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德——桃源——常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感来了犹如洪水猛兽,什么也挡不住。唐振之不明白自己只看过马声义的照片一次,怎么会在纯净的心灵内掀起那么大的波涛!自己为什么会陶醉在那份不切实际的幻情之中。人的情感原来如此奇妙,比海洋还宽敞,比波涛还汹涌,他期待着欧阳冰一能尽快将自己送到那幸福的彼岸,否则,他的心脏说不定哪一天就要爆炸了。
欧阳冰一频频接到唐振之的来信,几乎都是谈他在桃源的生活情况,谈他对马声义的思念、的烦恼,催问帮他联系马声义的进展如何。她清楚地认识到了他对马声义的用情已经非同一般的深。她实在是想不到,唐振之对马声义竟然会那样的上心入肺,他竟然是这样一个痴迷的情种!保这个媒,她不可能像他一样地着急。她的心中有了一份妒忌与羡慕绞织在一起的奇怪的感觉。
欧阳冰一与唐振之毕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她家老三又有求于他,他有求于自己也在情理当中。不断的收到唐振之的来信,她的心中当然还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不是在与自己谈情说爱,但她多少从中获得了一份满足,便真心实意地帮他们牵线搭桥,担当起了红娘的角色。
1924年下学期开学不久,在桃源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初级班读书的马声义,意外地收到了小学同学欧阳冰一的来信。让她有些意外的是在这封来信中,她还正式向她介绍了唐振之的情况。
欧阳冰一在信中坦诚地说:“女人一生的幸福,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才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嫁了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唐振之是和我大哥一起从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生得一表人材,人品修养更没得说。现在他任职于桃源杨再杰旅部,是一名参谋,前途无限量。你都已是快20岁的人了,不如选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官员嫁了,当个官太太享现存的福,比你自己现在这样去苦读书,不知要强几百倍。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不会害你的。你慎重考虑一下,不管同不同意,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回一封信,我好回复人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阳冰一的来信,无疑让马声义的心灵产生了明显的思想波动。她觉得欧阳冰一真是好笑,我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自己千辛万苦争取得来的,实在来之不易,我为什么要半途而废呢?唐振之与我何相干?我需要做一个官太太吗?我怎么能因为你的一封介绍信就乱了自己的心志,我马声义是一个要独立自主的新式妇女!
也难怪马声义有这样坚定的想法。1906年春,她出生在常德一个普通的回民家中,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当时所有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她8岁便开始帮助父母干些家务事。家中常常做些干牛肉、板鸭、盐水鸭出售,她很小就随哥哥、姐姐一起上街叫卖。空闲时她就学习织毛衣、线袜、台面罩等生活用品,到了13岁时,她已成长为当时常德城里编织手工艺品的能手。
1920年初,冯玉祥混成旅驻扎在常德城里。都说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马的不说牛羊,可冯将军偏偏是一个要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革命军人,他认为要改变旧中国的落后面貌,必须先改变国民愚昧无知的现状。他接受了教育兴国的思想,身体力行,在带兵打仗的同时,在驻地常德竟大力兴办教育,和县长薛笃弻共同颁布政令:“不论穷富,不论男女,凡失学在家的孩子,一律应上国民政府创办的日校或夜校。无故不送子女入学的,政府坚决追究其父母的责任,派款派夫,决不轻饶。”
在冯将军的大力推动下,送子女入学,在常德终于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此举也为国家真正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夜校主要教穷人的孩子识字,以自然村、街道为单位,学生自带板凳,就在露天的场地上开设。由识字的军官、士兵、政府公务员担任教员,实行无偿教育和强制教育。不论你是歪瓜还是劣枣,也不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孩子,都得入学。已年满14岁的马声义,有幸得以步入了夜校,接受了文化和思想的教育。因而树立起了要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目标的理想。她如饥似渴拼命地学习,能够到桃源来读书,那可是克服了千难万险才争取到的!她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怎么可能在学业未竟之前移情于婚恋!
冯将军对穷苦人家的孩子怀有比较深厚的感情。当年,他亲自担任了驻地夜校的老师,经常到夜校上课。马声义有幸成了他的学生,亲耳聆听了这位身材高大的将军,关于人生、民族、国家前途的讲述。他对学生们说:“谁愿意当穷人,谁愿意忍饥挨饿,谁愿意接受凌辱、压迫和剥削?谁天生就是穷人坯子,这一切都是社会不公平造成的。我们就是要努力学好文化,为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创造条件。”“任何人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学习,立志将来为自己的祖国,为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生一定要立大志,做大事。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才能改变。”马声义几乎全盘接受了他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了积极上进的、正确的人生观。从此,这个小小年纪的穷苦女孩,开始了不懈求知和人生打拼!
两个月后,马声义从夜校的识字班结业了。她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掌握了小学要三年才能认识的一千多个汉字。可是她再次面临失学——也许将是永远地失去上学求知的机会。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同父母吵着要上学。对于她的父母来说,送女儿上全日制学校去读书,那简直是一种奢侈和浪费!人人要骑高头马,个个想穿大红袍,想一想并没有错,可要真的去实现,对他们家来说无异于上天摘月,根本不可能。马声义见达不到目的,她又去找自己夜校的班主任龚群玉老师,求她帮忙。经过多方努力,她终于实现了父母几乎不可能让她如意的愿望,得以进入了本族清真寺初级小学三年一期插班学习。
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5岁的她表现出了少有的成熟,拿出了常人没有的毅力,开始了极限发愤。没有饭吃,有时她一天只吃一餐饭,有时常常只能吃碗剩饭。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五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她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编织手工艺品,从来不敢懈怠。一学期后,瘦弱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学校的特许,她跳级上了四年级。
就在此时,父亲由于操劳过度而生病,因无钱医治不幸去世了。屋漏偏遭连天雨,为了化解贫穷带来的灾难,大姐二姐无奈只得出嫁,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刚刚成年的哥哥肩上。万般无奈的她也只能辍学在家,靠编手工织品,帮助哥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计。无情的生活现实,离她的梦想已越来越遥远。
心中怀着一定要改变自己命运这一强烈愿望的马声义,决不屈服命运的卑贱与捉弄。她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寻求着自己的出路。1921年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已辍学数月的她准备到大姐家去看看。当她走到大高山巷时,看到巷子口贴有招生广告,有一群人正围在那儿看热闹。县立女子高小招生这个消息对她来说,就像一块强力磁铁那样,她急忙走了过去,站在这份招生广告前,深深地被它吸住了。
广告上写的是“为了提高本县妇女同胞的社会地位和生存能力,决定自今年下学期开始,在本县城内创办县立女子高等小学。学校实行三年制教育,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女子,都可以报名考试入学。”
看到这个消息后,马声义很是兴奋,当即决定不去大姐家了,她直奔城东门,找到了自己原来的级任老师黄仁育先生,询问自己能不能考县立女子高小。黄老师认为她完全能,并鼓励她马上去报考。她当既就跑到了学校里,此时学校正在举行招收新生的考试。她得知还没有交卷,急切地缠着招考老师要求参加考试。校方也被她的求知热情感动了,准许她中途参加了这次录取新生的统一考试。

新生录取名单与考试成绩,在大高山巷与学校同时公布了出来。马声义自己都不敢相信,在一百多名考生中,只上过半年学的她竟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十分顺利地被学校录取了。她深知自己的家境不可能让她再去读得起三年高小,但她还是到学校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回家后,她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忧郁地把自己被县立女子高小录取的通知书交给了母亲和兄长。她意料之中的不愉快情形果然发生了,母亲与哥哥都感到十分的意外。
母亲心痛地对她说:“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你哥哥一天书也没有读过,你还读了一年书,你要知足啊。只怪你生错了人家,我们穷得有时早饭米不和晚饭米打伙,要家里再供你上学的事,我劝你,想都别想了!”
可她却顽固地认为,一定要抓住这次人生难得的机会,绝不能放弃!放弃了的话,也许自己这一辈子真的就彻底完蛋了。于是她向母亲和哥哥恳求道:“妈妈、大哥,我只求你们再出这第一学期的钱,以后,我自己想法子解决学费、生活费,绝不再要家里负担。你们就让我去读吧,否则我死也不甘心啦!”
哪儿有这种就是死也要去上学的穷人,这个女儿不近人情呀。几天来,面对马声义的软磨硬泡,母亲和哥哥被磨得实在没办法,只好满足了她的心愿,答应管她一个学期的学费,让她去报名上了学。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在辍学半年之后,又得以步入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从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最卑贱的女孩子,成功地走向了有独立人格和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行列。
不久之后,马声义与戴云记鞋店签订了加工及供货协议,专门为鞋店加工毛线鞋。每加工一双收取二吊铜钱,收货即付款,当场结清。她有了虽然微薄但还固定的收入,使她的学习与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她终于成功地走过了高小三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奇迹在这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穷人的孩子身上产生了!
自强不息成了她的精神支柱,靠工读兼顾,她期期都考全班第一、二名。欧阳冰一叫她不必如此辛苦地读书,嫁个官员,做个官太太算了。在别人看来也许合情合理,可在太不一般了的她看来,则不免有些可笑。因为冰一是过来与自己相处得很好的朋友,她只好回信委婉地对她说:“感谢你的关照,我只想依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求学期间,我还不想谈婚姻,更不想当什么官太太,你就不必为我操这份闲心了。至于你提到的那位唐振之先生,我不认得他,也不想见他,你是了解我的,你要支持我才对。”
唐振之看了欧阳冰一寄来的马声义的回信,知道自己的追求已被对方拒绝,他哪里能够甘心就此罢休。他打心眼里更加敬佩马声义那充满活力的奋斗精神和独立上进的人格品质。有这种求知**的人,有这等上进心的人,将来什么不能干成?她正是自己所钟情的那种女子呀。他拜托欧阳冰一一定要坚持下去,继续为他保媒,说合这段姻缘。他去信说明了自己对马声义的求学态度十分敬佩,对她的独立人格高度赞赏,表达了自己对她更加敬仰和爱慕的真实感情。
欧阳冰一也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她感叹这两个人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她有些羡慕和佩服起来,由此忠实地履行着自己对唐振之许下的承诺,将他的来信很快又寄给了马声义。马声义的学习与生活,从此经常受到了来自欧阳冰一和那个她根本不认识的唐振之的干扰。这两个人像鬼魂一样地缠上了她,而不管她愿不愿意,让她感受到了被人强迫的痛苦与万般无奈。
礼拜天学校安排自由行动。这天吃过中饭后,好友杨德淑、张敏来邀约马声义,一起到城外的沅江边去散步。三人从学校出门,一路游玩闲谈,来到了沅江边,自由自在地沫浴在秋天的阳光及微风里。
马声义说:“我现在就碰上了一件十分烦心的事。”便将欧阳冰一的来信交给两位最要好的朋友看了。想请她俩帮自己拿个主意,怎样才能阻止得了欧阳冰一对她的干扰。
杨德淑看了来信,手舞足蹈起来,她做了个鬼脸,大声说道:“哎呀,想不到你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美人,终于交上桃花运了!好哇,你做了官太太,很快就能实现你的愿望了,确实也用不着像现在这样拼命死读书了!恭喜,恭喜。”
张敏微笑着接过了信纸,她在安静地观看着,并没有插嘴。
马声义想不到这个时候,杨德淑还会拿自己开心,便有些埋怨地说:“得意个你的头,小心她把你也嫁了!”
杨德淑跳过来说:“嗨,你别生气,欧阳冰一就是喜欢给别人做媒,不瞒你说,她还真的要把我介绍给她家老三欧阳鹏呢,我是懒得理她!”
张敏看完信,文静而又甜蜜地微笑着说:“如果唐振之真的如她信中所说的那么优秀、那么钟情于你的话,你嫁给他,又有什么不好呢?”
马声义急了,她不高兴地大声说道:“我把信给你们两个最好的朋友看,是要你们帮我出主意的,想不到你俩就这样拿我开心,是想看我出洋相吗?亏你们是淑女,简直坏透了,真是可恶呀。”
杨德淑停止了搞笑,她显得十分轻松地说:“你别理她就是了,她介绍她的,你学习你的,有什么好烦恼的!”
张敏却依然平静地说:“我们是女人,最终是要结婚的,如果唐振之真是这样一位优秀而又有深情厚意的男士,如他自己所说的真是那么钟情于你的话,应算是一个能与你相伴厮守一生的男人,我看倒也十分难得。怎么能说他就不是你应当寻找的幸福归宿呢!”
马声义板着脸、蹬着足道:“你俩个气死我了。我告诉你们,没有毕业以前,就是让我做省长夫人,我都不干!”
杨德淑说:“我也认为这个欧阳冰一硬是讨厌,你不如写封言辞严厉的信去把她骂一顿,叫她以后不敢给你当媒婆就是了!”
张敏笑着说:“德淑,你怎么能叫声义这样做,冰一也是我们的好姐妹呢。”
马声义自己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后说道:“这个欧阳冰一,我真的拿她没办法。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我上辈子欠了她似的,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我扯进去。过去在学校,她恨老师、恨同学,与她们争吵都要叫我去陪着,我呢又总是被她利用。现在她自己嫁了人,又来给我做媒婆。我不理她吧,她东一封信,西一个音讯地来劝说。她自己生了孩子,硬是叫我们也跟着她去生个崽,她才得安宁。她看见我们现在还在读书,不折腾一下,就不得消停!”
杨德淑和张敏同时笑了,两人几乎同声说道:“这都是缘分呀!”
杨德淑接着说:“缘分来了,你相逃避也逃不掉,缘分没有来,好话说上几罗匡也没有用。我还是那句话,别理她就是了。”
马声义点了点头,她下了决心对欧阳冰一的干扰不予理会。将她的来信撕得粉碎,然后丢进了沅江里。水上纸屑漂流而下,两位好友理解地看着她那有些无奈的举动。她拍了拍手,对她们说:“我心中的烦恼总算解脱了,什么官太太,见鬼去吧!我自己的命运,一定会牢牢地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