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徐李看望老人 文化了解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天下午一点钟,徐海初提着一袋油炸馓子、一包蛋糕,和李正云走进了鲍老太的家;他们进去的时候,吴校长家的门还关着,应该是从里面插上了门闩,门上没有锁,这说明,吴校长没有出门,屋子里面没有一点动静,就跟没有人一样。
李正云走出门外,朝后院招了招手,不一会,李文化也走进了鲍老太家的门。李正云掩上了房门。
让徐海初他们感到头疼的是,鲍老太的耳朵不太好使,所以跟她说话的声音必须大一点。可是,如果要是大一点,弄的人人皆知,这恐怕就不妥了吧。所以,只能连说带比划,还得把嘴往老太太的耳朵跟前凑,不过,这鲍老太倒也还识趣,她自己也是个爱面子的主,所以也尽量把声音压得很低,这样最好。
徐海初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进屋的时候,鲍老太正在床上躺着,听到敲门声,就从床上爬起来,徐海初赶紧迎上前去,把老人家扶到床上,同时把点心放在床前的柜子上面,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里屋说话了。
外间也有一张床,是一张竹床,这张床应该是鲍老太的,里屋的床应该是鲍小英的,这从床上的垫单和被子就能看出来。
老人的耳朵虽然背,但眼睛好像比较好使:“瞧你们,带什么东西啊!让你们破费了。”
李正云带着李文化跟了进去,鲍老太摸不清楚号头,以为李文化也是吴公祠小学的老师。
徐海初他们这次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向鲍老太了解鲍小英的情况;二是想看看鲍家有没有进入二楼的通道,楼上面就像一个被时间完全禁锢的世界似的,生活之中竟然会有这样一个所在,它不由你不想入非非。也不由你不生出许许多多的猜测。吴家大院里面,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想知道楼上那几扇窗户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鲍老太坐在床边,徐海初和李正云坐在鲍老太的旁边。李文化坐在柜子旁边的椅子上。
屋子里面和吴校长家相对称的地方,原来应该是楼梯的所在地,木板墙上面有明显的楼梯被撤掉以后所留下的痕迹,在楼板西南角的地方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木板和原楼板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后来钉上去的,这一米见方的后加楼板有比较明显的缝隙。再看看这间屋子的北窗,与楼板之间相隔一揸的距离,从这个地方应该能够爬到楼上去,楼上面,外是栏杆,距离栏杆一米左右的地方是门窗,从鲍老太家的窗户爬上去,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才行。
“老人家,您女儿今年多大了?”徐海初明知故问。
“啊?你说什么啊?”
徐海初只得把嘴凑得再近一些:“您——女儿——多——大——啦?”
鲍老太右手竖了三个手指头,左手又竖了三个手指头,这恐怕是老人最不愿意提到的话题,李文化从老人的眼睛里面看到了几许悲哀和感伤。

“她——有没有——谈对象——啊?”
“没有,前街有人给她介绍对象,这个死丫头就是不肯谈,也不知道她中了什么邪。”
“老人家,是——不是——她心里——已经——有人啦?”
“没——没有人。确实没有人。”
“老人家,派出所的人要是来的话,不管您知道什么,都应该跟他们说清楚了,难道您不想早一天找到您的女儿吗?”
“她确实没有人。”
“老人家,您平时就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我老婆子年龄大了,眼睛看东西看不真切了,耳朵又听不见,”
“老人家,您女儿在哪里工作啊?”李文化接过徐海初的话茬道。到底是搞刑侦工作的,提出来的问题还蛮专业的。
“我家英子没有工作。”
“那么,她平时的零用钱都是您给她的吗?”李文化看着挂在床里面竹竿上的两套睡衣和一件深红色毛呢大衣问道。
“哪有什么零花钱啊!他爹死得早,我们母女俩就靠他爹二十几块钱的抚恤金过日子。”
“那么,您的两个女儿条件怎么样呢?她们是不是经常给鲍小英零花钱用呢?”李文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有考虑的,因为,鲍小英的生活用品的水平和家里面的经济状况是不对称的,睡衣这样的物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没有进入普通人家;那件挂在竹竿上的毛呢大衣,在小镇上也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当李文化低头朝床肚底下看的时候,他头脑里面的问号就更大了,床肚底下单是皮鞋就有三双,而且款式也比较时髦。
“你是问大英和二英啊,她们的日子过的和我们一样的紧巴,哪里有钱给小英用啊!”
徐海初注意到了李文化的眼神,他在枕头旁边看到了两本书,随手拿过来看了看,一本是《西厢记》,一本是《茶花女》。李文化也看到了。
“老人家,这些衣服和鞋子是您给她买的吗?”
“我哪有什么闲钱给她买这些劳什子喔。”
“那这些……是……?”
“谁知道这个死丫头是从哪里弄来的呢?”
“那么,这两本书,是你们家的,还是……”
“书是她问别人借的。”
“向谁借的?”
“不知道,这个死丫头外面的事情从来都不跟我说。”
三个人的心里面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在鲍老太的心里面的某一个角落,应该藏着掖着一些东西。一个母亲,竟然对自己女儿的事情一无所知,这很不符合逻辑,更有违情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