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停尸风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四、停尸风俗
单氏回到家,趴在婆婆屋里哭个没完,婆婆问清了情况,立刻大哭起来:“儿啊!儿啊!你怎么抛下老妈幼妻走了呢?这日子咱可怎么过!”只哭得死去活来。这时,单氏倒成了唯一能劝说婆母的人,她说:“妈,你别哭,不是还有我伺候你老人家么!他本就是个不愿着家的人,就算不出去,也帮不了咱多少忙,况且,他到关外去发财,过个三年五载就发财回来了,到那时,咱这份穷日子也就不再穷了,她都是为了这个家豪才走的,只是时间长一点儿罢了!妈,你得想开点儿!”
谁想母亲想儿的那份心肠,比起儿想母亲要多出千万倍,俗话说:“娘想儿,如道儿长,儿想娘,仅筷儿长。”母亲盼儿想儿,想得迷糊起来,常在街上把别人错认成她的狗剩子,弄得人家既不高兴,又可怜她。仅半年工夫,就不吃不喝,慢慢起不来床了。
周玉藩、大壮等跑前跑后,请先生、搬大夫,帮助单氏伺候老人,可是,没用。

那一天黑夜,周大壮睡得正香,就听有人敲门,起床开门一看,黑影中间一女人“扑通”跪在面前磕起头来。那女人叫了声“大壮爷”就哭,大壮吓了一跳,就说:“狗剩家……”单氏哭道:“俺妈……她……过去了!”大壮忙把她扶起来:“你先回去,我马上就叫人去……”
周大壮连夜砸了好几家的门,传递了这个不幸的消息,然后,匆忙地来到丧主家。
那是一座海擎式的三间北屋,死者躺在东边那张靠墙的床上,她头发蓬乱,面色蜡黄。
大壮摸了摸她的头说:“趁热乎,得先穿衣裳。”这时,助忙的人陆续赶到,周连福、周金钟等人都来了。季氏听了动静也赶过来,一会儿工夫屋里偎满了人。
那季氏虽然在家耍横,但遇到村里的人家死了女人,她却是上得沏向,从没有惧怕死尸或是嫌脏嗔累的心思。她咋呼来几个妇女,烧了热水,端到床前,把死者的衣服剥光了,把毛巾蘸了热水,给她满身上擦了一遍,然后,用木梳给她梳了头。边忙和边唸曰:“洗了身……多儿孙……梳了头……见了阎王不犯愁……”
梳洗完了,向单氏要来了事先做好的寿衣,先给死者穿了棉裤,然后,她用一根布带子挽了个套儿,非常娴熟的把一端套住死者的脖子,把另一端套住自己的脖子,她跪在死者的两腿间呈半亲吻状,她俩手撑着床慢慢起身,那死者就被慢慢吊坐起来,死者这一坐起来,穿上身的衣服就容易了。
单氏递给她一件红小袄,她很耐心地说:“别,还能一件件的穿啊?你先穿上,再套上一件,最后套外头的,全套好了,我给她一下子就穿上了。”那单氏边哭着,边把寿衣一件件套穿上,复又脱下递给季氏,季氏先给死者穿一根胳膊袖子,可是待穿第二根时,却怎么也穿不上,穿够多时,总没穿上,渐渐的,那胳膊僵硬起来。

季氏累得直冒汗。她冲死者说:“我的孙媳妇哇,你还想你那不孝顺的儿子来呀?他在关外发财,来不了了,听话吧,咹!快穿上!”又穿了一会儿,还是穿不上,那胳膊肘怎么也蜷不过来。季氏又说:“孙媳妇哇!儿子不来,不是媳妇在么?你别等他了!”转脸朝单氏说:“快!给你妈磕头!”单氏跪在地上哭道:“妈呀……我的妈呀……你儿不在家,不是还有我么?你别难为范奶奶了我给你顶灵摔瓦还不也一样?”她一面磕头,一面哭诉。果然,那胳膊变得软和起来,季氏趁机一蜷弄,就把胳膊伸进袖里。
男人们已把中间的大桌子挪到门外去,空出门口一大块地方安放了停尸床子,季氏指挥人把死尸抬上去。周连福忙让人找来一根秫秸,又让站在一根高凳子上,用手把秫秸摁在屋梁上,另一只手持菜刀把秫秸砍断,表示“屋梁已断,灵魂过梁无阻”之意。继而,才把死尸架到停尸床上。
这时,大壮已安排人捞了“倒头饭”,烙了“打狗饼子”。那“倒头饭”是小米糗成的半熟米饭,盛在一只黑碗里,盛得很满很满,上面冒出尖儿来,把一双筷子倾斜着插在倒头饭上,筷子上穿了一串谷糠团成的如“桃酥”形状的“打狗饼子”,以备灵魂过关时,喂狗防咬之用。倒头饭放在了死者前面的方杌子上,杌子上烧起了香,供了几个果碟,季氏又用一张火纸叠成方形,捂在死者的嘴上,那张蜡黄的脸便被盖过大半。
周连福叫过大壮和其他几个男人说:“尸已经停好了,得赶紧烧邪仙。”有人拿了干草,走到胡同口的街中心,把干草竖在那里。连福引了单氏去烧邪仙。单氏身穿孝衣,两手各抓一把小米,弯着腰哭着,边哭边撒,来到街上。街上的干草已被人点燃,火苗烧得正旺,照亮着大街和夜空。连福引单氏哭着从右向左绕了一圈,对她说:“你是身兼双职,得反绕一圈,才引她哭着回到灵前。
这时,大壮已用秫秸夹了几张火纸,插在大门口。并让人剪了长方形白纸条,分别贴在每个门的门扇门楣和门框上。贴完了,天已经亮了。然后吩咐人在院里扎了个临时的秫秸灵棚,一阵忙和。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