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伐吴之战 (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濬一路凯歌的同时,王浑也出发横江,夺得了浔阳,而杜预更是战功赫赫。
羊祜推荐杜预代替他当然是不是随随便便的,杜预一到荆州,立刻就积极备战,他在战争之初就为王濬水师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他首先为益州水师的顺利突破扫除了西陵障碍。
西陵是东吴的西大门,西陵不保,东吴就等于失去了整个荆州,这一点当年陆逊陆抗父子都认识得很清楚,因此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是陆抗死后,孙皓却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把这样一个绝对的战略要地忽视了。
所幸他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名将张政作为总督。
杜预一到荆州,立刻明白将来攻打西陵的最大障碍就在于这个张政,张政不除则西陵难下,因此他首先使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
这个计策大概是杜预在路上就想好的,他刚到荆州立刻就从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将士,对张政发起了攻击。张政虽是一代名将,但怎么也没有料到杜预出手如此之快,刚到任就来了一个偷袭,措手不及之下,登时吃了一个败仗。
孙皓是一个什么人,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张政当然不敢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这一切都在杜预意料之中,他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个。
你不上报我替你上报,于是杜预就把在西陵捉到的俘虏送到了东吴首都建邺,生性多疑的孙皓立刻恼了,他把吃了败仗的张政召了回去,另换了一个没有多大用的武昌监刘宪代替了他。
临战易帅,最是兵家大忌,况且是一个威名远播的军事大才,西陵顿时军心动摇。
可以说,没有杜预的这个战果,王濬顺流而下决不会有这样容易。
伐吴大战在杜预的数次力争下全面展开,杜预在280年正月包围了江陵。陆抗羊祜在西陵大战时,就因为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这样一个原因(原因之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西陵,杜预当然不想在这里拼时间耗兵力。他把它围起来,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所有联系之后,立刻调动一部分兵力西下,夺取了沿江的一些城池。
然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杜预派遣牙将管定周旨率领了八百精兵奔向乐乡。这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渡过长江,突袭占领了巴山。他们按照杜预的吩咐在巴山上到处点火,挥动旗帜,大声喧哗,只惊得乐乡都督孙歆从城头远远看去魂飞魄散,大叫道:“晋军难道是从江上飞过去的吗?”
晋军的节节胜利传到乐乡,早叫孙歆坐立不安,他的身后现在忽然出现了数目不清的敌军,这一下更叫他慌了手脚。

杜预的疑兵之计弄得乐乡守兵人心惶惶,而这时王濬的水军也在乐乡城外于孙歆陆景的部队交上了火。孙歆的部队抵挡不住王濬的水军,大败而回,到了乐乡城下,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周旨等人刚好化装混了进去。周旨带人混进了城里,孙歆还蒙在鼓里,他坐在大帐中正等着消息,周旨等人忽然大喊一声,一哄而入,把他活捉了去。
外围扫清,杜预随后率兵离开乐乡,亲自指挥大举进攻江陵。
王濬擒下陆景,轻松进入乐乡,还不知孙歆已被杜预拿下,好大喜功的他慌不迭地就上报朝廷说,他已经杀了孙歆,拿到了他的人头,等孙歆活生生地被杜预的人押送到洛阳时,人们才知道真正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让人们当做了一个笑话。
王濬的确很有才能,但是他的这种性格却总是给他惹祸,他让人不服不喜欢也就在这里,他现在可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啊,他还是如此。
杜预部队攻城之势凶猛,江陵守将伍延看看城将攻破,请求投降。杜预观察城中动静,见东吴兵正在暗暗移动,没有败乱的痕迹,判断伍延是假意投降,却在暗中部署兵力,准备持续顽抗,他因此将计就计,一面答应,一面指挥部队趁伍延守军尚未到位,突然竖起梯子登上城头,杀了伍延一个措手不及。
江陵随即拿下。
江陵一下,附近个州郡都望风而降,杜预接下来轻轻松松地做了一个接收大员。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杜预其实没有任何武艺,他连骑马都不会,箭术更是糟糕透顶,他作战不能身先士卒,所赖的全是智谋。但是他的智谋却使他手下的将领非常钦佩,他们都赞叹他说:“主帅用计谋打仗,真是以一当万啊!”
其实何止是当万!
杜预善于用兵的才能在当时是人人知道的,所以朝廷中每每遇到军事大事,儒雅的杜预都必定是必须的参议者。在伐吴大战中,杜预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表现,常常能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因此东吴人最恨的就是这个“杜武库”。
东吴人恨杜预以致到了这种地步:杜预有大脖子病,于是东吴人就在狗脖子上戴了一个水瓢来骂他,看到有长包的树,就在上面写上“杜预脖”三个字,然后把它狠狠砍断,以发泄对他的仇恨。
能够让敌人如此仇恨,可见杜预对他们的打击有多么沉重,这或许是对一个军事统帅的最高奖赏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