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军训 NO.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NO.4
那位领导纠正说:我说的那里,是说那个矿井附近。因为那附近比较荒凉,经常会有猛兽出没,所以有的猛兽就有可能通过某个井口进入矿井,并有可能在那里作窝。目前我们也只是假设,所以请同志们不必过于紧张。更具体的情况,等一下会有人安排,我们就说到这里吧。
回到靶场时,实弹射击已经结束,队员们正按队列形式排列整齐地坐在原地。
我们五个人准备回到队列中间时,一个教官把我们叫了过去。
教官带我们上了一辆军车,通风处的科长也跟过来进了驾驶室。
军车起动后,教官从挎包里取出一把带有警徽标志的专用匕首,向我们讲解如何使用的方法。那是一把弹簧匕首,如果不是教官告诉我们怎样使用,匕首一旦从鞘中抽出,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再把它插回到鞘里面去。但它的出鞘入鞘方法毕竟不是很难,一经了解了其中的原理,很快我们就能熟练地操作了。之后,教官又从包里取出五把相同样式的匕首分发给我们,告诉我们在矿井中可以用匕首为我们认为比较特殊的位置刻画指向标记,以备让以后进入那里的矿井工程技术人员辨认。
张敬国突然问:井下空间那么窄,要真遇到野兽什么的,我们的队友开枪会不会伤到自己的人?
教官说:这也正是把你们五个单叫出来的原因之一。你们既然在原单位就是搞安全的,到了这里依然要由你们对参训队员的安全负起责来。除了前面所说你们要密切注意井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外,就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这也很关键。行动时,按计划会分成五个行动小组,你们将分别各带一个,在井下的一切行动将由你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也许有的队员因为情绪紧张就会冒然开枪,也许就会伤人。关于这一点,你们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的枪弹不会伤及任何人或猛兽,发给他们的子弹是经过处理的。而你们手中的子弹可是货真价实的,这是个秘密,不可以让其他队员知道。
嚯!这倒让我们没有想到。
教官说:正因为你们不是军人,所受训练时间又很有限,这么作首先是出于安全考虑。
这时我听到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就抬起头往车外看了一眼。我发现军车正沿着一条河在前进,河的两岸都是半人多高的草丛,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两棵长得不高的树。
火车的声音是从北面传过来的,而我们的车正向西行驶,但我仍不能确定一号井的具体方位。在这以前,我不曾听谁提到过一号井,所以脑子里就对其没有丝毫印象。
教官安排完任务后,就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们五个同行可没他那么镇定,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对方发呆。

我感到此时自己的神情很紧张,他们肯定也轻松不到那儿去。
过了好一阵,我才无意识的摸了摸枪。摸到枪的时候,我突然平静了许多。于是我摆了摆手,让他们凑过来,说:我们自己是不是把彼此的联系方式研究一下,万一有谁应付不了的时候也好互相支援。
张敬国说:到了井下,各自一分开,彼此之间要联系确实很难。
另外三个人也点了点头。
我说:都来了一个多月了,赞美光见面说话,还不知道你们多叫什么呢,我姓关,叫关向波,和这瘦得象蔫黄瓜似的小子是技校同学,他叫张敬国。
张敬国说:你信不信我一枪崩了你,哥几个看看,这家伙要是站在煤壁跟前不睁眼不哧牙,你们肯定不会发现有人。
大家一笑,另外三个也作了自我介绍,一个姓李,一个姓王,还有一个姓刘。
张敬国对我说:就你的姓少见,你要姓赵就齐了。
我没明白怎么回事,就问:怎么齐了?
结果他们一起说:张、王、李、赵遍地刘,五家大姓就齐了。
张敬国说:别怪他,他是个茄子。
我说:说正事吧。我是这么想的,大家看怎么样。
接下了我就把想法说了一遍。
我一说完,姓李的那个就说:X!这个茄子一定是诸葛亮家园子里种出来的,这方法绝对可以,我同意。
别的人也同意我的方案。
一阵讨论和说笑之后,我们都感到很轻松,我看了看表,估计还有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就把枪上的零件卸下来,仔细擦了一遍。
到达一号井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五点了。
我们下了车,这时我才看清,那个井架并不高。因为它立在一个小高岗上,昨天又在黑暗中,所以才会感觉它很高。
趁其他人没有来,我们绕着井架四周一百多米的半径找了一圈。也许是时间过于久远了,井口已不见踪影。
现在唯一可以下去的地方,就是那个井架了。
我们又回到井架下面。我特意看了看井架的上面,上面没有什么悬挂的物品。这样一来,我昨天那个关于什么东西被风吹动的猜测就被否定了。而且在找井口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最近有人到过这里的痕迹。我想,有可能自己和那个队友过于紧张过于敏感,所以产生了幻觉。
科长正准备派一个人到井架上去的时候,开车的司机突然间大声叫我们:赶快回到车上来!快点!
接着,从车的后面传来一阵枪响。
我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一边往车跟前跑,一边把枪从背上摘下来,准备应付刚刚发生的意外情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