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两银子的生意(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不透就干脆不去想了,该吃午饭了,周云拉了两下墙上的一根细绳。绳子连通到楼下的柜台,柜台那一端系着个小铜铃。这边一拉,那边铜铃就响,楼下的掌柜就知道周云有事要吩咐了――拉两下,铜铃就响两下,意思是要楼下送饭菜上来。
饭菜很快就送上来了,都是周云喜欢的菜式:凉瓜炒鸡丝、一条香煎海鱼、一盘咸蛋蒸肉,还有一小碟菜心。周云拿起筷子想,今天的胃口一定很好。
就在这个时候,楼梯又响了起来,周云把目光向门口投去,等着来人从楼梯处出现。除了骆英,谁还会在吃饭时出现呢?周云想。
先上来的是饭店的小二,接着从楼梯处露出了花白的头发――是一位老婆婆。自周云开店以来,还没试过有这么大年纪的客人来过。周云赶紧把饭菜推到一边,几步迎到门前,把老婆婆扶进了房间。
老婆婆一下子还没习惯房间里阴暗的光线,站在房间中央不知所措地眨着两眼,打量着周围。
周云可以肯定,这是一位从乡下来的农妇。她穿着一身打满了补丁的粗布衣服,脚穿一双粘着黄泥的草鞋,一顶旧草帽斜挂在背上,花白的头发盘成一个髻,用个木做的发簪别着。长期在烈日下劳作,给这位老婆婆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她的脸被晒成了绛紫色,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就象干涸龟裂的土地。她的双手粗糙而干枯――皮肤同样是绛紫色的――紧紧地抓住一个碎花蓝布包。
小二在周云耳边小声地道:“她一进大门,就问这里是不是能帮助人的云来饭店。”
周云对小二点点头,俯下身子,和蔼地对老婆婆道:“婆婆,您从哪里来?您吃饭了吗?”
老婆婆抬起头,眯起眼睛看着这个对她说话的青年――在昏暗的房间里,窗外的光线在他脸上勾勒出一张俊朗的面容――他正冲着自己友善地笑着,露出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以老婆婆乡下的说法,有着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的人,都是好人,她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向周云问道:“这里就是那个能帮助人的云来饭店?”
“没错!婆婆,这里就是了。我叫周云,您快先坐下吧。”
周云扶老婆婆坐到椅子上,老婆婆看见桌子上的饭菜,自言自语道:“我赶了一天的路……还没吃饭呢!”边说边从布包里掏出一个馒头来。
周云见状,连忙拉住老婆婆的手:“婆婆,别吃这个。我叫楼下给您送饭菜来。”一旁的小二醒目地跑下楼去了。
老婆婆用一双灰褐色的眼珠盯着周云,迟疑地道:“要……要多少钱?我还是吃我的馒头好了,我自己做的馒头好吃。”
周云一把夺过老婆婆手中的馒头,塞回她的布包里道:“婆婆,不用钱!您到了我这,就当是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就行了!”
老婆婆闻言,裂开掉了好多颗牙的嘴巴笑了,拉着周云的手道:“周……周老爷,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小二很快把老婆婆的饭菜端了上来,周云高兴地发现,饭菜和自己那一份是一样的,除了那条鱼换成了一份清淡的豆腐,看来掌柜也用了心思。
老婆婆看来是饿坏了,也不和周云客气,埋头就吃起来。周云端起碗筷,看着老婆婆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禁一笑:乡下人就是纯朴,没有城里人的缛节礼数。
吃过饭,周云给老婆婆端上茶,才再问道:“婆婆,您从哪里来?要我帮您什么忙呢?”
那老婆婆听了,象是突然记起了自己来的目的,放下茶杯,两手一抹眼,“呜呜”地就哭了起来。
见老婆婆哭得如此伤心,周云一下慌了手脚,又是轻拍老婆婆的背,又是忙着给老婆婆递脸巾,一边用好言好语来安慰。
好一会儿,老婆婆哭过了,拿脸巾用力地擦着鼻涕,断断续续地向周云道出缘由来。
原来,这老婆婆是来找她的干儿子的。老婆婆姓沈,几十年来一直住在距离省城半天路程的一个小村子里,以务农为生。老婆婆膝下无儿无女,老伴也死得早,一个人守寡了几十年。大约二十年前,有个叫关震的年轻人流浪到这个村庄,帮村里的农户打点散工来过日子。见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个孤儿,也是无依无靠,老婆婆就收留了他。年轻人倒也是个勤快的老实人,便帮着老婆婆做农活,农闲时就揽些手艺活,编些席子草鞋的带到集市上去换几个钱。后来,老婆婆和这个年轻人就互认了母子,一老一少从此相依为命。虽然沈婆婆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这关震也懂得孝顺,怕自己娶个媳妇对沈婆婆不好,竟立誓终生不娶,一心服侍于沈婆婆身边,两母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十多年。眼看着自己一天一天老去,干儿子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沈婆婆担心起儿子老了没人照顾,于是两母子商量过后,在几年前,又收留了一个十多岁的流浪少年,认作沈婆婆的孙子,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

但就在昨天,这两父子一早带着编织好的草鞋拿去集市卖,就再也没有回家。沈婆婆等了一个白天,都没等到两父子,到了晚上,只好到村子里逐门逐户地询问,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沈婆婆心急如焚,一口气续不上来,晕倒在地。好心的村民们把沈婆婆送回她家里照料,这件事也惊动了全村上下,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时还是村长见多识广,提起省城里闹市东边有一家专门帮人忙的云来饭店,沈婆婆听了来了精神,身体也恢复了大半。村长本来安排了一个村民在第二天忙完耕种后陪沈婆婆进省城找云来饭店的,沈婆婆哪里等得及,第二天天刚亮,就一个人往省城赶了,一路走走问问,直到中午,才找到了云来饭店。
听罢沈婆婆的讲述,周云觉得此事确实蹊跷――一对相依为命了二十年的母子,虽不是亲生,但也不至于说走就走,一句话一张字条也没留下,而且还走得这样突然,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
周云又细细地向沈婆婆了解了这两父子的身材相貌、衣着打扮,一一记录下来。
沈婆婆看着周云在纸上记录完,含着眼泪着急地问道:“周……周老爷,我儿子能找到吗?”
周云对沈婆婆肯定地笑了笑:“放心吧,婆婆。您儿子才走了两天不到,我一定有办法帮您找回来的,您就安心地在家等我的消息吧。”
沈婆婆伸手拉住周云的袖子道:“周老爷,你是个好人啊!我这儿子的事就交给你了!”突然,沈婆婆一拍自己的大腿,“哎呀呀!我老糊涂了。村长说过云来饭店是要收钱才办事的,你瞧,周老爷,我带钱来了,你看够不够?”说完,她从腰间摸出一个小锦包来,住周云桌上一倒,“叮叮当当”,几粒碎银和一把铜钱散乱地滚落在周云面前。
周云看得心里一阵难过,把这堆东西向沈婆婆一推,道:“婆婆,您攒这钱不容易。您这个忙,我帮定了,但您的钱我不能收。”
沈婆婆却把眼睛一瞪,用手挡住那堆银子和铜钱,有点生气地道:“周老爷,我们乡下人都懂,俗话说‘免费的事儿不上心’,你不收我的钱,就不是真的愿意帮我这个老太婆了。”
周云见沈婆婆较起真来,知道乡下人性格憨直,便也不再推让,从钱堆里挑出一粒半两大小的碎银,说道:“好吧,婆婆,您这生意我做了!先收您这半两银子,找到您儿子后我再收您另外半两银子,总共是一两银子的生意。”
沈婆婆立时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象花一样绽放:“周老爷,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周云转身拉了一下墙上的绳子,小二飞快地跑了进来。“安排婆婆休息一下,等日头没那么晒了,再送婆婆回村。”周云吩咐道。
沈婆婆千多万谢,心事重重地跟着小二出了房间,刚出房间,却又迈着小步赶了回来,边走边道:“老了,老了!真的是糊涂了,我连这个都忘了!”
周云迎上前去问道:“婆婆,是不是还有什么事忘了跟我说?”
沈婆婆把手里的碎花蓝布包往周云怀里一塞,说:“烟杆!是烟杆!”
周云一下子没明白过来,捧着布包没动。沈婆婆把布包打开,里面露出一根粗大的烟杆来。
“烟杆!是我儿子用了二十多年的烟杆!从他来我们村子时,就见他带在身上的了。他这次出门,偏偏却把烟杆留在了家里。你带上它吧,要是见到我儿子,他就会认出来,知道是我托你去找他的。”
“原来如此。好,烟杆我会带在身边的。婆婆,您放心好了。”周云说道。
沈婆婆这才如释重负,跟小二到厢房休息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