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民族政策(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太极之所以落到如今的下场,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女真族真实力量根本没法与强硬起来的大汉对抗,另一个就是自从他上次大意失荆州败在马树华手里后一直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但大汉从南边对他长期压制,西边的东蒙古、北边的罗煞国也从没让他消停。再加上因为战败造成的人心离散和皇太极废除议政制度打击了女真贵族的忠心,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女真政权迅速土崩瓦解。这是一种偶然,同时也是一个个必然原因串联起来逐步形成的。假使皇太极能再多十年时间,也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了。
然而大汉胜利是胜利了,但在胜利中却隐藏着反复的危机。女真人失败的太快,正因为太快,所以他们的民族优势心理依然存在,只不过暂时被压制了而已。大汉刚刚胜利,被“解救”出来的关外汉人特别是汉八旗就叫嚷着杀死皇太极。先不管这些叫嚷是出于报仇的心理还是向大汉朝廷表忠心,这种行为给所有女真人的心理冲击都是很大的。虽然女真人已经背叛了皇太极,但皇太极毕竟是他们曾经的领袖,所以在女真人的潜意识里汉人对皇太极的态度就是对整个女真民族的态度,杀了皇太极必然使女真人从心里对汉政权产生抵触心理。
抵触心理积聚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将是反抗,死更多的人(不管是女真人还是汉人)。关外地汉民们没意识到这个危险,反倒因为突然得势便生出了对原先统治者的暴虐心理。他们肆无忌惮的杀女真人,这不但是报复,同时也是因为女真人暂时不敢反抗,而大汉军队也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在这种自以为不必为杀人付出代价的环境里,必然助长他们原始的暴力倾向。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将是在不久地将来引起女真人忍无可忍的反抗,到那时民族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和地地步。关外将变成永无休止的混乱局面,而大汉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郑纪自称治军最严。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陈鑫想到未来的危险,不觉有些恼怒,“政令发下去,下属虚以委蛇,这还不如没有政令!”陈鑫潜意识里意识到郑纪明知下属虚以委蛇却不采取手段,正说明他自己从心里也是虚以委蛇的,但这种话却又不能明说。说出来太伤郑纪的自尊心了,“告诉郑纪和苏靳昆,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者该杀,努尔干都司设置官府依律惩处就是,至于普通百姓却要保护。不管是女真人还是其他什么人,只要投顺大汉,不再抗拒天威,那就是大汉子民。无故杀伤他们与杀伤汉民同罪。郑纪和苏靳昆手下的一些兵士不是对政令虚以委蛇,看见杀人地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那好,‘军令六十四’杀第一条是什么?凡是这样做的一律按不遵军令处置,绝不饶恕。朕的脾气你们不是不知道,有功当赏,有罪当罚。功罪绝不可相抵!”陈鑫说到这里愣了愣,这个脾气好象是另一个人的吧?孙起良?唉,看来这位老岳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史景隆向七王、马树华看了一眼,见他们也看着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禀道:“皇上,这样说……这样说只怕会伤了功臣之心。”
陈鑫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点过头了,忙改口道:“朕只是说个大概意思,至于怎样措辞,你们兵部考虑就是了。”
“遵旨,臣明白了。”史景隆见皇上松了口。知道这事好办地多。忙答应下来。
刚才被陈鑫弄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七王不失时机的禀道:“女真投降。有几件事必须考虑,一个是如何处置皇太极,一个是关外各族首领权限的问题,再让他们控制兵力自然不行,但把他们手里的力量都夺了也有些不妥。还有八旗兵的安置,不知皇上地意思是把他们编入各营还是就地遣散,另外就是关外官府的统属问题,这事需快办,理顺各项事务是当务之急。还请皇上圣裁。”
大臣们自己有主意却先要让皇帝先说似乎成了官场的通例了,可是这样做除了表示尊重外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陈鑫颇有些无奈:“王爷的意思呢?”
七王颇为恭敬的躬身说道:“以臣愚见,处理好了皇太极的事,剩下的事便好办了。以前朝例来看,蛮夷来归,朝廷一般予以封赏爵位,令其自领部落,若是被天朝击败而归降,朝廷一般予以封爵,但不再令其统领部落,而择他人代之。不过皇太极这两种都算不上,他是战败被俘,按说当杀,不过杀了他难免引起女真人心浮动。所以臣以为可以用另一种法子来处置,那就是削其为民,禁锢在京里,另外再在关外配以安抚女真夷民的政令,如此一来既让女真人相信朝廷平等对待他们,也可让他们看到对抗朝廷没有好下场,如此应当两全其美。”

七王爷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不过皇太极既然已经败了,那也没必要把人家弄的那么惨,再说这样也显得大汉没有天朝气度。
“留皇太极在京里自然是应当地,不过人家好歹是富贵窝里长大地,若是削为民籍禁锢起来,他过的必然是惨,女真人面子上过不去不是?这样吧,就按他归降来算,朝廷给他个爵位,把他养在京里,这点钱朝廷还是拿得出来地。”
陈鑫这样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女真贵族们已经分裂成了许多部落,现在已经没有背叛的能力,要是再造反纯粹是找死,他们看到朝廷善待皇太极,自然会放心的与朝廷合作,不用担心大汉会把他们怎么样。
“这样也好,显得天朝气度包容万方,皇上圣明。”吏部尚书曾楚卿听到这里已经明白陈鑫在女真问题上要实践融合了,于是接道,“东蒙古几个部落逐水草而居,住的是草原。我汉人多以种田为主,迁到那里的必然不多,况且蒙古人部落林立,相互没有统属已经是习惯了,所以朝廷暂时不必管他,至于女真,苦夷等族现在已经分成了二三百个部落,分居于关外各地,不要说朝廷不让他们相互统属,就是朝廷不说这话,他们也不希望再被别的部落管辖。这样一来,各个部落人口多则万把,少则几千,况且住得分散,已经很难形成当年努尔哈赤那种形势,再加上朝廷向那里移民,正如方尚书所说,五年内可以过去二三百万人,五年就可以去那么多人,十年、二十年呢?所以关外以后必然与关内一样是汉人的天下,而女真等族必然变成少数,他们渐渐与汉民混居通婚,出不了几十年就与汉民无异,再也成不了威胁。”
曾楚卿分析的头头是道,陈鑫等人连连称是,接下来又定下了几项政策,拟成政令发了下去。
朝廷政令到了以后,刚刚进爵的郑纪、苏靳昆便与努尔干都司的官员们忙了起来,先是把皇太极安全送回了京城,与此同时在各城设置了临时的官府,从汉民、女真民、苦夷民中招收衙役加强地方治安,配合官军打击战争后因为权利真空而出现的各项犯罪活动,郑纪还惩办了一些漠视抢劫杀人行为的将领,一时间关外治安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女真人的抵触情绪也因官军的保护削弱了许多,由此一来,大量移民的条件已经成熟。
至于关外的驻军问题,因为原来女真是大汉最主要的敌人,所以郑纪的蓟镇人马在各镇中是最多的,达到八个营十六万人,再加上苏靳昆被任命为管理整个原女真北部的第九镇大将军,所以他带去的三个营六万人也留在了那里,这样一来,整个蓟镇关外总兵力就达到了二十二万人。留这么多人在关外只是一个过度阶段,等汉民大量迁过去使大汉的统治得到巩固以后,关外的兵力将减少。
随着女真的灭亡,蓟镇的重要性急剧的下滑下来,作为蓟镇大将军、皇帝亲信的郑纪已经不适合在那里坐镇,所以陈鑫把他调回京里重新安置,这一方面是为了让郑纪这个大功臣大功告成后能回来享受享受胜利果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对朝廷各部门进行大改动做准备。郑纪一调走,蓟镇关外军队的统属便做了大变动,由于蓟镇成了内地军队,所以统辖的营相应减少,从原来的八个营减成了五个,划出去的三个营则归了新的关外第九镇,用来控制原女真地区,并且做将来对付罗煞国的准备。
汉军控制了关外,原来的女真八旗自然要解散。由于汉军迅速灭亡了女真,罗煞人面对兵锋正锐的苏靳昆自然不敢妄动,所以便撤了军,回“他们的”西伯利亚等待机会去了,这样一来,女真八旗存在的最后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朝廷把八旗兵重新做了统计,凡是愿意回乡的全部给予抚恤令其还乡为民,剩下一万多想参加大汉军队,并且体能合格的全部打散分到了驻防在大汉国各地的一百多个营里。大汉每个营总编制有两万人,平均才分了一百多个女真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关外忙活的同时,山陕冀鲁的官府也没闲着,一张张朝廷征调无地少地百姓去关外的布告贴到了角角落落里。百姓们此时早已听说官军灭了女真国,关外有大量未开垦土地的消息,一时间那些因生计而苦恼的贫困农民纷纷向关外涌去,大汉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开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