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黄帝梦游华胥国细论天下太平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三十七回黄帝梦游华胥国细论天下太平治
前面几回书集中讲述了炎帝,也讲到了炎帝儿女、子孙的一些动人故事,现在回过头来再继续讲述我们另一位老祖宗黄帝的故事。
话说黄帝被万国诸侯大会推选为天子之后,干戈不兴,天下太平。据史书记载,此时黄帝已即位十有五年,深受天下人爱戴,但看到天下百姓生活的还是很苦,所以食不甘味,面容憔悴,心情十分不爽。这天早朝,黄帝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当今天下虽然太平,但百姓们的生活仍是太苦了,朕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同时我也在想,这好日子到底又会是什么样的?如何能让天下百姓永远过上太平生活?因此,朕想好好思考一下,所以决定从明天起,将治国重任全部交给左右二相,朕将离开宫中,就住在偏殿的大庭里面,也不让宫妃们侍候,想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静心思考一下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政方针。请诸位爱卿务必勤勉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朕之所望。”
右相大隗奏道:“陛下所言乃是关乎天下百姓福祉的大事,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微臣一定殚精竭虑,尽心国事,请陛下放心。”
左相风后也接着奏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必当与隗相同心协力治理国事,只是陛下这些日子面容憔悴,还应多加保重身体才是。”
次日上午,大隗让宫人将偏殿内铺设了床帐被褥和一切起居用品,黄帝叮嘱大隗和风后,在三个月之内,不要让人打扰,并撤掉了计时器,减少了膳食,也不让宫人侍候,自己一个人住进了大庭里。
在不知不觉间,三个月已经快要过去,黄帝已好多个晚上没有入睡了,但直到现在仍未思索出一套特别好的治国良策,甚至连一个让百姓们过上好生活的模式也没有设想出来。所以,这一天早上,黄帝感到十分困倦,于是就免去了早膳,并吩咐宫人不要打扰,他静卧在玉床上,准备好好地睡上一觉。此时已过了辰时,在不知不觉间,黄帝已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他遇见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请问此地是何国家?老者答道:“此乃华胥国也!”黄帝又问:“您听说过有一个中国吗?”老者回答:“听说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中国,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我们华胥国的女儿曾远嫁到你们中国,与一个名叫雷祖的神人结婚,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黄帝谢过老者,开始了在华胥国的漫游。
诸位:黄帝梦中去到的华胥国在什么地方?黄帝所见到的华胥国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列子》一书作了这样的叙述:“华胥氏之国在弇(音烟)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扰不知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睡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音至,意为被绊倒)其步,神行而已。”
将《列子》的这段话译成白话,即是:这个华胥国在日入之地的弇州之西,台州之北,距中国不知有几千万里,绝不是舟车足力所能到达,因此,只能是神游才能到达的地方。在这个国家里,没有师长,所以,人不分高低尊卑,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这里的人们无任何和嗜好,他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们不知生之乐,不知死之痛,无灾无病,无忧无虑,无爱无憎,无畏无惧,人与人之间,既无尔虞我诈,也无亲亲疏疏。他们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既能在空中疾奔,又能在空中睡觉,满天迷雾挡不住他们的视线,雷霆万钧也搅乱不了他们的听觉,事物的美丑善恶迷惑不了他们的心智,山岳沟壑也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黄帝见到华胥国的人生活的如此美好,不由的大声惊叹道:“妙哉,华胥也!”这一声惊叹,把黄帝从梦境中惊醒,梦中的世界让他十分向往,便立即将大隗、风后、力牧、大鸿和太山稽等大臣招来,向他们讲述了休息这三个月他所思考的问题和今日梦中的情景,黄帝说:“朕三个月来清心寡欲,殚精竭思者,一是如何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怎么样才能治理好天下的方法。但是,这种更好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将天下治理的更好?朕的心中无数矣!从天皇太昊伏羲到现在,不觉已过去两千余年矣,在这两千多年里,没有任何一个好的榜样可以让我们借鉴,这是因为我们走的不是前人走过的路,也做了许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虽然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许多,但是,百姓们的生活仍然很苦,作为人君者,岂能为今日的这一点点辉煌所陶醉?也就在朕百思而无一获的时候,疲而睡矣,于是就做了一个刚才与诸位爱卿所说的那样一个梦。夙闻天皇太昊伏羲之母乃华胥氏国之女,岂料孤今日竟梦游华胥国矣,想这华胥国里,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崇尚自然,不忧生死,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从没有利害关系,也根本不会出现称虞我诈的现象,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华胥国人的生活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至于如何能让天下百姓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这就是治理天下的方略了。”黄帝的一番话令众位大臣惊叹不已。

诸位:书说到这里,可别认为这全是说书的杜撰的。上述故事记载在《列子》一书中。《列子》成书很早,系距今三千多年周朝时的列御寇所撰。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道家有《列子》。汉.班固自注曰列御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现存的《庄子》书(成书于战国,庄周所著)中有二十二次提到列子。说书的只是将古文译为今文而已。黄帝梦中的华胥国,应是先人们心目中憧憬的美好社会,也可称之谓东方民族的伊甸园。
好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且说黄帝继续对诸位大臣说到:“适才所言梦中情景,朕也自知有些是不能实现的。譬如‘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既能在空中疾奔,又能在空中睡觉,满天迷雾挡不住他们的视线,雷霆万钧也搅乱不了他们的听觉,事物的美丑善恶迷惑不了他们的心智,山岳沟壑也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仅能算做是‘神行而已’,或许我们的后代子孙有朝一日会实现这样的梦想。但是在其它方面,梦境还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之处,朕最为向往的是人们崇尚自然和不忧生死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朕认为“自然”就是指万物了。它不因人生,不因人长。为人者,只是万物之一种。所谓崇尚自然,乃是指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既然生了万物,万物就必然有各自的生存之道。人虽为万物之长,但决不能违其道而行之。更何况人以百谷果蔬和其它禽畜为食,住的穿的用的,所有东西无不来自于自然。但是,天地有四季寒热之分,百谷果蔬有春种秋收之限,而为人者,必须顺应天地之纪(顺应天地四季的变化规律),幽明之占(预知阴阳五行的变化),死生之说(创制表现人们死生的仪制礼则),存亡之难(研究国家安危的存亡规律),依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养殖禽畜和种桑、养蚕、缫丝,更要观察研究日月星辰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使它们为人所用。万物的种类虽然很多,但能为人用者有限,必须节用水火财物。更要爱护山林水产,按规定收采林果和捕捉猎物,节约用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才能作到崇尚自然矣。”
黄帝的一番议论,令五位大臣十分佩服,他们时而发出一片赞叹,时而鼓起双掌,连连说好。黄帝喝了几口茶水,又继续说道:
“当人与自然和谐之时,自然就会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衣食用品,如果采之过度,用之过滥,必将为人们带来灾难矣。但是,人与自然和谐,只是让人们不忧生死的第一步。
不忧生死,必须衣食无忧。要想让人们无衣食之忧,作为人君,必须做到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也就是说,为君者要少考虑自己的享受,多给予天下百姓以实惠;要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但对天下百姓要宽而待之。要权衡天下之财富,勿使富者富而贫者贫,要让天下百姓人人都有饭吃。为君臣者还必须以自己的智慧开导民众,要轻税役,还利于民;刑于法,而顺于民;是以贤者处其上而不浮华,不肖者(品行不好者)处其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无冻馁之民。如此,这仅是让人们不忧生死的第二步矣。
人之寿命,长短不一何也?或天灾、或,或者疾病所使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虽不可免,则因人而起。当天下太平之时,疾病则常常使人短寿。朕兄炎帝晚年从事医药研究,撰写了《本草经》,此乃万世不朽之著作。但是,朕观之仍有不足之处。《本草经》偏重于药学研究,而对病因、病症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则显得不足也。朕计划将于最近准备着手这方面研究,以使天下百姓有病能得到医治,如此则实现了让人不忧生死的第三步矣!
人与人之间只有作到和平相处,才能不忧生死。而要和平相处,必须要消除尔虞我诈和各种邪恶之举。要想作到这点,则要对民众进行教化,使每一个人都崇尚爱心。欲教化民众,又必须从君臣者做起。只要为君臣者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养民不苛,以仁义为先,明其教令,而为防范邪恶则以刑法相辅,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恶者赏,如此,民安乐而相亲,知仁义而不相欺,此乃实现了让人不忧生死的第四步。只要实现了以上四步,天下百姓的生活已与华胥国无异也!如此,天下才能真正达到永享太平矣”
黄帝不仅将梦中华胥国人们的生活情景讲给几位大臣听,而且还将如何实现梦中华胥国人们享受的不忧生死、崇尚自然的太平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几位大臣听后,非常赞成,无不拍手叫好。黄帝道:“既然大家同意,朕想如果能用二十多年时间,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已经不错了,但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制定方略,为此,请五位爱卿从即日起,共同切磋,在一个月内提出相应的实施办法,让朕过目后立即颁布实施。此外,朕准备从明日起,将治国重任仍交给大隗和风后二位贤相,无特别情况,不要打扰朕,朕意欲寻访天下名医,并利用数年时间,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几位大臣共同回答:“谨尊陛下诣旨。”
这正是:黄帝梦游华胥国,一心思虑治国策。
百姓不忧生死事,天下太平从此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三十八回为解民疾访神医黄帝君臣岐山行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