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越王剑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天是腊月初八,老秦让自己老伴去城里置办些年货,顺便买了腊八米回来熬着喝,过“腊日祭”。中国人就是这样;日子稍微好一点,紧跟着老辈子的各种风俗咧也就讲究起来了,这一天满大街的人都在说:“吃了腊八饭,来年不长疖子不长癞”,仿佛凭此一餐就领到了明年的健康保单。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不受科学的约束,仅凭直觉就能创造出许多奇异的想法;比如大人吓唬孩子要是玩火,晚上就会尿炕,不能随便吃鱼子,否则不识数,以至于最后相信的孩子不能吃鸡爪子,否则会染上撕书的坏习惯。
天津卫的“妈妈咧”多,信着过一年到头的没个完。可是这腊八粥一定得喝。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深山苦修六年,饿的是骨瘦如柴,有一女子施之乳糜。他食罢盘膝坐在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八日这天悟道成佛。所以说“腊八节”是佛教的重大节日,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各个寺庙在这一天都搭棚舍粥,算是为佛祖施福。所以穷人们管腊八粥也叫“佛粥”。汉民族是一个同化力很强的民族,接受佛教同时也接受了佛教的传统美食,就像过圣诞节大家都抢着争着吃披萨饼一样,爱屋及乌吗。
老秦张罗熬做“腊八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用此接待贵宾,其实这个贵宾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张天师。不禁有人要问问啦,张天师不是道教的当家人吗,难道他还信奉佛教吗?要讲明白这些,又得翻回到天后宫从头说来;我前面说过,严格的讲天后宫应属于道教的范筹,是因为传说“林默”娘娘在幼年时曾经得到过一部道教的天书,学会了道教的法术,比如她能乘蓆渡海和铁马渡江等。又因为她有如此神通,所以被人们称为龙女,有传说她就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侍女,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小龙女”。因此她又和佛教挂上了钩。天后宫的当家人张天师也可以称作和尚张住持,或是方丈张。有着双重身份的张天师过惯了道士的生活,自然不会象和尚那样的苦修,但“八宝饭”还是得吃的。老秦他算准了张天师今天一准来。
秦大娘买了八宝米来,凑到老秦跟前说:“当家的,我看见你们说的那个洋神父,这些天来总在咱们这一块转悠,别又安什么坏心吧”
老秦说:“嘿,别理他,他又能怎么着,他无非还是惦记着水里的那个宝贝呗,这回大河封了盖,都冻的瓷瓷实实的,我看他怎么下家伙,嘿嘿”
凤鸣说:“师傅,他那天在路上拦住我和我打听您的那把宝剑的剑鞘,问的详细及啦,我什么都没跟他说,问嘛我就说不知道,他最后说您要是有心卖,他可以出个好价钱”
“放他娘的狗臭屁”老秦瞪着眼指着凤鸣和泛棹说:“水里的没了指项,又惦记着陆地上的呐,他想得美,他他娘的做梦呐。我可告诉你们,你们谁也不许搭理他,凡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多少钱也不卖,就是卖了那钱你们也花不着,死嘎嘣儿,吃什么得咽隔”老秦发了毒誓。
秦大娘不愿意说:“你瞧你这个糟老头子,有话不许好好说,眼看这就过年了,这年下的吃穿用度和孩子们的新衣服都还没有着落呐,你咋呼什么,那个东西不当吃不当喝,要是能够换上俩钱儿我看还不错呐,你跟孩子们犯什么劲儿,瞧把你急的象猴吃辣子似的,我们不要啊,留着吧,你留着吧,看你留那玩意有什么用,泛棹凤鸣你俩听好了,以后谁也不跟他提这事”
泛棹和凤鸣赶紧点头答应着说:“哎,我们再也不提这事啦,跟谁也不提”
老秦是个讲理的人,这些日子生意不好,挣不着钱,自己就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老伴发上几句牢骚,他能理解。自己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是闷下头来不言语为妙。
泛棹说:“婶子,我都饿啦,您还不快点熬粥”秦大娘心疼侄子,二话不说紧着把米下到锅里就熬。腊八饭讲究个火候,熬的时间越长粥就越香,讲究点的放上各种米后,还得放红枣、栗子、核头仁。上锅时汤要宽绰,大火开了后,要用小火慢慢靠着。秦大娘守在锅台跟前,随时将锅里水面上的浮沫用勺往外撇,撇出来的就连汤带水的泼在了老秦做的模具上,吓得泛棹直喊:“婶,这是我叔刚刚做成的,您这弄湿了,什么时间干呐”,
秦大娘说:“扔得满地都是,又不差这几个”老秦听了无奈的摇摇头。
娘两个正在嚷嚷,就听凤鸣说:“师傅,张天师来啦”秦大娘赶紧上前撩开门帘。
天后宫当家张天师头戴方巾,身穿藏青一字袍,手里拎着个硕大的葫芦,进得门来双手合十道:“贤弟,别来无恙”,
老秦慌忙欠身作揖道:“老神仙安好”
张天师说:“本应早来拜望,实则近日观内杂事繁忙,一时不得抽身,今日正值圣日,观内弟子都在忙于施粥,山人偷空得趁,否则,焉能有这浮生半日闲。弟妹身体还好吧”张天师冲秦大娘双手合十见了礼。
秦大娘赶紧说:“老天师,让您啦惦记着,我好,这年头没病没灾的就叫好,您要是再不来呀,泛棹他叔就得想出病来,这不,打从前两天就张罗给您熬这腊八粥,您今来啦可得尝尝”
张天师高兴地说:“好好,承蒙弟妹的好意,我今天一定尝尝,而且还得喝一大碗”
二人寒暄已毕,相互落座后,张天师关切的问道:“敢问贤弟,试验进展如何?”
老秦有些沮丧的说:“试验还是有些进展,只是这泥模不好掌握,做出来非常容易破碎,上火烧很容易变形,现在只能做一尺半左右的模具,而且不能做得太薄,这和当时的想法大相径庭,如此看来,前景迷惘,不能预测”

张天师问:“是否土质的问题”
老秦回答说:“我已试过各种土质,沙土造型容易,强度差。粘土硬度好,但易变型,开裂。两合土又不能达到要求的硬度,我刚刚做了几个都不理想,尤其在边缘部分太薄了一碰就掉,我一直在想,那么就乎出来一个成活,我以后就拿它做模,不再弄这泥的啦”
张天师说:“贤弟不必烦恼,慢慢会有办法的,”
老秦说:“我也想不出再好的办法来啦,全因咱见识少,一到了紧关时刻就显出了自己的浅薄,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我算服啦”
张天师看老秦灰心的样子,又无能以助,只好扯一些别的话题调剂调剂气氛:“不成功也没有什么,总归是试过啦,知道了此事的难处,想我教历代世尊若不执著炼丹,岂能有今日之铸造冶铁,一件事只要用了心,份外的过程也许就是结果”
老秦说:“事情依然这样,想也无济于事,索性借今日佛祖圣日,你我不妨一醉方休”
张天师说声:“也罢,人生就该如此,放得一时烦,能使万年船,来,你我二人今日就尽兴开怀,一醉方休,”秦大娘拿过来酒碗,又端上了两个菜,二人就对酌起来。
喝到酒意阑珊,堪堪微醉,老秦红着脸说:“天师侍奉天后娘娘经年有余,在下几次携家眷前往,每每浏览殿内殿外,有许多不解之谜,不知天师可否赐教”
张天师说:“贤弟不必见外,赐教岂敢,山人自小就在观内长大,观内所有如数家珍,不知贤弟所问何事?”
老秦说:“那在下不妨与天师讨教一二,我观殿上诸位娘娘与神仙都是教宗神灵,唯有外殿有我在庙里见过的金刚与菩萨,天后宫内既有道教的众位大仙又有佛教的几位尊者,这是何为?况且天师又不叫主持或是大和尚,不知天后宫应属那一教派,在下才疏学浅,见着什么总想弄弄清楚,今天以酒壮意,斗胆讨教,幼稚之处天师只当戏言,会心一笑而已”
张天师说:“这件事要想讲清楚,就得先从娘娘的老家说起,所谓娘娘就是沿海的渔民为了自己出海捕鱼的安全,祈求的一个保护神灵,中华几千里海岸线上所有的港口和渔村大都供奉着娘娘,她只不过是一个民间自发的神祗。娘娘姓林,老家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传说幼时曾经得到过一部天书,练会了法术,能够乘蓆出海铁马渡江,来往于海上,救渔船危难之中。黄岩孙与黄公度两位学者都有记述,言林为巫女,后被道君皇帝宋徽宗赐庙号为‘顺济’,就和道教贴上了关系,又因为她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侍女,所以她又和佛教有了因缘,传说天后娘娘自幼善良,孝敬父母,遵从礼教从不僭越,这又和儒教挂了勾,细心地人还可以观察出来,塑像的仙都仿照佛的模样,金刚乍一看又象力士。所以说,天后宫实际上是一个多宗教的场所,道教只是先入为主。无论怎样,都是与人为善,劝诫超度的好去处,不必过多细究,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按老子的道德经上说;是‘盗亦有道’,我这不也是在喝着佛粥吗,因为肚子是按时辰和我讲道理呦”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秦笑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天师真乃学问渊博,在下还有一事需要请教,就是现今外国人带进来的天主教或是基督教,洋鬼子如此猖獗,不知这教义又有何用?”
张天师说:“也是那南洋回归的友人说;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取其‘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的天主之说,天主教在西方上流社会成为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教义讲信德,近似我们常说的修行,亦如佛教的度化,他们也有一主叫耶稣,曾和佛祖舍身饲虎一样死而复活,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一生不得婚嫁,与佛宝和尚、尼姑一般无二。外来教派都有一通病,就是教义极端,忽略原则,目的是扩大影响,宣力无边。天主教讲救赎,曾有一叫马丁.路德的人说;‘我可以在一天内犯罪一千次,仍然可以成义’这叫‘因信成义’也叫救赎。和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异曲同工,视国家法度于不顾。这样来说,教义只是一个工具,是一块遮眼布,言外之意任何人都可以救赎或是度化,这就叫博爱,或是众生平等。天主教注意的是上流社会的精神感受,对下层生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通过施舍完成自我的成义,是‘我帮你’的成义,就不如佛教的‘自己帮自己’易于化悟。这种成义缺乏检验,很难被民众接受,再者天主教随英法联军而来于国人心中留下不快,教徒又不知检点,肆无忌惮,给人一种近朱赤,近墨黑的感觉,恐贻害大于作为。吾常彻夜失眠思虑万千,总结;人们赋予各神教太多的功利效应,俗语讲;求财去拜庙,倒霉上卦摊。其实,一切形势都不是目的,究其根本;从你进庙门的那一刻起,你就动了念,你就种了因缘,你就有了向善的心,也可以叫做开始修行或是成义。天主教里讲了一个诺亚方舟,一船救了天下所有的生灵。这和佛教的超度和度化是一个意思。都是到达彼岸的承载,其意就是需要载体,我揣摩应该用三点水的渡。渡人到达彼岸,那只有神仙和菩萨才能做到,凡人只要做到度己就算圆满了,凡人的度是超越自我的解脱,是没有偏旁的度。我提倡顺其自然,自我完善。我曾写过一首小词概括其意:
修行全在天命,
西方哪来真经,
佛道、仙道、人间道,
谁来前生划定。
为善不问正果,
随意就是至诚,
慈悲、仁义、无为静,
万事都由心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