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晋朝建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伐蜀成功,天下魏国已得其二,司马昭威权更重,名震中外。
无论为灭蜀出力最多的是谁,这些人还在不在,最大的功劳当然是司马昭的,因此司马昭自己把自己封了一个晋王。
职位虽然是皇帝任命,其实也跟司马昭自己封自己没什么区别。
司马昭实权有了,功业有了,满朝文武包括皇帝现在都仰他的鼻息而活,他现在取魏国而代之应该没问题了吧?但是很不幸,司马昭没这个福分,他在这个时候竟然中风倒下了,倒下就没有再起来。
这一年是公元265年,司马昭在八月不治而亡,终年五十五岁。
天有不测风云,这话一点不假,倒是司马昭的大儿子司马炎拣了一个现成的大便宜。
司马炎比他的父亲爷爷有魄力的多,他继承父亲爷爷的遗志,勇敢地把篡位的重担担当了下来,仅过两个多月,他就把曹奂赶下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晋朝。
远古有尧舜做先驱,不久前有曹丕做榜样,司马炎这件事照样做的冠冕堂皇。
司马炎的理论是:“如果没有我们司马家,你们老曹家早完了,所以,这天下,这位置,早该是我们的了,我们谦让了你这么久,已经很对得起你们了。”
而且,这话还不能司马炎自己说,必须要曹奂说,要曹奂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是曹奂自己不好意思做了,一定要禅让给司马炎做的。
就这样司马炎还一再推辞,说:“这那好意思。”直到曹奂和以贾充为首的群臣连番固请,他才勉为其难了。
似乎做的很勉强,很无可奈何,扭扭捏捏半推半就的样子就象既想立贞节牌坊又想偷人的婊子似的。
这么好的一件事,本就该是他的,人家司马炎都一让再让,他的道德水平跟让梨的孔融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天下也确该是司马炎的,这期间各地的宣传部门也没有闲着,都纷纷大造舆论,把各种各样的瑞兆汇总过来,象什么南方突降瑞雪了,某处黄龙腾天了,某处千年的枯井突然甘泉喷涌了,某处高三丈的巨人现身了,等等等等,总之无一不显示出司马炎是奉天承运。
如此这般,司马炎再不接受就显得上对不起天地,下对不起黎民百姓,中对不起老曹家曹奂了,于是司马炎就选定了良辰吉日,率领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南郊,设坛拜祭天地,举行仪式,自称皇帝了。
其时已是冬末,雨雪盈途,天气寒冷,想必司马炎一定周身燥热,不觉其苦,大概只有魏国的那个末代小皇帝曹奂能感到心里心外彻骨的冰凉,深切领略别有洞天的滋味了。

自此晋朝建立,此时的晋朝史称西晋,建都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这一年的年号遂改之为“泰始”。
晋朝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司马炎跟他父亲司马昭有同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他的爷爷大伯父亲虽然在前面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及其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为他的顺利登基铺平了道路,但是这些杀戮所造成的巨大阴影还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久久无法挥去。
恨和恐惧和不服是飘荡在晋朝的无处不在的幽灵。
而且,他们也没有来得及把吴国为他处理掉,吴国的势力虽然这时候很难对晋国造成很大的威胁,但它终究是一个威胁,它就躺在晋国的卧榻之侧,总难免给人如芒刺在背的感觉。
还有,自汉末以来,国家一直处在动乱不断的处境当中,曹丕以后,政令更加苛刻严酷,皇帝日益把自己的享乐所需,转嫁到天下百姓身上,老百姓除了生活上的艰难,还时时为恐惧和疲惫所困扰,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民生的发展,难以忽视。
为此,司马炎忙的不亦乐乎。
老曹家是因为骨肉相残,皇族孤立无势,让自己轻轻松松地把江山夺来的,我可不能走他们的老路,于是司马炎大封宗室功臣,遍施恩惠,一憋气几年间封了大大小小五十七个王,五百多个侯。
这一次有外姓人出来夺江山,不会象老曹家那样没一个人出来管了吧?
都恐惧不是?我封曹奂做陈留王,准他车驾服饰排场一切照旧,不必称臣,刘禅和所有的蜀国降臣降将也一律善待,我再把以前对汉室的一切禁锢解除,我这么厚道宽宏大量,可以让你们放下心了吧?
瞧瞧我多聪明,这样一来连东吴的人心也收买到了,我对于顺从我的人这么好,他们到时候还好意思拼命顽抗吗?
生活不好,不安定是吗?我给老百姓地,我实行无为宽松的政策,在维持原有的秩序上让所有人尽可能自然平稳地活着。
奢侈是亡国灭家的大忌,我带头提倡节俭,御车的丝带坏了,用麻绳代替,太医官程据献给我的珍罕的“雉头裘”,我当堂烧掉,我还要告诉大家,以后谁再违反禁令,别怪我不给你面子!
。。。。。。
情况果然好多了,司马炎怎么看也都像是一个好皇帝,也许一个新的繁荣强盛的朝代真的要从此开启了。
可喜可贺啊,老百姓有福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