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复仇(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走吧。”四丫对许进臣说。
“可是你没有穿鞋子。”
“没事,我以前也经常不穿鞋子的。”
“你过来。”许进臣轻柔地说。
四丫依言走到许进臣身边。
许进臣将四丫抱上床,然后拿出自己脚下的鞋子要给四丫穿上。
四丫大吃一惊,从床上跳下来,跑到门口边。月光中,许进臣看不清四丫的脸。
“你的鞋子在我这里。”
“我,我自己穿。”四丫站在门边低声说。
“你过来。”
四丫在门口站了会儿,犹豫着又走了回去。
许进臣将鞋子交在她手里,“你很怕我吗?”
“不,只是,我不能让你给我穿鞋子,那样会,会给你带来厄运的。”
“我已经够倒霉的了。”许进臣颇有些感慨地说,“如果我烧了贺家的房子,你说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你,真的要去烧房子?”四丫吃惊地问。
“如果我烧掉了贺家的房子,贺家一定不会罢休,他们会找上我家理论,那样,许家就会认为我顽劣的无可救药。但不管怎么样,长辈们不会赶我走,因为我的年龄还小,他们或许会把我关起来,也有可能,他们会让我早些时候与肖家结亲,然后让我去宝庆府上学。”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会在房子里关上两三年,也许那时候,我已经疯掉了;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我会让他们留下你,照顾我的新娘子。”
四丫很快明白了许进臣的话中包含的意思,她欢喜起来,灵活地套上鞋子,在月光下跑动,轻盈的仿佛精灵。
两个人就着朦胧的月光,小心地穿行在树林之间,天蒙蒙亮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
许进臣准备了二两火药,以及一罐清油(注),他让四丫躲在一边望风,自己准备溜进大院放火。这时候,院子里的狗纷纷叫了起来,还有好几条扑了出来,许进臣连忙将准备好的一些肉扔在一边,这些狗都是些土狗,远远没有不食嗟来之食的素质。
将狗引开,许进臣放心地将清油洒在一堆柴火(注)上,再将火药撒成几堆,然后,打燃火镰凑近一小堆火药,火药点燃蓬起雪白的火光。
“走吧。”许进臣对四丫说,两个人就沿着原路返回。
后面很快传来喧哗声,忙着救火的人,还有看见许进臣,急忙追过来的人。
四丫紧张地看着追过来的人,许进臣却不予理会,慢吞吞地往前走。
“抓住他们,就是他们放的火。”几个贺家的人喊,他们很快将许进臣两人围在中间。
“凭什么说是我们放的火?”许进臣仿佛怒不可遏地对着一个青年喊道,“难道你认为我们许家的人好栽赃嫁祸?还是觉得我好欺负?”
自从得知差点害死许进臣,贺家的人就一直等待着许家的报复了,趁许家禁止石珠镇与他们交易前,他们将手头的货物全部清理掉,尽可能购买更多必需品;另一方面开始联络数十里外的关汀,希望以后能够与他们交易,如果不是没办法,他们也不希望多走几十里地,关汀市场小,实际上只是石珠镇市场的分支,大宗交易都在石珠镇进行的。
贺家更害怕的是许家集人马打过来,他们不断派人往许家大宗,四宗赔礼道歉,而许家总是含糊其辞,让他们忧心忡忡。往日的盟友,蒋家趁火打劫,将收购价压的更低,而肖家得知自己的女婿差点被贺家害死,直接将贺家派去送礼的人赶了出去,至于敬家,作为整体的家族已经名存实亡了,贺家也懒得联系了。
发狠的贺家为了取得原谅,将逼迫许进臣“跳崖”的几个贺家青年绑起来送到许家祠堂,请求许家“随便发落”,许家和蔼地松开几个绑缚的青年,友好地招待他们,然后送他们回家。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许家什么报复手段都没有,贺家一面暗自庆幸,一面以更加绝望的心态等待许家更惨烈的报复。
现在,他们等到了,认出被围的人是许进臣以后,几个贺家长辈不怒反喜,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如果烧掉几间房子就是许家的报复,他们甚至都要祭拜祖先,然后感谢许家的仁慈了,反正房子也值不了几个钱(注),山中也不缺乏木梁,要烧就让它烧吧。
“当然不可能是您了,我们认错人了。”贺家的人连忙附和,并且还客气地邀请许进臣过去做客。
许进臣感觉自己的脑袋短路了,他辛辛苦苦筹划了十几天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跟着贺家的人进了村落,大火还在熊熊燃烧,附近的房子也被波及了,一些贺家的人正在推倒几堵连在一起的墙,将火势与其它房子隔绝。
“烧的真壮观哪!”许进臣想要激怒贺家的人,“如果能够烧的更久一点,我会更高兴。”
除了几个年轻人在脸上表现了愤怒,几个贺家的长辈甚至在低声商议,然后,救火的隔离墙被后延了,本来能救的几间房子也被有意地放弃。
发现贺家根本不在乎他放火烧房,许进臣郁闷地想撞墙,没有兴趣看大火烧房的他只好告别不断挽留的贺家众人,灰溜溜地下山了。
四丫本来觉得放火烧房子免不了抓住以后被打骂一通,至少也会拿她出气,结果却什么事情都没有,甚至,为了让许进臣高兴,贺家还有意多烧了几间房子,让她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原来,他们那么害怕许家啊。”四丫口中喃喃。
“早知道这样,我早就过来了,还浪费我那么多天的时间,还有花钱买火药清油肉块,就算我当着他们的面烧房子他们也不会阻拦,说不定还会帮忙借个火。”许进臣郁闷地对四丫说。
“他们应该将你放火的事情告诉许家的人吧。”四丫想起许进臣告诉她的话,失望地问。
“他们肯定会让许家,乃至整个石珠镇的人知道我放火的事情。”许进臣想了想说,“他们肯定是害怕许家报复才这般讨好我,如果我放火烧了他们房子的事情传出去,许家要报复他们就沾不着理,所以他们一定会传出去。”
“哦。”听了许进臣的分析,四丫的心里有期盼起来。
如许进臣所说,他放火烧掉贺家房子的事情很快在石珠镇传开了,只是传言中很是渲染了他孤胆英雄的形象,很是赞颂了他不借助家族力量,自己亲自报仇的“英雄”事迹。
不管怎么样,十二三岁的年纪就敢单枪匹马闯入别人家烧房子报仇,既是很有“气概”的事情,也是很让人“侧目而视”的行为。如果不是因为他姓许,许进臣估计自己的行为早就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未来强盗”。
四丫的亲事也被确定了,许进臣放火的事情对四丫的婚事没有任何干扰,她的未来婆家是二宗的一个庄户。
尽管下个月就要出嫁了,四丫还是被许进臣要求继续充当他的丫头。再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许进臣一直把她留在书房(兼卧室)里,他每天其实也就是看书,并没有要求四丫做任何事情。许爸爸数次进来看许进臣是否有越轨的行为,才发现自己儿子都是那么勤奋以后,就不再理会了。
在四丫出嫁前八天,许进臣联系上二宗的童子军,自己带着三个部下与他们回合,总共四十几个少年堵住四丫的未婚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打完以后,许进臣威胁他说,如果在三天之后他不退婚的话,就先在家里准备棺材吧。
打完四丫的未婚夫第二天,许进臣被关进房子里不让出去,但这天,那个不幸的庄户青年又被一群少年堵住痛打了一顿;第三天,庄户青年躲在家里不出去,但一群少年冲进他家里,还是将他打了一顿。到了许进臣给他说好的第三天,这个庄户只好向老孙头要求退婚,就连事先的聘礼都不敢要了。
许进臣很快被放出来,他直接去二宗找到那个庄户,然后主动赔偿了他们五百枚铜钱,大约是他们事先送过去的聘礼总价值的两倍,也是许进臣全部财产的一半,另外一半除了离家的旅途花费之外,都用来支付“雇佣”童子军的费用了。
媒婆又联系了几家青年,但他们都听说了许进臣痛扁那个倒霉的庄户之子,再也不敢答应下来,哪怕不要聘礼也不敢要。许家有个老头子对四丫感兴趣,想纳她为妾,不过听说最近一个月许进臣都将四丫留在自己卧室里不放出来,他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总不能和自己的晚辈要同一个女人。
就在许进臣认为四丫的事情已经全部搞定的时候,四丫慌慌张张地冲进许进臣的书房(卧室)里,说她的妈妈已经跟她说了一门亲事,在行风(地名,详情见“注”)那边。许进臣这下子有些没辙了,行风离石珠镇有近百里地,至少他的能力是干涉不到那边去了。

“是你妈决定的,还是许家决定的?”
“我不知道,是我妈告诉我的。”
“你们家在行风有亲戚吗?”
“没有。”
许家为她安排的,许进臣得出结论,他的叔父们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啊。
“你跟我来。”许进臣拉着四丫的手去找四宗宗主,他的二爷爷。
似乎猜到许进臣会来,四宗二爷一个人呆在书房里。
“二爷爷,为什么你一定要将四丫嫁出去呢?”
二爷只是不停地用目光审视许进臣,一遍又一遍,最后他说出一句让许进臣迷惑的话,“最近听你的故事听多了,我还以为你已经长大了呢。”
许进臣有些怕这个二爷,他忐忑不安地站在一边,等着接下来的话语。
“你确定你想留下四丫?”
“当然!”这句话回答的很响亮。
“那就留下好了。”
“什么?”许进臣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要她留下,给我说说就是,玩那些鬼点子做什么?”
许进臣这下子懵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的事情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好啦,你带她回去吧。这些天听说你都在家里看书?好孩子就该多看书!还有,不要记恨你的长然叔(前童子军首领),他年纪比你大不了多少,但终究辈分比你高,我们也都是一家人不是吗?”
许进臣唯唯诺诺地告退了,回到自己的房间还觉得刚才只是做了场梦,反复问了四丫后,都得到四丫欢喜的回答之后,才最后确定。
许进臣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记:他曾费尽心机也没有做到的事情,二爷一句话就做到了,他的心底始终保留着这份敬畏。他横行印度不可一世,甚至不把大明帝国放在眼里的时候,这份敬畏,让二爷只用一封信就让他从此放弃自立皇帝,建立新印度王朝的计划,他醒悟了。
注:
清油,大概是茶油的另一个称呼,茶油是用茶树上结的果子榨出的油。早期多是作为灯油,后期主要用作做菜用的调料油。据说油腻太重的菜里面加点茶油能降低脂肪(胆固醇)含量有助消化,诸如此类的。
一堆柴火,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住在山里的人多是烧柴的,在屋前屋后捡些枯枝败叶,或者到树林深处砍些枝条(扔在地上),将干枯的枝条堆放在屋檐下,需要的时候就去取。有些地方直接砍树劈柴,但更多地方还是习惯捡枯枝败叶,树木留着卖钱,在这里,许进臣点燃的就是人家屋檐下的柴堆。
现在,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恐怕都很难见到以前普通山民村民的老房子了,这些房子盖起来都不需要打很坚实的地基(甚至不用打地基),本人见过的建房方式有两种:垒筑和夯筑。垒筑是用一些晒干的混合湿泥草屑的泥砖堆砌房屋,泥砖结合的地方用黄泥浆(为了结实会混合点米汤或石灰);夯筑有些类似于水泥装模,首先用模板夹成隔间,在隔间里面塞上泥土草屑树枝,几个大力士用夯椎将泥土夯结实,一层层夯上去。不论垒筑还是夯筑,建筑材料除木柱横梁瓦片(屋顶大多用茅草而不是瓦片,木梁之类的可以反复使用数百年)需要掏钱外,其它纯粹就是力气活,只要管饭就能找到人帮忙。
行风,一个音译的地名,地方不大。据传说,这里出过一个飞贼,飞檐走壁,轻功了得,后来被乱枪打死。还有个时间近些的传说,有个小脚女人(死了还没有二十年)也能够飞檐走壁,不过她没有收徒弟。个人估计,轻功是存在的,只是在空中随便飞就不太可能了,以当地的老房子看,某些特种部队也可以飞檐走壁的,因为房子高度只有五六米——不过肯定做不到传说中的轻盈,那个小脚女人据说可以翻墙越壁如履平地。
P.S关于求真知建议的以窃明为背景,这的确是本人最早的创作思路,不过,编写了几遍大纲以后,感觉无法承续他的后续情节,或者说,个人的创作出发点和大爆炸的出发点相隔太远,勉强承续会显得有些脱节,在那种情形下,肯定会被《窃明》的书友嗤笑,至少个人认为他们很多人缺乏理解和宽容,另一方面,大爆炸据说已经在筹划续集的事情,本人就更不希望掺和了。
看了不少的架空,格调多是很委屈下的YY,说的难听点,就是一边看花片,一边YY,YY的人物是现成的,他们的想象力完全被片子本身局限了。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人们心中普遍的自卑,觉得只有在欧洲人的框架下才能YY起来。一个最不能忍受的情节是:欧洲一个流浪的乞丐到了中国,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可以很牛逼地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工业革命。
至少个人认为工业革命绝对不会是所谓的科学技术带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历史是最早的,全盛时期的西班牙名义上拥有大半个欧洲(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海军和陆军无坚不摧,殖民地遍地开花,但是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商业和工业最发达,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意大利,也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曾经一度控制大半个欧洲商业贸易的汉撒同盟,也没有领导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因素只是应社会需要而生,比如宋朝和明朝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作坊,这些作坊在合适的环境下就可能进化出工业,因为当时的国际贸易发展太快。
殖民时代的欧洲并没有什么技术专利,当时的武器生产主要是靠作坊,制作并不复杂,贫苦人家的儿子卖身为学徒就是作坊的核心工人,生产线和标准化生产在那个不幸的时代,技术条件完全不成熟(除非YY和金手指)。欧洲人为了赚钱也不在乎将自己的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军火商们也不怎么介意卖武器给自己国家的敌人,民族国家兴起于拿破仑时代,那是十八世纪末期的事情。
(民族国家以前,战争只是贵族之间的事情,平民无所谓由谁统治。欧洲人放任的人员技术外流,也没有诞生出欧洲体系外的工业革命,因为欧洲的环境是不可复制的,俄罗斯人在彼得大帝时期引入了大量欧洲的东西,但俄罗斯领土世界第一,也没怎么听说它的工业怎么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它还是个农业国。
苏格兰反对英格兰是因为征服者威廉为了得到法国骑士的援助,慷慨地将初夜权赠予效忠他的骑士;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出现了贞德,还有少量的义军武装,但那是因为英国侵略者的残暴,最后他们被贵族们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实际上,当时的法国,有很多地方都是英王的领地,比如塔奎尼,比如诺曼底。当时的人们国籍观念淡薄,他们往往会说,我是加西科人,而不会说我是法国人,不管听者是英国人也好,法国人也好)
所以,本书的定位是这样的:殖民扩张带来财富,同时也带来需求(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念旧情节,比如衣冠,比如生活习俗,可以想象,殖民者对于本土商品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将因为殖民地的扩大,华夏问话的推广而进一步扩大,殖民扩张更离不开军火的生产,这将刺激重工业的诞生),需求将导致生产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将带来技术革新,然后是工业革命。世界上从来只有人去引导一种趋势,但绝对不会有人能推动一种趋势,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即使是帝王也只不过是螳臂当车(比如欧洲革命下的国王们)。幼稚地认为开几个工厂,建几个商团就可以就将一个庞大的国家脱胎换骨,那只是痴人说梦,就像洋务运动一样。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革新意识,否则也不能解释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短短二三十年间这么大的变化。明清时期,中国移民在南洋创造了巨额财富,也建立过几个国家,他们来自“封建**”的国土,但是他们一样能够创造出兰芳共和国。
小说中的主角只是应运而生,用马克思评价拿破仑的话说就是:这个科西嘉人做了因革命筋疲力尽的法兰西需要的独裁者,不过即使没有这个人物,他的角色也将由他人扮演。许进臣就是一个穿越者营造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人物,大环境下,他只是做的最出色的一个,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个。他不需要强到逆天的能力,也不需要金手指,因为他的背后是一个狂热的拥有上亿人口的民族,这个民族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他最需要的东西:优秀的兵员,和武器。
写点什么只是个人爱好,虽然渴望被更多人关注,但也不强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