了他。
“让开,我没事儿!“吴三桂稳定了心神,瞬间做出了决定。
“让城上投掷硫磺火药包烧毁全部云梯,我们现在回转,西罗城守军放弃城池,全军死守关城!”
天上的乌云越积越厚,刚刚过了申时正,就完全黑了下来。激战一天的两边偃旗息鼓,各自舔舐着身上的伤口。吴军损失超过一万两千骑兵,步兵损失上万,另有两千多民壮死伤。顺军方面总计死伤超过五万,但其中的五营精锐只损失五千骑兵,四千步卒,还剩下六万多人。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
吴军纵火焚烧西罗城后全部撤回了石河以东,大火一夜未熄,不时有火药被引燃,响起连串的爆炸声。李过表现出了他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谨慎,在城中大火被扑灭以后,执意带着中军进驻已经烧成了废墟的西罗城。一天之内,李过缴获战马近七千,斩首不下一万五,逼迫吴军放弃至关重要的西罗城。如此的战绩,他自认为可以让李自成满意,自然派人回北京报捷,顺便请求再度发兵增援。
这次他没有要求五营精锐,而是开口要十万新卒。山海关坚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来的,保守估计也需要五万以上的人命去填,一天的时间他带来的八万炮灰只剩下了一半,按这个速度消耗后天的时候他就不得不把五营精锐填进去。

有了宁武那一次噩梦般的经历之后,李自成已严令不许用五营精兵再去打伤亡惨重的攻城战。更何况这次出兵五营当中以李过的后营出人最多,几乎七成的兵力都被他带了过来。如果都打光了,即便是他能得到太子的位置也没有那个实力能够在上面坐稳当。
本想全部撤回城中的吴三桂最终改变了主意,在关城西五里处扎下营寨。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他的底气重新足了起来。被清军俘获的七千多关宁军在四日下午被送还,一同抵达的还有镶蓝旗贝勒尼堪uoko总计二十个牛录将近四千镶蓝旗骑兵随行。
为了坚定吴三桂的抵抗信心顺便充当监军,多尔衮以快马传书最先抵达前线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让其派兵押送关宁军降卒进入山海关,确保吴三桂时时刻刻都在视线当中。
济尔哈朗心头雪亮,皇帝这是不放心吴三桂,派兵一方面可以给吴三桂打气,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威胁。再如以往和清军交战的时候一样出工不出力的话,满洲人可不会像明朝的内阁那样好说话。多尔衮更不是崇祯那样一辈子困在紫禁城方寸之地的皇帝。
济尔哈朗的父兄两代苦心经营,即便是丢掉了性命也没有让镶蓝旗旁落别家,始终是八旗当中规模排在第一第二的旗。可自从旗中被强行塞进来尼堪与杜度的五子之后,二十个牛录成了这六个人的府属牛录,而公中牛录当中也有七八个投向了尼堪叔侄。三成多的实力在转瞬之间就不属于自己,这让济尔哈朗日后如何去见他的父兄舒尔哈齐与阿敏?
在权力面前,血缘的联系通常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更何况尼堪叔侄如济尔哈朗的血缘关系隔了两层,他当然要为他的儿子和弟弟侄子们着想。
俗话说旁观者清,多少年置身于爱新觉罗家最高权势斗争之外的济尔哈朗已经看透了所谓的人心。尼堪新晋贝勒,手中有了十个府属牛录,五个侄子更是以他马首是瞻,他能够控制的牛录数达到了二十个。有了雄厚的实力,区区一个贝勒显然不在的眼中。而晋为郡王甚至是亲王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在战场上博取。
让尼堪上战场可以说是一招妙棋。既可以让立功心切的尼堪心存感激,有可以名正言顺地消耗尼堪的兵力,一旦打败了更是可以趁机落井下石,除掉这个多尔衮安插在镶蓝旗的钉子,以满清在军功上的严苛标准,只要是战败多尔衮想救他都没有办法。至于打胜了,他本人是旗主,论功劳自然是最大的。
姑且不论是否有着别样的心思,多尔衮对于吴三桂的确很够意思,放回来的七千辽镇官兵每人都配了战马,武器,相当于给吴三桂补充了七千骑兵,这样吴军依然有超过四万的骑兵,而大顺军只有不足两万五千骑,在机动性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因为有四千八旗铁骑压阵,向来对于八旗战斗力迷信的关宁军士气在休整了一夜之后又再度恢复得七七八八。
尼堪身材粗壮,脸上留着浓密的胡须,将大半个脸颊都掩盖住,乍一看似乎粗豪没有心机,是那种猛张飞似的人物。不过吴三桂可不敢小觑,满洲皇室的风吹草动对于他而言并不是秘密。尼堪的父亲是被努尔哈赤杀死的嫡长子褚英,他本人身份此尴尬,却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三朝一直屹立不倒。虽然不如那些亲郡王一般名声在外,也是不声不响地爬到了贝勒的爵位上。在其兄长杜度五子都被黜宗籍的时候依然能够置身于事外。这样的人物又怎么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主儿。
清晨,四千满洲铁骑与四万多关宁军一同列阵。对于自己的对手大顺军,尼堪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爱新觉罗家族数代人入主中原的梦想就要从这一战开始逐步实现,如此大功多尔衮显然不会吝惜爵位。尼堪似乎看到自己头上郡王顶子,他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中硕大的斩马刀,就在他即将下令冲锋的当口,一个正黄旗服色的巴牙喇兵从山海关西门急速奔来,待到阵前,悄声在尼堪耳边说了几句。
听完话后,尼堪面色古怪,随即大喝一声:“全部下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