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四章 我爱高岭茶(第五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
许久没有见到徐德生了,一是我忙于搞这个有机茶园,二来是听说徐德生所在的县名优茶开发公司正在改制,所以也没有打电话给他。记得和他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在高德标下台后,应高德标的要求,他不参与承包茶苗扦插项目,临时我做通了唐松的工作,由唐松顶替高德标,徐德生来变更了合同。这以后听其他干部讲,徐德生来过几次,为扦插母田的管理,他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现在扦插母田已是准备就绪,只欠扦插了。也不知他的公司改制到什么程度了?
我打通了徐德生的电话:“徐经理,你好,最近忙吧?好久不见,不知你公司改制的事可忙完了?”“张书记,难得你挂念,这边不是一下子的事,我正要打电话给你,眼看季节在即,我们什么时候见个面,先联系一下品种,然后就实施。”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很着急。我说:“这几天我都有空,就看你时间了。”“我看我们明天就去舒城县五一六茶场,那里还有不少扦插母苗,要趁早预订,再过就没有了。”我同意了他的意见,挂完电话,我找来唐松,让他联络包一部车,明天两委同志都去看看。
安排完这一切,我泡上一杯茶,坐在办公室里翻起了近期的报纸。已经有好长时间忙得未看报纸了,桌子上已是厚厚的一大摞。我翻开《现代农村报》,头版一幅大红字标题写着“天价茶叶”的字样,我仔细地读下去。今年4月18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了一场拍卖会,被拍卖的100克新茶:杭州龙井御茶,最终,以145600元的天价落槌成交。这二两茶叶,是从当年乾隆在杭州狮子山下胡公庙前钦点的18棵“御茶”树上采下来的。据当年乾隆饮此茶时的描述:碗若白玉、嫩叶雀舌、色泽墨绿、碧液幽香。就在“龙井御茶”拍卖的5天前,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也拍了一次茶叶,这回的焦点是20克当年贡茶——武夷茶王“大红袍”,这20克大红袍是从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棵母树上摘下来的。最终以19.8万成交,也就是说每公斤高达1000万。对于这类“贵族”茶叶,作为普通小市民,可能如我一样,只能想一想,或者感叹一番,最多也就是到武夷山旅游的时候,在导游的指引下,遥赏九龙巢峭壁下这三株茶树的风姿―――
我们高岭也有名茶呀。高沟片有“登极崖”,岭头片有“岭尖”,都是海拔在九百米处,常年云雾缭绕,尤其是“登极崖”,山高崖陡,经过一段狭窄陡峭的山路,上面是豁然开朗,有一大片林场和茶园。清代一位大学士上得山来,感叹道:“真乃登峰而造极也”,“登极崖”故此得名。上面的茶园和林场还是五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种植的,林木苍天,粗的有怀抱大小,只是无法运下山去,如果是人力扛下山,树木的价钱抵不上工资。茶园因为山高路远,无法管理,早年就分到农户家里了。这一片茶园不施肥料,完全是纯天然茶,产量自然就小得多,“物以稀为贵”,价钱自然很高,名气也就很大。和平县有位诗人有诗称赞这茶:“品茗遍天下,奇葩数小花;根植高山巅,叶抽智慧芽;甘味云高岭,汁香多文化。来客沏一壶,卧中谈天下。”我有时兴致高涨,也赋一诗:“和平小茶茶,茗香传天下。如今大开发,要把市场拿。包装要精致,质量夺奇葩。注重古文化,宣传全面抓。”不过我这不算诗,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打油诗吧。
舒城县五一六茶场是高山打鼓,闻名百里。这也是普通的一个茶场,与其他的茶场没有什么两样,但伟大的领袖**他老人家来过这里,这里就闻名中外了。**亲自到林场地头,和林场工人拉家常,并说了那句在新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值得一书的名言:“今后山坡上要多多种茶。”当我们车子驶进林场的时候,远远望见大幅的标语,是用铁牌做的,镶在半山腰:“**视察过的地方欢迎你”,白底红字,十分醒目。

林场的场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泡上当地林场的茶,一想到**他老人家可能也喝过这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茶水的味道也很妙了。我们说明了来意,场长带我们去山上,来到一株老茶树前,他指着这棵茶树说:“这棵茶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这个林场的茶树之母,它的品质十分好,也是中国农业部钦定的十大名牌茶叶品种之一——舒茶早。它的特点就是季节早,味道醇,产量高,曾经获得世界茶叶博览会银奖。”“我们就是慕名而来呀,还请你多关照的。”我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支烟,场长接过烟,点燃了,吐了一个烟圈,慢悠悠地说:“好说,好说,我给你们优惠一点。徐德生同志也是我老朋友了,这件事是他牵头,又是他承包经营,我不照顾他也不答应的。”徐德生插话了:“多谢老场长给面子,我是感激不尽。今天就这样说定了,我要二十万株母株,要不要先付订金?”老场长笑了笑,说:“我还不相信你们,如果你们带钱了,就先付3000元钱吧,付一小半是个意思。”最后我们和场长商定三天后来拉茶树枝。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我和徐德生包了一辆三轮车,前去五一六茶场。一路上破三轮发出轰鸣的噪声,简直要把我的耳膜震破。我们花了近两个小时,才赶到,林场已经切割了不少茶树枝,等着我们来拉。我们装上茶树枝,结清了帐目,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家里面正等着扦插呢。
回来的时候,张鹏和唐松已在村口迎接了,他们请了许多村妇在等着茶树枝来。这些村妇都自备剪刀,按照徐德生的指导,没着茶树枝斜剪下去,每棵剪枝上要有一两个叶片。张鹏和唐松负责给田地上浇一层水,让表层的土壤充分湿透。一些男同志往田里搬这些剪枝,还有的沾上生根剂,在田里插了起来。徐德生要求每亩密植20至24万株。经过两天多的辛勤劳动,整个扦插任务完成。徐德生两宿没合眼,他累得筋疲力尽,但他坚持要盖完薄膜再睡。这此薄膜是徐德生与唐松跑到合肥买的,合肥比和平便宜一些,质量也好些。买这些薄膜还有一件趣事呢,唐松对我讲,徐德生同志真是干事业的。我问他这话怎么讲?他说那天他和徐一起到合肥,买好东西已经12时多了,按常理,本应该在合肥吃点午饭,但徐说在合肥吃太贵,回家一人炒一碗饭得了。后来等车时,因一些司机要价高点,徐坚持不做,为了十来块钱,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乘上徐德生满意的车。回来已是3点多钟了,在一个小饭馆里炒了两碗炒饭,大家打发了事。要想干好事业,必须精打细算,看来我找徐德生算是找对人了。
盖完薄膜,上面再加上一层遮阳网,这件大事终于完成了,我长舒了一口气。但未来会是怎么样?这只是完成了一小步,今后的工作更艰巨,更复杂,风险也大,我心里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大把的钞票花下去了,我企盼这些苗儿争口气,一定要成活,长成茶苗,这是我寄予的希望,也是全村的希望。
茶啊,我对你除了爱,还是爱…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