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提前的准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隗紧了紧皮裘,这才打开车门踏着踏凳下车,一个仆役先上前请了个安,“四爷,老爷正在书房,请随我来。”袁隗点点头,跟着仆役慢慢的向书房走去。
说实在的,袁隗心情不太好,今天传来了扬州会稽郡作乱的消息。
大汉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不是天灾就是**,早前的不说,前年济南郡作乱,接着去年三月又爆发大瘟疫,死伤无数。眼见进入十一月,本以为今年会是个无事之年,谁知现在就传来会稽①作乱的消息。还有北方的鲜卑,从传来的消息中不难得出结论,平静了两年之后,也是磨刀霍霍,时刻准备南下。只是还不能确定是今冬还是明春?
真是多事之秋啊!
进入后院,看着人头攒动的仆役、家兵吃力清除地面上堆积得厚厚的积雪。袁隗不由的感慨道,这般鬼天气,也就只有身处苦寒之地的胡人才有“兴趣”四处打劫。
“四爷,您来了。”
定神一看,已经到了书房,刘成拢着手立于房外,“为何不在屋里侍候?”袁隗有点奇怪。
“老爷吩咐您来了,就请直接进去。”刘成并未直接回答,老爷怎么吩咐,我们下人的就怎么做。
看来是有事跟自己商量了,等刘成掀开厚重的门帘,自己推门进了屋。“兄长?”袁隗叫了一声,正屋中只见火盆不见人影,右侧厢房传来了声音,“我在这。”随后,袁逢穿着厚厚的衣服一脸疲惫从厢房走出来。
“兄长,你也太不爱惜身体了。太医说过凡事不要太操心,安心修养,可你看你,两三个月的时间苍老了四五岁般。”
袁逢挥了下手,没解释什么,“今日过来是为会稽之事吧?”岁数上来了,偏偏还要为太多事操心,那有什么时候能安心修养?家里不成气的二儿子没把自己气死就不错了,朝廷上虽说三公地位高崇而不太理会琐事,但在其位,谋其政,大事小事能少吗?还得在清流和宦官之间左右逢源,又打又拉。
哪能郎中一句安心静养便能静下来。
“正是。”
“哎!”袁逢长长的叹了口气,虽然十多年前绍儿就告诉过自己大汉叛乱不断,正真发生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满腹惆怅。至今方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
“叛逆许昌胆大妄为,竟敢自号阳明皇帝,真是不知死活。”袁隗愤然道。
“那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敬宗健康元年(144年),九江马勉叛乱服黄,谓之火生土,妄图以土代火;同年,华孟自号黑帝,以示水克火②。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异想天开,以为立个名号,就能窥窃神器。这个许昌,依我看也是蹦跶不了多久的。”
袁隗点头赞同,没有世家豪族的支持,根本成不了气候。人到好说,各地天灾不断,黎民流离失所,比比皆是,只要有粮,招之则来。问题是,兵器粮秣上哪去弄?会稽乃穷山恶水之地,汉民稀少,山越众多,粮食稀缺③,就是抢光全郡也没多少收获。至于兵器,朝廷管控严密,叛逆能有铁制锄头就不错了。“话虽如此,但叛逆聚众近万,会稽郡兵过少,会稽太守上表期望朝廷能派遣南、北军④或者调集临近数郡郡兵前去增援。”
“那宦官和清流是怎么想的?”
“两边想法都差不多,不赞同派遣南军或者北军,一则劳师远征,耗费巨大;二来南、北军惯于野战搏杀、攻城拔营,但会稽那边的山野林地?”说着,袁隗不由自主摇起了头,显然是不看好南、北军。
“那结论是?”袁逢没打算再问下去,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从四处打听到的有两种办法,还没有定论。”袁隗竖起一根手指,“一,效法世宗⑤灭南越,调集周边郡兵合力围剿;二,”再竖起一根手指,“学段颎,招募当地山越或者当地汉民为兵。”

招募的话,钱财耗费少些,费时吗,可能要久些,毕竟不是究竟训练的军人,训练、磨合之后才能上阵;调集郡兵,原本各郡郡兵也就三四千人⑥,再这么一调,要是再蹿个什么阴阳皇帝,各郡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不设防了。
袁逢有些头痛,两者皆有利有弊,利于弊偏偏同杨明显,让人如何选者?袁逢学者袁绍的模样,手指缓缓的按压着太阳**。明日早朝肯定是要议处个结果的,只有委屈自己多想想了。
“咚咚,咚咚”
“何事?”
“大少爷派人送回书信,老爷。”刘成压抑着心中喜悦回答道,将自己忘得一干二净的逆子终于想起了生他养他的父母双亲,让人顺便也捎回了书信。
“进来吧。”
刘成进屋将书信交给袁逢,见二人都没什么吩咐便退了出来,自己也还有信要看呢!
默默看完信,袁逢将信递给袁隗,信中所言到是好主意。可袁逢就是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绍儿似乎别有所图。
“绍儿所说倒是不假,以会稽世家家兵为班底,再加辅以些募兵,便可以快速协助郡兵平定叛乱。”袁隗皱着眉头将信纸放在案几上,不太喜欢袁绍的方法,“不过这样一来,世家岂不是可以随意借叛乱招兵买马,日后势必尾大不掉。”
听到招兵买马,袁逢终于知道袁绍打的什么主意了。“是有些问题。不过,就算世家耗尽家财能招的了多少兵,买的了多少马,他们还能作乱不成。”眼见袁隗露出的不解之色,似乎不太相信自己会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这样吧,明日朝上如果宦官与清流又像原来一样针锋相对的话,我们再提出这条建议就是。”
不是如果,是肯定会针尖对麦芒。自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党锢之祸以来,那次不是宦官赞同的,清流就反对;清流认同的,宦官就抵制。这时候提出了意见,九成九的几率会被通过。我这兄长到底怎么想的,搞不好是会出大事的啊!
“对了,绍儿刚才也提到了,跟宦官那边通气,效果如何?”
“和宫中的小黄们说过了,估计现在十常侍还在商量,还没答复我。”
商量就好,商量就有戏。
“兄长,有个问题一直想问。”
“问吧。”
“这些年国库空虚,绍儿为何一定要明年出使大秦,过上几年等国库充实些,各地平静些再出使大秦不是更好吗?”
这个,我总不能告诉你国库再也充实不了,而且过不了两年,凉州又陷入战乱之中,再过上几年,天下彻底大乱吧。想了会,勉强编出个理由,“四弟,你看为兄身体如何?”
“还好,不过太医嘱咐过要多加修养。”袁隗不明白话题怎么转到健康上了。
“不用安慰为兄,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怕是撑不了多久!”见袁隗急得马上就要起身,袁逢压了压手,“乘绍儿现在血气方刚,想出去闯一闯,就让他去吧!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若是等上几年,为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还想出使大秦就没可能了。”
袁隗忍了半天等着袁逢说完,刚要开口,袁逢又道,“对了,绍儿信中还说让听闻南阳黄忠⑦刀弓双绝,让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征招他为官,然后再安插进使团。”
注:⒈今绍兴;
⒉五德在东汉时期,相生、相克都是被认可的;
⒊孙氏立国之初,东吴连牛耕都没有,生产力及其低下;
⒋南、北军职责是护卫京畿,此外还充当消防队的角色;
⒌即汉武帝;
⒍东汉常备军常年保持20万左右,除去边防和南北军,各郡郡兵实在少的可怜;
⒎有些不太准确的资料说是生于147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