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安经费紧张的另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安经费为什么紧张,真的还那么紧张吗?2004年上下形成了共识,出台了保证公安机关吃皇粮的政策。各地加大投入,公安经费紧张已经不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它从2005年的媒体上销声匿迹了。
近日一组过了时的信息让我感慨良多。我的一名派出所长同事在《公安内参》2004年第27期上发了一封《不拨经费、不让罚款,我们该怎么办?》的信件,反映了内地基层公安机关经费紧张,公安工作的艰难。我也是一名内地基层公安民警,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过,1990年代末下乡当过几年派出所所长,应该说也熟知公安经费紧张的具体情况。
那位同仁反映出来的难处,在吃了皇粮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得到。细细一想,我心中多了一份无奈和愁怅。今天来说公安经费紧张,仿佛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紧张不紧张,从过去到现在要看什么部门什么人。对于有些人来说,公安经费从来就没紧张过。现在也仍然有十分紧张的,只不过是谁也不愿去碰这个敏感的话题而已。
就内地县级公安机关来说,说现在经费不紧张,那是睁眼说瞎话。紧张确实还是很紧张的,只不过略有缓解而已。据我所知,2000年以来,大部分县市公安机关年人平经费都超过了2万元,用它保一方平安,基本能够维持得下来。我为什么还说紧张,关键是人平2-5万元的公安经费很大一部分令人心痛地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政务公开唱了那么多年,各地政务公开的却只是一些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至于每年数百万上千万元的经费怎么没了,则对不起,那是高度秘密的国家机密,一个部门没几个人能明了。作为单位人,我们心中大致还是有一本账的。大约三分之一作了民警的工资及福利,三分之一作了办公及设备费用,还有三分之一作了其它不合理开支。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被当作招待费给消化了。这些年来,温饱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吃喝之风一直刮得猖狂凶猛,有些基层公安机关的吃喝即所谓的招待费用,几乎占了整个公安经费的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前些年许多内地公安机关负债累累,就是被一些人吃穷了的。吃的名目五花八门,吃的时间囊括了一年365天。现在越来越讲究吃喝的档次了,喝必五粮液,吃必山珍海味,一桌下来仅酒水都是几千元。几个有限的经费也不怕把它吃光了。吃了喝了还要吼一吼,放松放松,真是豪情万丈。
二是作必不可少的培训费上交了。自从实行警衔晋升必经先培训后晋升政策后,这些年来民警学习培训真是多如牛毛。什么公务员上岗,计算机过级,英语过级,业务培训,职级晋升等等各种培训不断,一年365天,几乎人人都有培训的份。一年几十万各种培训费大部分就落到了上级培训中心的口袋里。是否能学到有用的东西还另当别论,不去不行,不交钱不行,事关民警的切身利益个人前程,可怕的是上级把抓培训当作了一个榨取下级的有效途径,无情到了那怕下级卖**接活血!
三是被领导外出考查给潇洒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树起了五花八门的典型,学习先进成了领导们的时髦活动。近年来出境出国旅游也成了热潮。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不少,为领导们提供了比学赶帮超的好去处。他们不仅比学到了北京、香港国内各地,甚至比学到了美国、欧洲世界各国去了。大把的公安经费也就毫不吝啬地丢在了软卧、飞机、酒店、娱乐甚至赌场上。
四是作维稳费给列支了。这些年来,各地争先恐后搞改革,挖空心思谋发展,要说某某地方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大,领导肯定不高兴。快确实快,占农民的地,拆居民的房,下工人的岗,分国家资产,忙得不亦乐乎。但靠损占国家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改革不但不能稳步发展,还造成了大量的上访群体。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拦政府大门,堵交通要道,阻止企业开工等等,解决不了问题便进省赴京。越级上访那还了得,严重破坏了当地形象和社会治安稳定。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连忙到省城赴北京进行围追堵截抓。这笔开支哪怕天大,领导也是绝不吝啬的。
五是搞达标活动浪费了。这些年来,追求现代化,追求高标准,竞相攀比成了潮流。不仅上级要求高,检查多,达标活动一直不断。光城里就有安全小区建设,警务室建设,治安岗亭建设,公安信息网络建设,综合治理达标,档案室达标,保密室达标,办证中心达标,派出所达标等各种达标任务,而且要求高标准,工作流程表图、各种制度一律上墙,招牌要豪华要醒目。公安经费也就大把大把地为形式主义付出了代价。
六是被政绩工程给挤占了。公安机关虽然是打击违法犯罪的专门机关,但也是政府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什么庆典、庆祝活动,什么文化体育活动,什么双联帮困,什么扶贫开发,几乎所有地方建政绩的工程,公安机关不但要派人还要出资,一年下来不丢几万十几万不能过关。

七是因管理不善漏掉了。虽然公安经费不多,但也是上万、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数目,因为是公款,就是唐僧肉,谁都可以吃上一口。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各部门的经费管理都是暗箱操作,一支笔审批制度造成了广阔的管理漏洞。我敢十分肯定地说,公安经费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程度地被以不同名目挖掉了。加油、修车、购物、吃饭,理由五花八门,只要有发票,只要造表领导签字同意报销,钱当然就轻而易举地流到了个人腰包。
八是搞形式主义增加了办公成本,省耗了。严格执法好不好?好!但执法质量要求每一个案件每一个当事人都必须填写一人一份的各种告知、处罚、审批表格,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一张告知表上为什么不可以让多个同案当事人签名?一个案件光格式化的纸张、表格就增加成本数元数十元,加上成倍增长的各种汇报材料,各种工作方案的打印,上报,使办公费用每年以数万元计地增长。
如果能把这些不合理的特权开支,浪费开支,**开支节省下来,我看至少一半的内地公安机关维持现有经费状况真的不会再紧张。
我认为省市公安机关从来没有工作意义上的真正的经费紧张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绝大多数省市区人口都超千万,仅办理居民身份证一项,省市公安机关一年就能有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收入,加上省市财政给予人平数万元的预算拨款,他们叫紧张,只不过是不顾国情地凑热闹,有混消视听之嫌。
2005年基层公安机关就算是年人均达到了4万元的经费拨款,如果不改变管理模式,不撤消暗箱操作,不堵死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继续任意支出的混乱现状,我认为公安经费既使再番一翻同样还是紧张的。派出所仍然还得靠罚没款来养,民警们也没能得到什么实质好处。
其实现代中国,公安机关依法罚没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不去罚就是不作为。派出所通过执法,该罚的款应该罚,用罚没款来支撑派出所运转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否则《治安处罚条例》制定出来有什么用?现在是违法犯罪爆发时代,它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兴盛发展,不让公安罚款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办法。问题是现在有些人一提罚没就认为是乱来,领导思想上产生了错误认识。加上上交的罚没款大多被挪作了他用,被领导们豪华了潇洒了,一线办案民警的待遇并没有什么改变,心有不服而已。它极大地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上级大领导说不准罚款了,巴不得,更好。该做的不该做的都不做了,社会治安状况当然好不了。
现在是生存竞争年代,其实平民百姓小干部们没有这么浓的意识,但各行各业相当部分的领导们的进步心态却恶性澎胀。贪多求大,渴望升迁,恨不得一天就把自己治辖的一亩三分田地整成个经济发达治安良好的地方来。不切实际地搞运动,搞达标,以求政通人和。 一个省市公安厅(局)一年就下达各项指令3000项,一个市公安局(处)一年下达了4000多项指令,这么多工作指令,瞬息万变,使下级公安机关应接不暇,难以应付。实实在在地造成了一种庸人治政。领导们整天开会、汇报,劳命伤财,严重脱离实际。这些年的公安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治安工作并不很难,难的是在全国全省全市去和别人拼材料、拼汇报、拼领导关系。公安工作老百姓满不满意没有用,最关键的是把上级机关哄好,最终才能实现争先创优得先进。这些其实很虚又没用的工作不仅占了我们很多的金钱,同时还花费了下级巨大的精力。公安工作明确以块为主,各地千差万别,上级具体地量化一些工作指标,机械地搞工作好坏排队,人为地制造了一些混乱,牵了下级领导的鼻子。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心一意地抓好自己应做的工作,不能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服务民警打击违法犯罪上呢?
我相信许多县市局的领导也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无奈,一样的被牵制。只要是上级要求做的,都不能掉以轻心,不在那些方面花钱花精力下功夫,就很有可能身处全省末位,这样官帽有忧,就要被无情地淘汰掉。我并不想指摘上级有什么过错,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建设和谐安康的社会,他们只不过不相信下面的人也能搞好工作,为了证实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正确,他们的权力,他们便接连不断地向下级发出指令,并严求政令警令畅通。至于他们这么做,对人民对社会是否真正有利,恐怕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事以愿违的情况一直在发生,因此公安经费的无序运作恐怕还有很长一段时光。执政为民,政务公开在一些领导那里只不过谈谈写写而已。
最希望的我是杞人忧天,且不因此而获罪于伟大的领导们。再则多让任长霞式的优秀民警上台主事,真正减少那些让人担忧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也希望在皇粮有保的基础上,普通民警的待遇真正有所改善。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