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5、突厥偷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业十一年(公元六一五年)八月,炀帝于晋阳宫度完盛暑,因天气转凉,心念一转,又思赏玩草原秋色,于是传旨起驾北巡。
八月的草原,虽已西风猎猎,草叶枯黄近半,但大草原远远近近黄绿相间,劲风一吹,起伏有序,有如大海波涛轻荡,放眼前望,远无边际,虽无春季之万紫千红,倒也别有一番光景,一种情趣,令人大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之感。炀帝一时兴起,旨令随行妃嫔美人悉数下车,尽情欣赏大自然美色。众美人领旨,无不兴高采烈,为了博得炀帝欢心,有如众星捧月,挖空心思,搔首弄姿,各显神通,极尽各自看家本领,载歌载舞,娇呼嬉闹,簇拥于炀帝身周。炀帝不断转头环顾众美,见她们一个个姿态各异,于四周草丛间飘然欢叫,浑如大群仙女临凡,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有此一切催化,炀帝不由诗兴大发,清清嗓子,正待吟诗诵句,一展诗才,却有探马传来急报:突厥始毕可汗亲率十万铁骑,阴谋袭击皇上。
突厥兴起于准噶尔盆地以北,后迁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北山,因不堪忍受当地柔然族欺压,又转迁金山(今阿尔秦山)南麓,以锻铁为业,仍未摆脱柔然人残酷奴役,被人们称为“锻奴”。西魏废帝元年(公元五五二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族人,一举击败柔然统治者,自此,以狼为图腾,树起大纛(俗称“狼头纛”),建立突厥汗国,自号伊利可汗,从而使突厥人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屈辱处境。阿史那土门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能双手力分斗牛,自信天下无敌,因突厥汗国的成功建立,也使他更加有了称霸一方的雄心,愈为崇尚武力。在他的统率下,突厥人东征西讨,征服四周众多部族,占据了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抵漠北,北达北海(贝尔加湖),纵横数千里广阔地土,后因内部纠纷,分裂为东、西二突厥。西突厥素与中土交好,常遣使者互通往来,或通商交换货物。东突厥却长期与朝廷为敌,不时发兵骚扰边境,劫夺边关百姓人口财物,长期以来,堪称朝廷心腹大患。文帝时,国家一统,国力空前强盛,为了消除边患,曾以和亲的方式,将皇室公主下嫁大汗,使东突厥一度臣服。文帝去世后,始毕可汗见炀帝一味倒行逆施,将上好一个国家搅扰得鸡犬不宁,断定大隋江山无须多久便将土崩瓦解,野心再度膨胀,屡思侵犯中原,得此良机,正可发兵一举将炀帝生擒,进而以他为人质,勒逼中土军民臣服。
此前,炀帝虽也多番率军出征,表面上看,也算是纵横天下,身经百战。其实,是时凡事有人代为操心,他本人但须于大帐内、帅堂上装模作样发号施令即可,此刻突然遭遇危险,无疑便成为一位十足的外行,加之车队文官女眷众多,愈为累赘,因此,突厥大队远远不见踪影,便先慌了手脚,未知该如何应付。内史侍郎萧瑀(萧皇后之弟)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目睹此情,赶忙上前跪奏:“此处距雁门关(今山西代县)未远,陛下理宜就近入该城暂避,待后视情复定行止未迟!”
炀帝正无从设法,经萧瑀提醒,恰如落水者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二话不说,率领身边那支庞大却没有多少战斗力的车队,慌慌张张逃往雁门关。事情也危险至极,车驾刚刚入关,突厥铁骑便尾追至城下,迅速将全城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进一步探明突厥虚实,更为安定人心,萧瑀未待炀帝一口气喘匀,便奏请他亲上城楼察看敌情,以便确定相应对策。炀帝本来已成惊弓之鸟,虽然暂时有了避难之所,心情却一刻也无法感到轻松,委实不想轻易抛头露面冒此风险,但大敌当今,身为一国之主,想推又无法找到借口,无奈之下,只得壮起胆子,在百官簇拥下,缓缓爬上城楼,勉强抬眼朝城下观望。未料,炀帝这一望,便望了个心惊肉跳——城外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四处人头攒动,战马嘶鸣,全是突厥铁骑,那气势,大有将城头一举踏平之意!炀帝内心一慌,再也顾不得自己一张老脸皮,双手抱住紧随在身边的小儿子赵王杨杲,大声痛哭起来。众官目睹一切,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沉默良久,不知谁领先开口,众人方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言,不过,各人的看法颇不一致,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请求遴选城内精骑,护卫炀帝突围。但是,他的话方出口,便遭到纳言苏威的坚决反对。苏威以为,以城内有限的数千兵马,想成功地从十余万突厥铁骑包围圈中突出,进而顺利摆脱追击,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因此提议死守待援,方称上策。民部尚书樊子盖也很赞成苏威的看法,同时剖析,以往国内劳役与国外战事过于频繁,军民百姓大多心怀怨望,值此非常时刻,请求炀帝火速下旨,承诺日后永远停伐高丽,重赏守城将士,借以安定人心,鼓舞士气,方为可行之计。雁门郡守崔元贤进而提议,雁门是边境小城,城内兵微将寡,储粮不多,突然增添许多人口,粮草定难持久,即使士气再高,也不可能久守,眼下惟一可取之策,当趁夜深突厥兵熟睡之际,令人突围,前往并州,征调李渊火速率军来援,或可解此危难。
炀帝尽管一生从未有过纳谏的习惯,且不说众官的话还大多还说得很刺耳,使他一听便气得想杀人,但眼下危急关头,心胸只能变得宽容大度了。于是,他不仅没有生气,相反还耐心地综合众人提议,并即时付诸实施,当场下旨,向全城将士作出永远停伐高丽的决定,其后又郑重承诺,凡此回守城有功将士,但待事态平息后,一律官升三级,同时旨令崔元贤简选百名精骑,连夜出城,前往并州搬取援军。圣旨一出,众将士果然欢呼雀跃,纷纷发誓要与皇上同生死,与雁门共存亡。崔元贤身负重责,更是不敢怠慢,领旨后来到军营,精挑细选,选出一百名敢死善战的精壮骑兵,一百匹好马,二更时分备好饭菜草料,人马饱餐一顿后,三更出城,人含枚,马摘铃,利用自己久驻雁门,熟悉地形的优势,一声不响,悄然穿梭于突厥各营间,一鼓作气,往并州方向破围而去。
始毕可汗兵力数十倍于隋军,料定炀帝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飞,防备便不是很严。隋军突然出城,突厥兵大多还沉睡于梦中,惊醒后,一时弄不清隋军意图,一个个迷迷糊糊追出营来,崔元贤百名骑兵早已去得远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