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曾经不识愁滋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雷初中毕业后就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而辍学了,闲着没事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躲在阁楼里翻出那些泛黄的线装本捧来读,从《西游记》到《红楼梦》,从《水浒》到《三国演义》,还有些是郑雷到现在还读不懂的古本,不过郑雷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他觉得三国时代诸强林立的场景很热血,很令他神往,要是有机会,他真想拥有书里所描写的将军那种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斩敌首犹如囊中取物的豪气。
因此,郑雷在吴家集也算个大大小小的名人,谁的家里有个大烦小事,需得着给外面的人写写信啥事的,他都跑得乐呵呵的。吴家集的人一直认为郑雷很出息,将来必定是个人才,不过郑雷的父亲老郑头并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这个儿子除了看了一肚子没用的乱弹琴以外,没一点别的本事。老郑头最瞧不起的就是秀才的-文绉绉的样子,就那点冲壳子的本事,还经常在五里屯的街上三五成群吆五喝六的,迟早是个惹事的主,心里越发不喜欢起来,郑雷想起这些就有些伤感。
老高进来是因为贩卖没有批准的新药而被关的,一提起这个,他就有火,铁青着脸小声嘀咕着。他也知道无证新药虽然说得好听,但说深了去也是桩可大可小的事,那里面利润也不是十块百块的,市场厚着呢。
他也没敢在大城市到处忽悠,只在偏远山村找农村里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试药,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哄得大家心安理得地掏腰包,小打小闹的也出不了事,再说他上面还有人,怕个鸟啊。
其实这事儿老高也挺倒霉的,在山村里销药就销吧,那里山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你,也没人知道这是不是违法的事儿,但你何苦跑到张副县长的老家去销呢,而且还偏偏销给张副县长的老母亲,非得给她治治那老寒腿,结果张氏的老寒腿没给治好,还弄了个心情不舒畅。
这一来就耗上了,一个电话打在政府办公室,老高才知道损了夫人赔了兵,不但孝敬了老太太一大笔营养费,还得到这个小黑屋来坐一段时间。
其实谁都明白,做有些灰色的事只要你没碰触个别特殊人的利益,那就算碰了全天下人的利益也不会有事的,这就是高先生归纳的运气。其实高先生道道也挺多,眼睛也较毒,但他哪会想到啊,张副县长的老母亲怎么会坐在那么偏远的山村呢,而且家里的条件和张副县长的差别也太大了吧,张副县长的家里高先生先前还是去过好几回的,和他老母亲家的条件比起来就天堂和地狱也差不离吧,这才是老高最火的事,就算他现在关进小黑屋也不算啥,那是命,自己挣的,不怨谁,可是这么输得不明不白让老高心里很恼火,怎么说,老高一直也是以儒商而自诩。

郑雷对儒商这个词有很深的敬意,在他看的那些书里,“儒”是与孔圣人相连的一个词,所以就对老高越发敬佩,哪知老高却不领情,还有些自嘲地对郑雷道:“儒者,信奉中庸之道也,进不敢攻,退不可守,实在是迂儒啊。”
老高接着谈起自己的历史来,走南闯北也十好几年了,要是别的人或许早就闯出个名堂来了,可自己总是优柔寡断,错失不少良机,至今仍一事无成,带着个女儿东奔西跑,为生计而活。
其实以郑雷的理解老高不是没能力,只是他没魄力,对任何人都那样,给人一种很祥和的感觉,但却没太多的威严。郑雷从书里知道,上位者得有上位者的尊严,这大概就是老高所缺乏的一种气质了吧,他倒是挺适合做一个背后帮别人出阴招的幕僚。
老高的女儿郑雷见过,一次来送秋衣的时候正值他们在洗院坝,老高的女儿叫高静,十五六岁的样子,清秀可人,可是人不如其名,一点也不静,自己的父亲坐在看守所里蹲黑屋,她却一点也没有平常人应该有的心焦和丧气,倒是活泼得紧呢,看着郑雷的时候,还左右顾看半天,愣是想要给郑雷的脸上瞧出一朵花来,最后还嚅嚅道:“比我也大不点儿,咋就像爹爹那么黑心呢。”让郑雷哭笑不得,老高拿自己的女儿一点法子也没有,从小到大缺少母亲的教育令孩子成了个十足的假小子脾气,大大咧咧没个定性。
十几天时间里,老高教了郑雷很多,有很简单的人生事理,也有很多郑雷现在还一知半解的深奥知识,还有郑雷压根就不以为然的“做人”准则,郑雷脑子继承了太爷爷的聪敏,很多事只要发生了他就难以忘记,很多道理他即使不明白也不能理解,但他会把它们储存起来,当成一种记忆的碎片,指不定啥时候能用得着呢。
昨天晚上,老高还问郑雷:“回去后怎么打算?难道就打算在吴家集种一辈子地?你那些书可就白看了啊。要不,等我出来的时候,跟着我一起到处找机会嫌点口粮也比呆在你吴家集强多了啊,到时候我就把这里的东西全部传给你!”老高看着郑雷的聪明劲,语声诱惑地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郑雷不知道,他现在对自己的前程、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不知道从那里开始迈出第一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