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回 层层围困江石镇 声东击西运公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是走亲访友的大好时机。
几乎只要望人户(定婚)的年轻小伙都穿戴整齐的背着腊肉、糖、酒等人亲,翻山越岭去给老仗、老仗母及未婚妻一家拜年。新婚夫妇则加上鸡鸭等物品,每人都背上一背,去拜见父母双亲大人。当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未婚男子,还是已婚夫妇都必须先给媒人送礼,要不然媒人会说你过河拆桥,想方设法“做实”你的。
当然年纪大一点或没有老仗人的,就只有去给老祖宗烧钱化纸——拜年。
前天,郑大毛看了一阵子除夕联欢会后,感觉到节目的确非常精彩,很想把节目的“锅巴”都抠了再走,但无奈的是自己老母亲上次被土匪殴打成了脑震荡,医了几天,终于无回天之力,于一个月前升天了,前天正好是第四十九天,应该是烧“毕柒”,又恰蓬除夕,就想一起两锅灶,也好送她老人家走好最后一程。
郑大毛一家便开始张罗大年年夜饭。他准备好这些七杂八杂的东西,提着火炮刚刚走到大门口,刚好“点燃”了几团火炮,就要开始“火中化帛”仪式时,顷刻间从团凼河、狗咬山和蒿枝堡方向几乎传来了“啪啪、咔嘣”的声音,而且一阵紧似一阵。并且这声音根本不像放火炮的声音,那来这么大威力的火炮呀!该不会是解放军用**来庆祝新年吧!郑大毛放下手里的东西想跑到天楼上,一看,顿时使他三魂吓脱了两魂,整个江石街上到处是九路军在晃动。
好在自己土生土长,几下就跑过去投入战斗,半夜才回到家里,这样一来,前天自己就没有给母亲烧成毕柒了。
郑大毛想到今天应该到鬼王山脚下的母亲坟头上去祭祀一下老母亲的忘魂,补上‘毕柒’这一课。
郑大毛跪在母亲坟前,点燃一对烛、三支香、一百二十树长钱和几百合“伏包”,不断的将鸡、鸭、鱼、猪肉食、瓜果点心、烟酒之类东西向“仙逝”老孺人孝敬,火中化帛!
回想起往年,自己打长工都是在地主家过年。看到富人家摆上案桌的,除了鸡、鸭、鱼、肉食、瓜果点心、名烟美酒之类应有尽有之外,还在香盒前摆满供俸祖先和神灵用的香、烛、钱纸、火炮之类的物件。每到腊月二十后乡绅土财们就轮流请客,能在年三十晚请到有钱有势的人到自家过年,那就很有面子了。每当看到这些,郑大毛就感觉人世间太不公平,我们穷人家即使平时省吃俭用,到了大年之夜连供俸祖宗和神灵的东西都没有,更何况人人都有个年呀,祖宗和神灵能得罪吗?要使穷人都能像富人一样既有老祖宗吃的好东西、又有活人过年吃的好东西,那该有多好啊!
今年解放军来了,开仓济贫,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母亲却永远离我而去了,没能过上这个好年岁了,她可是穷了一辈子,可以说没能过上一个像样的年。
阴阳仅隔着一张纸,母亲你就好好安息吧,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郑大毛转身放眼望去,整个鬼王山脚下,不,是整个肉眼能看到江石坝子上到处都是一片浓烟滚滚,“砰、砰”“轰、轰”“啪、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全是上坟放火炮的声音。但仔细一辨析,又好象不仅仅是放火炮的声音,好象夹杂着枪炮声。
郑大毛忽然一阵激灵,如果九路军趁浑水摸鱼,那就很危险了。也不晓得石区长他们准备得怎样了,我得马上回去把看到的情况向他们汇报。
郑大毛没猜错,的确九路军正朝江石集镇蠢蠢欲动,先期到达这里的九路军士兵正时不时朝着镇里打冷枪,以试探解放军的动静。
并且集结到江石四围的九路军有数千人之多。
这次王文武吸取了上几次的教训,尽管人多势众,但他却并不急于开战。他反复想来想去,加之彭文化的点拨,认为:前几次之所以失败告终,主要是由于兵力分散之故。所以为今之计,就是先将解放军铁桶般围起来,围你个水泄不通。从目前的形势分析,解放军川西战事吃紧,难以有援兵支援,我不相信你石精忠会遁土跑掉,哼!就是神仙都救不了你。那样也许敬志谦的那些东西很可能就是我王某人的了。
不过,一说起这个猫胡子,王文武简直就头痛,这个人真她妈的私心杂念太重。你不就是在江石收刮了一批财宝吧,你把图纸交出来取出财宝用作军饷,事后连本带息还你不就行了吗?哦,我心中有计了。
不一会彭文化、敬志谦两人一前一后的来了司令部。
彭文化打了个哈哈,学着京剧唱腔:“各路诸侯嘛齐聚江石镇,叫他那个石精忠嘛插翅难飞。好,书归正传,现在人是集结拢来了,就是看这个仗如何打的问题了,我想先听听各位高见。
王文武用深遂的目光看敬志谦说道:“敬副总司令,你先谈谈如何?”
敬志谦习惯性的理了理胡子说道:“依我之见,为今之计,宜采取围而不打,通过长期围困,困死、饿死解放军为上策,当然具体方案还是由彭将军、王司令你们定夺”
彭文化又问王文武道:“王兄你的意见如何?”
王文武说道:“我完全赞同敬副司令的作战思路,其理由我就不累述了。不过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如果敌我双方长期僵持下去,对我们未必就有利。说穿了我们的军需供给从那里来?食物还可以从老百姓那里‘借’,而枪支弹药老百姓那里‘借’不到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恐怕只有靠敬副总司令了。”
自来聪明透顶的敬志谦当然知道王文武话中有话,于是干脆来个反守为攻,装着很诚恳的样子说道:“哎呀,你不就说的是社会上传闻我在老家地窖里藏着一些武器和金银财宝,是这件事吗?我正要向你们汇报这个问题呢!当时,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此事是由儿子敬世杰和女婿安训成经办的,现在他们一人阵亡、一人到国外留学,其实我也很想找到这些东西用于**救国呀,但无能为力哟。”
见敬志谦说得滴水不漏,王文武眼睛一瞪正待发作,彭文化急忙出来打圆场道:“这个问题往后慢慢再议,我的想法是:要想拿下江石,应采取口袋战术,将整个江石团团围住,不让里面的人出来,也不让外界的人进去,让江石成为一潭死水,让石精忠和他的同志在这里慢性挥发。各位听令:郭财禄、吴宏图指挥所属部队,沿旧城坝、贾角山、团凼河下游一带设防;柳书珍率所属部队到华耳山、曾家院子一线设防;安桂林、伍尽诚部,沿川湘公路西段和团凼河上游设防。各路人马要互相配合成崎角之势,逐渐缩小包围圈,每天从外面向里面推进,层层扎牢包围圈。各位一定要有全局观点,听候总部命令,等待时机成熟采取统一行动。如有违者军法从事,休怪我无情。”
黄佰万正想报仇解放军夺子之仇,然而特派员却没安排差事,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正待请战,彭文化走了过来,握住黄百万的手说道:“黄团总你是党国的忠臣良将,这我当然知道,蒋专员还特地提到过你呢?你的作战任务待会我要还作专门安排呢!”
这一下,早已让黄百万激动得老泪纵横。
彭文化又示意王文武、敬志谦来到跟前,然后轻声的对二人说道:“总指挥部直属部队驻扎在鬼王山脚下川湘公路路口旁的山头上,这里既可俯瞰江石镇内动静又可以看清浮陵、乌龙方向的风吹草动,还可以监督各路人马的战斗情况。”
等各路人马离去之后,彭文化又与王文武单独商谈起了“军机大事”。
江石区政府灯火通明,石精兵忠他们又是连续几个夜晚没睡觉了,里里外外的大小事情使他们忙得够呛!他们知道,更激烈、更艰险的战斗可能就在眼前。于是各个哨卡的指战员都紧紧盯着四面八方敌人的一举一动。
天刚蒙蒙亮,正在指战员阴阳难分之时,一阵马蹄声脆,打破了寂静,朝着江石区政府方向飞奔而来。这一下,顿时让指战员疲倦顿消,睡意全无。
值班班长立即问道:“梅垭的梅子树全都开花了?”
马背上的人立即答道:“没全开,路边开了8颗,还有9颗没开。”
值班班长又问道:“团凼河的水涨了吗?”
马背上的人又答道:“团凼河的水没涨,大铺子的米价涨到了2块8角。”
值班班长立即说道:“哦,真的是戚排长回来了,快让他们进来。”
这时从里面传来石精忠洪亮的嗓音:“俺就知道你这个戚天华有过五关的气慨,你快说说一路上的情况和上级有什么指示吧!”
戚天华喝完开水,抹了抹嘴巴说道:“我这次到县里来去都很匆忙,南江全县的形势都比较严峻,各区乡都遭受了土匪的暴动,一些区乡已被土匪包围了好多天了。”接着戚天华取出一个信封说道:“这是上级首长的给石书记区长和陈副书记的亲笔信,全县土匪暴动的情况和县军管会首长的指示精神都在里面。首长们也很急呀......”
最后戚天华从一个包里一一取出物件说道:“这是上级首长给我们配备的最先进的发报机,首长们说金佛地区地形复杂,有了这东西方便多了!”
石精忠接过话头、指着500分之一的军用地图说道:“同志们,首长们真是决胜千里之外啊!从首长们的指示知道:这几天仅仅是九路军‘南北夹击’和‘东西对进’计划在南江全境拉开了序幕,不仅仅是俺们江石区遭遇了战斗,而且是南江县境内的反动势力都在最近几天动手了,只不过九路军特别“亲睐”俺们这里吧了。有关情报显示:目前已有数千九路军向江石集结,估计在近日内将完成对江石的合围,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从四面八方对江石进行合围,将俺们困在这里、消灭在这里。上级传递给俺们的最新情报表明:西南**救**司令部还应王文武的请求,派遣了中统特务头子彭文化为南江**救**新的特派员,督办南江县内的**救国事宜,充实了武器弹药,来头不小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免战牌”高悬,每个人必须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要做到人在岗位在。”

陈文礼讲道:“为此,上级要求我们要充分依靠党政军干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顶住敌人的猖狂进攻,誓死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要严防死守,不让敌人踏进江石镇半步。要重点保护好区政府及狗咬山、旧城坝、曾家祠堂、蒿枝堡几坐粮库,同时将临时粮库挖断山的公粮抢及时运到区里。当然,武器弹药库和团凼河上的桥梁,川湘公路都是我们保护的重点对象。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要作长期坚守的打算,只要我们坚守10天半月,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来个内外夹攻,何愁匪患不除。现在各排、中队要抓紧时间,趁敌人包围圈尚未合龙时,对进入江石的出入路口进行全面检查,特别要仔细检查人员配置、武器配备及地雷炸弹的埋设情况。”
陈文礼接着讲道:“对,石书记说得好,政工人员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服从区政府的统一指挥。另外,要向群众讲明,鉴于今年情况特殊,走亲访友、拜年上坟等活动都一律取消,不能擅自出入。”
那天,彭文化与王文武单独商谈军机大事,是因为王文武当“阴吹”向彭文化密告:柴秀美和李光林有背叛党国、通共降共之嫌,敬志谦又负有袒护彭文化、柴秀美的责任,因此………
听了王文武的密告,彭文化未置可否。他知道对这三个人都不能操之过急。柴秀美是**堂堂正正的特派员,在上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王全德那种不知轻重缓急的毛头小伙子才敢软禁她,况且我与她还有………,李光林嘛也是知根知底的人,按说不会与**有多大的瓜葛啊!当然王文武说敬志谦的坏话,那是因为他们一个想得到那笔巨额宝藏,一个又藏得太深,不肯走漏半点风声。只有保持几方面力量的平衡,才会左右逢源,所以对这几个人都采用安抚的办法,当然对一些重大机密就不得不对他们保密了,这叫做有备无患。
彭文化、王文武原本认为只要从作战方案的制定到实施都把柴秀美和李光林排除在外,那么作战方案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得到实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仍然是奈何不了解放军。彭文化想,这明显就不是李光林、柴秀美的问题了吧!
就这样僵持着,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
几天来,九路军组织了四五次冲锋,眼看着就要进入镇里,又被解放军的地雷炸得人仰马翻。这也怪呀,只要地雷声响起后,大炮又象长了眼睛一样在九路军人群密集区域开花,这一下那个还敢往前冲啊!更脑火的是,有一回一枚炮弹还不偏不倚的击中了司令部,差点把司令部的人都“报销”了。
正在这时,王文武满面喜色的进来说道:“特派员,据可靠情报,南江城里解放军的粮食已经接不上了,很可能在最近一二天他们要把江石镇内的粮草运送到县城里,这可是天赐良机呀!”
彭文化问道:“情报来源于何处,可靠吗?”
敬志谦前脚刚迈进门槛就接过话头说道:“当然可靠,是从镇里悄悄跑出来的二流子余木子亲口对我讲的,他说他提供情报的目的,就是为了换两升米回去救一家老小的命。另外一些老百姓都证实了,江石的解放军要送粮到南江。”
彭文化说道:“那我们就见一见余木子的吧!”
听了余木子的叙述,通过综合分析,王文武和敬志谦均认为情报还比较真实。
王文武问道:“我的意思是给余木子一架斗米,让他继续为我们服务,行吗?”
彭文化勉强的点了一下头说道:“那你们就斟酌着办吧!不过要多注意一下团凼河上游特别是江石到南江段川湘公路的防范。我有要事要短暂的离开几天,你们必须记住,不能将团凼河下游的部队全部撤走,现在就抓紧部署吧!”
彭文化想,我还要抽空时间回一趟老家呢,老婆孩子可能刚好才回家呢,家里还有大摊子事需要我回去拿主张呢。先把老父、老母、哥哥嫂嫂、堂客娃儿安顿好了才放心呢,必须多留条后路才是上策哟!况且如果单纯依靠九路军还不一定就有把握呢,我不在这里你几爷子打输打赢不关老子的事,我可以说得脱走着得脱。到时候我教训你们起来,你们敢说是我彭某人的主张?
话说从农历10月初六解放军进镇算起,江石镇就一直处于九路军的包围之中,军需物资的确有些接济不上了,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几天来九路军将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指战员们已经有好几天没填饱肚子了,尽管敌人没打进镇里,但镇里的人想从里面出去还是很难的。而镇里的三坐粮库里——蒿枝堡、狗咬山和旧旧城坝的粮食一颗也不能动呀,那是支援前线的“救命粮”啊!
石精忠、陈文礼等人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只有来个声西击东,传出我军要向南江城运送公粮的情报,才能连夜把团凼下游挖断山粮库的粮食运到镇里。
现在余木子已经把‘假情报’送出去了,只要把团凼河下流的敌人调到上游来,我们今晚行动就会取得成功。
挖断山粮库位于挖断山脚下的大河边。团凼河流经这里水流平缓、水量大增,这里四面环水,相当于一个岛屿,加之又是当地大地主马银山苦心经营了几十后的土围子,碉堡十分坚固,的确是易守难攻。尽管敌人攻击了好几次均没有得逞,但只有十几个人把守这个孤立据点,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况且镇里急需粮食。
这里之所以叫挖断山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据说这里本来只是三面环水的“半岛”,马银山在这里居住后,不但家业兴盛,儿孙也在外面当官做事。后来一个重量级风水先生—“观天师”从金佛山系追踪“龙脉”来到这里,在集镇上边走边“哎”的哀叹一声:“这里真是个好风水呀,不过如果把房子后面那山从后面挖断、把前面的竹林砍掉就好了,说不定那时子孙后代会出军长、司令呢!”这话让迷信发财思想严重的马银山听到了,他心想:我正愁发财慢了,你小子口风不紧,这不是白白给了我发财的机会吗?于是他就组织人力挖了几年时间才将这里挖通了。
传说山是被马银山挖是挖断了,可流了几个月的“血水”,门前的竹林是被砍伐了,但每节竹子里的“将军泥人”也就毁灭了,当然后来马银山的家凑巧也败了,同时出现了一串的变故,几个在外面当官的儿子先后被降职、绑缥甚至暗杀了,他自己也“老”死了。
这本来纯属巧合罢了,但人们都说马银山怎么能挖断山呢?这不是自己挖断了自己的龙脉、挖断自己的银山吗?
马银山挖断风水龙脉成为笑谈,挖断山由此而得名。
不过好在马银山还是为人民政府留下了这坐坚固耐用的粮库。
天刚黑尽,在通往挖断山的山涧小路上,尽管走着上百人的队伍,但却毫无声息,几个穿着新草鞋传来“嚓、嚓、嚓”的细小声音,听起来仿佛就象风吹树枝发出的声音一样,这使得空旷的山野显得更加寂静。
他们就是由石精忠亲自带队的解放军运粮队伍。他们的任务是争取在天亮前把挖断山粮库的10万斤公粮运到江石。
尽管月初的夜晚到处是一片漆黑,但是解放军的运粮队伍仍然象长有“夜眼”一样,悄无声息的绕过九路军的包围圈,顺利的进入粮库内,点起马灯,打包装粮。由于人多势众,不到两个小时,整整10万余斤稻谷就包装完毕,等待出发。
石精忠登高一步,浓眉大眼扫视了一下运粮队伍,声音低沉而威严的讲道:“由于今晚没有月亮,不到必要时又不能打灯笼火把,这的确给俺们的运粮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同时好是一个有利条件,敌人还在南江路口等俺们去钻他们的口袋呢!这就给俺们留下了充裕的时间,但俺们还是要尽量小心在意,沉着应战,一晚到亮10公里来回,该没问题吧!30个武装人员分散在运粮队伍的前后和中间,首尾呼应,以防万一遭遇敌人。就这样,出发!”
一切都按计划的进行,不知不觉中运粮队伍便走过密林,翻越贾角山凹口,江石集镇已朦胧的展现在人们视野里,只要渡过前面的团凼河,不出20分钟就回到区政府。
就在运粮队伍大部分渡过团凼河的当儿,从团凼河上游传来了一阵阵激烈的枪声。
这一下让石精忠大吃一惊,难道我们声东击西的意图被九路军发现了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