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辽之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夜督师设宴接风,原本到宁远商议毛文龙事的诸位将领,全都参加,左辅、朱梅、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孙祖寿、尤世禄、汪翥、谢尚政等将领和程本直等幕僚欢聚一堂,久在军中之人,大都豪迈直爽,大家相谈甚欢,至夜方善。
次日,5月26日,督师召集众人商议战守之策,昨夜我仗着修行,虽酒喝了不少,但毫无醉意,宴后,我连夜研读地图,战守之策已成竹在胸。
督师扫视众人一眼,说:“龙先生昨夜大家已经认识了,本督向圣上许下五年平辽之誓,然来辽之后,诸多制肘,平辽之策,进展缓慢,本督已决意尽人事、听天命,然天可怜见,赐先生于我,自今日起,先生之言即是本督之言,望诸位协力同心,共襄大事。”言罢督师转头向我:“请龙先生赐教”。
我想我此时一定是面红耳赤,我略微镇定了一下,环顾一下众人,一片热切的目光中,几道不以为然的目光闪烁其间,这反而刺激了我的勇气,我迅速镇定下来,先客气的一拱手:“龙某不才,蒙督师错爱。今日得以与诸位同堂,非凭征战之功,亦无建策之献,不过游历海外,有些见识,今斗胆一言,诚望他山之石,可助平辽。”
略微停顿一下,我开始陈述我的平辽之策:“建州之东虏成气后已久,非短时可除,然东虏之患,不止于辽,现辽饷已加至百分之九,而豪绅官府层层加码,搜刮无所不用其极,民变已萌,是故平辽须急,现粮饷常断,有调运之责,但催征艰难,才是根本,是故,东虏不平,大明危,迁延日久,则内乱必生,盗寇蜂起,内忧外患大明毕亡!”
此言一出,在座诸人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因此,平辽必再三年之内!”我再加一把火,堂上一片哗然,就连督师也一脸疑惑的用目光向我问询。
我轻咳一声,众人安静下来。
“满洲与我对持,无非弓马娴熟,我以骑兵与之对抗,确是以短击长,只能放弃野战,凭坚城利炮据守,图训练一支足以与之抗衡的骑兵后再一鼓而荡之。
骑兵是一种昂贵的兵种,其训练复杂耗时、战马的饲养和训练更复杂耗时、战时的粮草消耗巨大、还要专门为战马配置装备,而这些都是满洲之长、大明之短,即使练成,也难保战而胜之。若以此策,则正中满洲之下怀也,满洲盼持久,而大明畏持久,久则国内生变,则满洲收渔人之利。”
我在西洋,见诸国均以步兵枪阵与骑兵对抗,且胜多负少,近年火枪与火炮愈见其利,则骑兵与无法与之争短长。
设想,以我步兵御敌,关宁铁骑制胜,则野战必能克之。
训练步兵较之骑兵,时间仅十分之一,若收天下之流民屯田于辽,于关内有安定之功,豪绅有地无人,不敢迫之过甚;而辽地则兵源不竭,练以成兵,步步为营,则克满指日可待。
为今之计,我辽西关宁铁骑可筑城而进,扩大地域,以收天下流民,而满洲亦不敢绕到奇袭,待数月之后,步兵练成,则全力东进,只需一战胜之,朝鲜即不敢再以粮饷资敌,毛文龙亦敢袭扰,则满洲大势已去,不世之功即在诸位也。”
堂上哗然一片,督师道:“各位有何疑问,尽可请教。”
众人左右相顾,最后都把眼光放到祖大寿身上,祖大寿显然也意识到了,他一拱手,望着我说:“先生言三年平辽,我以为的确是刻不容缓,只是步兵克制骑兵,还请先生赐教。”
“祖总兵果然一言中的,这步兵克制骑兵,当是三年平辽的基础。想诸位久经战阵,龙某有一事请教。如持枪之步兵与骑兵单打独斗,谁的胜面大?”
“骑兵骑在马上,既要控制马,又要拿着武器攻击和防守,打起来骑兵必然要一心二用;而步兵站在地上,只需用好手中的武器攻击和防守即可,打起来步兵可是专心致志,所以步兵占上风。”谢尚政一边字斟句酌的说话,一边拿眼睛看我,我点头微笑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即使是骑术再好的骑兵,他在马上使用武器总不如在地上的稳当,因为他的身下是会活动的战马,而对手脚下可是纹丝不动的大地,在挥动武器时光借力使力这点,骑在马上的就已经吃了大亏。”谢尚政又看了我一眼,我急忙点点头。
谢尚政受到鼓励,显然有点兴奋“还有就是骑兵骑在马上,他进攻的时候要防着别误伤到自己坐骑,使用武器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除非骑兵拿战马当武器去撞步兵而不顾马匹的死活,否则防守时他既要防守自己,还要防守坐骑不受伤害,这样骑兵的防守面积就比步兵大一倍不止;而步兵进攻的时候不受任何限制,随便乱砍乱刺都可以,攻击的目标又是一人一马这样大的面积,即使伤人不容易,伤马可绝对不难,对方战马又不像人那样会自己灵活的躲避,招架更是无从谈起,要是马被砍倒了骑兵摔下来那可绝对有够瞧的,此外步兵防守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前后进退,纵跃腾挪和招架,只要顾着自己就行,所以打起来绝对是步兵占上风”

“好!谢将军所言极是,骑兵和步兵一对一面对面较量时,只要步兵自己不慌张,而骑兵又不舍得牺牲自己的马匹,那么肯定是步兵占上风!”我看众人大多点头附和,更来精神“不要说骑兵面对面打步兵吃亏,就是打平也是吃亏阿,死伤一个骑兵的代价远高于死伤一个步兵,这样赔本的买卖怎么能做呢?”
“骑兵的速度优势,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第一是调动速度,第二是追击速度,第三是退却速度。”我已经感到注视着我的眼光中开始闪烁着崇敬,不免有些飘飘然,这些都是我在原来的世界里看网上小说拣来的,记得小说名叫《三国浪漫-赛鹰传》,看来还真管用。
“就是说骑兵应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高度机动性,而这种机动性首先就体现在军队的布置、调动和响应速度上,此外如果仗打胜了,骑兵能及时追上去抓住敌人不让他跑掉,而一旦战况不利,骑兵又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不被敌人纠缠。”
“因此,只要步兵不慌乱,骑兵短兵相接是无法取胜的,当年蒙古骑兵就是以弓箭为主要武器,通过骑射打乱步兵的阵势,消耗其斗志,直到步兵阵脚大乱,才一鼓作气,将其打败,当时只有弓兵与之对抗,但弓步兵原地不动,而骑兵忽左忽右,同样不能抵抗。”大家又频频点头。
“满洲骑兵除继承蒙古骑兵的骑射功夫外,盔甲亦有极大改良,骑射较之马上格斗,对骑术要求更高,即使关宁铁骑,在骑射功夫上也是略逊一筹。”我停顿了一下,看看没有反驳者,继续说:“步兵欲战胜满洲骑兵,有四大关键。其一,防敌骑射;其二,在骑兵冲锋之时给予有效杀伤;其三,短兵相接而不乱;其四,敌人撤退时不让其全身而退。”
“这第一项,一在于防,二在于扰,防即盾、甲,减少伤亡;扰在于炮、弓箭和火枪的攻击,使其无法从容射击。
这第二项,一是需要能够突破满洲人、马盔甲,给予其有效杀伤,目前火枪在短距离上铅丸可破,火炮最为有效,只是尚无适合野战之炮,需要改良;二是设法延长骑兵冲锋时间,阵地、拒马都很有效,有组织的后退也是不错的办法。
短兵相接阵势不乱,斗志不堕,只要训练即可。
至于追击,当然不是步兵所长,关宁铁骑是在合适不过了。”
“好!”督师拍案而起,带头喝彩,众人也是群情激昂。
“不过,此步、马、炮协同虽然不是三年五载,但也非一日之功。”我知道按历史十月份皇太极便要绕到奇袭北京,当务之急是进逼沈阳,让其放弃奇袭,现在见大家对我已经信服,就话锋一转,谈进兵一事。
“目前我们还只能以骑兵为主,因此我建议督师本部前移至锦州,另在辽河入海处筑城,以配火炮之战船配合,如此一来,则满洲必来进攻,即以敌所短来对我之长,既能剪除奇袭京师之忧,又能大量杀伤敌兵,我们才能赢得练兵时间,诸位以为如何?”
大家此时对我已是言听计从,纷纷表示赞同,我即转身向督帅拱手道:“如此,请督帅下令。”
袁督待众人安定下来,沉声下令:“祖大寿,你整顿本部兵马,于三日后往北宁一带巡行,以为佯攻,吸引敌人,若敌不为所动,可继续进兵至黑山一带,不可与敌交锋,待新城筑成,还兵至关宁驻防。
尤世禄,你率本部兵马,进驻北宁,加强城防,并招徕流民,待祖大寿兵回,协同守城。
左辅、朱梅,各带本部兵马,进至北宁与辽河入海口三岔河之间,为两路接应,若敌人追击祖总兵,左辅即为增援,共退回北宁防守,若敌攻三岔口甚急,则朱梅、左辅两路来援。
何可纲率部仍守宁远,并与朝廷交接粮饷,
赵率教仍守山海关,须全力注意长城方向,若满清从西线入侵,应全力驰援遵化。孙祖寿仍守锦州,为诸师总接应。
我亲率大军,到三岔河筑城,马世龙、汪翥随我行动,王世钦带领水师、工匠等自海路晚我五日出发,在三岔河汇合。龙先生请先到锦州,组织练兵,谢尚政与程本直辅助。
本督自会向皇上请旨,候皇上恩准,即派人往关中招募流民。望各位协力同心,全力以赴,以报圣恩。”
“遵令!”大家同时齐声答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