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刘武军抚慰痴情女周小洁巧开追悼会
从此,小洁便和武军在一起,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在学校,两人一起散步聊天,参加文体活动,进图书馆看书看报;放学,两人便一起或上小洁姨妈家,或到刘公馆,听他们多方劝解开导。姨妈一向喜欢武军忠厚知礼,如今见小洁和武军在一起,十分称愿,每次去都笑脸相迎,不断做些好吃的食物招待他。武军出手阔绰,每次去都带很多礼物;不久恰逢姨妈五十大寿,他又送了一份厚礼,喜欢得老人家逢人就夸赞武军。武军父母早就喜欢小洁聪明温柔漂亮,只是碍于她和青松自幼婚姻有约,且是同乡,不便提出;如今青松不在了,小洁和武军在一起,正合心愿,自然高兴。所以,他们到两处都很受欢迎,小洁的心情也渐渐开朗。
以前,小洁和青松在一起,青松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满口珠玑、诙谐幽默,使她感觉快乐和钦佩,但是,他的危言耸听、诡秘行动,又常常使她感到恐惧,提心吊胆,生活没有安全感。如今和武军在一起,虽然少了钦敬之情和诙谐幽默的快乐,但是,武军的忠厚善良、体贴入微、曲意逢迎,以及强大的家庭实力,又使她感到可靠和安全。她常常在心里默默地把两个人、两种处境作着比较,有时甚至想,如果把两个人的优点结合成一个人,那该多好啊!也许是她太贪心了,老天爷惩罚她,让青松早早离开了她;但是老天爷还是宽大为怀,让她在悲痛之余又得到另一份慰籍。
武军是个喜欢热闹场面的人,又喜欢炫耀自己的本领和实力。他自从和小洁在一起,以为江山美人俱得,此生称愿,心神振奋,豪情倍增,每有热闹场面或朋友聚会,必带小洁一起去,对小洁百般赞美,曲意逢迎,体贴入微。但他又是个善良的人,富有爱心爱情的人,除了标榜自己,还希望借此医治小洁心灵的创伤,让她迅速从伤痛中解脱出来,苏醒过来,心情振奋起来,愉悦起来,感受他的真诚关爱,适应新的生活,忘记青松,忘记过去,忘记烦恼和痛苦,然后投入他的怀抱,心悦诚服地和他在一起。但是这只是他的想法,小洁并没有那样的希望和要求。她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家碧玉,过惯了安闲幽静、自适自如的生活,对这种浮华热闹的场面,纨绔阔少之风,一时还不习惯,不适应。然而武军的热情真诚、煞费苦心地设计安排,屡屡婉转相邀,又使她觉得盛情难却,不能推辞。所以,每次她虽然去了,心情却高兴不起来。倒是更加怀念和青松在一起独处的悠闲自在的日子,觉得那才是她的生活。
小洁心里仍然忘不了青松,无人处,仍不免忧思绵绵,流泪叹息——这也难免。她和青松自幼青梅竹马,继而十年寒窗,相与为伴,休戚与共,日子太久,感情太深,青松留给她的记忆太多,一时怎能忘记?何况她是个多情善感决意从一而终的封建家庭出身的女孩。现在她和武军在一起,虽然觉得安全可靠,但又觉得违背了家教,背叛了青松,心里不免有些惶恐不安之感。因此对待武军就不能像对待青松那样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有时甚至有些心不在焉,漠然置之。这使武军常常感到迷惘和痛苦。他问自己:我哪里做的不对?哪里做的不到、不好?到底怎么做才能使她忘掉青松,开心高兴起来?
经过一段观察,他发现小洁除了不喜欢热闹场面,也不喜欢在他家多呆,因为每次朋友聚会或在他家,她总显得很拘谨,也很少说话。他终于想通了:小洁和青松家都是农村的小户人家,她很少见过大世面,聚会场面上的虚伪应酬,他父亲的军人威仪,母亲的繁礼缛节,她都不适应,不习惯,怎么能叫她开心呢?所以拘谨不安也就在所难免了。于是他就改变生活方式,多带她出外游玩,或看戏看电影,或游山玩水。这么一来,小洁虽然心情好了些,却仍然高兴不起来;他们游玩飞龙山水时,她想起和青松一起游玩的情景,竟然哭了,而且哭得很悲伤,他费了好多口舌才劝止。
武军重新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向小洁说出自己的痛苦和疑问来。
小洁听了,摇摇头说:
“都不是。我很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真的,很感谢你。我只是觉得对不起青松,对不起两家父母——毕竟我们自幼婚姻有约,自己满意,父母赞同的。现在他走了,而且死得那么悲惨;而我不能守节,很快就另寻新欢,和你同出同进,东游西逛,悠乎乐哉,我心中有愧啊!常常觉得青松在指责我,两家父母在指责我,我怎么高兴得起来?”
武军听了,不觉面有愧色。许久他说:
“我也觉得对不起青松。但是他已经走了,无法补救了。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照顾好你——这是我对青松的承诺。我只有加倍关心帮助你,使你安全、幸福、快乐,不再痛苦,我这份愧疚之心才略感安慰些。请你相信我,武军是个正人君子,决不会做乘人之危、强人所难的事。今后,我该怎么做,做什么,全听你的。”
“不,你对我的关心帮助实在太多太好了,这使我常常感觉内心不安。以后,请你不要在我身上花太多的时间、钱财和精力,我承受不起,会感觉羞愧不安。——我这么说决不是不需要你的帮助,只是不要你为了我的欢心太多劳力费心。如果你要我说,我正有一件大事要请你帮助完成——”
“什么事?回家告知青松父母?大约他们也看到报纸了。”
“不。我想请你为青松做一件事。也许这件事完成了我的心才能略感安静些,减少些愧疚。”
“做什么?造墓?造个衣冠冢?我也曾经想过。只是墓碑上不好刻上青松的名字,否则,警方追查起来会有麻烦的。可是不刻上青松的名字,又是衣冠冢,还有什么意义?”
“不,这里不是青松的故乡,而且也不确知他的殉葬地,造衣冠冢只好以后回家再造。我是想给他开个追悼会,以祭奠他的亡灵,寄托我的哀思。”

“给青松开追悼会?!——”
武军惊呆了,他不敢想,也不敢回答。青松是警方通缉的爆炸武库的要犯,又是阴谋爆炸军车被政府处决的要犯。给这样一个党国罪犯公开召开追悼会,那还得了?政府肯定要追查,被学校开除是小事,弄不好要坐大狱,甚至杀头!但是不答应,小洁肯定会生气,说他对青松没有同情心,对她好,是为了笼络她,最终占有她;他们的爱情关系就彻底完了!他呆呆地看着小洁,不答应也不拒绝,像在乞求她自己取消这个决定。
小洁看出他的意思,解释说:
“你别误会。我说的追悼会,不是那种公开的,大型的,号召人们纪念学习死者的追悼会,只是一种小型的,秘密的,只有亲近之人心领神会,别人却无法知道理解的追悼会。目的是要寄托我的哀思,给青松一个安慰,一个交待。”
武军像突然明白理解了小洁的意思,说:
“这行!你写一篇祭文,写好后,工笔誊出,然后准备一个香炉,一炷香,和少量祭品。周日,我陪你去。咱们雇一辆黄包车,来到荒郊野外,寂静无人之处,选一块干净平整之地,放好香炉,点上香,摆好祭品,你我立正站好,面对浩浩长空,茫茫大地,把祭文一读,然后一边焚烧纸钱,一边向青松说说心里话,最后磕个头,即礼毕。你准备吧,好了,招呼我一声,礼拜天,我一定陪你去。”
他看着小洁。
小洁摇摇头,
“这样太草率了。如果这样,也无须跑到荒郊野外,我一个人在卧室里就进行了,又何必求助于你?”
武军又愣住了:
“那怎么办?这事千万要秘密,不能叫外人发现!否则,追悼完青松,家里人又该追悼我们了。”
“看把你吓的!这一点你就不如青松果敢稳健。”
“我自然不如青松。但你也不能这么说。上次救青松,那么危险,我不是照样干吗?问题在于现在没有必要那么拼命冒险。如果青松还活着,我拼了命也要把他救出来——那时这么做才值得!”
小洁见武军着急,笑着说:
“你说得对。我开玩笑,故意激你。我是想开一个小型的,但不是一两个人,最少也要二十来人;秘密的,但也无须跑到荒郊野外;不提名的,我们也要心领神会,这样一个追悼会。你看怎样?”
武军仍不明白:
“你说得具体些,让我考虑考虑。”
小洁便详细讲述了一遍。
武军听了,思考了一会,点点头说:
“这样开,行!别人以为我们召开诗歌朗诵会,或者歌咏会呢。就这样吧。咱们分头准备:你筹划追悼会内容,我安排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开会时间,等我通知吧。”
一周后,武军对小洁说:
“我找了二十个老乡,都是知心好友,绝对志同道合,安全可靠的。你如果准备好了,就这个周日开吧。”
小洁欣然答应。
周日上午,小洁姨妈客厅。
洁白的窗帘,周围挽结着黑纱,窗台上摆满青松翠柏。窗下一张长桌,铺着洁白的台布,上面一只铜香炉,香炉里燃烧着大大的一炷芸香,烟雾缭绕,满室氤氲。香炉前一排素色磁盘,摆放着各色新鲜瓜果。
武军和二十个知心好友,分两排坐在长桌前,手捧祭奠青松需要诵读或歌唱的诗歌和歌曲的簿册,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小洁一身黑色衣裙,胸前佩带一朵小白花,一脸哀伤,两眼含泪。她款款走到众好友面前,深深一躬,介绍说:
几天前,家兄来信告知,表姐青云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由,拼命一搏,不幸弃世而去。噩耗传来,天地昏暗,日月无光。吾一时疾痛攻心,几乎晕厥;幸姨妈及时抢救得免。
忆表姐曩生之日,聪慧高洁,天生丽质,刚柔并济;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花月不足喻其貌,星日不足喻其神。姊妹悉慕淑娴,兄弟咸仰慧德。一旦去世,红褪香枯,冰消玉碎,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惜哉!哀哉!其亲人友爱,悲痛何极!
表姐长我一岁,自幼一起耍玩,既长一起学习,意气相投,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忽闻噩耗,言姊已逝,痛惜之余,昼夜涕泣,幽思缠绵,噩梦惊扰,难得一夕安宁;然囿于学规,不得亲往祭奠,送姊长行,哀思之情,淤积于心,难以释怀,常思一形式以寄托之。偶谋于武军兄,得获襄助,终于有成。谢谢武军兄!谢谢诸位同乡好友!
表姐一生志气高洁,行为脱俗,又为争取爱情自由而逝,绝非凡尘女子可比。窃思,相物以配才,此祭不可遵循俗念,谨以清香一束,苍松翠柏数枝,时新瓜果数盘,清歌雅韵数十首,以哀其志,颂其德,寄我悲伤幽思之情也!
请诸君齐颂《江城子.离人映月》:
“望断烟茫人不回,夜难寐,梦成灰。雨落梧桐,点点相思泪。窗外树影随风曳,情泛处,疑当归。杨花凋尽千点碎,漫天飞,逐流水。离人映月,怎倚独栏醉?萋草不堪别离苦,行痕处,犹低垂。”
屈原《橘颂》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长相思,摧心肝。”
。。。。。。
小洁泪眼朦胧,和大家一起高声诵读,渐渐,声音嘶哑,泪如雨下,最后,只有眼泪,没了声音。她跪倒在香炉前,叩头不止。
武军流着眼泪,上前扶起:
“姊妹之情,尽心尽意而已,莫要伤了身体!”
大家一起相劝,方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