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回崔正午兵进千阳万炳南败退凤翔
钱定三在渭南遇害的时候,西线战事已拉开帷幕。
在西线战场上,与秦陇复汉军对峙的,是升允带领的几十营甘军。甘军的主力为河州(今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马安良的十六营振武军和张家川(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崔正午的五营骁锐军,这两支部队都是以回民为主体的。
钱定三的遇害,整个复汉军沉浸在悲哀之中,失去左膀右臂的张凤翙极度悲痛。
东线潼关天险失陷,西线又有升允的虎将崔正午率他的骁锐军攻陷固关、陇州(州名,在今陕西陇县),直指千阳。张凤翙大惊:
“钱副统领刚殁,潼关又沦陷敌手,今又有升允的甘军西侵,崔正午攻州掠县,我军士气低靡不振,谁敢引兵去受千阳?”
话音刚落,副统领万炳南挺身而出,甘原受命,道:
“万某愿往!”
张凤翙再三叮咛:
“千阳虽是西府区区小县,但地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千阳有失,我军西线将溃于一旦。万兄为我复汉军副统领,熟知兵法战策,历经大小不下百战,务必慎重从事,切莫轻敌,自毁长城,此地若失,我军将无险可守,军事上陷于被动。”
万炳南大嘴一咧:
“张大统领这么说就太小看我万某人了,我万某虽说不是武进士武举人出身,但自幼读过一些兵书,对行兵步阵略知一二,光孙子兵法就读烂了不知好几本,难道一个小小的千阳还能守不住?”
张凤翙还是放心不下,劝他莫要大意失荆州,做马谡第二,让三国故事里的悲剧重演,说升允经营陕甘多年,老谋而深算,决非等闲之辈,他的先锋崔正午精于谋划,长于作战,其骁锐军以一当十,咱们这些人只是学过一些书本理论,阅历浅作战经验较少,一定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万炳南的火气直往脑门上窜,大声嚷嚷:
“大统领岂不是在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不要说升允、崔正午这些小儿科,即使那娃娃皇帝宣统亲自出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有什么闪失,万某人愿提头来见!”
张凤翙说:
“头就不必了,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切记须小心从事,许胜不许败。”
万炳南说:
“这一仗的重要性我自然知道,大统领不要婆婆妈妈,万某人也不是志大才疏、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之辈。”
张凤翙见多说无益,就告诉万炳南,西线战报一日数传,明日即点兵赴千阳前线拒敌。
万炳南率兵到了千阳,看了阵地地形图,大笑:
“小小千阳城,大统领竟如此小心谨慎,看我如何收拾崔正午小儿。”
部下劝戒:
“万统领还是小心为好,千阳虽小,但地处交通要塞,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如果在此屯兵拒敌,崔正午虽然骁勇善战,但也未必敢冒然进兵。”
万炳南一心想占头功,大笑:
“你懂什么兵法,真乃女子之见!兵法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如果崔正午敢来,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人仰马翻。”
部将马大狗弄不清万炳南有什么高招,问:
“万统领为什么舍弃千阳要塞,这样势必使我军不战而自乱。”
万炳南很不耐烦,训刮马大狗:
“不懂就不要胡说,你马大狗泥腿子出身读过几本兵书,我万某人不会行兵布阵能当上副统领吗?”
马大狗请求万炳南拨给他二百士兵,他带上这些人屯兵千阳城内以自守。
万炳南极不高兴,说:
“二百就二百吧,你守你的千阳城,我在城外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待崔正午小儿来钻,好打他个漂亮的伏击战,到时候你马大狗可不要后悔,张大统领那里没有你半点功劳。”
马大狗领了人马去千阳城内自守。
突然,派出的探子回报,崔正午离千阳二十里地了。万炳南着了急,匆匆展开兵力在城外布了口袋阵。
崔正午的五营骁锐军自占领陇州等地后,一路东进,所向披靡。他早已得知消息,张凤翙派了复汉军副统领万炳南率军在千阳一带受土迎战。对于万炳南这个人,崔正午琢磨得很透,万的秉性为人类似于三国故事曹操煮酒论英雄中的袁绍袁本初,志大才疏,斤斤计较于个人之得失而贪尺寸之功,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不是个成就大事业的人。
离千阳还有四五十里地,崔正午差人前去刺探军情:如果千阳城里布有重兵,就在城外二十里安营扎寨,与复汉军正面交锋。
探子刺探军情回来报告:“千阳城里有兵把守。”
崔正午感叹:
“今日遇见强手,须谨慎从事!”
探子又细说了千阳方面的军情,城内稀稀疏疏大约有二三百人据守,奇怪的是万炳南的大部人马好像一下子从人间蒸发啦。
这句话提醒了崔正午,他一捋胡须,哈哈大笑,恍然大悟,道:
“天助我崔某,可一举摧毁万贼!”
于是,传令下去,就地安营,埋锅造饭,寻觅战机,一举灭敌。
这时,正值隆冬季节,强劲的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
摆下口袋阵埋伏了一整天的万炳南部官兵,饥寒交迫,四肢麻木冰凉,还没有见一半个甘军钻进阵来,心想这倒霉的日子何时是个头?于是,官兵们心生怨恨,且愈来愈浓,开始怀疑万炳南的判断是否准确,会不会用兵,跟上这样一个庸才简直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在这么冷的天气受这种洋罪。远远地看见甘军们扎了营寨,又升起了袅袅炊烟,复汉军的官兵们羡慕死了,馋得直流口水,湿了颔下黄土,又立刻冻得梆硬。
这天夜里,天晴月朗,寒风中原上枯草摇弋,崔正午在营寨四周巡查了一遍,回到营帐,拿定了主意,召集了骁锐军五营将官,部署安排了一番,众人得命离去,准备各自行动。
次日天亮,骁锐军五营撒下了天罗地网,自西北向东南焚草生烟,坚壁清野,铁桶合围,滚滚浓烟熏得复汉军官兵泪流不停,咳欶不止。
万炳南起身看时,只见甘军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不由得倒吸口凉气。复汉军官兵失魂落魄,心想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四散逃命,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万炳南将手中红旗挥动,令下原出击,但众官兵你推我让,竟无人听命。炳南大怒,连杀两名将官。众人只得硬着头皮迎敌。甘军岿然不动,复汉军只得后退。炳南见大事不妙,令将士且战且退,向千阳城靠近。
崔正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千阳城,马大狗率城中军民拼死抵抗,但终因敌众我寡,阵亡将士众多,只得弃城而去,马大狗在激战中中炮身亡。

退往千阳的复汉军官兵闻千阳已失,军心大乱,有人归降甘军,有人弃械逃命。
崔正午令人加紧合围,在各交通路口设卡严查过往行人,一旦发现复汉军将士,立即就地处决。
万炳南料定没有回天之力,易了装向凤翔逃遁。
凤翔城四门紧闭,狼狈不堪的万炳南早已没有了当初副大统领的八面威风。
城上的守军不认识他,又见他这般落魄,对于他想进城的请求毫不理睬。
万炳南气得暴跳如雷,在城下破口大骂,骂守军狗眼看人低。
城上一个大个子守军恼了火,朝天放了两枪,警告他不要大放厥词,否则就不客气啦,崔正午的甘军已破了千阳城正向凤翔扑来,他又不认识万,说不定万还是甘军的探子。
没了辙的万炳南,抓耳挠腮,痛恨万分,想昔日西征时自己是何等的威风,可如今竟沦落到如此地步,身后是甘军穷追不舍,前面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最后是城上的一个下层军官人出了万炳南,说城下叫关之人是复汉军万副大统领,他与万本人以前曾在哥老会有过来往。刚才还鸣枪的大个子日了急,与两个占有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下了城墙,满脸堆笑地开了城门,恭迎万副大统领进了城。
崔正午破了千阳,稍作休顿,便率了本部人马直扑凤翔。五营将官吃了胜仗,一心想活捉万炳南,好在升允面前邀功请赏。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抵凤翔城下,围城扎营,将凤翔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万炳南吸取了千阳战役的教训,在城中固守待援。
张凤翙自万炳南请命西征后,就日日犹豫不定,关注着西线的战报。一日,西路军派人送来千阳作战方案。凤翙打开一看,拍案大惊:
“炳南怎么能这样行兵布阵,崔正午本是陇西名将岂是那三岁小孩容易哄骗的,我军必败无疑!”
左右问道:
“但统领为什么如此大惊失色?”
张凤翙答:
“我看了炳南的作战方案,不去守千阳城,却在城外布什么口袋阵,崔正午名冠陇西,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肯往进钻吗?”
粮饷都督马玉贵上前:
“马某不才,愿换回万副统领。”
待马玉贵收拾停当,正准备起身之际,忽然西线传来战报,说千阳失守,万炳南退守凤翔。
张凤翙顿足长叹:
“炳南误我,甘军将长驱直入。”
马玉贵谈了自己的想法:
“当前甘军士气正旺,崔正午与我军对峙凤翔,崔部将士多系回部子弟,须从内部寻找突破点,我将以回民关系晓之以理,分化瓦解。”
张凤翙认为是个不错的主意,让马玉贵着手速办此事。
回到粮饷都督府,马玉贵约来刘世杰商议。刘世杰建议致书信于崔正午,劝其迷途知返不要为清廷卖命,休要与人民大众为敌。马玉贵说好,就修了劝崔正午休战的书信,立即派了西安清真寺的三位阿訇,带了信札,去凤翔见崔正午。
这时,崔正午已围城多日,见万炳南坚守不出,心中正生恼火,天天派人去城下轮番叫骂,骂万是手下败将,是缩头乌龟,百般羞辱万炳南,激他出战。
三位阿訇到了凤翔城下甘军营中见了崔正午,呈上了马玉贵劝其休战的书信,苦心劝他不要再为清廷卖命,当年陕甘两省回民起义反清,朝廷剿杀回民子弟毫不手软,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崔正午申明他要忠君爱国,报答升允大人的知遇之恩。三位阿訇说,大厦将倾,一木难扶;山谷有贤,要投明主。顽固不化的崔正午,对阿訇劝他弃暗投明的劝告听不进去,反而将三位阿訇强行扣押。三位阿訇懊悔不已,侔有完成马都督的使命反被扣押失去人身自由,这又如何是好,须想方设法脱身,再从长计议说退甘军,就此灰溜溜地回西安,又有何面目去见马都督。妙计总是要想出来的,三人经过细心观察,发现看守他们的两名甘军士兵是张家川的回民子弟,且都是忠诚老实不是那刁钻之人。一个年长的阿訇瞅了个机会,看四下里无人,就与两个甘军套近乎,两三次的闲谝,竟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低个麻脸的甘军与年长的阿訇沾亲带故,况且还没有出五服,麻脸管年长的阿訇喊表叔。年长的阿訇见扯上了关系,心中更有了把握,便打算试图说服两个甘军反水,这连年的兵荒马乱的,张家川的回民乡亲的生活怎么样,还是像以前那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吃糠咽菜的光景可不好受。骁锐军五营的回民子弟大多有厌战情绪,中国人打中国人有什么意思,窝里斗何时是个尽头。年长的阿訇因势利导,把眼下全国的形势对两个甘军娓娓道来。两个甘军听得入了迷,觉得阿訇的贴心话句句都说自己的心坎上,他两建议阿訇脱险之后,应该向西去甘肃张家川,张家川的回民首领李得仓李占鹏父子在回民中影响很大,威信颇高,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三位阿訇见策反有了效果,不由得心花怒放,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在两个甘军的协助下,三位阿訇终于在一个无月的后半夜得以逃脱,离开凤翔。分别时,阿訇恳求两名甘军一起同行,留在骁锐营免不了一死。两名甘军不肯,说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行踪,劝三位阿訇易装后分头去张家川。阿訇不忍心留下两个甘军做替罪羊,仍再三恳求。两名甘军义士始终不肯,最终自刎而死。阿訇草草在荒郊野外以黄土掩埋了两名义士,含泪而去。
三位阿訇一路风尘,到了张家川会合,见了当地回民首领李得仓李占鹏父子,陈述了受马玉贵之命说崔正午休战的曲折过程,崔无理扣押了他们,即使在古代,两国交兵也不斩来使,真没想到崔竟是个如此品质鄙劣不讲道义的小人,如果没有骁锐军中两个回民义士舍命相救,可能早以身首异处了。李家父子听了,极其震怒,斥责:“崔正午竟是如此鼠辈小人,枉为一军将帅,张家川子弟决不仿效崔正午的作为,清妖当年对甘陕回民犯下的斑斑血泪仇罄竹难书,回族弟兄时刻牢记在心,请三位阿訇回去告诉马都督,我们张家川义军对崔贼的所作所为深感痛心,我们将打击其后方,支援陕西起义,使崔贼首尾不得相顾。”阿訇告别李家父子,回西安向马玉贵复命去了。
不见了三个阿訇,又没了两个看守士兵,崔正午以为阿訇手刃了看守逃往西安,即派人一路向东追去,快到了西安城下,也没见到三个阿訇的影子,只得悻悻而归。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