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不能有点创意(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开封老城东北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巷子,它东起内环路北段,与东三道街西口、文庙街东口相对;南侧由东向西,依次与侯家胡同、白衣阁街、南刘府胡同相接,而北侧则由东向西,依次与南聚奎巷、北刘府胡同相联。
在开封读研的日子里,我们三个穷学生最喜欢在西风寒雪的天气里,沿着内环路,打上三块钱的散酒,拎上一小袋儿兴盛德的麻辣小花生儿,去双龙巷东口的那家羊霜肠汤馆美美地吃上一顿。羊霜肠汤是开封的一种传统美食,老年间,穷秀才们最喜欢这东西。盖其好吃不贵,正宜宵夜。三更过后,头戴白帽,一身干净的蓝布裤褂的回族小贩就扛着挑子出摊了。挑子的两头儿,一头儿放汤锅煨着老汤,另一头儿盛放各种器具。倘有食者,便取汤下料,以大小羊肠和各色羊杂放入锅中,待汤滚肉浮,扔进一把香葱、芫荽,勾上一勺辣椒油沫儿,便算好了。此时天还未亮,或观羊大肠外一层薄油,实似霜下,即誉名“羊霜肠”。羊霜肠汤流布至今,百年有余,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与鸡、鱼、牛、羊诸汤有不同之论,食之肥而不腻,饮之香之又香,回味悠长,更有解酒之说,别具一格。而我们去的那家汤馆,正是附近最好的一家。
据说,后汉高祖天福四年(西历939年)十月七日,赵匡义就出生在开封双龙巷这片洋溢着羊霜肠汤浓香的老宅里。关于这位未来的太宗皇帝出生时发生的灵异现象,官方史书《宋史》毫无创意的写道:“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这简直是**裸的抄袭他哥哥那个版本。不过,也许这次是真的满街飘香,因为来了一位卖羊霜肠汤的师傅。为了表示生子的喜悦,清廉如水的赵指挥使决定临时要碗儿羊霜肠汤,多放胡椒,多搁香菜。
杜妈妈是位身体健康、生育能力旺盛的英雄母亲,这可能来源于杜家良好的基因。杜妈妈在娘家行四,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她给赵家生了五个男孩,长子匡济,次子匡胤,三子匡义,四子匡美,五子匡赞。此外还有两个女孩。不过,真正存活下来的,只有匡胤、匡义、匡美和一个小妹妹(未来的秦国大长公主)。后来,赵匡义(光义)做了皇帝,为了治死匡美(廷美),说的那番死不要脸的屁话,咱们后文分析,此处不再展开(以后,还将揭示太祖兄弟之谜,澄清网上许多外行的“史实”)

按照五代军制,禁军无论六军、侍卫亲军或殿前军,都是由若干支军队组成。每军人数多寡不一,但都分为左、右厢,每厢下辖若干军,军下辖若干指挥,指挥下辖都,都下辖将,将(队)下辖伍。赵弘殷这个指挥使管辖下的“指挥”,隶属于侍卫亲军马军系统的“护圣军”,这是一只精锐的马军部队。由五个都(每都一百人)组成,是最基本的一级军事编制。在五代史中,举凡提到兵力多寡,都以多少“指挥”为数目。据此,赵弘殷的职务,基本相当于今天一位中校营长。
我们从二十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到赵弘殷是位极其厚道、正派的职业军人。在从后唐到后晋,再到后汉的多次改朝换代中,他从不上窜下跳、结党营私、玩儿阴谋、耍花招,寻求自己的荣华富贵,只是在一次次动乱浩劫、改朝换代中随波逐流,永远效忠当今天子,做一个恪尽职守、奉公守法、毫无怨言的指挥使。
也正因为如此,赵弘殷对任何人都无害,所以,尽管朝廷内部争斗不断,但赵家却没有受到任何**的袭扰和影响。一切都平平安安,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是这般波澜不兴。
【着急看的朋友,就去我博客,有图,有注释,速度更快!】
【第六节:能不能有点创意(下)】
本人博客地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