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瞎猫碰到死耗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是台下这些老板们听腻了管理学上的大道理;也许是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没能象教授那样给他们以庄重;也许成功者的自负心理根本就无法养成他们遵守秩序的习惯。的确,递条子提问,只是大学礼堂里学生们的做法。
总不能扭头就跑吧?面对台下林立的手臂,无奈之下大鹏还是挑了个“软柿子”。——那位酒厂的李老板站起身,用手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说道:
“助理先生……”,这次,他换了称呼。显然有了尊重的成分。
“……您刚才所谈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中的确普遍存在。不过,这些问题也不是听一次报告就能解决的。我进修高级工商企业管理研修班已经两年了。什么‘企业文化’、‘品牌延伸’、‘人力资源’,我也学了很多。可还是觉得离解决我们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太远。”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欠意地说:“当然,我不是说管理学没用。我只想接此机会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向您请教。您能给一些建议也好。由其我知道许教授正在写一本书。我们商家都把它叫‘发财秘籍’。听言这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重视实践。可惜尚未出版。为了的到的到您的指教,提问由我开始好吗?”。
大鹏开始发现,这位李老板并不是“软柿子”。他的话说完,台下有些骚动,显然是在附和他的想法。片刻后,骚动声变成了掌声。变成了赞许和邀请的掌声。掌声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到最后越来越富有节奏,象歌迷在催偶像出场,很有些挑战的味道……
“好,不过我跟随许教授的时间短……”,他没敢说,我只是教授家的保姆……。说了,岂不天下大乱?又一想,就连这句也是废话!这时候说这些,有什么用?早知今日,天天搂着教授的书睡觉就好了。
见大鹏点头,李老板立刻开始提问:
“我们老白酒公司生产的36度中档白酒在云岭市餐馆中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人们喜欢喝地产白酒。但是我发现地产白酒有‘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特点。几乎没有‘常青树’。在我们的品牌‘老白酒’之前有‘佳酿’、‘神泉’。也是三年之后销量锐减。似乎消费者总是喜新厌旧。虽然我们的‘老白酒’目前处于旺销阶段,但是通过工商管理研修班的学习,我意识到了一种危机:我们的产品已经走过旺销期,可能到了下滑的边缘。因为,我们公司归根到底是小型白酒企业,无法和名优白酒企业相比。随着地产品牌和同价位外省品牌的进入。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可是却找不到提升销量、保持市场地位的有效办法……”。
产品销量的问题,几乎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何况是白酒行业。这个问题的提出倍受在座各位的关注。久经商海的企业家们都清楚:即使台上坐着的是国内的知名行销专家,也不可能立刻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类似的问题,他们也曾请教过资深人士。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从成本到质量;从广告到促销;从售后服务到利润向经销商倾斜……。总而言之,洋洋万言围着电灯开关跳舞,手就是摁不到“OPeN”。所以渴求光明的企业家们还是眼前一片漆黑。
对于今天台上的“助理”能否“星星点灯”,大家莫衷一是。不过台上的助理看起来倒比刚才多了几分信心。市长心里为大鹏捏了一把汗。被听众牵着鼻子走,不是什么好事。他怕大鹏今天真的会成为“爱因斯坦的司机”。
巧的是,茶余饭后许教授对大鹏谈过关于市白酒厂被私有化后发展前景的话题。而且,教授的相关文稿他也有幸读过。这真是“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儿;瞎猫偏碰到死耗子”——天助我也!大鹏心里有了底。悬着的心放下来。他松了松脖子上的领带,很平静地喝了口茶水。开始回答:
“我刚到云岭的时候喝过贵厂的‘老白酒’。38度的那种。更巧的是在许教授的书搞中,还真有真有一篇提及您提出的问题。我就用教授的见解来谈一谈”——大鹏的诚实促使他把这句话放在了前面。他不敢,也不想掠人之美。作为教授身边的人,他每晚陪伴教授到深夜。知道文稿中的每提个字都是教授的心血。

“老白酒的前身,通过和教授的交谈及文稿中所述,我了解一些。中档地产白酒品牌各领风骚三五年,说明这些产品都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恒久的忍知理由。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一种产品没有一个鲜明的,与其它产品区分开来的特色。那么,他山之石所形成的市场地位,自然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所取代。目前的竞争方式只停留在,例如保证经销商的利益,也就是销售渠道的建设上。再有就是人人可以效仿的‘有奖促销’上。刚开始是每瓶酒赠一个打火机,后来是刮奖中一元、两元人民币。甚至瓶盖子里放上一美金。消费者似乎很热衷于刮奖游戏。其实不然。酒民们很想拥有一个常年可信赖,价格适度的品牌。正象电视广告中说的,‘八十年代喝味道;九十年代喝品质;如今喝健康’。对中低端消费者而言,健康从哪里来?从酒的质量保证上来!我家乡的酒民常说‘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可是,您拿什么让酒民相信你的酒是粮食做的?老白酒公司收购云岭白酒厂之后,我认为最大的失误就是撤掉了酿酒车间,把重点放在勾兑技术上。这是‘短视’行为。五梁液酒厂为什么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古窖池?而且纳入宣传的重点?我不否认勾兑技术在生产环节中的作用。但是,北方人的饮酒习惯是‘重纯度’、‘轻香型’。北京‘二锅头’在北方市场的畅销,就说明了这点。以勾兑为主,似乎使企业进入了‘轻资产管理’的轨道。厂里只有勾兑师和包装工人,降低了成本,却也失去了恒久的市场认知度。我到市场买菜时,听见两个人闲聊说;‘以前能看到农民在酒厂门前排队买酒糟,可现在酒厂连一个烟囱都没有……’。这说明,买基酒回厂勾兑,在老百姓印象里无异与酒精兑水。请原谅,我的话说得重了些。百姓不是酒业专家,并不知道勾兑是酿酒的一个环节。勾兑,在很大一部分人的心中是个贬意词。以至于年长的酒民开始喝民间的散白酒……。
大鹏再次喝水的时候发现,台下一部分人开始拿出笔来电,有的用手机在录音……。
“许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开玩笑说:‘云岭的地产白酒搞竞争,根本不用搞有奖活动。只要在酒瓶上系一个红纸包,里面装一点酒糟。让人们闻到久违的香气。就足以征服市场。’
说到这,必须提到原白酒厂二十年前的拳头产品——60度的‘高梁红’酒。这是个值得抢救的品牌。因为十几年前低度白酒成为白酒市场的主流。所以‘大高梁’也退出市场。原市白酒厂经营不善而破产。库存的‘高梁红’酒低价流入民间藏酒者之手。可现在,人们在某个婚宴上偶尔喝到了久违的‘高梁红’,回来后津津乐道。我听一为饭店老板说,有一家夫妻饭店。两口子的手艺一般,可是天天客人爆满。原因就是:单桌客人在四人以上,可以花二十元的价格喝到一瓶‘高梁红’。且只限一瓶……。
我不清楚目前‘高梁红’商标的所属情况。但我不明白:酒业人士或相关部门为何对这样一个颇具品牌价值、饱含地方文化和酒民情结的产品退出市场舞台而熟视无睹?
试想,如果重建原厂‘烧锅’,招回原厂师傅,让那些下岗的工人再就业。不仅能体现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必将造就自己产品的飞跃。我不是故意将话题扯回企业家的财富观和社会责任感上来。但是,正确的财富观和充满社会责任感是创造富豪的必要条件!否则,你永远只能是个所谓的‘大款’!”。
一直显得有些混乱的报告厅里,终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虽然解决的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却给在座所有的企业家带来了希望。他们很少听到能够解决实质问题的报告。尽管解决方案里还夹了关于世界观改造的内容。可这些久经风雨的老板们都是些一点就透的主儿。所以,掌声中带着折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