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广牧长望 第二十三章 白发名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独裁体制下,无论国家还是人民都被视为独裁者——君主的所有物,因此众多的读书人将得到君主的赏识与认同视之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从狭隘的角度来看,洛安公主与雍安的安王李雍真正的初遇便可以归列为这一类,且被后世的知情人所津津乐道。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而言,这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民主主义的萌芽。当时雪卿所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不过是她心中庞大思想帝国的冰山一角罢了,却已足以令当时社会上最大胆、最开明、思想上最具包容力的人为之惊叹了。在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看来,雪卿与李雍的相遇不仅仅是历史上一个伯乐识马的典范,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帝国的开始,更代表着一只历史世轮艰难缓慢的开了运转。
众所周知,雪卿具有政治家的手腕与谋士的心机,在她体内更为人称道的是天才般的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拘束的想象力与包容力,具有这三者之一的人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胜枚举,但是,能将这三者统合为一,将幻想用现实的方法加以展现的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万中无一。
但是,比这三者更为后世人乐道的是,雪卿这个人并没有与之相符的耐性。也就是说,她的心中有一幅任何人也要为之目眩神迷的美丽图景,而她也拥有万中无一的将之付诸现实的判断力与行动力,但她却偏偏没有实现它的耐心与毅力,这也就是所世之人为何将雪卿视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人物之一的原因。
雪卿这个人身上有许多截然相反的特质,她既精明冷酷,又天真软弱,天性隐忍,又常常在一些历史的风头浪尖站了出来。她的各种行为只留给后世研究她的学者一个又一个谜团,越是深入挖掘,越是努力破解,得出的疑问也就越多。她的身上仿佛有一个失落的环节,如果不破解这个环节,任何研究她的行为都只是纸上谈兵。
她最先对李雍提出的这三个条件,看似荒唐不经,但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政治环境来考虑,并不是缥缈无期的。至少就李雍的政治立场而言,是有实现的可能。
如果不是之后的事态发展,如果不是李雍的努力,这些都只是雪卿脑中的空想罢了,但它却在若干年后,借由君主与统治者的手变成了现实。
就这一点来说,雪卿是奠基者,李雍才是真正的实施者。
——秋无题
杨变青者,燕国戍边之名将。幼时与梓中孩童嬉戏,约成胡阵而抗,变青每每于将败之时胜出。时人变换阵中双方,然胜负无变矣。县令奇之,举变青至王前。变青少年白发,中人之姿,立于人中,燕王未见出奇也。因县令书中提及此人异状,乃授宫廷侍卫小队队正之职。年末,宫中以队中习自达古之军阵考校众人。变青所率之列仅常人,然三战三胜,列组内第一。
王奇,令其当众操练。变青以一赢弱军士为首阵,与强敌抗之,避而不战,奇而伏之。次阵亦为此,判损一士而敌亦损一人。至三阵,人皆换之,十四人出,以逸待劳,胜之易也。如是者三,宫中无敌手也。
王抚掌叹之,曰:“变青之才,无亚孙子矣。”
沧威三年,达古引兵十万犯边。变青自请戍边,燕王从之。
变青至燕门,整顿士卒,操练兵务,又令州内大小官员各领职司,凡人民粮草伯于达古者,从重罪之。是以官员凡遇达古来犯,皆闭门死守,不与战。年内,未失粮草兵士于敌矣。
变青治军甚严,然爱军如子,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每月必重赏有功兵士,布德政于百姓,士人皆有求战之心。再三请之,变青不允。虽其治下百姓,亦以为怯。
王闻之,再三遣使责之,变青虽自承其罪,然其策故然。达古因此少年白发,作歌“白发将军”而讥之。王闻歌大怒,罢变青守将之职,另择其人而代之。
变青后人作战勇猛,及关一月而三战于达古,虽有胜绩,亦士折其七。后达古引大军来犯,掠人民、粮草无数,关内无过冬之粮也。关内百姓思其德,与官员上书,请王再复变青之职。
王下旨召之,然变青推病,闭门不出。王亲往促之,变青与王约,关内一切如上,王亦允之。
变青至关,达古重讥这,然人皆知变青胆怯,据坚城而自守,虽引大军而攻,然不得入。
沧威五年,达古引兵尽犯四大上国之地,天下皆乱,唯变青所守燕门得平,无战事矣。
沧威五年冬,变青暗请战于王上,大赏士卒、百姓,使牛羊满坡,人民遍野,并张奇阵于两翼。达古不察,掳士民上千,牛羊无数,追入阵中。
变青出奇兵,四面张网而击,时有安王逐达古残兵而逢其会。观而叹曰:“将军白头,志在千里。真名将也!”
此战令风云变色,血流漂杵,达古闻名而丧胆,十年无敢入燕门一步。人言曰:“皆将军神力也!”
后因国事,王诏其入朝,三抗雍安,对峙十载,未尝一败。安王虽亲领大军叩关,仍数无功而返。变青领兵,如急电奔雷,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军如流水,因势而为,阵出奇者,指挥如意,人皆不及。
——《燕史•杨变青将军传》
杨变青是燕国防御边城,抵抗达古的名将。幼年的时候他和同乡的小孩子一起玩,因为燕国尚武,人人以做将军为荣,当时在小孩子之间流行一种游戏,叫胡阵,分成两队人一起对抗。杨变青带领的人开始时并不出奇,却每次都在即将失败的时候取得了胜利。当地的人觉得很奇怪,将两队人互相交换,但是胜负的变化却没有改变。当地的县令觉得很奇怪,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花费了很多心思把他推荐到了燕王的面前。他当时和很多人一起站在国王的面前,他容貌上有一点非常奇怪,虽然当时年纪不过弱冠,头发却全白了。除此之外,他相貌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国王虽然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但县令呈上来的折子里却说他虽然平常看起来并不出奇,但是却有些真本事。国王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把他留了下来,授予了他王宫小队长的职务。
过年的时候,宫中用一种从达古传过来的战争游戏来考核众人。杨变青所率领的那队人武技仅仅是在中游的水准,并不出奇,但是在比赛的时候,却连胜三场,名列小组第一。
国王觉得奇怪,就叫来一队人做他的对手,让他当众比试。
这种游戏有几条规则,强者可以主动抓捕弱者,弱者也可以躲在设定好的圈子里避开强者,甚至还可以用智谋来引诱强者犯规,以此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一场比试后换上场,但是上场的人必须是指定的人员。
杨变青先挑选了一个身形娇小,体格瘦弱的队员出列第一阵,只许躲避不许出击,只是反复的引诱对方犯规,到了第二轮也是这样。二轮结束之后,裁判判定杨变青的队伍一个人出局,对方的队伍也有一个人因为犯规而出局。
到了第三场,杨变青利用换人的规则一下子换了十四个人上场,对方因为不断的奔跑、追逐已经很疲惫了,而杨变青的队伍则是养精蓄锐,正渴望一战,因此第三战很容易就将对方全场人拿下了,自己还没有受到损伤。
这样反复轮战了三次,宫中再也没有哪只队伍能够做他的对手。
国王看过后抚着掌叹息道:“杨变青的才华,不亚于古代的兵圣孙子啊。”
沧威三年的时候,达古族率领十万大军侵犯燕国的边疆燕门,杨变青主动请求出战,国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杨变青到了燕门之后,每天都不间断的操练士兵,整顿燕门所在州县的政务,并给州内大小官员划定了自己的范围与百姓,凡是在达古入侵的时候丢失了百姓、钱粮的,按照军法上最重的刑罚来治罪。所以到了达古入侵的时候,州中的官员都严令百姓闭门死守,不敢出战。一年之内,竟然没有损失任何粮草和百姓给达古。
杨变青治军很严格,但是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而且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大宴兵士,重赏在操练中表现突出的人。他还用宽大的政策治理州县,所以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对他很感激,认为自己无功受赏,人人都有求战之心。他麾下的将军和士兵请战了三次,每次都被他驳回,到了后来即使是在他治理下受过他恩泽的百姓,也认为他胆怯怕战。

国王听说之后,几次三番的派遣使者去责备他,催促他出战。杨变青虽然每次态度恭敬的承认自己的过失,但是国王的使者走了之后,他的军令和政策还是没有变化。达古人因为他少年白发的异像,做了一首“白发将军”的歌谣来讥讽他,他听说了之后,也没有什么表示。朝廷中有人将这首歌谣告诉了国王,国王听说之后非常生气,派人罢免了杨变青的职务,另外派人去取代他。
接任杨变青职务的人作战非常勇敢,几次主动出击与达古交战,虽然也胜了几仗,但是损失也很大,十成的士兵中折损了七成。之后达古引大军来报复,掠夺了大量钱粮与人民,关里连过冬的粮草也没有了,只好向朝廷求救。关里的百姓感念杨变青的恩德,几次联合上书请求国王重新让杨变青来担任将军。
国王下旨让杨变青出山做官,但是杨变青推说自己生病,几次闭门不接旨。国王没有办法,亲自去他家请他出山。杨变青于是和国王约定,如果要自己出山,必须燕门内一切军令和政令都照自己原来的方式去做,国王同意了。
杨变青回到燕门后,达古人重新去讥讽他,但是达古人人都知道他偏僻坚固的城池来防守,就算是达古率领大军来攻击,也没有办法攻破。
沧威五年,达古见到燕门没有什么便宜好占,居然绕过燕门,重新以别的路途去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当时四大上国都受到了它的掠夺,只有燕门,因为达古人知道他不敢出战,攻打坚城又损失太大,所以虽然天下大乱,每个国家都兵凶战危,只有杨变青所守的燕门很平静,连一个达古兵也没有经过。
沧威五年的冬天,四个上国罕有的联合起来击败了达古,驱除了达古犯境的大军。杨变青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暗中向国王请战,并得到了国王的同意。他大肆犒赏士兵和百姓,一向防备森严的燕门外却放宽政令,允许百姓去放牧。燕门经过杨变青这些年的休养政治,人民都比较富足,牛羊布满了山谷,人民到处都在放牧。
达古人看到这个景象,就前来掳夺,大概掠走了上千的百姓,牛羊马匹更是不计其数。杨变青因为燕门骑兵不多,所以在左右两翼设下了埋伏,他利用达古的贪欲,一步步将他们诱入了伏击圈,并用一支奇兵堵死了达古的退路。
当时安王追赶达古的逃兵正好目睹了这一战,他叹息道:“将军白头,志在千里。真是名将啊!”
这一战令天上风云变色,战场上的血水上可以漂杆,达古人之后听见杨变青的名字都感到胆寒,整整十年不敢再迈入燕门一步。当地的燕门人都说:“这都是将军的神力啊!”
因为燕国与雍安的战争,国王召杨变青入朝,他率领军队,与雍安对战了十年,没有一次的败绩。安王几次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却多次无功而返。
杨变青领兵的风格,就像急电奔雷,往往出其不意,攻其无奋,他行军对阵就像流水一般,没有固定的阵式,都是因为战场形势而变化,多次推出奇形阵势,但是指挥起来却很流畅,天下间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雪卿在母亲的影响下,一向将战争视为政治失败后的最后手段,而深知人命宝贵的她甚至对于战争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在九岁的时候她就曾经对母亲说:“杀一个人是杀人凶手,杀十个人是刽子手,怎么杀了一万人就成了英雄、将军,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这和窃钩都诛,窃国者为诸侯有什么区别?”
但是,在雪卿心底,又非常羡慕那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行为。虽然比任何人都知道战争的残酷与它的危害,却在心底比任何人都仰慕那些历史上的名将,且对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兵法非常感兴趣。
在战争之前起决定作用的是朝堂用计,在战争之后起决定作用的则在于统帅的能力。真是不可思议啊,竟然有人能在庙算明显失败的发问下仅仅凭借个人的努力,明明不具备胜利的因素,却取得了胜利,用战场上的胜负扭转了朝堂的不得,再没有比这个更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被雪卿说成是热血过头的少年时代,她比任何人都热衷于兵法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这位杨变青将军。与强大的雍安对峙十年而未尝一败,即使是政法与战争的谋划上都可称当世仅有的天才,安王李雍亲自领兵也无法令他屈服,甚至多次在李雍的手上夺走了胜利的金冠,以一人之力便支撑起燕国半片天空,用兵不拘一格,攻如雷霆,退如脱兔,更让雪卿认同和欣赏的是,他极懂借势而为,深明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打没有把所到的仗,所以他才能总是轻易取得胜利。
在雪卿看来,安王的用兵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因为他是一个皇子,他的身份与政治上联系得太过紧密,所以有时难免为了政治上的优势而不得不去打一些无谓且无益的战争。就对战争本质的认识上来说,他不如杨变青。
如果蓝天陵宗师中的宗师,战尽天下而无敌手的绝世高手,那么杨变青便是名将中的名将,没有人能从战场上战胜他。雪卿对安王,是欣赏,而对杨变青,便是不折不扣的崇拜了。
所以在得知燕国这回派来的使者是杨变青后,一向懒散的雪卿也难得的起了个大早,换上一身得体的长袍,冠巾、玉带、佩剑一样不少,连精神也比往常振奋了三分。
安王在第一眼看见雪卿后,也被吓了一跳,那双流光溢彩的灿灿双眸,竟比夜空中的星辰更让人迷醉,一丝不苟的坐姿,华贵高雅的穿着,将她本身的气质风华完全展现了出来,虽然容貌上还是那些青涩平凡,却已使人不敢轻视,更让人过目难忘。
“贤……啊,雪卿这是?”
已经答应过雪卿在公开场合绝对不再用贤弟相称,安王一时吃惊之下还是差点失了口,实在是雪卿双眼中的神光太过骇人,便如途中谈论雍安与广牧局势时一般,安王便是在这样目光的注视下听他拆穿了自己苦心谋划的计策,并得到了那两条注定令他今后会一直头痛下去的计策。此刻乍见这番景象,不由令他怀疑雪卿是不是又想出什么不利于雍安的阴谋了。
但雪卿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打破了他的疑虑,也令他在哭笑不得之余心中升起了一丝嫉妒。
“听说燕国这次的使者是杨变青将军,安王殿下可是答应过我的,如果不是关于广牧与雍安的军国大计,正式的宴会都要带我参加。我对杨变青将军可是仰慕已久了,想不到今天居然有缘一见,也不枉我苦心来朝廷中当官了。”
对安王来说,杨变青绝对不是个可以让他听过之后心生愉悦的名字,他少年领兵至今已十余载,虽然不敢说是百战百殆,但也可以说是少有败绩,偏偏平生几次失败,全都拜杨变青所赐,不只是他,在雍安上至皇帝、将军,下至普通的兵士、百姓,听到杨变青的名字都感到心惊肉跳。以雍安此刻的威势,可以说是独霸天下,却没有一次能从杨变青手上讨得好来,还屡屡损兵折将。杨变青可以说是雍安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
虽然我也承认杨变青是天下少有的好对手,但是与他见面就值得这么高兴吗?
更加使安王心生忧虑的是,以雪卿对杨变青表现出来的仰慕中,如果也依样送上几个计策给杨变青,那么平定燕国就要多出许多波折了。但他也是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以雪卿的手段,就算不能此时献计,难道还不能让仆人将计策献给杨变青么?
想到自己苦求他一策而不可得,费尽心力求得的计策中还毒计连环,杨变青与他连面都没见,却得到了雪卿的欢心,让安王生出一种“他究竟好在哪里啊”的感叹来。
但是雪卿才不关心安王心中千回百转的苦涩心情,高高兴兴的登上了安王为他准备的马车,朝着杨变青所在的方向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