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并州大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州府的数十个刀笔吏为主导,各县的衙役和里正配合的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又一次展开了。
反正这些也不会耽误农民们的秋收,而且十月就能分得二十亩的土地,都很乐意地配合官府的行动,因此普查进行的十分迅速。
半个月过去,各项工作进展地非常顺利,流民们也都被安排到了没有主人的土地上定居下来。正值夏季,他们都只搭了简易的茅棚暂住下来,等候着官府的资助建房。
而比较麻烦的反倒是本地居住的百姓们,总是张家长、李家短的说自己的土地比别人的差,更有甚者,甚至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围聚在官府的门口,要求更换土地。
对于这些人,吕布刚开始的要求是耐心劝说,并派遣官员查看他们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可效果却非常糟糕,反而引得更多的人前来要求换地了。
本来还以为能够轻松的解决这样的小事,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吕布这才明白后世很多的政策条例根本不能适用于这个时代。最后,吕布只好把这个事情交与田丰和司马徽来处理了。看着他们只下了一条政令,就让闹事的百姓们安静下来,吕布不得不承认他在民治确实欠缺太多了。
田丰和司马徽果然是政治老手,只下发了再有闹事者没收土地这一条政令,就让所有百姓都安静了下来。接着,他们又派出了捕快,抓住了几个挑拨生事的,先是带枷在四县游街,然后就被发配到了马邑做苦工去了。这是吕布想出的主义,不但是这些不务正业的人,就连牢狱中的那些囚犯们也都被反陪到了马邑,在茫茫草原之中马厩是想逃,他们也很难逃出去,只能老老实实地做苦工,直到刑期满了为止。
土地改革进展顺利,新县衙的运转情况也很完美。可议局议员的选举却出现了问题。无论是高傲的儒生还是地位低下急于提高地位的商人,都十分乐意加入这个只有监察权的议局。可普通农民们却都都拒绝出任这个议员,无知的民众对于这种陌生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恐惧,这是历来就有的习惯,没有办法,吕布只好把各村的里正拉出来一批凑数了。可是,很快这些儒生们又都不满起来,觉得他们跟这些低贱的商人和农民在一起实在是有损身份,没有面子。
这完全在吕布的意料之中,不过,他并没有退缩,用议员来消除中国官员流传近千年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是他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招数。
这次,他直接借用了田丰和司马徽的方法,把众多的儒生召集在了一起,告诉了他们这个议员身份的好处和作用,然后才说明不愿意当议员的可以自己到官府那里解职。这样一来,面对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地位的提高(面对县府官员可以不参拜,还有俸禄可以领,这可是他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跟商人和泥腿子共事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了。
解决了议员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县府和议局的沟通了,这吕布就不插手了,由他们自己去摸索吧,反正只是实验,出了问题还好呢,总比推广之后漏洞百出好得多。
张辽挑出的五千人,吕布把他们分成了三队,一队有三千人,在太原以西的荒地上进行军屯。其余两队各一千人,一队在太原郊外建立了土砖场,在陶器工匠的带领下,开始大规模的烧制土砖。石灰和石膏很快就被司马徽的手下给找到了,加上碎转灰。按照25,5,70的比例,实验了几十次,渐渐也有了眉目。可以用来修建砖房了。第三队,吕布把他们派去了马邑,让他们把田畴这一个月交易来的耕牛全都运送到太原来,分散到四个县中,在农忙的时候租借给百姓,方便他们耕种。
在吕布看来,这四个县若真的按照他的设想发展起来,不出什么差错,那很快就能在全并州推广开来了。这样,不出三年,并州就该成他的粮食基地了。当然,前提是他要继续往并州输送人口,不然,只凭这七十多万人,也储存不了太多的粮食。
马邑的事情,在吕布从草原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写信告诉了蒯氏兄弟,由他们组织的雍州商队携带了上百车的日用物资在士兵的护送下,于半个月前就一路浩浩荡荡地开向了马邑。以为是第一次,所以没有几个商人跟随前往,八成的货物都是由官府采购的,所以,田畴直接把它们全对都换成了耕牛。这正是雍、并两州百姓最缺的耕种帮手了。上千头的耕牛虽然全都送到了太原四县,也是刚刚够用。至于雍州,只能以后再说了。

除了那些要了土地的人家,四个县中还有上万家失去了壮劳力的家庭,对于他们,吕布也有安排,大部分人都被安顿在了县城近郊,由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传授他们种植蔬菜瓜果的经验,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还有不少都住进了太原城,一些人进了大户人家,做了下人,一些则进了吕布开办的纺织场,将上千的女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分工合作,进行流水作业,纺织的效率大大提高,织出的布比普通人家织出来的要好上太多了。
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太原城众多的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地主们,他们举一反三,也跟风开办了各式各样的工场。虽然规模没有官办的大,却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兴起。
看到并州这四个县都渐渐走上了正轨,吕布也放下心来。文有司马徽,武有张辽,北边还有田畴坐镇,他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现在就是回雍州的时候了。
相比百废待兴的并州,富庶安定的雍州更适合吕布进行各种改革发展。
现在,他虽然也算是势力较大的诸侯了,可起步还是比较晚,而且经济落后。打仗说白了就是烧钱,可雍州的商人比起河北、徐州、以及长江南边的商人们,差距可不是一般得大。就拿甄家来说,虽然甄夫人跟甄家决裂了,只**了她这一枝的商铺以及掌柜、伙计。却也不是雍州的商人门能够比肩的,若不是甄家将重心放在了并州的马场上,长安的商人们又联合排挤甄家,他们早就占领整个雍州的市场了。
吕布要做的,就是刺激雍州商业的发展,以遍布天下的雍州商铺为基点,建立一个巨大的情报网,到时候,配合着贾诩训练出来的信鸽,他不出长安,就能了解天下事了。
当然,吕布最关心的还是军队的建设。这个时代的骑兵虽然也有马鞍,却极为稀少,除了几个实力雄厚的诸侯的护卫队能配置,其余的骑兵都还是直接骑在马背上,驭马工具也只有缰绳和马鞭。曹操的虎豹骑之所以能名样天下,跟马鞍和战马护甲的推广是分不开的。所以,吕布急于想把他的六万骑兵通通配上马鞍,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无敌雄师。
除此之外,还有武器的改进。因为炼钢手段的低下,所以钢材是极为缺乏的,除了少数一些名将能得到钢制武器以外,小兵们使用的,依然是铁制兵器。在一些蛮荒的地方,甚至还能见到青铜武器。
虽然吕布不懂最先进的炼钢法,也没有炼钢设备和器材,好在他知道一些历史上的炼钢方法,到时候,把全雍州著名的铁匠全都聚集在一起,再派一些士兵打下手,他肯定能炼出最好的钢材,等到军队都用上了最精良的武器,天下第一军就非他的军队莫属了。
等到第一批土砖成功出窑,在水泥的黏结下,建成了第一间房子,吕布也踏上了回雍州的归途。随行的除了田丰、典韦、马超、庞德等人。还有不少水泥匠和砖场的工人,他们是要去雍州推广水泥建筑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万人的匈奴骑兵,和他们三万多的家属们。这些人都是匈奴各个部落许给吕布的,而他自然会遵守诺言,把一批武器送给匈奴人。反正炼好了钢,他的军队使用的武器也要回炉重新锻造,也不怕匈奴人在兵刃上占便宜,况且,在长安的兵器库房中,近十万件兵器都搁置在那里呢,白白放着也是浪费啊。
一路行军,自然是极其缓慢,用了半个多月,吕布才望见了楣坞城的城墙。没办法,匈奴人的家属可没有马匹,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实在缓慢。
这些家属都是要定居在楣坞的,好在楣坞先前就已经接受过众多的羌人,陈珪安排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没有费什么周折。
张绣把骑兵营驻扎在长安城东五十里的地方,这里一直都是吕布的驻地,这次,他要对驻地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了,有了砖和水泥,想建一座稳固的军事基地还是非常容易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