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青海府战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叶知秋和铁真之前是如何布局中平镇会战的,中平镇会战带着它应有的战略意义进入了尾声,也彻底击碎了铁真攻打盛京城的希望和梦想。
可以这样说,中平镇战事很快就进入了尾声,由于铁真对整个战局估算的错误,他为叶知秋的胜利奠定了一个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就是铁真原计划是攻城,所以就准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由于叶知秋的作战计划由原先的被动防御变成主动进攻,因而铁真准备的这些攻城器械反而成了虎磐王朝将士的负担,这也就变相的为叶知秋的侧翼作战做了一些铺垫。
但就算是铁真为叶知秋做了这些军事上的铺垫工作,但也并不因此就意味着叶知秋就能取得这场战争的完胜,毕竟叶知秋麾下士兵的战斗力放在那里,他们根本就不是虎磐王朝军队的实力。
这也再次印证了计谋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
不过,铁真虽然知道自己还有能力将叶知秋所部击败,但铁真完全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是的,战争和战役的意义完全不一样,铁真绝对不会为了某一个战役的得失而放弃了整个战局的部署,这既是铁真的优点,也是铁真的致命缺点。如果铁真不太过于考虑整个战局的部署,这场中平镇会战的最终结局真的就不好说了。
但假设永远是假设,无法代替已经发生了的事实。
战争虽然即将进入尾声,但这场战争对双方将士来说,谁也没有取得胜利,也可是说,这场战争中,谁也不是赢家,谁也不是输家。
叶知秋和铁真两人在战争后面时候,都想到了鸣金收兵,因为他们两都不想过多的牺牲掉手下将士的生命,因为那样一来,他们都觉得十分不值得,就算这场战争中两人都没有分出一个胜负来,但是还有下次机会、下下次机会,但这次士兵伤亡过大的话,那就再也没有了下次拼斗的资本了。
这场战争的意义,严格的来说,两人都想要试探一下彼此的实力,和彼此的作战风格,就算之前两人各自都打探或研究过彼此的作战风格,但那些都是建立在一些理论基础之上,通过今天这一场实战,两人对彼此的认识更加的清晰和了解。
虽然叶知秋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战争就是战争,任何计谋和准备工作都不如临场的自我发挥。
叶知秋之所以想要鸣金收兵,那是因为在战斗中,自己的损失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叶知秋也绝对不会想要出现那种程度,因为叶知秋已经有了前车之鉴,那就是他在与郝连苍穹对峙的时候,帝国派来了魏国良和王立冲两个骚包前来接收自己手上几个兵团的兵力,他们这不是眼红自己手上兵团的战斗力,那又是什么呢?
同时,叶知秋这次与铁真的会战也基本达到了他预期的目标,自己也已经基本摸清楚了铁真的作战风格,剩下的事情,那也只是自己该如果重新组织一下,以自己手上现有的兵力再与铁真举行一次会战,同时自己也实行了要在铁真的身上收取报仇的利息。
这个时候,叶知秋还不想把自己手上所有的兵力全部用到报仇这件大事上,如果真的是那样做的话,那自己就得不偿失了。
叶知秋心中十分清楚:如果自己手上一旦没有了兵力,即使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不凄惨,但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盛京城中那一群“披着羊皮的狼”,他们是不会再给任何机会让叶家重新站起来,重新瓜分他们现在所得的一切利益。
同时,叶知秋也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即使父亲不在了,但叶家只要还有他叶知秋在,不管是谁也不能抢走原本属于叶家的光环,不管是谁,即使是贵为帝国的皇帝李成明也不可以。
叶知秋的想法毕竟和其父叶少堠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更何况,叶知秋在这次会战中并不想把天狼兵团和枪骑兵从铁真的身后撤回来,相反,叶知秋不但不把这两支兵力撤回,还要把手上的冷锋雇佣兵团派到铁真的侧翼,给铁真制造适当的麻烦。
叶知秋鸣金收兵时,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军事部署计划,叶知秋的眼光绝对不局限于眼前的中平镇会战这一场战役上。
叶知秋的策略就是,命令这几个兵团不断的骚扰铁真大营,关键是骚扰铁真粮草物资大营。叶知秋同时也调派了大量的暗夜分队前去刺杀、配合几个兵团骚扰铁真。
叶知秋可不想让铁真过上什么好日子,叶知秋的用意就是要让他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中,让铁真的神经一直都处在一种极度的紧张状态下,只有这样,铁真才会暴露出他自身的缺陷,给叶知秋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
铁真也在叶知秋鸣金收兵后,跟在叶知秋的后面鸣金收兵。
这是因为铁真知道,自己在今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能战胜叶知秋这个毛头小孩,先不说别的,叶知秋虽然鸣金收兵,但兵团丝毫不见混乱,反而十分整齐有序的收兵,做为一名老练的统帅,当然知道这些背后需要多大付出和磨练才会有这种结果。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把有生力量留下,好为下次的战争作些准备。
同时,铁真也知道,自己国家派来的援军,现在正和卢筒王国的秋中基战在一起,如果没有援军的支援,铁真心中很清楚,在短时间内,光凭自己手上的兵力要想把叶知秋的兵力完全吃下来,那还真是有很大的难度,甚至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国内的援军需要自己和他们合并一处,共同夹击卢筒王国的士兵,即使不这样,自己国内的援军能赶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他们也已经元气大伤了,最后能依靠的力量还不是自己手上的兵力吗?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现在就有所保留自己现有的兵力,等自己和国内的援军合并一处时,再和眼前这个叶知秋决一死战。
中平镇会战虽然结束了,但叶知秋并没有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不过,起码叶知秋已经成功的把铁真的大军阻挡在中平镇外。就这点成就,叶知秋已经给李成明一个巨大的交代,可以让李成明兴奋好几天了。
叶知秋相信,只要自己还在中平镇进行军事镇守一天,铁真的步伐就会被自己扼住一天,这也算是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吧。
接下来的可能,自己和铁真都不会主动挑起大规模的战争,当然,彼此之间小规模的摩擦肯定是少不了的。
叶知秋的心中清楚铁真也会有这样一个计划,不过,但双方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场大战绝对免不了的,这点,无论叶知秋,还是铁真的心中都十分清楚。
中平镇会战的消息也通过了相应的渠道很快就传到了盛京城中皇帝李成明的手中,叶知秋这么做,并不是叶知秋想要获得什么嘉赏,而是叶知秋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盛京城内,甚至整个华文帝国的百姓都知道,能拯救华文帝国的“救世主”,是他叶知秋,而不是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帝国贵族们。
只要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叶知秋前期的报仇设想也算是达到了,同时也算是变相的控制住了他手上现有的兵力,帝国贵族和皇帝就再也不会对叶知秋麾下的兵力有什么鬼打算。
只有完全控制主了手上的军队,叶知秋才有信心一直走下去,直到达到战局的目的和梦想。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叶知秋还要壮大自己的实力,而这一步就从李成明加给叶知秋的魔师兵团开始。
李成林自从得到了华文帝国禁卫军的援助后,他内心中的信心就大大的增加了,所以,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要和东泰王国的司徒龙来一次大规模的决战,好报之前失败的战争过错。
同时,李成林经常听到那个根本让自己不放在眼里的叶知秋在战场上的“辉煌成绩”,他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更何况,李成林也想让世人都知道,他李成林除了能在政治上能玩的转外,他在军事上一样也能玩的转,也让帝国内的贵族和百姓们都知道,自己要比帝国的皇帝强上好多倍,他才是帝国最理想的皇帝人选,而非那个一直坐守在盛京城皇宫内院中的那人。
李成林正是带着这样一个想法,在青海府制定好初期的作战计划,然后再与司徒龙一战。
司徒龙也想着要和李成林一战,因为其他两路军队都已经或多或少取得了初期的胜利,尤其是虎磐王朝的铁真已经打到盛京城外不到一百里的中平小镇了,即使郝连苍穹那个老儿在叶知秋被调回盛京城后,也取得了相应的军事胜利,把华文帝国的魏国良狙击在酒兰城中再也不敢出城一战了,就连防守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一下子就让叶知秋前期在战场上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化为了乌有。
换句话说,叶知秋前期所有的努力和成果都算是前功尽弃了,都败坏在魏国良与死太监王立冲两人的手上。
虽然魏国良是一个“军事傻子”,但郝连苍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还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即使是司徒龙心中有点不怎么能瞧得起郝连苍穹,但司徒龙还是从内心当中把郝连苍穹看的很重,毕竟郝连苍穹是成名之辈,并非浪得虚名。

如今三路大军,也只有司徒龙这一路被李成林遏制在青海府,再也没有动静,就算是自己前期已经成功的将李成林逼退了几百里的土地,但还没有取得一场绝对性的胜利之前,司徒龙都不会放下心的,所以,司徒龙也迫切想要和李成林一战。
司徒龙虽然早就想要与李成林一战了,但李成林一直龟缩在青海府中,不战不和的,司徒龙要想饶过青海府不是不可能,但是要花去司徒龙很多的时间,以及要把兵力分散行事,所以司徒龙虽然有这种想法,但一直没有付之行动。
如今,司徒龙也不再想饶过青海府了,因为司徒龙今天就收到了李成林下给司徒龙的决战书。
说实话,司徒龙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也为今天这个机会做了很久的准备。
双方都在各自准备好后,选择在青海府的城外三十里处的一片空地上,双方都展开各自的兵力,想要一次性的解决战争余留的问题。
同时,双方也是各尽所能的展开了这一次的会战。
不管战争会有怎样的一个结果,双方不打到只剩下最后兵力的时刻,双方都没有打算的收兵,这也是李成林“疯”了一回的表现吧。
这又何尝不是司徒龙也疯了一回的表现呢。
如果按照李成林平时的表现,他根本就不会是这么“冲动”的,也许是李成林已经输怕了,又或许是李成林想在这一次会战中,把自己之前所有失去的一次性全部拿回来,在这点上,李成林已经有点像是一个赌徒的味道了。
司徒龙答应李成林这样一个不合常理的要求,他又何尝不像是个赌徒呢?他又何尝不是在赌呢?
或许还有司徒龙自大的一些心理情绪在作祟吧!
不管这俩人是怎么想的,战争还是如期的“举行”了。
双方也都将麾下所有的兵力全部都投放到这场大战中,双方统帅也毫无例外的没有用任何计谋,而是完全依赖麾下士兵的实力和素质。
司徒龙把他手上的兵力分成了三个梯队在战场上展开,最厉害的一个梯队是他手上的王牌军,因为司徒龙想要在李成林的兵力消耗掉差不多的时候,自己再调动手上这支王牌军,好在最后的时刻,给李成林致命一击。
这样一来,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就真正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了,这就是司徒龙制定的战略思路,也是他的整体作战设想。
李成林能用的兵力其实并不是很充沛的,但李成林也把自己手上的兵力分成了三个梯队。
李成林只能把手中的王牌军,也就是禁卫军放在第一梯队上,自己原先手上的兵力作为第二梯队,最后才是自己皇兄李成明派来增援自己的新兵作为了第三梯队,这也是李成林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因为他手上兵力有限,如果不把新兵派上场,那自己手上的兵力就有点“捉襟见足”了,把他们这群新兵放在第三梯队上,或多或少能刺激一下司徒龙对自己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李成林这样一个军事布局其实是下下之策,像是“田忌赛马”中的以上驷对敌人的下驷,这样要完全看第一梯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如果第一梯队输了的话,李成林在后面就再也没有扳本的机会了。
这不是赌,那又是什么?
不管司徒龙和李成林两人是怎样安排兵力部署的,而在战场上是没有任何情面好讲,能说话的只能是各自的兵力和各自所能展开的实力,这一点,两人都非常的清楚。
所以,战局一开始,两人就下达了攻击的命令,而且是不死不休的命令。
战场的荣耀是归统帅所有的,在战场拼命的却是各自手上的士兵。
说句实话,在这一点上,这个时空的人,多多少少都没有像叶知秋那么明白“事理”的统帅和将领。
不是有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古话吗?
华文帝国禁卫军的实力,说句实话,还是能与东泰王国普通的士兵有的一拼,甚至实力远在东泰王国普通的士兵之上,所以,两军在第一梯队的厮杀中,李成林的禁卫军在刚开始还能处于一种平局状态,甚至还稍微占据了胜算局面。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和升华,越到战争的后面,华文帝国的禁卫军在指挥官的指挥下,很快就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这也许是因为,禁卫军的指挥官是想在李成林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吧。
但不管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在第一梯队上,李成林是赢了。
这对李成林来说,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呀!更是一件非常得意的事!
李成林虽然赢了第一场,但并不意味着整个战局都是能被他李成林所控制的,战争还是要看打到最后一刻的表现。
这样一个结局,司徒龙也猜测到了,所以,司徒龙并没有把这个结果放在心上。
司徒龙其实也是想用第一梯队试探一下李成林的真正实力。
战争态势的发展,紧接着是第二梯队的战争了,当然,作为第一梯队的战争,并没有就这样结束了,因为这不是在比试,而是在作战,这可不是某些小说演义上描写的那种作战场面,各个军队铺开来,一队一队的厮杀,这是因为一方没有宣布退出战场的话,战斗仍要继续下去。
所以第二梯队会战的同时,第一梯队的战争还在进行着战斗,甚至第一队打到这个时候,战斗是更加的惨烈。
第二梯队的战争中,李成林就明显处于下风了,因为在第二梯队中的士兵,都是一些疲劳之师了,同时,也被东泰王国的军队打怕了的一群士兵,打的已经失去了信心和士气,所以在第二梯队中,李成林可以算是回天无力了。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李成林要承受着失败的考验,彻底输掉第二梯队的战况。
第二梯队刚刚“接触”的时候,第三梯队的士兵们并没有歇下来,而是在战争一接触时,第三梯队就发生了战斗。
在第三梯队中,李成林更是有苦自己吃呀,因为这个梯队中的士兵,完全可以说是送死队,根本就不能用什么敢死队来形容,送死队是最贴切不过了。
因为两军的第三梯队一接触,华文帝国的新兵就明显处于下风了,可以说是处于绝对的下风,李成林是一点翻身的机会也没有了,这一点,李成林的心中是非常清楚不过的。
不过,李成林他又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呢,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想要靠着这群新兵们能多拖延一点时间,哪怕是那么一丁点宝贵的时间也好。
可惜的是,有时候的事情,并不像李成林想的那么美妙。
要不怎么说呢,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理想是美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这句话现在用在李成林的身上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一句话了。
华文帝国的士兵参与到这场战争,完全可以用一种特别的厮杀方式来发泄他们身上的责任,完全是一副用身体的本能和敌人厮杀。
青海府城外的这场会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唯一还能一观的,也只能是禁卫军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光身边的敌人,好抽出时间去挽救整个战场上已经失利的形势。
但是禁卫军的统帅并不是一个能通观全局的人,他的才能只能在局部战争中获取胜利。
不过这样一来,也给了李成林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就直接导致整个战场的失利。
李成林站在战场的最后面,看到整个战场局势的变化,他内心中真的很想亲自上战场给禁卫军的统帅一个响亮的耳光,他甚至开始有点后悔了,他应该把“三华”将领中的任何一个放在第一梯队中去指挥禁卫军,都比这个指挥官好上N多倍。
但无论是哪个时空,好象都是没有什么后悔药好吃的。
李成林现在只能期待着一个奇迹出现,但奇迹会降临到李成林的身上吗?
也许李成林此时已经做好再次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但李成林心中实在是不甘心,为什么别人也是第一次领兵出征,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我李成林贵为皇族,却无法做到这点呢?
但李成林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率领作战,不是身份就能代替的,军事统帅不但要懂得放权,更要懂得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形,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
同时也要将将士们的士气调到最高点,更要懂得士兵的心,做到知己知彼,将士一心,只有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赢得一场战役的胜利。
但想要赢得一场战争或者整个战局的胜利,除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命运因素外,必须要将战场内外、政治、外交、经济、人力等综合因素全部结合起来,才有希望赢得一场战争或战局的胜利。
但这些并不是李成林所能明白的。因为李成林的心中除了权谋,再无其他东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