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帝、上帝、玉帝/天老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神,在世界各地神话中都是最大的,但中国这位比较特殊,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固定名讳。在殷商以前,人们常以“上”、“上邪”、“上帝”、“昊天上帝”呼之,并将日月星辰与雷电风雨等视为祂的辅神。到了周代的时候,“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以前的“上帝”,这位“主宰之神”的形象也逐渐人格化,称呼日趋繁化,有:帝、上帝、天、上天、苍天、上苍、老天、天公、老天爷、天老爷、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等等,而且还多了五位相佐的“天帝”,分别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
据相关资料记载:主宰一切的“昊天上帝”(后来也称“太一”)位于北辰(北极星,又名耀魄宝),住在紫微宫(亦称太微宫);而那五位“天帝”则分别住在木、火、土、金、水五个星位,轮流帮祂管理人间(也不知人们是担心上帝太忙了,还是早就知道那些“天体”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很大,^_^)。从此以后,“五方五色帝”大为流行,很多“牛人”都想方设法的和祂们搭上关,动不动就号称感应到某位“天帝”的意愿,甚至拥有“天帝”血统,秉“德”而生,是万里挑一的正统,那五位“天帝”也因此被称作“感应帝”,与“上帝”同祭。
再后来,由于“市场口味”的变化,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光纪五位“天帝”慢慢成为“五方上帝”(似乎升职了?想必是管理有方,被调去管理其它星球或空间了,^_^),伏羲、炎帝、少昊、颛顼几位“大神”,则变成统领人间的“四方天帝”;而那个主宰宇宙一切的“昊天上帝”,也慢慢与后来一统天下的黄帝和道教、佛教的理念糅合,派生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成为“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及“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简称玉皇大帝。
[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主要有这样两种说法:1)某大仙对“昊天界”的“光严妙乐国”吹了口气,“宝月光王后”就生下被誉为“三才之圣”的圣明王子。这为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和释迦牟尼很相似啊,貌似某道士抄的?),经十万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成总执天道“玉帝”(在道家排名三十位,不是很高);2)原是人间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由于管理有方,为人和善,因此被三界众神仙纷纷推崇为“终身天帝”(其实很傀儡,^_^)。总之,他很喜欢投胎做“凡人”,据说黄帝就是带着他的魂魄投胎的,可到底是黄帝演绎成了玉帝,还是玉帝成就了黄帝,属于罗圈关系,说不清楚。]
从此以后,相关的传说成了这个样子:女娲造人之后,那些“创世天神”与人类一起生活了很久(即传说中的“黄金岁月”)。由于神的教导与辅助,一部分人修炼成“神”(疑为“黄金一代”),并在空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名为“天国”(亦称天堂、昊天界,疑为“异次元空间”)。人间剩下的那些,则按东、南、西、北、中几个方向,形成了一些部落群:东方由伏羲管理;南方由“太阳神”炎帝管理;西方由少昊管理;北方由颛顼管理;中央由“天神”单独管理。(注:这时还没有黄帝,女娲的地位要比伏羲、炎帝、少昊和颛顼高一些,^_^)
(一)
这伏羲,是一个极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据说,他是“九河神女”华胥氏和“雷泽神”的后代(因华胥氏踏了雷泽中的一个脚印而生),长得人首蛇身(那时的“神”。多数都是半人半兽的模样。和女娲一样,有人说那是“蛇崇拜”的结果,不知是否成立),十分威猛,出生在东方的“华胥国”(就是“青帝”灵威仰主管的那快地盘。不知是因为伏羲成为“天帝”之后,用了自己母亲的名字来命名了这个国家,还是本来就叫这个名字。这里的居民都是神的后代,远离灾害,长生不老,不愁吃穿,生活十分美好,可视为“黄金一代”的人类,^_^)。
据说,伏羲一生下来就是个天才,智力奇高,因此很快就接管了“东方天帝”的职务(即“继天为王”),成为“青帝”,统领着东方一万二千里的地盘。而且,祂的体质也非常好,能够沿着都广之野的“建木”(类似连接天国和人间的一架“天梯”)爬到天国去。后来,因为他从天国取来“火种”,惹怒了“天神”,降下了“洪水浩劫”——即传说中的“上天盗火…神降大水…少数人以葫芦舟逃过劫难”。“大洪水”后,祂与唯一幸存的妹妹女娲“指烟成婚”,成为“东方人的始祖”,其母华胥氏也因而升级为“东方人的祖神”。
[说到这里,随便插一句:这个“伏羲妹妹”和那个“创世天神”虽然都叫女娲,但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同名,应该是出于华胥氏对那个“创世天神”的仰慕吧,那时又没有“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规矩,同名同姓也很正常。就算到了现在,“建国”、“建军”、“卫国”、“援朝”之类的名字也是随处可见的,大家不要混为一谈。当然,你非要说两个“女娲”就是一个,也未尝不可。对于那些未成定局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假设,别信了一家之言,就当成圣旨就行,^_^]
此外,据说祂还收复过一匹非常彪悍的龙马,并根据它身上的纹路画出“八卦”(因周文王也创出一种八卦,这个又称“先天八卦”),并设“八卦台”,教人“结网而渔”,“取牺牲以供庖厨”“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做了很多“大事件”(这些传说和历史上的“伏羲时代”那些文明类似,不知是一个“神”还是很多人的创造?我们稍后再说)。另外,还说伏羲的大儿子祝融后来成为“太阳神”炎帝的助手,成了火神;小儿子邓伯温则继承了祖父的能力,做了雷公。
这炎帝,一说是“太阳神”,一说是他妈妈女登感应神龙而生(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周围的平地涌现了九眼泉井,并且相互相通的),长得人身牛首,天生神力,因此被“天神”授命于南方。据说,在炎帝诞生之前,南方的人们只能以渔猎为生(难道是从伏羲那儿学的?),时常要饿肚子(可见。以前主管南方的那个赤熛怒上帝做得不太好啊,难怪后来都很少有人提及,^_^)。当炎帝主管南方之后,南方突然下起一场奇怪的雨,都是黄橙橙的米粒,而后,炎帝就发明了耕作的方法,教人们将这些米粒种进地里养植,从此又被称作“神农”。
据说,炎帝有一天在田里耕作的时候(已至“天帝”解别,还能亲力亲为,殊为可敬),天空飞过了一只朱红的雀鸟,衔来一株九穗的禾苗丢在地里(这只朱雀是受“天神”指派,还是无意为之呢?难道上帝都被炎帝感动了,^_^)。炎帝很高兴,把那颗禾苗种到地里,不久便长出了又高又大的“嘉禾”(据说吃了百病不生、长生不老,因此又称“神谷”)。从此以后,炎帝部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组织。在人们的温饱问题同时,炎帝神农氏还很关心大家的健康,制了一条红褐色的神鞭(神器啊,^o^),以之鞭打百草,了解百草药性,以治病救人。
此外,据说炎帝还有三个女儿:长女叫做“女娃”,由于在海上游玩时被淹死了,心中不甘,化身为“精卫鸟”(又称帝女雀),每天从发鸠山衔石子或树枝填海,一直填了数十万年,死后还把复仇的话记录在一块据石上;其余两个女儿名叫清华、瑶姬(婉华),据说曾与后来的玉皇大帝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甚至与西王母搞出一场“三女争夫”的大戏,但都是悲惨收场。(这些故事,不知是人们意淫时候的产物,还是确有其事,谨以为记。)
后来,瑶姬在巫山郁郁而终,成为“巫山神女”。据说,在她死的地方,有一种(上“艹”,下加“遥去走之底”)草,开“情花”(一种黄色小花),结“爱果”(一种红色小花),食过之人,必被他人爱恋!(楚怀王、楚襄王父子游三峡时都曾梦见于她,宋玉因此还做了一篇名传千古的《神女赋》。诸君不妨去巫山感受一下,^_^)而瑶姬的姐姐清华,据说随着“穹天老祖”,修炼成为后来的“炎天圣母”。(这个故事,疑为道家的宣传广告,未必实有其事)
再说少昊。
据说,他的母亲名叫皇娥,住在一座用美玉建成的宫殿里,天天都在织布(织女乎?)。有一天,她觉得太累了,就乘桴木出来逛了一圈。当她来到一棵“穷桑树”下时(这是一种万年结一次果实的桑树,吃了可以长生不老),遇到太白金星(“白帝”白招拒之子),一见钟情,几番**就生下了少昊(这一家子最喜欢勾引凡间女子了,很多“牛人”的母亲都让他们临幸过)。据说,皇娥生少昊时,有五色凤鸟集于庭前,少昊因此号称“凤鸟氏”(又称“穷桑氏”、“金天氏”,想必是为了纪念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而取的,^_^)
因为拥有“白帝”的血统,少昊很快就在东海之外建立了一个鸟的王国(那时神人共处、鸟兽一家,都可成国,没有现在这种“万物灵长”的概念),还生下春神句芒,秋神蓐收两位“大神”。后来,因为白招拒“天帝”升职了,西方缺少一个英明神武的领袖,“天神”们便让少昊便带着秋神蓐收举族西迁,统领了西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从此,少昊继承了白帝的位置,成为“西方天帝”。而留守的那个木神句芒,后来和伏羲的部落融合,做了东方的属神。
再说北方的颛顼。据说,他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家(其音乐天赋在他的后世子孙中以致传承,比如:“老童”,不仅深谙音律,就连说话也似敲钟击磬;住在北海外的"瑶(木字旁)山的“太子长琴”,更是创造出许多美妙动听的乐曲。在此为记),很善于弹琴弄瑟,深得“黑帝”汁光纪的喜欢。当看到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这些同僚纷纷“升职”后,汁光纪也坐不住了,便将北方的地盘撂给颛顼,上天跑关系去了。颛顼接替“北方天帝”之后,上、下关系处得非常之好,以致那些“天神”将总领人间的大权都交给了他,回到天国享福去了!
没想到,颛顼手掌大权之后,马上派大神“重”、“黎”隔断了“天国”与人间的通道,开始对付青帝伏羲、炎帝神农、白帝少昊。不过,他这番居心也成全了一个痴人,就是“愚公”。那时,北方的太行、王屋两山高有万仞,能直通“天国”,也阻碍了北方人民的进出,这“愚公”就想挖开大山,辟出一条路来。这项工作说起来非常伟大,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险,颛顼让“重”与“黎”背走两座大山,虽说无心插柳,但对北方的民众而言,还是有“功”的。
天地间的通道被隔绝之后,颛顼就开始胡作非为了,尤其是他那几个死了的儿子,更是把人间搞得乱七八糟。在颛顼最早生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本是夭折,但死了还不安生:一个常常跑到人间来散布瘟疫疾病,人称“虐鬼”;一个经常惊吓小孩子,叫人生疮、害病,人称“魍魉”;一个人称“送穷鬼”,进了谁家谁家就会很快衰败。此外一个名叫梼杌,凶顽无比,带着“人身龙头的计蒙”、“双头长蜂的骄虫”和“有国败国有家败家的耕父”到处作乱,搅得人见人怒、“神”见“神”愁,连“西方天帝”少昊因而被害死了。

少昊死后,共工集合西方各路“神怪”、“异人”开始讨伐颛顼。这共工原是“火神”祝融的儿子(貌似伏羲的孙子?),善于治水,因此被那些“天神”封为“水神”,主管人间诸水(虽然不是天帝,但权力也是相当大了,^_^)。双方一场大战,共工的部队被击溃,只好调来五湖四海之水,一气水淹北地八千里。(这莫非就是“大洪水”的传说只发生在北半球的原因?)这时,东方的伏羲也发兵来援,两路合击之下,颛顼被困死在不周山下,只好借蛇的身体转世,结束了“天帝生涯”。从此,“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说法开始流传。
此后,共工暂时接管了北方的“水世界”,暂代“天帝”之职。
可能是战胜颛顼激发了他的野心吧,共工这个“代理天帝”后来越来越拽,对其它三位“正宗天帝”也不怎么放在眼里了。南方的炎帝看不过去,便派共工的父亲火神祝融去教训他一下。这时,共工已经收复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手下,就是九头蛇身的相柳。在相柳的鼓动下,共工决定与祝融开展。虽说水能克火,但祝融这块老姜还是有更为过人之处,几下就把共工打得一溃千里。当共工退到不周山的时候,前“胜”后“败”交织杂糅,一气之下,便撞断了不周山,从而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又引发一场人间浩劫。
那“天柱”断绝之后,女娲和那些“天神”才知道人间的变化,可为时已晚,很多“天火”(疑为陨石)纷纷从破开的“天洞”落下,很多生灵已经被覆灭了。女娲看着人类东躲西藏、无处容身的惨象,心中十分惋惜,便遍历乾坤,找来“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把破碎得像渔网似的天一点点的补了起来。(如果伏羲妹妹就是女娲,应该早已阻止这场浩劫,可见她的能力还只能“造人”,^_^)而后产生两种结局:1)“五彩晶石”用完之后,天上还有一个窟窿,女娲舍己为人,将自己的身体补了进去;2)补完“天洞”之后,还生下一些“女娲石”,继而延续出更多的故事(比如《红楼梦》……)
(二)
那些“天神”见人类如此破败,顿时决定对人间进行重组,便委派神龙之子黄帝来到人间。黄帝长大之后,顺利接管了以前由“天神”管理的那一大片中央区域。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共工部族群龙无首,东方的伏羲无心参与这种角逐,在加上“火神”祝融(因为战胜共工,这时主要负责打理西北方向的事务)的响应,天下五分之四的地盘都落在了黄帝手里,惟一不愿归顺的,只有南方的炎帝神农部落。因为之前那些大战几乎都在北方进行,炎帝部落虽然受到“天火”的影响,但大家对炎帝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都不愿意进行重组。
由于炎帝部落的人,个个能征善战,尤其是其中夸父一族,全部都是巨人,能够以一敌百,不好对付,那些“天神”为了尽快重组人间,便排除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大神来协助黄帝作战。黄帝有了“神助”,马上发动突袭,炎帝部落的人虽然厉害,可也不是“诸神”的对手,一夜之间就退败的几千里。之后虽然有炎帝亲自带队,在“阪泉之野”进行了三次大会战,但人与“神”的力量毕竟相差太远,炎帝败下阵来,只好退守不老山,郁郁而终,黄帝则成为一统天下的“大神”。
最后各部族慢慢走向统一,但人们对炎帝依然念念不忘,自称的时候总要将炎帝的名号放在前面,名为“炎黄子孙”(有人解释,炎帝的仁爱和黄帝的武力,都是得天下不可缺少的条件,因而这样称呼)。黄帝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有些不满的,于是用暴力手段,镇压了很多一直悼念炎帝的部落。很多人对这些暴力手段十分反感,便偷偷准备造反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蚩尤和刑天。
蚩尤,天生四眼六手,铜头铁额,牛首人身,不但力大无穷,还善使法术。据说,他本是炎帝帐前的一个小兵,得炎帝器重,才成为一方部族的首领,所以对炎帝一直心存感激。当炎帝死后,他假装投靠黄帝,暗中培育力量,甚至策反的风伯、雨师两位“大神”。得到风伯、雨师之助,蚩尤便返回南方,聚齐那些准备造反的“八十一个兄弟”(或说是八十一个部落,总之是一股力量),开始讨伐黄帝。这旗帜一招,中国上古最激烈、最惨烈的几次大战开始了。
那时,黄帝手下虽有宁封子、应龙、北极玄灵(旱魃)、雷父电母、四海龙王等“天神”和苍颉、风后、神皇、力牧、常先、大鸿、离娄(千里眼)等“大神”相助,但蚩尤率领的“炎帝余部”众志成城,竟然在“涿鹿”将黄帝大军打得全军覆没。之后几仗,黄帝都是败多胜少,士气十分低落。为了鼓舞士气,黄帝一边派人去东海“流波山”杀了“夔”,剥其皮做出一面“神鼓”(据说有一个交易条件,就是夔死后升入“天国”,成为后来的“赤脚大仙”),一边又在“雷泽”中杀掉人头龙身的雷兽(貌似伏羲之父?),抽出骨头做成鼓槌。
这“夔”本是一种神兽,象牛,无角,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再加上“雷兽”的骨头,这面神鼓发出的声音响天震地,黄帝军心大振,与蚩尤的大战也开始变得有胜有负起来。后来,黄帝又得到西王母的阴符经兵法(或说《玄女兵法》),在天神“九天玄女”的协助下,设下“太一遁甲阵”,打败蚩尤,斩之于盐湖湖畔。(关于“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还有一种说话是:蚩尤先反了炎帝,炎帝求诉于黄帝,并联手杀蚩尤。后来,黄帝见炎帝力薄,顺便把他也灭了——有点不够“厚道”啊,^_^)
蚩尤虽然死了,但他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据说黄帝为此还到处悬挂蚩尤的画像,并斥为“魔神”,大肆逮捕炎帝和蚩尤余党。后来,虽然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但崇拜蚩尤的民族依然不在少数,这也是“中央政权”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消除的原因之一。周边那些民族,也因此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北胡等等……)很多民族和部落,依然不愿遵从黄帝的领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刑天。
据说,这刑天本是炎帝手下的一名乐官,不怎么过问战事的(怪不得蚩尤起兵的时候,不见他的影子?当然,有可能蚩尤本来就是和炎帝做对的,这个乐官刑天才是真正的炎帝余部首领),见黄帝这样四处镇压“炎帝余部”,便率队一路杀到黄帝的京城。(有人说,刑天死因“三界恶怨”的影响,为“魔神”附体,因而起兵反了玉皇大帝。但考虑到玉皇大帝和黄帝的“罗圈关系”,这“魔神反玉帝”和“蚩尤战黄帝”、“刑天战黄帝”其实又很多共通之处,在此一并记了。)
那时,黄帝正带着一帮“功臣”在宫里看“仙女”跳舞(好像开始**了,^_^),见刑天杀来,非常愤怒,便拿起“轩辕剑”(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和他对砍。两人剑刺斧劈,一直杀到“常羊山”旁,最后还是黄帝技高一筹,将刑天的脑袋砍了下来。不料,这刑天头断志犹在,竟将**变成眼睛,肚脐当作嘴巴,继续和黄帝战斗。(有人将这种说法,解释为刑天的“余部”还一直坚持与黄帝斗争,就看怎么想了。据说,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呢。也因为这样的斗志,刑天又被人们誉为“战神”。)黄帝心中一横,挥剑斩断“常羊山”,将刑天埋了起来,从此成为了各界的主宰。
(三)
在黄帝之后,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天帝,名叫帝俊,主宰着天界、凡界和阴界的一切事务。据说,他很多妻子,有的是“神”,有的是人,都非常厉害。“天后”名叫娥皇,住在南方荒野(炎帝的地盘啊),是个法力无边的“大神”,所生的儿女虽然奇形怪状,但建立了很多国家,什么“三身之国”、“季厘之国”、“中容之国”、“司幽之国”、“黑齿之国”、“白民之国”都是他们的后裔所建。两个“天妃”,一为“太阳神”常羲(又把炎帝的名号拿去了,看来死后的一切都没保障啊,^_^),生了十个太阳儿子(被后羿射掉九个,稍后再说),负责值守白天;一为“月之神”羲和,生了十二个月亮女儿,负责值守黑夜……
此外,帝俊还喜欢到人间执政、旅游,也娶了很多人间女子,包括姜原、简狄、庆?等四大美女。(这和古希腊的宙斯很相似啊)据说,他曾化身为几个人间帝王,一为帝喾高辛氏,一为帝挚青阳氏,一为帝舜有虞氏(有人因此作了一个相反的推断,说帝俊只是神化了的帝喾、帝挚、帝舜而已,其实并不存在)。有一次,他在“云梦大泽”游历的时候,当地的土霸“房王”竟然率众把他与随从们围困起来,想取而代之。天神们十分愤怒,马上派“神龙”盘瓠下界,并附身到帝俊的爱犬身上,将“房王”咬死了。
那时,帝俊已贴出榜文,说谁能杀了房王,不但能获得大量财物,还能娶到他的女儿。当盘瓠衔着“房王”的脑袋前来应榜的时候,帝俊很不是情愿,但帝俊的女儿却坚持嫁给了他。盘瓠见帝女肯为一只狗而遵守誓言,十分感动,便口吐人言,讲出自己原是神龙的真相,并告诉帝女只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金钟(貌似“东皇钟”)里七天七夜后,就可以恢复回人形。可惜,后来帝女因为好奇而提前打开了金钟,令到盘瓠功亏一篑,脑袋还保留了狗头的形状。之后,盘瓠与帝女生有六男六女,成为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就是从这些地方流传起来的,多半也是一个“罗圈关系”,^_^)
在帝俊的那些后裔中,后稷播种百谷(因此被称作“农神”,可能是前面的大战让人们把“神农”教的方法忘了?)、叔均用牛耕地、番禺造舟修船、吉光制作木车、晏龙发明琴瑟(青帝伏羲好像也做了一个“琴”,而且威力还不小,乃是“上古十大神器”之一。黑帝颛顼一家,好像也很善于弹琴弄瑟的,不知和晏龙这个又没有关系?或许琴瑟的弦数不同吧,或者那些“上古神器“都被打仗打坏了)、义均教会人们百种技巧,还有八个不知名的“神裔”教人唱歌跳舞…
此后的传说中,不知人们对“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还是“帝”的实际意义更为实在,“天帝”很少出现了,“人帝”更为普遍。先是“帝尧陶唐氏”接管了人间的大权,而后“尧”禅位给“帝舜有虞氏”,舜让位给禹,禹建立了大同王土的夏王朝;而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再后,周灭商,诸神归位,天下分封(请参阅《封神演义》),进入诸侯割据时代。周平王之后,王室权柄渐弱,王霸迭起,诸侯争霸,进入战乱频频的春秋、战国时代。而后,秦王嬴政以武力灭了诸国,建立统一的大秦王朝,中国历史便进入皇帝专权的人治时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