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回杨虎城东乡人任团总李虎臣投奔胡笠僧
翻过腊月,就是正月,日子过得特别快。春天就要到了,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粉红色的花朵挂满了枝头。洛河流水奔流而去,在三河口汇入母亲之河——黄河。
杨虎城自从打死恶霸李桢之后,有了名气,也有了一把子人和部分枪支,在渭北人们都晓得蒲城东乡有个驰名的刀客叫杨虎城。这时候,在蒲城东乡有一股顽匪,危害乡里,常常流窜于永丰川一带,搞得鸡犬不宁。尤其是土匪头子高林,生得一双鹰眼,掀天鼻,胸前一撮黑乎互的护心毛,爱钱贪色,烧杀抢掠,蒲城东乡的乡党们恨之入骨。孙镇区长孙梅臣被弄得百般头痛,寝食不安。有人向孙区长推荐了杨虎城,说杨久娃能行,一身虎胆,当年在西线作战勇敢,惩奸除恶杀了恶霸李桢,打高林估计不存在什么问题。孙梅臣没有办法,说只好如此,但愁的是没有人搭桥牵线,和人家杨久娃就搭不上话。好友宋先生说,这事不难办,久娃就是咱孙镇甘北村人,本乡本土的难道就没有人和久娃搭上话,只见他猛地拍了大腿,说:
“有了,孙荷伯和杨久娃的关系很铁,就找荷伯吧!”孙梅臣眉飞色舞,十分开心,说:“好,好,好,就找我一家子,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二人在镇东头与孙荷伯邂逅相遇,宋先生说,这叫心想事成,说曹操就见曹操,孙梅臣是个爽快人,直话直说谈了请杨久娃打土匪的设想。孙荷伯说,久娃哥最近就念叨高林这瞎怂,看来大家想到一块去了,姓高的的末日快要来了。
孙梅臣与宋先生耳语了一番,就说:
“荷伯,我想让久娃名正言顺去剿匪。”
“孙区长,此话是什么意思?”孙荷伯问。
孙梅臣说:
“荷伯,你有所不知,县政府近来在各乡纷纷发动群众组织民团。我有个想法,委任久娃为咱们东乡民团总团长,总理东乡十二个分联的联务。”
孙荷伯说:
“这好,名正则言顺。县西乡的兴市镇与西南乡的荆姚已经早一步把民团办起来了,总理联务的就是教员出身的半农先生。这半农疯狂着呢,西安起义时就出尽里风头。”
宋先生再三叮咛孙荷伯:
“荷伯,孙区长呈请县上批准也就是几天时间,久娃的民团团总职务很快就会批下来。你给久娃把话尽快传到,让他到区上见一下孙区长,大家坐在一起把剿匪的事谋划谋划。”
“好,我马上就去!”
孙荷伯辞别了孙梅臣和宋先生,骑了快马,去了洛河以东的同州,杨虎城最近在同州活动比较频繁,他在那里结拜了一个大哥叫党翩,两人最近走得比较近。
第二天,真是个好日子。大清早,庭院的青槐树上就有喜鹊叽叽喳喳的在聊天,吵醒了孙梅臣。他提了竹竿去吆,一吆就走,转过身那些喜鹊又回来了,仍在叽叽喳喳。吃晌午饭的时候,杨虎城到了,还是一身庄稼人打扮,和村里务农的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比过去在饭馆烧火打杂时长高了许多,也胖了许多,身子发育也比过去匀称结实了,眉眼里透着一股奇气。他的后头跟着李子高,人送外号“烟竿子”,烟锅子古离嘴,旱烟在咝溜咝溜地抽着,这是个在洛河湾畔名气正盛的刀客,杨久娃的结拜大哥。杨的另一个届拜大哥党翩因手头事务没有处理完毕,因而没有和他们一块来见孙区长。
孙梅臣拉了拉杨久娃的手,寒暄道:
“久娃,你高了也胖了,杀了个李桢,把蒲城的天戳了个窟窿,听人说郭坚偏听了李桢爪牙的一面之辞,派了人去了甘北村寻你的事,把你家的房子都烧了,没有伤着你母亲和你的弟弟茂三吗?”
“没有,事先有人偷漏了消息,我妈与茂三弟去了亲戚家,避过了一难,不过为了这事,我与郭坚结下了梁子,李桢老贼和郭坚、岳西峰的关系很铁,我杨虎城为乡党们出了一害,和郭坚的误会迟早会解开的,我啥也不怕!”杨虎城快人快语,是个直杠子脾气。
孙梅臣说:
“不怕就好,郭坚、岳西峰是读书人出身,也不是然浆子,只是偏信了李桢爪牙的一面之辞,时间久了,再大的矛盾也会解决的。今天请你来是有点事,想必你也听人说了,东乡最近社会治安不好,高林一伙土匪出没在永丰沟一带,抢掠了百姓不少钱物,祸害了不少女人,其中有刚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也有没结过婚的姑娘,实在令人发指。我已向县政府请示,县长大人也批准了,任命你为东乡民团总团长,子高为副团长,你二人同心协力去永丰川剿匪,灭了高林,我孙梅臣为你二人披红戴花,敲锣打鼓欢迎二位剿匪英雄。”
孙区长给杨虎城、李子高二人看了由县长亲自签发的委任状。杨虎城接过委任状,咧嘴一笑,说:“剿高林还东乡一方晴天,我和李大哥会把这件事作好的,请区长放心。”
天空高远净洁,空气中夹杂这新麦苗的青香味。
永丰川就在眼前,杨虎城率队去剿匪。杨部化了装,服饰五花八门,破破烂烂的,清一色的庄稼汉打扮。
刚刚进入永丰川,就遇见几个等路的,为首的是个黑衣大汉,憎眉憎眼的,放了一声炸雷似的铳子之后,便吆喝道:
“几个过路的伙计听着,此路是高爷开,想过路就给高爷留下买路钱。”
过路人中一个青年汉子,头顶草帽,嗡声嗡气地问:
“不知道得多少过路钱?”
“你们一共九人,就一块金砖吧!”黑衣大汉答道。
青年汉子在心里暗骂,狗日的黑贼是吃了石头了,心这么沉,看来得教训教训,便说:
“黑大哥有点越外了,咱是庄稼汉务农的,出门过了洛河去扛活,哪里还会有金砖呢,就是你们的大当家的高林在此,也不会把事做得这么绝情?”

黑衣大汉哈哈一笑:
“没有钱就把脑袋留下,让高爷我当夜壶用,请选择个死法吧!”
青年汉子听了这话,再根据黑衣人的体貌特征比照,确认此人的确是高林本人无疑,便叹息道:
“我们没钱,看来今天死定了。高大当家的,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可以,临死之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的,问吧,让你们几个穷鬼也死个明白。”
青年汉子:“高大当家的,你认识不认识东乡的杨虎城?”
黑衣大汉:“认识,烧成灰我也认识,就是杀了李桢的久娃子,和高某的关系不一般,昨天还和他喝过酒呢,刚送走,你认识他?”
一声闷雷掠过头顶,黑衣大汉,也就是土匪头子高林的前胸被打成了马蜂窝。临咽气的他想死个明白,断断续续地问:
“你——你是谁?”
“本人姓杨,甘北村的杨久娃,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高林一头栽了下去,圆睁这环眼,死也没想到杨久娃出手是那么地快。这在兵法上称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杨虎城此举,是迈向真正名将之路的一步。名将之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充满痛苦、孤独、血腥,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为。
永丰川剿匪,使杨虎城再次名震洛河湾畔,名震渭北。
陈树藩在夺取陕西督军的要职之后,为了巩固陕西局面,对郭坚采取了拉拢的手段,并向郭赔了不是,说他由于一时糊涂,以前有得罪郭兄的地方敬请多多包涵,给郭许之以高官厚禄,让郭出任陕西第一游击统领兼陕西警备军统领。一时权宜之计,郭坚就依了陈树藩。
这时,“渭北十八娃造反”中的林茂森,来投奔郭坚。郭坚极为喜悦,就让林参加了他的陕西警备军,并担任第六营营长。林部驻扎在彬县。后来,李虎臣带着自己的队伍,参加了林营。喜好结交好汉义士的林茂森,对李非常赏识,就让李作了他的营副,二人从此私交日厚。
李虎臣十分尊重有学问的人,当时,营中有个曾参加过辛亥反正的读书人,叫郭伯龙,此人知识渊博。李虎臣对他极为敬重,将其视为顾问,言听计从。郭伯龙也觉得李虎臣这个人胸怀大志,值得深交,就帮助李整顿军队,李的队伍很快就成为陕军中的一支劲旅。在此之间,曾有一段波折,使得李虎臣与郭坚之间发生了不痛快,导致李虎臣不得不离开了林营。
是在这一年秋天的时候,临潼来人捎话,说李虎臣家中发生了变故。李听了就急三火四地离开了林营,回临潼探亲。而在此时,彬县林营发生了内乱,林茂森被部下枪杀。李虎臣闻讯,急返彬县,被部下推举为警备军第六营营长。
这时,有人故意离间李虎臣与郭坚的关系,在郭坚面前说李虎臣的坏话,说林茂森之死是李虎臣所为。郭坚本来对此事就有疑点,这一下更加深信不疑,断定李虎臣是吃谁的饭砸谁的锅的小人。也有人对郭坚说,李虎臣不是那种人,办事要慎重,莫要错怪了好人,冷落了弟兄们的心。郭坚思虑再三,觉得说的也是,便派了马凌甫去调查。
吆五喝六的马凌甫到了彬县李营,一开始就端起了架子,拿腔拿调的马凌甫像审贼一样盘问李虎臣,数落李的种种不是。火冒三丈的李虎臣愤怒马的狂妄自大和偏听偏信,就与他交上了火,他质问马凌甫:
“姓马的,你凭什么一口咬定是我杀了林营长,是有人证还是有物证?”
“这难道还要人证物证,你难道没听说过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叫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姓李的将林营长取而代之就足以说明问题,林营长之死是你一手所为,你还有什么解释的?”马凌甫嘿嘿一笑,说得头头是道。
李虎臣听了马凌甫的一番歪理,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
“姓马的,你是什么东西变的,你还讲理不讲理,狗日的,你凭什么血口喷人?”
“理屈辞穷了吧,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想还林茂森一个公道,好回去给郭统领一个说法,怕受皮肉之苦,就画押招供吧,莫要让我动刑具,伤了大家的和气。”马凌甫工于心计,不紧不慢。
李虎臣本是个拙于言辞的粗人,论口舌根本就不是马凌甫的对手,这时候,他骂得更凶了,“姓马的,你这混球,滚你妈的屁!”说完,动手搧了马凌甫两记响亮的耳光。
挨了打的马凌甫没想到李虎臣会打他,这两记耳光搧得美,打得马凌甫眼冒金星,金丝眼睛找不见了,鼻子嘴里流着鲜血,哭丧着脸走了,惶惶如丧家之犬,临走还不折威气,给李虎臣撂下了话,“姓李的,你等着,看郭统领怎么收拾你娃!”
李虎臣更加看清了马凌甫的丑恶嘴脸,这是个善于演戏的奸佞小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确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他这次彬县之行,本不想害李虎臣,只是想从李的身上捞一些好处,却没有达到目的,竟然还动了粗,当众将他的面子踩到脚底下,就铁了心的要扳倒李虎臣。
马凌甫回去,在郭坚面前一口咬定林茂森之死是李虎臣一手策划的,并添盐加醋说了李虎臣的坏话,“姓李的说了,他就没尿球你郭统领,这小子今天敢我马凌甫,明天就敢打你郭统领。”
郭坚一怒之下,把李虎臣的营长职务给撸了。
李虎臣与郭坚彻底闹翻了,听了郭伯龙的建议,改投胡景翼部。他认为胡志向远大,又急需兵力,虎臣就率了整个第六营,开拔去了武屯、关山、康桥一带,寻找胡景翼。胡景翼在陕军中威望甚高,是李虎臣一生中嘴敬重的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