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合作之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宇从容不迫地答道:
“我现在可以证明给您的很少,这也是我不愿现在就向您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但是如果您愿意听,我可以给您描述几样我会制做的东西,您看看这些筹码是否足够。”
“好,愿闻其详!”
闻宇先拿出一个针筒,说道:
“这是一个玻璃做的针筒。不过,它用的玻璃并非由我制作,而只是融化了几只玻璃酒杯做出来的。以这种玻璃的质地和透明程度,也就可以做些酒杯这样的东西。但却我可以将它做得像水晶一样透明。如果我将它做成镜子,那镜子会比现在的铜镜更清晰百倍,如果我把这玻璃的薄片磨成一定的形状,可以让普通人看清十几里之外的人脸,也可以让眼睛老花的人看清近处的东西。我还有把握将这玻璃做成像这窗户一样大,让白天房间里地亮度超过现在数倍。如果在窗户上安装双层玻璃,就可以把冬天的寒气更多地挡在屋外,而又不会让房间里漆黑一片。更重要的是,如果必要,我还有办法把大规模制造玻璃的成本压得极低,让全大陆中等以上收入的平民都可以用得起这些东西。同时,我也有足够的手段将产品的档次拉开,让富人心甘情愿地购买最贵、最高档的产品。”
稍微顿了顿,闻宇接着说道:
“辰大人,您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应该知道这些东西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这只是我所知道的一种材料可以制作出的产品。而与这种材料差不多有用,甚至用处更大的材料和工具。我碰巧还知道几种。不知辰大人是否有兴趣了解?”
辰明智已经被刚才闻宇的一番话说得心动不已,听到闻宇说这还不是他的全部筹码,顿时觉得心痒难熬,连声催促闻宇继续说下去。
于是,闻宇又介绍了他所知的几种在异世界常用且比较容易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并大致介绍了这些东西的原理和生产方法,听得辰明智如痴如醉,宛若置身梦幻之境。
与绝大多数的先天高手不同,辰明智由于长年从事商务和外交方面的工作,所以涉猎极广。虽然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相对于闻宇所知的异界相去极远,但闻宇刻意地选择一些在异界看来极其简单原始的科技产物拿到这个世界来,还是可以被辰明智这样的人迅速理解和接受的。而闻宇也知道辰明智不可能泄露他这个辰家大恩人的秘密,所以放心地向他介绍了一些细节。
说完之后,闻宇向辰明智问道:
“辰大人,我的这些筹码,您看怎么样?”
辰明智迅速地在心中算计一遍,如果闻宇描述的这些都能够成为现实,闻宇成为整个大陆的首富都不是什么难事。而闻宇能够懂得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必定是接受了神灵给予的祝福,这也给辰明智增添了很多信心。他意识到这对他的家族绝对是难得的机遇,于是他定了定神,说道:
“这些筹码已经足够了。其实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只要有一两样能变成现实,就已经足够了!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想怎么合作。”
“很简单。在所有玻璃制品方面,我出技术、工坊的土地和原材料,辰家出启动资金并负责销售,双方各得五成的收益。”
辰明智摇头道:
“小宇啊,你这是不但不想让我家还你人情,还要让利给我家。其实你这玻璃的生意不管与谁家合作都一定可以成功的。这样吧,我们辰家出启动资金并负责销售,只要占一成的收益就好。”
于是双方有各自推辞了一番,最终商定闻宇占七成,而辰家得三成。闻宇知道辰家确实也不想欠他的人情,也就答应了。
这件大事敲定之后,闻宇又和辰明智就人员选配、技术保密、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等细节进行了一些探讨。闻宇借助异世界的知识与辰明智这个商界老手对话,居然是互有高下,让辰明智愈发认定闻宇必是接受了神灵祝福的人。
讨论完商务上的细节之后,两人谈兴不减。于是继续秉烛夜谈。辰明智多年经商从政,走遍了大陆上的每个国家,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接触,故而见闻极广,让闻宇听得津津有味。而闻宇由于坐拥无比丰富的异界知识,人又极其聪明,故而对许多事情的见地都与众不同,也让辰明智大感收益匪浅。两人愈谈兴致愈高,兴致愈高则谈兴愈浓,不觉之间竟谈了一夜。到天明时分,两人还是意犹未尽,辰明智不由心意一动,慨然对闻宇说:
“想我辰明智自负聪明绝世,数十年来除家父之外,更从未遇到过可以如此彻夜畅谈的知己。不如我们结为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经过这一夜的长谈,闻宇对辰明智的学识见地也是佩服之至,当下欣然同意。
辰明智不愿过于草率,于是有请来各派长老和家中成年的兄弟见证,郑重地履行了兄弟结义之礼。
当天上午的疫苗发放完毕之后,到中午时分从各处收集到的情况看,这次由投毒引发的大规模疫病已经被成功地控制了。临时诊所这里虽然确实更忙了一些(主要是对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口服疫苗效果不佳),但有了新做出的玻璃针筒,可以有更多的人同时帮忙打针,也完全忙得过来。
而按照风俗,辰老太爷的葬礼已经不能再拖延了。于是就在当天下午,辰府为辰老太爷以及在前几天的辰府保卫战中自爆身亡的辰北方举行了俭朴而隆重的葬礼,并将辰老太爷的尸体和辰北方的一些遗物埋葬在辰家的家族墓地里。而闻宇也以辰家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过程。
葬礼结束后,按照习俗,辰明辉要在家继续服丧半个月。与他同来的周大人和孙大人就带着给闻宇请爵和封食邑的动议先返回京城了。温泉山庄的人随后也返回了白鹿镇。各派的招徒活动由于疾病流行的原因还要再等几天才能搞。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等待朝廷派驻这一地区的军队到达,因为上次东卑人的出现证明,西面的漠东山系已经不在是不可逾越的天险了。在军队到达之前,各派的势力滞留在此可以暂时弥补这里防御力量的不足。而昨晚一宿未眠的闻宇,则早早地就睡了。
第二天的早晨,辰明智一大早就来找闻宇,说是要带他去看看那片即将成为他的封地的碱湖和周边的村庄。闻宇先去看看临时诊所那里一切正常之后,就和辰明智以及他的随从一起出发了。
从异界的知识中闻宇已经知道制作玻璃的几种主要原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沙子和碱。沙子在清水河中就有很多,而且估计那碱湖的边上也会有。但如果只用这两样,由于溶制所需的温度较高,成型较难,再加上各种难以去除的杂质的干扰,成品率和产品的质量恐怕都不会很高。所以闻宇选择了另一种配方,就是除上述两种物质外,再加入石灰石和长石,好在这个碱湖紧邻这漠东山系,而只要有山的地方就不会缺少这两种石头。既然今天要选址,闻宇索性决定当天就找一处距离这四种原料都比较近的地方。

其实,为了将原料加热到一千度以上的高温,作为燃料的煤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个闻宇更有信心,因为黑山镇之所以得名,就是由于周围的山上到处都是煤矿,而且埋藏极浅。
按照闻宇的提议,一行人先到了靠近碱湖边的一个村子,向当地的人进一步了解了在这附近几种所需矿物的分布情况。并请了村中的一名猎户作为向导。带着众人去做实地勘查。
按着村子里人们的指点,他们在碱湖的西北角发现了一个山谷,谷中有一条小河自漠东山系的深处蜿蜒而下,最终注入那碱湖之中。山谷两边的山崖经历了不知多少年的雨水冲刷,许多地方表层的岩石已经变得酥软,并大块大块地脱落下来,堆积在谷底的。而在谷底的中央,那条小河平缓地流过厚厚的沙石组成的河床。
闻宇在这个山谷中轻易地找到了沙子、石灰石、长石(这两种石头都是极其常见的,后一种也是制陶的常用原料)三种主要的材料。于是,他命人将这些原料的样品都取了一些,又走访了附近的其它几个村子后,就赶回了黑山镇。
回到辰府后,闻宇立刻叫上风玲,和辰明智一起去了那天风玲去过的那个陶窑。找了一个陶制的容器,将几种材料粉碎后放了进去,并开始烧制。这次为熔化原料,所需的温度比上次要更高一些,大约要1200度左右。为了尽快提高温度,辰明智命令一位有武功的下属亲自拉风箱鼓风。大约十几分钟后,容器中的物料逐渐熔化,轻轻搅拌后,工匠小心翼翼地把上层的液体倒进早已准备好的针筒模具(风玲上次做好的)中。又等了小半个时辰,风玲轻轻地把已经冷却的针筒从模具中取出,周围的立刻发出一阵赞叹之声。
此前人们见过的玻璃制品,只有辰老太爷收藏的那些从西大陆进口的酒杯这一种。那些酒杯只是半透明的,都多少带着一些颜色,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两只酒杯的颜色是完全相同的。而这次人们看到的针筒是无色和近乎完全透明的。就像纯净的水晶一样晶莹剔透,令人迷醉。显然比西大陆的那种玻璃要美丽得多。
辰明智虽然知道他的结义兄弟见识不凡,也完全没有料到他只经过一次试验就可以做得如此完美。当下兴奋得几乎难以自持,连声称好道:
“好。看来在我返京之前就可以做出一批样品了。与小兄弟合作还真是愉快啊。”
而风玲看到这些完全透明的玻璃,更是立刻就被这晶莹剔透的材料彻底征服了。她爱不释手地拿一个针筒把玩了好半天之后,才兴奋地对两人说道:
“这批样品的制作就交给我吧,我一定可以做好的!”
既然是样品,肯定是较小的物件为主。闻宇知道风玲在制作小巧精致的陶瓷雕塑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对制作玻璃器物的模具也极有帮助。所以风玲的要求对他也是正中下怀。
当然,这项产业仅仅依靠一两个人肯定是不可以。而这样的‘技术秘密’如果完全不掌握在自己可以信赖的人手中也决非长久之计,于是闻宇说服了风玲将她的家人和作坊都接到这里,又以辰府的名义接管了镇子东边一处无主(都被东卑人杀了)的陶器作坊,又从辰府和镇上精心挑选了七、八个各方面都极其可靠的人,初步组建了东大陆历史上第一个玻璃作坊。由于在玻璃生产的初期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所需的原材料较少,闻宇暂时还不打算把工坊建在碱湖的旁边,而只是对接收的陶器作坊中的陶窑略作改造,提高了窑炉所能达到的温度。
在此后的几天里,风玲等人参照闻老太爷藏宝楼中的藏品设计出了十几款用玻璃制作的小件器皿。除酒杯外,还有水杯、碗、花盆、胭脂盒和几种饰件。这三人中辰明智见识广博,眼光品位俱是不凡,风玲常年制作各种陶瓷物品,经验丰富,而闻宇借助其丰富的异世界知识帮助解决了无数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难题。故而生产出的样品品位极高,看起来丝毫不亚于用大块天然水晶制作的艺术精品。
除此而外,闻宇还让风玲生产了一批注射器的针筒和活塞。并在苍龙派张大长老用火系属性真气的帮助下,手工制作了一批以铜为主要原料的注射针头。这种针头从强度、韧性、防锈性能方面比起闻宇头脑中异世界的不锈钢针头差了很多。但这个世界的工业基础太差,就是动用长老这样先天中的高手也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产品。
在请风玲全家到黑山镇落户的同时,闻宇也让人向自己的父母通知了最近的情况,并请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也迁移到黑山镇。不过闻宇的家人暂时还不愿意舍弃他们在白鹿镇的家业,而且温泉山庄也已经派人加强了对闻家人的保护,这件事也就暂时搁下了。
风玲全家迁来之后,一家人依靠其多年烧制陶瓷器皿的经验迅速掌握了制作玻璃器皿的关键技术。并在闻宇的指导下尝试调整配方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并尝试使用各种其它原料,以试制其它不同性能的玻璃。他们还烧制了一个特大号的陶瓷容器,一次可以在其中烧制几十斤的玻璃液。这就为今后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但是,为了维持玻璃的高端形象,闻宇目前并不打算大幅提高玻璃的产量。他用这个大号的陶瓷容器熔化的玻璃液生产了一些平板玻璃,然后在辰府旁边又临近清水河的一座园子里搭建了几个面积很大但较为低矮的房屋,其房顶和朝南面的墙壁几乎都是用玻璃做的。但除了闻宇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些房屋是做什么用的。
(由于是写文明的进程,其中会涉及许多人物和科技成果,书友们可以在评论区说出你们想要出场的人物和科技,只要逻辑大致合理,我会尽量加在书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