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五章 山岭野趣话旅游(第一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高山乡是和平县的旅游胜地,境内有大小学士墓、鲁肃点将台、相府禅寺等人文景观,也有龙溪瀑布、樱花岩、不老松等自然景观,还有吕洞宾走过的神仙桥,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高山乡政府也提出把高山打造成和平县的后花园。而龙溪瀑布、不老松和仙人桥就在高岭村境内。
龙溪瀑布位于高岭村的深山密林之中,瀑布布流宽约7米,悬空垂挂三十余米,似白龙自天而降,又如银河倾泻而下,气势雄浑,其轰然之声数里外可闻。飞瀑落入崖下深潭,该潭谓之“龙溪”。潭中碧波激荡,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环,蔚为奇观。关于这龙溪瀑布,还有一段趣闻呢。“元和七年四月,舒州和平县有黄、青、白三龙各一,翼风雷自梅天陂起,约高二百尺,凡六里,降于浮塘坡。”(出《旧唐书●志第十七.五行》)大唐宪宗元和七年,即公元812年,在和平县城西郊那一片无名的山中,有两口深潭,其中一口叫梅天陂,另一口叫浮塘陂。它们相距六里。潭水碧绿,深不见底,当地人都说这两口潭有灵性。为什么说有灵性,他们谁都说不清楚。有的人说水深自然就有灵性了,但事实决非仅仅如此。直到大唐长庆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才由著名诗人刘禹锡道出其中奥妙。当时,刘在和平县附近为官,他经过实地勘察,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的,就是因为有龙缘故!在梅天陂生活着两只巨龙,一只黄的,一只白的,他们是一对夫妻。浮塘陂生活着一只单身的青龙。青龙嫉妒黄龙和白龙的幸福生活,战斗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但龙族的生存法则就是这样。空中雷声滚滚,风声四起,乌云在黄龙的咆哮中遮住了整个天空。黄龙的最后一爪,显然是致命的。青龙猛的从空中往下坠落,血从他的长长的伤口喷射出来,象雨一样落到梅天陂的周围。青龙死了,青龙的肉身被附近高山乡的乡民埋在那不知名的山下,他的骨头被交到刺史那儿。很多年后,黄龙和白龙还生活在梅天陂。青龙长眠的那座无名的山,附近的人都把它叫做龙眠山。北宋著名词人黄庭坚有诗为赞:“诸山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
龙溪瀑布还有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每每想起,让我十分的感伤。那也是唐朝年间,有一年大旱,眼看颗粒无收,百姓十分恐慌。人们的方法都想尽了,龙王爷就是不松口。当时和平境内的地方官是一个好官,他的名字叫白境主。白境主看到旱情,关注黎民百姓的生活,急得彻夜难眠。正在他长吁短叹之际,一位道人飘然而至,问他是否愿意作出牺牲,如果他愿意牺牲,就能救百姓。白境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道人告诉他在城西的高山乡中有一条龙溪瀑布,在瀑布的上游有一个大井,深不见底,据说直通东海。每年东海龙王都要来山中嬉戏,据我推算,就在明后天,如果你心诚,前去求雨,应该能够降雨。最后道长再三叮嘱白境主,要他只能燃一柱香,求一个点数。道长走后,白境主沐浴一般,穿上他最喜欢的白衣,只等天明前去山中求雨。

第二天一大早,依然是万里无云。白境主骑上白马,出发了。他策马穿过一道道山梁,最后来到龙溪瀑布前。他点燃香案,朝天祷告。第一柱香燃完了,天上现出了一丝云彩,白境主不放心,他想多为百姓求得甘霖,于是又燃了一柱香,这柱香点完,天上乌云翻滚;他又点了第三柱香,没等第三柱香燃完,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白境主赶忙骑上白马往回赶,但山洪咆哮而下,紧追在白马之后,最终白境主与白马一道被山洪吞没。和平人民得救了,人们感激白境主的善行,在他死亡的地方立了一座庙,人们称之为境主庙。1958年兴修水库的时候,在境主庙的地方修起了一座小型水库,就是今天的境主庙水库。
白境主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精神却永存。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白境主算是一个。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一生只为自己活着,是自私的人,另一种就是为别人活着。人们往往对第一种人嗤之以鼻,千百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歌颂第二种人。可是这第二种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家人而活的人,他们心里装的是自己的家庭,不论自己有多苦多累,只要家人平安、幸福,心里就满足了;还有一类就是为大伙而活的人,甚至是为集体、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为世界而活的人,这类人才是伟大的人,是中国的脊梁,是人类的脊梁。为家人而活,容易,很多人都是选择了这样的理念,甘作家人的脊梁;为大伙而活,不容易,选择这种理念的人必定要有坚强的信念,要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要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我要作脊梁,作家人的脊梁,也希望能够作更多人的脊梁。因为,我来到了这里,来到这个美丽故事的地方,来到了这个更需要我作出牺牲和努力的小山村。不知道感恩的人是很可悲的,我要作村人的脊梁,用自己的艰辛体味到做脊梁的幸福与满足。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