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全家齐上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蒯良参观了工匠作坊,让他对工场一词有了系统直观的概念,吕布就回到了温侯府。
他刚进门,貂禅就一蹦一跳的跑到了他的面前邀功道:“夫君,纺织场的地方我已经选好了。你什么时候拨钱?我好招人开工。”
吕布笑着捏了一下她滑腻的脸蛋儿,说道:“这事你跟你刘坚姐姐和甄姜姐姐商量吧。记得分工明确一些,就像家里那个木匠作坊一样。”
“放心吧,建木匠作坊的时候我也在场的,知道该怎么办!”貂禅挽着吕布的胳膊,跟他一起进了内堂。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家里却没有一个人,连吕玲绮也不见踪影。丫鬟们见到他们两人,连忙开始收拾矮桌,准备上午饭。吕布问过她们才知道,严嫣还在监督改造侧院,准备辟出四个院子建酿酒作坊。刘坚和蔡琰跑去工匠作坊清点家具,准备下午就送到长安书院去,正好跟吕布错过。甄姜带着吕玲绮回了娘家,建家具作坊一事她怕吕布责怪,并没有跟甄夫人说,结果白白错过了赚钱的机会。现
在这个纺织工场她可不想再错失良机,自然要赶快回去通知她的母亲了。而吕玲绮却是为了找甄宓玩耍,才跟着甄姜一起去了。
吕布想不到她们的干劲竟如此之大,连午饭都顾不得吃了。这可有些违背吕布的本意了,原先,他是怕刘坚她们感到无聊,才让她们做这些来打发时间的。要是累出病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吕布立刻叫来丫鬟,让她们命人赶快去把刘坚她们三人叫回来。
最先回到家的就是严嫣了,她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脸也因为日晒,变得红彤彤的。吕布责备的说道:“你呀,这些事让下人做就行了,怎么自己过去了?”
严嫣进内屋洗了脸才出来,接过丫鬟递上来的扇子,一边为她和吕布扇着,一边道:“没事,就在府内,几步路而已,还是自己去看着才放心。而且,我也没做什么,累不到的。”她见吕布有几分责怪,又说道:“妾身听夫君的,下午就安排管家去照看,我就不管了。每天傍晚去看一下进度就行。”
严嫣已经快三十岁了,比刘坚她们要大得多。生的又是女儿,虽然妹妹们都很尊敬她,可压力还是很大。因此,吕布给她分配了这个活计以后,她就想好好干起来,证明一下自己,顺便再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实是她自己多想了,刘坚跟本不需要跟她来争什么,而蔡琰她们碍于身份就更不可能了。
吕布握着严嫣的手,说道:“这些都是让你打发时间才弄的,你最主要的,就是教好玲儿,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
吕布的话让严嫣的双眼有些泛红,扭过身子擦了一下眼角,她才说道:“夫君放心吧,妾身省得了。”
吕布拍了拍她的手背,说道:“别累着自己,你可是我的大夫人呢。”
严嫣点点头,吕布的话让她知道自己想得太多了。只要夫君心里有自己就行了。再次看向吕布,她的眼里没有了以往的愁虑,更多的是柔情和欣慰。
两个人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貂禅就带着丫鬟们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严嫣回来之前,她就去厨房看中午的饭菜了,直到此时,才指挥着丫鬟们端着盘盘碟碟的往桌上摆去。
严嫣有些尴尬,连忙帮着整理起来。
貂禅一看他们两人的神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好意思的吐了吐小香舌,连比带画的,悄无声息的向吕布道起歉来。吕布瞪了她一眼才说道:“就你事多,还不快去给你姐姐帮忙。”
三个人正笑闹间,刘坚和蔡琰也进了门,她们一路都是马车来回,倒也没出汗,不过,仍是换了衣服才出来.刘坚坐到吕布身边,拿起他的杯子,一口就喝干了里面的水,说道:“渴死我了,这天真热啊!”
吕布把自己的扇子递给她,说道:“那你们还大中午的往外跑。”这时,蔡琰也坐了过来,说道:“我们是听说夫君也去了那里。才想着过去的,想跟你一起回来,没想到竟然走岔了。”
“是啊,要是知道这么热,我们就不去了,派个人送信就完了。”刘坚也跟着说道。
因为天热,貂禅怕大家没胃口,所以菜肴都是以酸辣为主,倒也开胃。
吃过午饭,吕布搂着刘坚睡了一个香艳的午觉。直到太阳没那么晒了,才起了身。
丫鬟见他起来,连忙报告了作坊已经把家具送到疏书院的事情。吕布听了,想想也没什么事情。才带了蔡琰坐着马车来到了书院。刘坚上午就被晒得头昏脑胀,没什么精神,吃过饭又被吕布折腾了一中午,干脆就没有起来。
有蔡琰在身边,吕布发现蔡邕突然变得和蔼起来,有了一丝长者的风范。他这才后悔起来,当初怎么没有带蔡琰来跟蔡邕谈判呢,也省得蔡老头儿动不动就跟他大喊大叫了。
“父亲。那些桌椅和书柜都收到了吧。那是夫君送给书院的。”蔡琰规规矩矩的向蔡邕行了礼,才说道。虽然都是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的东西。但也确实是送,而不是施舍。

蔡邕见到女儿十分开心,却不忘讽刺吕布,说道:”不错,不错,都收到了。就是有些少了,而且式样太过单调了。”言下之意就是,你吕布别糊弄我老人家,还真当我们不知道你这都是卖不出去的货啊。
他这一说,一旁的马日禅和黄承彦都“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见过蔡邕如此说话呢。
吕布直接无视掉他这句话,转头看向了马日禅和黄承彦:“多日不见马太傅和黄老,一向可好。””劳温侯挂念,还没有咽气。”黄承彦把脸扭到一边,瓮声瓮气的说道。虽说现在的生活是他梦寐以求的,可他依然为吕布假传圣旨把他诓骗到长安而耿耿于怀。至于后来补的那张,以吕布的权势,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听到黄承彦这么说,马日禅也不好再说什么,连忙把他们让进了书院,往他们几个的书房走去。
蔡琰第一次来到书院,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干脆就暂别了他们,让蔡邕的侍从带着,在书院里转了起来。
吕布四人来到书房,分宾主坐下,马日禅怕两人再讥讽吕布,拿出了四封书信,当先说道:“温侯所言医学院之事,乃功在千秋的大事。恰好老夫跟吉平和张机有一些联系,还有几分薄面,就越俎代庖,替蔡山长写了这几封信。”
有马日禅写,比蔡邕更保险了,吕布接过信,说道:“多谢马太傅了。”
黄承彦还是比较关心吕布说的大量印制书籍一事,也忘记了跟吕布的矛盾,说道:“温侯,你说的印制书籍一事,是真的吗?”
吕布笑了笑,道:“黄老放心,年底之前,我一定将印好的书籍送到书院。”
黄承彦得到吕布的保证,放下心来。就又想问他到底是如何印制的。那边蔡邕却已经说道:“书院招收的学生,你是不是打算把他们都留在长安供你驱使啊?”蔡邕也不糊涂,上次只是过于高兴,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今天就立刻问了出来。
吕布心里的小九九被他们看了出来,也不惊慌,立刻否认道:“怎么会呢?愿意留在雍州的,我自然欢迎,不愿意的,我也不会强迫。再说,一旦全面招生,那么多人,我也没那么多官职给他们啊。”
蔡邕立即接过了话头:“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不许反悔。”若吕布真的把所有学生都留为己用,蔡邕还真不好说什么,可一旦那样,长安书院的名声也就完了。
吕布说道:“三位放心,我决不强留他们。不过,如今兵荒马乱,书院虽然招收天下学子,可他们都能平安来到长安吗?”
哼哼,我决不强留,我用高官厚禄去砸,不信砸不住他们,这年头,谁还用强啊?太没水准了。
“温侯无须为此担心。天下虽乱,却没有黄巾叛乱时那样贼寇四起,匪盗横行。只要他们能平安到达洛阳,肯定就能安全来到长安。”马日禅说道。洛阳至长安这一路,都是吕布的部队在镇守,肃清工作在吕布的要求下,做得十分认真。大股的强盗都已经不见踪影了。
“至于军事学院之事,不知温侯要借调多少老师过去?”黄承彦又问道,虽然长安书院不缺老师,特别是马日禅来后,又带动了一批在洛阳不得志的闲散官员来任教,却也不希望吕布借得太多,影响书院的发展。
吕布说道:“我只要两个教书识字的老师和两个天文地理的老师就行了。”军事学院不可能大规模开办,只能先培养中高级官员,至于低级官员,目前来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规模都是在千人以上的,不可能像热兵器时代,一小队特种兵就能对付成百上千人。
“就按温侯的意思办吧。”四个人,书院还是不在乎的,蔡邕立刻拍板答应了。
事情都谈完了,吕布也不愿再面对这三个老头子。立刻告辞,去寻蔡琰了。
两人结伴回到家里,貂禅就拉着吕布去看她选定的场址了。其实,吕布并不怎么想去。这些事他是完全交给她们去做的,即使失败也没什么。不过,貂禅这么用心,吕布也不好让她失望,就跟她又走了一回。
貂禅所选的地方在外城,靠近贫民区,是一所荒废的宅院,三进三出,加上一个不大的后院,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主人是个获罪处死的官员,家中也没什么人了,房子就被长安府收了过来。这里虽然偏僻,却正好适合建纺织场,有贫民区那么多的家庭,工人是不会缺了。
吕布跟着貂禅里里外外的转了一圈,就让管家负责把它买了过来,其实,也不能说买,整个雍州都是吕布的了,何况这么一个小小的宅院。吩咐管家修整一下房屋,在院子里搭上棚子,就可以招人开工了。
场址和工人一确定,就剩下机器了。吕布可不懂得如何改进纺织机,只能靠他们自己来摸索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