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伐吴之战 (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预夺取江陵,肃清了整个荆州,那平南将军胡奋也攻克了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其他各路大军也全都进展顺利,顺利得出乎想象。
司马炎鉴于这种顺利态势,改变了原先的部署,不再但但以牵制东吴各部,单刀直入,逼取都城建邺为目的,他现在要全面推进,一路占领,横扫整个东吴。
二月上旬,司马炎命令杜预,继续节度王濬等部,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等地,命令王濬胡奋王戎合兵进攻夏口武昌,待江汉全部肃清之后,再同时直指建业。
杜预得令,于是分兵一万给王濬,王濬胡奋王戎随后一战夺取夏口,二战平复武昌,一路所向无前。
至此,长江上游的作战基本结束,晋军大获全胜。
司马炎发出新的命令时是二月十八,现在是三月上旬,期间连行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时候天气渐渐转热,南方正到了雨水季节,连日降雨使江水暴涨,道路泥泞,晋军逐渐因为水土不服和雨水原因显露出了一些疲态,很多人在这时对连续作战产生了畏惧情绪。
这些人主要是一些指挥者,其中最主要的是全军统帅贾充。
困难自然是有的,但是在战争如此顺利的情况下,作为统帅最主要的就是应该想办法解决困难,鼓舞士气,而贾充所做的恰恰相反。
他上表给司马炎说:“东吴这么多年的根基,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平定的,现在是春夏交替之时,江淮湿气过重,一旦瘟疫发作,兵士感染上疾病,我们很容易被敌人所乘,因此我们现在应该紧急召唤各军退兵,到冬天再作进军的打算。而且我们这次进军,看起来非常顺利,但其实损失很大,就是将张华腰斩,也不足以得到天下的宽恕!”
贾充当然是在胡说八道,夸大其词。
水土不服,瘟疫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非常严重,而且也绝非毫无办法,东吴被灭已在眼前,王濬杜预的战绩已说明它根本不堪一击,而且晋军此时士气高涨,吴军胆魄俱失,谁胜谁负,简单明了,这种时候能随便罢手吗?至于损失很大那就更无从谈起,如此顺利会有那么大的损失吗?你的损失能比东吴还大吗?
贾充关键的字眼在“腰斩张华,以谢天下。”
贾充是反战的首脑,张华是主战的首脑,现在战争的发展说明了张华等人的主张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张华必然是伐吴之战的几个首要功臣之一,贾充怎么能容忍了这个!
他摆明了就是要借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理由阻挠这场战争进行下去。
一个人为了面子,为了私心,竟然会不顾后果不顾一切地阻挠这样的大事,甚至要杀了张华,其人格卑劣到了何种地步实在难以描叙。
司马炎当然不会让这样的战果毁于一旦,使东吴再有喘息的机会,他把贾充的表文抛到一边置之不理,但也没有给他任何处分。他应当是知道贾充的用心的,但他连一句严厉的话都没有说。

杜预却很担心,他知道贾充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还会有很多人在其后对司马炎说这样的话,试图打动他,影响他,此风一长,后果不可想象,因此他急忙上表力争,反驳贾充的观点,同时指授群帅,不可稍加停顿,继续乘胜直进。
杜预的部下也有人持贾充同样的观点,杜预对部下说:“我们现在兵威大振,正要一鼓作气,决不可半途而废!这就像劈竹子,劈开几节之后,下面的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费什么大力气呢?”
杜预统一了大部分将领的认识,不理贾充,继续各路进发。
他不想给贾充等人任何机会,也不敢给他们任何机会。
王浑在东部过横江,破浔阳之后,就将渡江直逼建邺,吴主孙皓惊慌失措,急令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督军诸葛靓,护军孙震等领兵三万,渡江迎战,力求把王浑阻在大江对岸。
连丞相都派出来了,这支军队已经是孙皓的一个孤注。
三万人行至牛渚(安徽当涂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沈莹对张悌说:“晋军水师顺流前来,必然到此,我们不如守在这里,以逸待劳。如果我们渡江过去,不幸失败,恐怕我们就全完了。”
张悌摇头道:“吴国将亡,这是傻子都可以看出来的,现在渡江,还可以跟他们决一死战,如果不幸失败,为社稷而死,不是可以了却遗恨吗?如果我们坐等在这里,等晋军一来,士兵逃散,我们除了君臣投降而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名为江东大国,到最终却没有一个人肯为国家死难,岂不可耻?我决定效死了!”
张悌是一条好汉,但除了送死却没有任何办法,众人无奈,只得跟了他渡江。过江走不多时,迎头就有晋扬州刺史周浚的大军杀了过来。两军交手,晋军威猛难挡,吴军毫无斗志,不过一二个时辰,吴军就丢盔卸甲,四处逃窜而去。
诸葛靓见大势一去,劝张悌逃生,可张悌就是不肯,他说:“今天就是我的死日了。我身为宰相,平时就怕自己不得死所,现在能以身殉国,死得也就值了,你何必还跟我说这些话!”
张悌说话时是哭了的,他应当不是为自己哭,他那句怕不能死得其所,大概也有所另指吧,在孙皓手下做事死通常是不值的。
诸葛靓自己跑了,张悌挥舞着刀冲进了晋军,他左冲右突格杀了几个人,便被晋军围了起来,无数长枪短矛顷刻间就在张悌身上开出了无数血花。
张悌战死,沈莹也不甘示弱,他远比张悌强悍,竟能力战多时,但最终也是重伤不支,倒地身亡。
张悌所率领的这三万大军,是东吴目前唯一还剩下的一支精锐,这支大军一亡,对岸的吴人心惊胆落,已经感觉不到任何指望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