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步步设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芳亮的话让亲兵队长一下子沉默了下去,好半响才斟酌着开口道:“属下明白了,请将军给我一件信物,我亲自去找王都督。k.还有,二哥,城中也应该布置了。”
明军中有着一条很莫名其妙的规矩,大小相制。军中大将对于部属并没有绝对的统帅权,总兵麾下的副将,参将甚至是,都司,守备都有着一定的独立性。有这样的传统,再加上如今这样的情形,王承允的话下面人听不听就难说了。
更何况,此时的明军群情激昂,王承允又是一个习惯了见风使舵的主儿,很可能顺着士卒的意思就势和大顺翻脸。亲兵都尉是刘芳亮的族弟,上层的事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况且也只有他的身份才适合说这些话。
“我知道了,你拿着我的令牌去找他,如果他形迹可疑,可以采取断然行动。”刘芳亮深吸了一口气,恶狠狠地说道。
刘芳亮的亲兵都尉找到王承允的时候,他正在组织人手埋锅造饭,宰杀牛羊,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后勤官的位置上。似乎,他很满意这样的地位与角色。
得知了清军驱民填城引发守军对峙之后,王承允匆匆赶到军营当中布置一番,立刻带人往东城方向赶。看到王承允怒气冲冲的样子,亲兵都尉觉得他和刘芳亮和自己似乎都有些杯弓蛇影,过于小心了。这个王都督显然是对大顺朝忠心耿耿。
几百年来,明朝的官员经历过太祖的肆意杀戮,经历过成祖的捉摸不透,经历过嘉靖和万历皇帝两位幻想着随时能够羽化成仙的道君皇帝的云山雾绕,也经历过锦衣卫,东厂的残酷迫害,能做到高位的哪一个不是演技派的高手。骗一骗大顺的泥腿子将领们,不要太轻松。
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王承允表面上义愤填膺,似乎对手下的表现很气愤,可心里面已经决定抛弃大顺。此时,即便是他还要抱着大顺不放也改变不了什么接过了,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现在正是决断的时候。王承允回到军营,一是为了调兵,二则是让部下们悄悄集结,消灭城中的八千大顺军。
驱民填城这等招数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当年蒙古人就经常用这招。虽然简单,可几乎就没有破解的方法。打,那么守军的士气立刻就会崩溃,不打,混在百姓队伍里面的敌军就直接攻上了城。无论是怎么办,接下来都会面对着成串的难题。
如今宣府的七万前明军当中,宣府附近乡村出身的占了十之二三,这部分人必然不会对城外下手,而两百年来军户子弟彼此联姻,城里城外都打断骨头连着筋,剩下的绝大部分士卒自然也不会对军中袍泽的血亲动手。哪怕是他以总兵之尊严令抵抗,也不会有多少人听命,甚至他可能当场血溅五步。
以寡敌众那不叫勇武,而是愚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不是豪气,那只是是莽撞。跟大多数人对着干的后果只有两种,一种被千万只脚狠狠踩踏遗臭万年,譬如隋炀帝杨广;一种是如昙花流星般绚烂的绽放之后归于永远的寂静,譬如楚霸王项羽。无论哪种,都只是一个死人而已,而且不得好死。

王承允正值盛年,还没有到达勘破生死的境界,自然不会逆着绝大部分明军的意思行事。等他来到城头的时候,城地下的百姓已经越过了护城河,距离墙基不过一二十步的距离,城上的不少明军都已经情绪失控,对着下面的至亲高声哭喊。
关宁军刚刚剃发,头皮发白,和八旗系统的老满洲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再加上喝骂声当中明显的辽地口音。王承允一下就认出来,混在百姓队伍当中的正是这些昔日一同在日月旗下面的前明军同袍。
他不由得怒火丛生,“这个吴三桂,毕竟都是军中袍泽,边军一脉,竟然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
宣府身为京西第一府,向来是九边当中一等一的重镇,只是从万历之后满洲兴起,而关外蒙古人则愈发的虚弱,最后一任成吉思汗林丹与满洲人交恶,没有能力威胁内地。辽镇因此超越了宣府,成为九边第一镇。
如果非要说两镇之间的龌龊,那么这或许是唯一的一个,可只是因为此就使上了绝户计,显然是过分了。
“承允御下不严,险些酿成大错,请侯爷责罚。”见到刘芳亮之后,王承允立刻认错,态度好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王都督不必如此,某也有责任。发生如此灭绝人伦的事情实在超乎想象。蛮夷就是蛮夷,毫无人性。为了避免城破后被屠城灭门,还希望都督能够与芳亮齐心协力,守住宣府。”
他这话的意思是说,既然满洲人能用士兵的家人当炮灰填城,摆明了就是没有把守军当看。如此即便是投降了也难保能从满洲人的马刀下幸免,还不如拼个你死我活,也许还会守住城池,从而保住身家。
“侯爷放心,宣府虽然接近并州,但某不是吕奉先。”王承允淡淡说道。
还好,从军之后刘芳亮也读了一些书,算是听明白了王承允的意思:投降这种事情又一次就够了,他不可能再转投满清。那样就算是暂时保住性命,可人品信誉就全毁了,谁也不能保证满洲人事后不收拾他。
“不过,”王承允话音一转,“城下百姓俱是我麾下儿郎的父母兄弟,将军开炮还是应该给一个说法,否则本总兵也弹压不住。”
“哦?那王都督认为该当如何?”刘芳亮开口问道。他明白,王承允的话很有道理。所谓堵不如疏,如今的情形一味地弹压极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哗变,除非是可以找出几个替罪羊来。用几个人的性命换取一座重镇的安全,就算是刘芳亮数学不好,也知道是很合适的。
或许是迫在眉睫的变故让刘芳亮失去了警觉,他没有注意到王承允用“总兵”自称。
总兵,那是明朝给王承允的职位,不是大顺给的。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