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风后巧施连环计黄帝恩威定大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三十二回风后巧施连环计黄帝恩威定大漠
且说黄帝与众将听了军师风后的一番高论,喜不自胜,众将官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军师请战。风后立即升帐传令:“力牧听令!命你带领士卒五百,于敌军必经之道扎营,待发现敌军之后,务必诱敌深入,切记勿与敌军交锋,待敌人将进入第一道防线之时,立即将士卒撤入两侧山谷,等敌人溃退之时,方可出兵掩杀,但允许少量敌军士卒步行逃出,而不许敌军首领大将活命。”这力牧喊了声:“得令!”立即出帐而去。
风后道:“大鸿听令!”大鸿应声而至:“命你带领士卒一千,在敌军进入之要道,开挖第一道防线之第一道陷马坑,两天内务必完成,不得有误!完成后将士卒埋伏于东方待命,听鼓声向敌人发起攻击。”这大鸿也说一声“得令!”,立即出帐而去。
风后道:“常先听命!”常先立即答道:“末将在!”风后道:“命你带领一千士卒开挖第一道防线之第二道陷马坑,务必在两天内完成,不得有误,完成后将士卒埋伏于西方,听鼓声向敌人发起攻击。”这常先说一声“得令!”也出帐而去。
风后道:“武定听命!”武定答:“末将在!”风后道:“命你带领一千士卒立即制作绊马索一百条,布置于陷马坑之后,士卒于东西两侧埋伏,听鼓声向敌人发起攻击。”这武定也道一声“得令”,出帐而去。
风后道:“秦騩听命!”秦騩道:“末将在!”“命你带领弓箭手一千,埋伏于绊马索之后密林,听鼓声向敌军发起攻击,务必将敌军头领和大将射杀,不得有误!”这秦騩也道一声“得令”,出帐而去。
那炎帝时的大将赤庚早就沉不住气了,眼见所有将官均已领命而去,心中十分不乐,他立即双手抱拳躬身,来到风后面前说道:“军师为何不公?此次与荤粥大战,为何不命末将出战?难道到了现在还不相信于某?”
风后十分和蔼地说:“将军此言差矣!将军乃忠勇之士,何有不相信之说?让将军留至最后,乃是有最为重要的任务交给将军,让你带领一千五百名士卒,留守中军,一是保护陛下之安全,另一重任是由你领司八十面蘷鼓和所有军乐号角,抵抗正面入侵之敌。”这赤庚一听此言,立即跪下叩头说道:“感谢陛下,感谢军师对末将厚爱,末将虽肝脑涂地也不足为报也,适才言语多有冒犯,还请陛下和军师恕罪。”
风后听了,立即离座将赤庚扶起,并说道:“将军何罪之有?将军忠义日月可鉴,陛下十分相信将军,请将军不必多虑。”黄帝也随之对赤庚说了些勉励之言,然后对风后道:“适才军师布阵,为何让力牧放走若干荤粥士卒,而不像对待蚩尤那样,全歼敌军?”风后道:“荤粥与蚩尤不同。那蚩尤侵我中原,其士卒不知杀害我多少中原百姓,每一名士卒可说是血债累累,即使臣想不杀死他们,我军将士也不会同意。而荤粥军队则是刚刚犯境,虽其头领有亡我之心,但其士卒均为普通百姓,且尚无血债可言,故可网开一面,以体现上天好生之德。但为了达到我北方边境长治久安,臣以为宜采用恩威并施之策。所谓恩,就是不滥杀无辜,只要荤粥人今后不与我为敌,不犯我边境,我们就让他们在大漠里面继续生活下去;所谓威,就是将这次犯我边境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使其族人知道我大军威力,今后不敢图谋犯我边境。至于放出部分荤粥士卒,也是让他们向其族人传递我大军威力的消息,其族人必将派出使者,求我不对其剿杀,而我则借机对其招抚。”风后的一番话,令黄帝和众人十分佩服。
这里不说风后调兵遣将,欲诛灭敌军,且说阿古康进犯涿鹿,还未认清敌军是谁,竟中了埋伏,不曾交兵,却损兵五百,并且失了一员大将,心中那个懊恼无法形容,他带领败兵,一气跑出四十五里,这才回过头来,发现后面没有追兵,于是就选择了一块水草丰美之地安营扎寨。
诸事完毕,阿古康升帐议事,众将官也与阿古康一样垂头丧气,阿谀能见此情况,立即劝慰道:“大王和将军不必懊恼,自古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只要打仗,就有胜有败,想那蚩尤与黄帝开战,连战三年,如果一仗定胜负,何必要连打三年?再说,敌军无论是谁,他们不敢正面与我交锋,只是暗箭伤人,这说明他们全是步兵,根本不敢与我强大的骑兵对阵,于是只好做缩头乌龟。下次战斗,只要我们咬住敌军不放,定可大获全胜。”
这阿谀能的一番话说的也的确有理,令阿古康和四名大将又立即振作起来,阿古康向阿谀能问道:“请问军师:下一步当如何处之?”这阿谀能道:“且休整三天,三天后起兵,我军不宜行军过快,待发现敌军后再向其发起攻击。”
闲话休说,三天后,阿古康率领大军逼向涿鹿。正行间,忽然发现前面有一支步兵,看打扮是中原装束,这才明白蚩尤已经战败,原来前面的就是黄帝的军队。一想到上次损兵折将竟败在这些士卒手中,这阿古康和他的将士们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们催动坐骑就向敌军冲去。哪知这些黄帝的士卒突然间杳无踪影。正在彷徨之际,忽见远处又有一队步兵在向他们招手,把那阿古康气的哇哇大叫,立即命大军追上前去,哪知冲在前面的士卒连人带马纷纷坠入陷马坑中,后面的士卒也勒不住缰绳,也纷纷砸在坑中人马的上面,顷刻间已将陷马坑填平。在盛怒之下,阿古康也无暇多想,只知挥鞭命士卒向前冲锋,这后面的士卒就踏在前面坑中士卒的身体又向前冲去。两道陷马坑相距仅三十丈,这些骑兵刚越过第一道陷马坑,转眼间又坠入第二道陷马坑,顷刻间又将第二道陷马坑填满。这阿谀能一看势头不好,大声喊叫想让士卒停止前进,但面对一片震天的人喊马嘶声,那阿谀能即使喊破嗓子,又有谁能听到?他本想勒转马头往回跑,但面对后面飞驰而来的无数战马,如果自己稍有停顿,就会被飞驰而来的战马撞翻,于是也只好硬起头皮,随着如飞的战马向前奔驰,转眼间,他们就来到黄帝大军布置的第二道防线,冷不防竟陷入到绊马索阵内,那些奔驰的烈马突然被绊马索绊往,只听烈马发出一声悲鸣,顷刻间人仰马翻,那后面飞驰而来的骑兵勒不住缰绳,连人带马又被撞翻在地,一时间马嘶人哭,倒地一片,阿古康的两千五百名骑兵,几乎全部倒地,恰在此时,只听战鼓动天,黄帝大军万箭齐发,阿古康、阿谀能,还有四员大将,虽然没有落马,但均被飞来的乱箭射死,那些侥悻没有坠马而死的士卒哭爹喊娘,没命的向北逃窜,又遇黄帝大军四面合围,如不是力牧按照军师吩咐,故意放走了四五十名荤粥士卒,这阿古康的两千五百人马则无一生还矣!

黄帝大军打扫战场,获战马两千匹,并发现伤兵三百余人,黄帝命众将士对其包扎救治,好生照料,这些伤兵无不感激涕零。
且说这些从战场上逃出的四五十名荤粥士卒,没命的向北奔跑,一口气跑出十多里路,这才回过头来向后面看了一下,发现没有敌军追来,于是不约而同的瘫倒在地,张着口大喘粗气。回想着刚才战场上的一幕幕情景,一个个心惊胆战,余悸未消。虽然是虎口余生,但他们却并不痛恨这只老虎,而是非常痛恨将他们送入虎口的大王和军师。他们实在不明白,自己本来生活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打别人?去杀人家?这四五十名士卒,一个个怀着无比的惊恐和对自己大王的怨愤回到自己的部落,全族的男女老少发现三千人的大军只逃回了四五十人,自己的亲人都在涿鹿战死,无不悲痛欲绝。再听到这逃回来的人讲述着战场上的惨烈场面,又都纷纷痛恨其自己的大王,如果要不是他向黄帝大军开战,自己的亲人焉会战死沙场?此时,那些逃回来的兵卒突然想到,要是黄帝大军杀来可怎么办?他们的想法立即在整个部落传开,全部落的人立即陷入极度恐惧之中,于是就飞快跑到部落中的几位长老家中,讨教救命之策。
再说部落中的这几位长老,一个名叫阿本善,一个名叫阿本贤,一个名叫阿本仁,他们原本就反对大王南征,但大王却不听他们的意见,竟偏听奸相阿谀能的祸国殃民之言,终究落到全军覆没的下场。他们虽也承受着丧失亲人之痛,但最让他们担心的也是害怕黄帝大军前来征讨。如今见全部落的妇孺一齐涌来,说明人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于是三位长老在一起商量之后,推举阿本善向全族人讲话。只听这位长老说到:“族人们:你们知道,我们几位长老是反对我们大王南征的,但因奸佞当道,大王听不进我们的意见,如今落得大王和全军将士死于非命,使我们大家痛失亲人。我们几位长老和大家的心情一样,一是都有失去亲人之悲痛,二是最担心黄帝大军前来征讨。如果是这样,我们全族的男女老幼必将面临血光之灾。如果现在我们逃难,可我们这些老弱妇儒又能逃往何处?如果逃到最近的其他部落,也要在大漠中步行三天,别说是老弱妇儒,就是青壮年男子也必将会被大漠吞噬,更何况我们的大王是以武力让别的部落臣服的,即使逃去,我们的男人别想活命,而女人也只能沦为奴隶。为今之计,我们要想活命,也只有去求告黄帝,让他网开一面,放我族人一条生路,我族世世代代皆愿臣服黄帝之国,年年进贡,永不发动战争了。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向黄帝大军献上良马两千匹,牦牛三千头,羊一万只,虽然我们今后的生活苦一些,但别无良策呀!”说到此,这阿本善长老竟流下泪来,并又接着说道:“如果黄帝是一位仁德之君,他或许会同意我们投降,但如果他是一位暴君,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你们可以设想,他要是带领大军把我们全族人给灭亡了,我们所有的财物不就全归他们了吗?”说到此,全族人无不骇然,众口齐声说道:“一切全凭长老安排,但愿上天保佑,黄帝是一位仁德之君。”
阿古善见全族人意见一致,于是就说到:“既然全族人同意老朽之见,事不宜迟,太晚就怕产生变故,请大家立即回去准备马匹、牛羊,明日可让归来的五十名士卒,换去士卒衣服,驱赶上我们的贡品,随同我们三人,前往涿鹿拜见黄帝陛下,求他网开一面,放我族人一条生路。”
这里不说荤粥族人准备马匹牛羊欲求告黄帝赦罪,且说黄帝这次战败荤粥之后,心中十分高兴,命风后让全体将士休假三天,欢庆胜利,并不忘受伤的荤粥士卒,在生活上给予更好地照顾。转眼间又过了三天,黄帝君臣在中军议事,忽报有三位荤粥长老在帐外求见,黄帝立即命令请进。只见从帐外走进三位耄耋老人,鸡皮鹤发,由帐外即行三步九叩之礼,至黄帝龙案前叩头于地,口称:“荤粥草民阿古善、阿古仁、阿古贤拜见大黄帝陛下,祝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黄帝道:“三位长老请起,一旁赐坐。”三位长老长跪不起,口称:“敝国大王罪孽深重,不听老朽等人良言相劝,妄兴不义之师,冒犯天威,死有余辜。可怜我荤粥百姓,现只剩下老弱妇幼,万望黄帝陛下能怀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免其对我荤粥进行惩讨,放我族人一条生路,我荤粥族人必将世代感激陛下天恩,愿意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决不敢扰乱边境,但求有一生息之地。所以,今特向陛下献上良马两千匹,牦牛三千头,羊一万只,现在城外待命,望陛下派兵收下,权作我王冒犯天威的小小补尝。”说毕叩头不止。
黄帝见此情景,立即命侍卫将三位长老扶起,并再次赐座。黄帝道:“我军与蚩尤交战,原是蚩尤侵我中原,屠我百姓,为了社稷百姓安危,我不得不与其决以死战。我国与荤粥并无交恶,怎奈你们的大王自恃一统大漠,认为国力强盛,不仅扰我边境,而且妄兴不义之师,以卵击石,终究落了个全军覆没、葬身沙场的下场。倘若你们大王当初能听信汝等之言,我们两国和睦相处,怎会兵戈相向,让汝之族人有痛失亲人之苦?至于三位之请求,孤也早有此念,若不然,大军乘胜追击,敝国百姓焉能活到今日?”
这三位长老听到此处,又立即跪地,口称:“谢陛下隆恩!”“黄帝道:“三位长老免礼,请坐下说话。”这三位长老归坐,黄帝继续说道:“孤深知,此次两国交兵,纯属你们大王穷兵黩武所致,而百姓是无辜的,经过此战,部落中的青壮年男人几乎全部死在战场,剩下的老弱病残、孤儿寡母将度日弥艰,目下天气已逐渐转冷,而汝族人全靠牛羊为衣食才能度过漫漫冬日,故此汝等所送贡品,除马匹外,一律退回。”三位长老听到此处,已感动的涕泪双流,又立即跪地叩头不止。
这正是:风后施计平荤粥,黄帝仁德播九州。
从此干戈化玉帛,大漠内外征战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三十三回黄帝仁德播四海万国诸侯会釜山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