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5、众精英协商建国大计 北京城举行开国大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单位45个,代表共510人。主席翻看了代表名册,幽默风趣的说:“这是一部天书,写在里面的名字都是各路神仙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成立了6个专门委员会,以最后完成各项文件的起草工作。其中,就有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
9月28日,政协各单位和共同纲领整理委员会分别举行会议,对纲领草案作最后一次讨论。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后,将草案送交大会主席团。
9月29日,政协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纲领方针规定得更加具体。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国家的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经济繁荣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鼓励和扶助广大劳动人民根据自愿原则发展各种合作事业。”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大阶级合作”,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来领导各个阶级。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并存”,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的范畴,是工人阶级团结的对象,而不是被消灭的对象。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被国家保护的,也不是被消灭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相似。所不同的就是不搞对外开放。
《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国家根本**,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它是政府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内的施政方针和建设蓝图。它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人士的精英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众精英议决将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还议决了国旗、国歌、国徽等事项。10月1日上午,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选举陈毅等3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主席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下午,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站在**城楼,用洪亮的湖南乡音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旋律中冉冉升上了蓝天,迎风飘扬。**广场欢生雷动、口号震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国**万岁!”
“**万岁!”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正式宣布了各机构和委任名单,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被任命为副总理的是: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
国家机器正式运转。主席领导**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把新中国搞得生机勃勃,很快的恢复了国民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呦,他是人民大救星。
**,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呼儿咳呦,哪里人民得解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