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4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发展的前提——稳定赵匡胤虽然坐到了龙椅上,但事实上能坐上去的人很多,而真正能够坐稳的很少。(读啦网网友发布)为了成为那些少数中的一份子,赵匡胤采取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当然是对支持自己的将领加官进爵,加以优待安抚。具体方案如下(按姓氏排列):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高怀德: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马步军都虞侯张光翰: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光义:殿前都虞侯赵彦徽:步军都指挥使赵普:枢密直学士看得出来,这一次精心布置的任命(把要害部门都换成了自己人)。
第二步,对郭氏、柴氏宗室,极力予以优待,封后周末代小皇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后周太后,迁居西宫,并特别交代臣下,要尽力给他们安排好养尊处优的豪华生活,对后周的文武百官,赵匡胤给出了自己的最低标志:只要不是死心塌地的反抗者,都照单全收愿意服侍新主的依然当官。活人如此优待,死人也不例外,韩通就受到了这样的优待——追赠为中书令,并予以厚葬。他要人们知道,忠臣是值得尊敬的(不知道韩通在阴曹地府会不会气得吐血)。
然而,光有安抚是永远不够的,强硬的手段那也是必须的。赵匡胤比谁都清楚,一个新的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前朝的残余势力肯定会伺机报复。所以,不能让他们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这是血的历史教训。妇人之仁导致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赵匡胤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他决定使用一下“大棒”政策。不过,导致他很快下手的却是一件意外事件:刚坐上皇位没几天,赵匡胤觉得光自己乐不过瘾,于是决定巡视京城,与民同乐。但凡皇帝出宫,不管是办公差还是行私事,他们都不愿意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穿件老百姓或者商贩样式的衣服,取个龙叔、黄爷之类的名字。然后还时不时地提醒旁边不长记性的奴才。所以,虽然他们出宫的次数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只要不碰上地震、台风之类的天灾,基本上是可以毫发未损地回宫的。

偏偏赵匡胤从来都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又没有康熙皇帝运气好(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偶尔还能误打误撞投入贼窝,扯出一大堆历史奇案),他决定以大宋开国皇帝的身份游城。
于是,在前有仪仗队,后有文武百官的豪华阵容下,赵匡胤满意地坐上御辇,缓缓行驶。不过,最夸张的还是大街两旁不断涌动的人潮。要知道,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要亲眼目睹天子的尊容那是十分不易的。不像现在,可以看现场直播,而且别说自己的皇帝,就是地球另一边的皇帝,只要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看到。不但是他们的样子,只要你有足够兴趣,跑到一条叫做“英特尔来特”的高速公路上,这人干过的一切好事坏事,你都可以了如指掌。另外,你要是忍耐力实在不高,还可以文字的形式说说粗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