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月九日,青州下了第一场雪。龙健召集了众将,做了一次军事总结。自八月一日以来,整整三个月,青州这四万兵马只进行了严格的基本素质训练,也因此真正做到了每一个士兵达到合格要求,优秀士兵则进行重点培养。目前,这四万人所欠缺的就是互相的协作,尤其是每个小兵团之间的合作。龙健这次开会的目的正是要对合作训练作一下安排。他知道,真正的合作必须与合适的奖惩挂钩,而这在50世纪早就有已经十分成熟的理论,所以龙健安排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众将对他的安排也是心服不已。
安排完工作,负责政治部的杨武提出为了庆祝基本素质训练的结束,不如开一个晚会。龙健欣然同意。不过在士兵们的起哄中,这场晚会变成了一个将领们的角斗场,以及来到青州后那些不愿意离开军营的女兵们的表演场。至于表演什么,自然是军事训练的内容,尤其是其中几个女神射手,让一般的男性士兵自叹不如。
“大人”女兵的头儿洛风儿站出来对龙健说道,“听闻子义将军(龙健已经拜太史慈为将)箭法了得,久想求教,但子义将军执意不肯,今天属下恳请大人,让属下一开眼界。”
这个洛风儿是龙健在进行选美大赛时从青州的歌舞坊中亲自挑选的,记得当时之所以挑她,是因为她的舞姿透着一种清灵与洒脱。而就是因为这种清灵与洒脱,她当选了青州第一美女,获得了一百两黄金的大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宁肯不要那一百两黄金却偏要加入龙健的军队,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龙健问她为什么,她说:“大赛百日,大人从未碰过妾身。吾闻大人有言,军中皆兄弟,本以为虚言,由此可知其真。徜使妾身怀百金而归,最多嫁为他人妇,为一凡妇,了此一生。不若从军,虽未可得功,但却心有所向,亦不虚此生,望大人成全。”
对于女兵,龙健一直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那些从洛阳带过来的女子们,有不愿意当兵的,早就安排她们在青州住下了,目前只有五六十名不愿意,至少是暂时不愿意离开军营的。这时有人主动加入,也是无所谓,所以也就同意了。哪知,这个后来加入的只有十六岁的洛风儿竟然在一年之中成长为了那些女兵中的头儿。听高顺说,在他晚上察营的时候经常发现她一个人在黑夜里练箭,而在打黄巾的时候,她还射死了不下十名士兵,虽然射死第一个的时候,她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而且她好像是因为胳膊使得动不了了才停下来的,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在她手里。为此,战后,她还向自己请教锻炼臂力的方法。
龙健看得出,洛风儿已经成为了青州军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各个将领,除了对方雅无法忘怀的自己,还有那个总是酷酷的赵云,哪一个不对这个青州第一美女有点想法。尤其是那个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的武安国,整天美女姐姐美女姐姐地围着人家叫,成了青州第一脸皮。
而太史慈不和她比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事情明摆着,在军训中已经成为青州第一弓的太史慈赢了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这种理所当然在对方这么一个大美女面前,在许多人眼中倒变成了欺负弱小;输了,哪怕是故意输掉,带着美女光环的洛风儿很容易被人认为她的美貌与武艺成正比,连大名鼎鼎的太史慈都被比下去了。输赢都不讨好,一向聪明的太史慈怎么愿意比。
这次洛风儿把龙健拉出来,太史慈知道不比是不行了。于是也也不让龙健为难,只是站出来取过弓,随手发了三箭,三箭连珠,都射到了百步外的靶心上,组成一个箭串。接着指着靶子对洛风儿说道:“洛司马,(当时洛风儿的官职为司马)你要是能做到,我太史慈愿认输。”
洛风儿一看,笑吟吟地取过一张弓,走到太史慈刚刚站着的位置,然后对太史慈说道:“这只是子义将军的射箭功夫的皮毛,所以我不让将军服我,只是我如果也能这样做的话,将军就收我做个徒弟如何。”
太史慈说没问题。
但见洛风儿也不着急射,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块黑布把眼睛蒙了起来,在众人迷惑的目光中举弓射箭,三箭齐发,在下一刻,那六支箭组成的箭串成了众人眼中惊叹。
“好”最先叫好的是那些女兵们,她们的手掌都拍红了,接着所有的士兵都鼓起了掌。
“大人可在这做证呢,子义将军可不能赖,还有做师傅的可得倾囊相授啊。”洛风儿得意地对太史慈说道。
太史慈在众人的笑声中红着脸点了点头。太大意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真是把人家看得太轻了。
“大人”洛风儿又转向了龙健,“大人是否以为女子不如男子?”
龙健一看矛头指向了自己,于是小心应对:“自然不是。”
“自然不是那为何军营中女人这么少?”洛风儿面色平淡地问。
龙健笑了笑说道:“我们招兵都是自愿的原则,女人们很少愿意参军。”
洛风儿摇了摇头说道:“大人之言差矣,属下认为并非女人们很少愿意参军,而是大人没有想过女兵的发展。”
“哦?”龙健看着洛风儿。
后者丝毫没有顾忌,接着说道:“敢问大人,招兵之时可曾分男女而招,招女兵之时可用女兵为之解疑,大人只谈招募男女,不知者会以为女子入军营所为何事?”
龙健一时语塞,也终于知道洛风儿对招募女兵是较上真了。更何况自己确实也没有把招女兵的事放在心上,于是起身拜谢:“洛司马所言极是,今后女兵招募之事,就由洛司马负责,只是请洛司马注意务劳民生。”

说完后,龙健看洛风儿的表情,突然明白洛风儿今天找太史慈比箭就是为了自己这最后的几句话。于是,不禁说道:“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今天两个大男人全钻人家设的套里了。”
“哈哈哈”众人,包括那些士兵都笑了起来。
庆祝会结束后,龙健在自己的营帐里会见了已经预约了的孙邵。孙邵有点兴奋地向他报告道借粮之事,有了出乎意料的收获。首先是在青州,基于黄巾的作乱,以及青州军表现出的战力,许多富人都愿意把粮食存到龙健这里,因此青州一共筹得粮食两百万斛;接着是在俆州,不知什么原因,俆州的一个富商一下子就出了一百万斛,而且是白送。一百万斛粮食,白白送给别人。对于这有点像天方夜谭的事情,龙健一时有点呆了。不过,很快他就想起什么来:“那个富商可是东海人氏,姓糜?”
孙邵一听,好像终于明白什么了似的:“正是东海的糜竺,原来大人认识。怪不得,这么一个,”他想了想终于想到龙健家乡话中一个合适的词,于是接着说道,“这么一个大手笔,家再富,这至少也得是其一半财产,大人有此至交,真是青州之福啊。”
“我不认识他,只是听说过他。”龙健一边说道,一边回忆着历史上这个富商的记载:糜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祖辈经商,家业丰富,初从陶谦任别驾从事。陶谦死后,糜竺迎接刘备为徐州牧。建安元年,吕布攻打刘备并掳获刘备家小,糜竺把妹妹嫁给刘备并送大量资财,使刘备得以东山再起。糜竺为人雍容文雅,缺乏处理繁重事物的能力,刘备一直以上宾对待他。糜竺的弟弟糜芳反叛归吴之后,糜竺气恨交加而死。从糜竺以后三代,都精通骑射。
“大人不认识,那这个人可真……”孙邵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词。
“他送给我们粮食说什么了没有?”龙健问道。
“这个问题属下问过了,前去借粮的人员说当时糜竺没有在家,他的弟弟糜芳拒绝了我们的人。不过,就在那天夜里,糜竺亲自登门,说已经派人押送了一百万斛粮食来青州,让我们接应一下,其他的什么也没说。刚开始属下以为那些人可能是被一百万斛这么大的数目吓傻了,所以没听清人家说什么,经过再三询问,再结合当时的情景,属下相信,那个糜竺除了那些话,确实什么也没说。”孙邵说道。
“嗯”龙健点了点头,“你怎么看。”
“属下认为此人绝对是一个大义之人。”孙邵斩钉截铁地说道。
“而且还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大义之人。”龙健说道。他不再去想糜竺为什么会白送自己一百万斛粮食,无论其出于何种动机,这一百万粮食对于青州来说实在是太有价值了。
“雪中送炭”孙邵重复了一句,“大人的比喻太恰当了,不知大人如何对待此人,很可惜他现在俆州仕官,以他的身份不便调到青州来。”
龙健点了点头,从怀里取出自己亲自做的那块怀表:“让人把此物送于糜竺,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说。”
孙邵点了点头,接过龙健的怀表,他知道这种表不仅能准确地指示时间,而且制作工艺相当的麻烦,在青州一共才只有二十块,只有自己这些龙健身边的重臣才能拥有。
“对了,除了糜竺,其他地方借粮的事怎么样?”龙健接着问道。
“属下正想禀告,除了东海的糜竺外还有一人送了一万斛粮食,也是白送。”孙邵说道。
“哦”龙健忙问“这又是何人?”
“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氏。”孙邵答道。
“什么,你再说一遍?”龙健听到是鲁肃,一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等从孙邵的口中确信是鲁肃之后,龙健急忙问了当时的情景。
“据前去借粮的人说,当时他们只是听说鲁肃家有粮,又听说鲁肃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现在十八岁,和祖母一块生活,本想利用他的年轻气盛去说服他。哪知,到他家,只说是青州借粮,还没说别的,人家就给出了家里的一半的粮食,还是白送。当时借粮的人有人出于好奇,便问了一下他为什么要送粮”
“鲁子敬怎么说的?”龙健给孙邵倒了怀水。
孙邵谦逊的接过,抿了一口说道:“他说百万黄巾于大人如翻手,然,无粮之青州已如累卵,万斛与其徒显其富,与大人却胜万金,又说希望大人能用粮如用金。”
“就这些?”龙健问道。
孙邵点了点头:“当时,借粮之人想举荐他在青州仕官。但是,他以家有祖母,不便远行,婉言拒绝了。属下认为他捐的粮虽为糜子仲的百分之一,但是其义举却实属难得。”
“长绪说得对。”说完,龙健从自己的枕头下拿出蔡邕走时送给自己的一本他亲手写的六经校对,“长绪,让人把这个送过去,并起草一份委任状,委任他为青州功曹掾,方便之时,随时上任。”
对于这份认命,孙邵不觉得什么,但是对于蔡邕亲手写的六经校对,他可是觉得太珍贵了,且不说蔡邕整理的六经是经过和郑玄探讨后的成果,光是他在这本书中的飞白笔体,却是足以使书中字字如金啊。
不过,虽然孙邵觉得这份礼物太贵重了,但是他并没有提出异议,因为他认为龙健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就像他当初提拔太史慈,吕虔等人一样。
“对了,大人,中山的甄景借了两万斛粮食,是各州私人借出粮食中最多的,还有这里有一封他给大人的信。”
“哦”龙健拿过信,但见信皮上没有字,不由有点好奇,打开信一看,不禁莞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