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直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里之外,青州
青州刺史部辖二郡四国,领六十五县。二郡是平原郡(十县)、东莱郡(十二县)。四国分别是济南国(十县)、乐安国(9县)、齐国(6县)和北海国(十八县)。
黄巾起事之前,青州共有户六十四万,口三百七十万。黄巾之后,因历任青州刺史或亡于途中,或是暗弱无能,郡县之中也没有强力人物,使得青州成为黄巾军的乐土。因此天下十三州,青州黄巾发展最快,与青州相邻的兖州、徐州也深受影响。
因此,当周鼎接手青州刺史时,除东莱外,青州原本应该有户五十四万,口三百二十万,但实际上只有户三十五万,口二百余万。
这个数字不是太准,因为战乱,既有在册但实际已流失的人口,也有被各地豪强隐匿的人口。但是数字的变化说明青州所受影响之大。这其中,也有周吉的一份“功劳”。
二郡四国中,东莱郡和北海国受影响最小,平原郡受影响最大。之前平原郡有口百余万,现只有四十余万。
青州境内有济水、潍水和胶水等很多水系。其中潍水和胶水都是南北走向,水宽流急。潍胶二水相隔不远,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二水以东的半岛与西面的青州其它地方隔离开来。二水之间或沿岸有八县,从北到南分别是下密、都昌、淳于、夷安、昌安、高密、平昌、黔陬,后面几县相距甚近,可以相互呼应。周鼎准备在下密和高密之间新建一城,这样九座城池,两大水系,可以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这未建的新城,周鼎叫它潍坊。
这道防线及防线之内共有二十四县。有这道防线在,加上半岛的地形特征,任何来自陆路的威胁都绕不过去。而且防线上也不需要太多兵力,只需把城建好,给后方留有缓冲时间便可。
青州的其它地方,周鼎暂时不准备动。一是时机尚未成熟。周鼎手上总兵力不过一万左右,还要分驻各地。打击面太大的话,反弹必然巨大。二是人手不足,周鼎没有太多的可靠人手来控制各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周鼎只能把郡县交给原来的官僚。当然,如果这些人作恶太甚,周鼎也不会任其胡作非为。
心中有了计划,做起事来痛快很多。周鼎先是命周贵去琅琊国阳都县请诸葛玄来任东莱太守,同时给周吉下了密令,若朝廷另派太守,暗中派人把人扣下,报与周鼎再做处理。
因周吉的缘故,青州好几个县没有县令。周鼎把周全从郑玄那里拐来的几名学子派给华歆,这几人到华歆处学习一段时间,便要派去各地做县令。周鼎还把昌阳的县长也调到别处,“直辖”了昌阳。
世上有了人,便只剩下三样东西:天地人。管好一个家,也只须理顺三件事:人财物。管理一县,道理也是一样。只是,世上的事,总是说易行难。周鼎把昌阳县要来亲管,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好在,周鼎可以作弊。昌阳有太多的荒地可以开垦成为良田,有些地方只要建上小水库,修好水渠,便可以成为上等田地。昌阳有地,周鼎有人手。三千蛮奴已经修好了昌阳到石岛的路。如果人手不够,弁韩还有。这些,足以让周鼎大展手脚。
周鼎把九小都带在身边。九小其实不小了。大的十六,小的十五。周鼎首先停了昌阳的土地买卖,官府从此不再卖地。在昌阳,周鼎的话比皇帝好使。周鼎说不卖,就确定无疑的不卖。
接着周鼎给华歆写信,要华歆从流民中选两千会种地和建房的人送到昌阳,并要华歆以别驾的身份从临菑调集各种工匠到昌阳。周鼎又把石岛的五艘海船派给太史慈,这五艘海船专门负责从黄县运煤到昌阳。
之后,周鼎带着九小,骑马把昌阳各个角落都转了一遍,各地情形都记录下来。然后,周鼎开始制作规划图。何处开荒,何处建水库,何处修渠,何处种草养殖牛羊,何处建村设堡,何处修筑道路,一样样在图上标出。周鼎信手捻来,就像在玩一款建设类游戏。
尽管人口在不断增长,昌阳也只有五万多人。当然,倭奴和蛮奴没有计算在内。周鼎设计的样板村,每村设计容量七百五十人,初始容量六百人。全县的人口,也只需要建设一百座样板村便可容下。何况,昌阳城中已经住有数千人,昌阳新城还在建设之中。新城一旦建成,可以容纳十余万人。
考察完,画好图,各方面的人手也都到齐。三千蛮奴和上千头牛马做苦力,两千流民和数百工匠负责技术活,石岛供应铁器和煤碳,周鼎和九小带亲军、县兵负责监督。因为烧砖太慢,供应不上,堡墙是夯土的,堡中仓库全是用砖石建的。其余的院落,用的是石头和泥砖。所谓泥砖,就是取土加水和开,然后在湿泥中加入干草、谷壳,之后用木头做好的模子把加料的湿泥塑形、晒干,便成了泥砖。
建设新村的同时,也开出了万余亩荒地。周鼎把土地分成多种。每个新村最多七百五十人,每人十一亩共八千二百五十亩,每人另有一亩三分,约九百八十亩。再加上坞堡占地,每村平均占地万亩。这万亩土地中,住宅属于私人领地,可以买卖。除了分到人头的田地,其他多余的田地暂且作为全村的公田,有新的人口加入时,再从公田中划出土地分给新人。除此之外的无主荒地、山林皆归官有。
周鼎一边组织施工,一边总结提高。刚开始,做事并不顺手,千头万绪,经常顾了这头,丢了那头。慢慢的,摸出了头绪,细心统筹安排一番,问题便迎刃而解。建设中,周鼎也教会了九小很多东西,比如考察、规划、统筹、组织、协调等等。
人多力量大,此话一点也不假。很多事情,一个人做,可能需要一万天。十个人做,只需要一百天。一百个人做,只需要一天。成千上万人一齐建房,效率是惊人的。
在周鼎的统筹规划下,第一个新村很快建成了。
周鼎把附近几个小村的村民强制迁入新村,分配了房屋田地。他们原来的房产和田地,便归周鼎所有。田地不足的,也每人分十二亩三分。田地有多的,周鼎同样补给他。便是他们原来的房子,有舍不得砖石的,也尽可拆了回去。村民原本的怨言被一一击散,很多人更是获利不小。

好事有时比坏事传得更快。周鼎建堡分田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昌阳。无数缺屋少地的贫民蜂拥而至,在新村内外看个不停,也有人涌到工地打探。在知道这样的新村还要继续建下去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人自发地到工地帮忙。住在附近的村民在确定可以分到房屋后,更是拆了老屋的砖石送到工地。
建到第三个新村时,周鼎就可以放手不管了。每个人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大家都有了数。周鼎把事情丢给县中小吏,又带九小忙其它的事情。
太史慈血洗东莱豪强时,因为周信的关系,独独放过了昌阳。如今,周鼎亲辖昌阳,就需要面对这些豪强了。
此时再用显然行不通。周鼎思考过后,决定用软力量击倒众豪强。首先,周鼎提高奴隶的地位。这时候的奴隶是作为主人的财产存在的,可以被送人和买卖。汉律规定杀奴隶有罪,但各地豪强从来不把这条放在哪里。如果奴隶是私奴,那么地位更低。周鼎行文全县,规定擅杀奴隶者与杀人同罪,违者必究。
除了奴隶之外,豪强名下还有大量依附他们的佃户和托庇于豪强的编外之民。这些民众用他们的劳动支撑着豪强的家业。与奴隶不同,这些人是自由身。周鼎派人在县中大肆宣传样板村的事情。只要这些人看到了样板村的情形,定会脱离豪强成为官府的编民。民众离了豪强可以生活得更好,豪强离了民众,大片的田地无人耕种,有地等于没地。
昌阳最大的豪强就是周鼎自己。周家率先做出榜样,周家名下的佃户分批成为样板村的村民,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和田地。不过,周鼎名下的佃户毕竟是少数,周家更多的是奴隶,佃户脱离周家,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别的豪强就不一样了。
在样板村的吸引下,大量托庇于豪强的隐形人口露出水面,开始脱离豪强并到官府登记。各豪强的佃户也开始观望。豪强们慌了手脚,纷纷许诺减租,以求留住佃户。
周鼎的第三招,就是查税。豪强之所以成为豪强,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占有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却可以不交或少交租赋。豪强一方面偷偷开荒,扩大田地,另一方面瞒报土地数量,也瞒报人口。
周鼎的这一招,和黄仁当初的做法几乎一样,就是清查人口和丈量土地。黄仁死在这上面,周鼎不会。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做法,不同的实力,结果自然也不相同。
为了加强保险,周鼎把自己的一个旅从马岛调回,首先缴了各豪强私兵的刀械,并把私兵作为犯人,让他们和奴隶们一起劳动。
周鼎一声令下,三千人马包围了一个小豪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明晃晃的刀枪,豪强只能屈服。
九小各拿一样东西。有的拿新地契,有的拿县令大印,有的拿木标。豪强的土地,凡是有地契,周鼎一律让人重新量过,按量得的数据给他们换成新契,盖上县令大印,之后在量过的土地上插上木标。凡是没有地契的土地,周鼎给豪强两个选择:要么官府承认土地归豪强,但豪强需要付出买地钱才能拿到地契;要么就由官府把土地收回。
对周鼎而言,如此做法天公地道;对豪强而言,这是赤果果的抢劫。可惜抗议无效,豪强的周围有三千多把刀在闪着寒光。在大刀的逼迫下,有的豪强选择出钱,有的豪强选择放弃。
带着九小把昌阳的大小豪强犁过一遍后,周鼎祭出了第四招:税率。
普通民众每人十二亩二分地,三十税一。周鼎规定每个人名下土地每多出十亩,便加税百一。汉律根本没有这一条,周鼎说有,于是就有了。
这一条要了很多人的命。面对周鼎的步步紧逼,众豪强一退再退。可是税率这么一改,豪强们忍不住了。周鼎这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豪强们已经退无可退。是可忍,郭不可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昔日的压迫者,如今也开始奋起反抗了。
周鼎早已严阵已待。
豪强私兵早已被周鼎当作奴隶,不过豪强手里还有死忠,豪强还用金钱收买亡命。可惜的是,死忠也要,亡命也罢,在周鼎严密的防卫之下,根本伤害不了周家毫毛,更不要说事件中心的周鼎。
见过血的士兵和死忠、亡命相比,终究还是士兵占据上风。士兵有人数、武器等种种优势。周鼎的做法,也得到了普通百姓的支持。有百姓为周鼎通风报信,死忠和亡命没有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
在豪强开始反抗后,周鼎也举起了准备已久的屠刀。一个个豪强的坞堡被打破,他们的罪状人人都看在眼里,不用周鼎为他们安排罪名。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之外,还有抄家。
有了抄没的金钱,周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一个个新村建下来,工匠们累积了很大的怨气。
流民不是奴隶,工匠也不是奴隶,可是周鼎一直把他们当奴隶使用。每日劳作,除非风雨,否则没有停歇。有怨言可以,活不能不做,除非病了。胆敢反抗和怠工者,周鼎的亲军下手从不留情。很多人恨得咬牙切齿,却不得不屈服于周鼎的淫威。周鼎告诉他们,以后建好的新村,也会有他们的一份,流民的怨气这才消散,只有工匠仍旧不满。工匠原本在临菑日子过得很好,并不稀罕周鼎分配的房屋田地。临菑是个商业城市,在那里,钱可以换到需要的一切。工匠只认钱。
周鼎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布匹,还有各种物资,唯独缺钱。乱世之中,钱不如粮。主席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周鼎的钱,已经全部换成了粮食和各种物资。这回有了抄来的钱,周鼎才有钱给工匠们发放工钱,工匠的怨气随即烟消云散。
一番动作下来,昌阳成了平民的天下。当然,周鼎的房子也不是白送的。五年之内,除了留足自用,村民多余的粮食都要交给周鼎。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税赋。
从头到尾,九小都跟在周鼎身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