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再生变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雄心勃勃地来到河内,在郡治怀县县衙的案几上,我终于发现河内原来是块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地方。沿途期间,我遇见皇甫嵩军队里本屯那帮弟兄。李鑫原是守卫孟津渡口的部队,见到我高升郡守,于是拉拢部下全来投奔。又招来原皇甫嵩军队里另外几个驻扎在孟津渡口的屯。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私人部曲让我措手不及。一年二千石俸禄哪够养活五六百人。好在三河郡守因拱卫京畿权力极大,我利用手里的募兵权,通过朝廷返还的粮饷安顿好这些部队。
我首先慰劳河内武库令及属下官兵,一举掌控河内军事力量。然后升任李鑫为武库令丞,增加一半兵力入主库兵,保证武库的控制和安全。接下来我与蔡琰暂住县衙。由于河内郡守职位长期无人,郡丞、功曹、主簿、五官掾和督邮等郡守属吏因为没有俸禄,纷纷弃官回家。于是人才短缺的问题摆在我面前。
中平六年,即光熹元年八月,我以河内郡守的名义在河内全郡发布檄文,广招名士。但一周后,檄文仿佛石沉大海,音信杳无。
蔡琰见我愁眉苦脸,说道:“百川汇聚成汪洋大海;泥沙堆积成千峰高山。求贤不问出处,不问名气。举贤任能,没有私心,天下士人才乐意投奔你。”
我立刻会意,笑道:“昭姬真是我的女萧何。”
河内重新颁布檄文:各县长官负责荐举河内本地人士,一律不问出身门望,只要有才能都可以做官。过几日,我再补充一道檄文:各县长官负责荐举人士,不分本郡外郡,不分汉人外族,只要拥护大汉,一律可以做官。
这一下人才蜂拥而至。我陆续拉拢到河内温县大家子弟司马朗,字伯达;荡阴大家子弟苏邵,字俊方;温县名士常林,字伯槐;获嘉学士杨俊,字秀才;野王吏员世家娄竹,字兰舟;寒门出身山阳人章旬,字余年;修武人范锺,字子轩。
我根据各人才能分别任命司马朗为功曹,常林为五官掾,杨俊为督邮,章旬为主簿,娄竹为仓曹。然后开始重振百废待兴的日常郡务。可怜我一介历史专业大学生来到三国竟然是个文盲,识字不多,又怕对字词含义抹零两可。只好将具体事务交给主簿,又让范锺为幕僚替我诵读公文诉讼。
人才倒是不少,可办理公务总是拖沓低效。我十分不解,就问司马朗:“本郡守求贤若渴,为什么那些熟悉政务辞官归家的名士不愿意到我这里做官?难道是我给的俸禄不够?”
司马朗微笑道:“郡朝以前不曾做官吧。但凡郡守及佐官如郡丞等都由朝廷任命,属吏由郡守自行辟任。”
“伯达为什么称呼我为郡朝?”
“我等属吏与郡朝友谊就如同君臣。”
我又疑惑地问道:“那与名士们不乐意来此为官也有关系?”
“有!那些名士曾经在朝廷做官,朝廷一般保留他们仕官的年龄,再次入朝或转为朝廷任命的州郡,年龄可以随之增加。倘若他们现在做您的属吏,以前仕官的年龄就很可能不被朝廷认可。因此他们情愿不仕,为的是保留仕官年龄。郡朝如果要招贤纳士,恐怕只有那些没有仕龄的人才乐于到府里办公。”不愧是河内司马家的子弟,让我这种历史学生汗颜。
这就好比工龄问题。为了保留原有工龄,名士们情愿在家赋闲,也不愿到州郡混口饭。明白这一道理后,在发掘人才方面,我就开始向年轻化发展。年轻总要付出点代价,我默许了他们工作的低效。经验可以逐渐培养,就如同他们的仕官年龄需要积累。
再说洛阳,从灵帝逝世那天便从没风平浪静过。
当日我授官赴任后,曹操就找到袁绍,说道:“刘和一介庶民,就因为区区一个河间献王之后的名号就荣升皇叔,还被朝廷封赐河内太守。今时不比往日啊!”
袁绍呵呵笑道:“孟德眼红啦?”我创造了一夜大富大贵的奇迹,从庶民到郡守,得来如探囊取物。难怪胸襟开阔的曹操都有些羡慕。
“你我辛辛苦苦劳累多年,也才混个校尉。若非本初帮大忙,刘和哪有今天?本初与刘和的友情不简单啊!”曹操喜怒不行于色,给人一股沉稳。
“这个世上只有你曹孟德才是我袁绍的好友。刘和算什么?我不过利用他罢了。大将军迟迟不敢下手除掉宦官,你我兄弟空有武略无处施展。我恩待刘和,为了借助他的武勇率领外兵入朝。无论南阳还是河内距离京师不远,只需一封密信就可召来兵马,除却宦官。”袁绍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精心筹划,只听得曹操全身倒抽一口冷气。

“本初兄借外兵进京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曹操的判断不无道理,他的忠告分量极重。
袁绍吓得面色苍白,他与曹操至交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他面色如此凝重。急叫道:“孟德为何不早告诉我。我已经劝服大将军,遣使密召外州豪杰进京。如今外郡兵马已经在来京的路上啦!”
“唉!”曹操长叹一声,“本初好糊涂。现在箭已离弦,再收回已经来不及啦。快禀明大将军莫要让外兵进京。”
袁绍面色凝重地拜见何进。但见何进身边早有荀攸、许攸两位谋士,还有主簿王匡也在下首。何进看到袁绍入内,忧虑道:“本初来得正好。昨夜我思前虑后,觉得将河内郡交给刘和这小子,是不是便宜了他?”
大将军果然是个朝秦暮楚,喜欢反悔的人。袁绍想着,回答道:“朝廷既然授予印绶,颁布圣旨,就是错了也不便更改。”
“王匡所说极是。刘和一无门望,二无忠心。三河之地又是京师屏障,万万不可轻易托付给区区庶民。我想让王主簿追回河内郡守的印绶。”何进想是收受王匡贿赂,居然要把封赐刘和的官职转手于人。
袁绍瞟视一眼王匡,冷笑道:“莫非王主簿不愿在大将军身边效力?现在洛阳城风云变幻,大将军正全力剿灭宦官,你我属下正是要尽心报效大将军的时候。主簿跑到外郡,难道也学刘和避难不成?”王匡敢抢刘和的饭碗,就是破坏袁绍的计划,袁绍自然奋起抗争。
“大将军需要招募兵马,所以安排我到河内募兵。”王匡一脸委屈地解释。袁绍深得何进信赖,又是四世三公之后,普通人不便得罪。
“都是我自己的主意。我让王匡募兵。我想先把河内印绶留在王匡那里。”
袁绍还不清楚何进的性格。这是位没有主见,缺乏决断的人。多次催促他启用西园军直接除掉张让,何进偏偏瞻前顾后,迟疑不决。于是袁绍才行此下策,招外郡牧守进京,以外兵胁迫太后杀掉宦官。何进想必听从王匡的话,要废除刘和。印绶留给王匡就无下文,那是摆明将来让他掌管河内。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救助刘和,鼎力推荐刘和,都是为借助刘和的宗亲身份和武勇,将来助他铲除宦官势力。如果让王匡捡个便宜,自己一番心血就付诸东流。袁绍坚决不答应,却一时间找不到理由说服何进。
许攸是个精明人,他听说刘和见过太后,不久就升为河内郡守。料定贿赂太后得手,太后权倾朝野,不可得罪。何进是个无主见的人,今天听从张三,明天答应李四。何进并非明主,太后又是女流,都是成不了大业的人。如今朝廷混乱不堪,何进又密谋召唤外兵,引火烧身,倒不如去外郡避祸。
于是向荀攸递个眼色,说道:“属下有一计。王主簿匆忙找刘和要回印绶,恐怕此人疑心,不会毅然答应。可先找人好言相劝,最好骗刘和进京,然后任凭大将军处置。”
“这倒是个万全之策。刘和武勇过人,一旦生变,那是王主簿对付不了的。所以要智取,不可强来。”荀攸立刻附和。
何进犹豫不决,转向袁绍问道:“此计可好?”
“没有比这更妙的计策啦。”袁绍当然会意。三人同穿一条裤子,一齐出气。
“王主簿认为呢?”何进真是个迟疑的人,非要问完在场所有人,才会有个结论。
刘和武力过人,我若是硬性收回印绶,担心此人生变。与虎谋皮非智者所为,不如先让他人为我打头阵。王匡主意已定,回答道:“许子远所言极是。”
“派谁去合适呢?”何进皱起眉头注视许攸。
许攸不敢毛遂自荐,担心何进起疑,说道:“闻荀彧与刘和交情非浅,不如让他去说客,较有把握成功。”他一面回答,见何进目光转向别处,急忙朝荀攸递个眼色。
“荀彧倒是可以,不过总不是将军府的亲信,难令人放心。我看不如让子远和他同去。一来监视荀彧、刘和二人,二来由将军府的人送回印绶,可保路途不生变故。”荀攸智慧了得,许攸那点想法还能逃过他的算计。他让二人同去,有心叫荀彧暗中帮助刘和。
“对,有子远等人打头阵,事情可成。”袁绍又冷笑道:“王主簿这回怕是捡了个大大的便宜。还不先谢谢子远。”
我在河内踌躇满志开始创业。突然看到荀彧和许攸前来,喜出望外。我以为荀彧思考清楚特意来投奔,热情地拉着他的手,笑道:“终于盼到文若兄来啦!”
荀彧表情严峻说道:“刘和兄弟,大祸将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