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为解民疾访神医黄帝君臣岐山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三十八回为解民疾访神医黄帝君臣岐山行
话说黄帝根据梦游华胥国中的情景,向大隗、风后、力牧等五位大臣提出了四条治国方略,即一是要教育百姓崇尚自然,节用水火财物,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平衡。二是要权衡天下之财富,勿使富者富而贫者贫,要轻税役,还利于民;刑于法,顺乎民意;要让四海之内,无冻馁之民。三是尽快开展医学研究,使天下百姓有病后能得到医治。四是人与人之间要作到和平相处,要消除各种邪恶之举。因此就要对民众进行教化,使人们崇尚爱心。在对民众进行教育的同时,又以刑法相辅,使人们知道邪害民众者有罪,进善举恶者有赏,使民安乐而相亲,知仁义而不欺。只要实现了以上四步,天下百姓则不忧生死,与黄帝梦中的华胥国太平生活无异也!
以上四项,除医学研究之外,其它三项黄帝让五位大臣共同研究,让他们在一月内制定出具体实施办法,而黄帝也准备将治国重任交由大隗和风后等臣子处理,决定利用数年时间从事医学研究,以解民疾病之苦。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月之后,大隗、风后、力牧、大鸿、太山稽已按照黄帝的旨意,分别制定出了三个治国方略,黄帝审阅后命立即颁布实施。在此期间,黄帝则经常深入民间,四处了解何处有精通医学的世外高人,准备亲自寻访。
这一天上午,黄帝来到了京城的集市,看到有几位牵着马,驮着皮毛货物的商人,黄帝走上前向他们施礼问道:“客人是何方人士?做何贸易?”客商答道:“某等乃雍州之西人也(即今陕西甘肃之西),专做以皮毛换取中原粮食和丝绸贸易。”黄帝又问:“汝等可知何处有医术高明之人?”客商答道:“某等路过岐山之时,因路途偶受风寒,头疼发烧不止,幸遇一位名叫做雷公的医人,他用金针在我们的头部和手上扎了几针,头疼立时而止,身子骨也不疼了。他又给我们了一大包草药,让我们到山下农户家里煎服,说只要一出汗就会好的。我们对他说:‘您的医术实在太高明了,特别是那金针治病的方法实在太神奇了’,而他却说:‘我的医术算不了什么,比起我的老师岐伯那可差的太远了。’我们以重金付给他报酬,但他却说什么也不要,像他这样的医术和医德,真是天下少有啊!按照这位医者的吩咐,我们在山下农户的家里将草药煎了,大家喝后,出了些汗,烧也止了,我们就病愈上路了”。
黄帝听了,立即想起数年前那个创制军乐的岐伯,听大隗说这个岐伯就非常精通针灸和医学,听说他家就在岐山山中。于是就急忙询问这位神医的详细地址。这位客商答道:“我们是在岐山的山间小道上遇见这位医人的,也说不出详细的地址。当时,这位医人正从山上采药而归,他见我们几人病倒在路旁,于是就主动提出为我们施治。我们曾问农家,这医人住在哪里?农家说这些医人并不在山下,说他们好像是住在深山里面,只是他们偶尔采药路过此山,只要见到病人,就随时为病人治病,也从来不要酬劳,但他们也从来不说自己住在什么地方。”
黄帝谢过客商,虽然了解不到这位神医的详细地址,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但至少知道神医们是在岐山一带采药,仅此已让他喜出望外。他决心亲赴岐山,一定要寻找到这位神医和他的老师。
到了次日早朝,黄帝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朕已获悉在岐山有数位神医隐居,医术极为高明,朕欲亲赴岐山拜访,特命力牧、鬼臾区和大挠同行。自今日起国家政事乃交由大隗和风后二相处理,请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如有难决之事,多向二相请教。”百官齐声答道:“谨尊帝命”。
当天下午,黄帝命力牧挑选了三名车夫,两名厨师,准备三辆马车和一应生活用品。黄帝还特别交待力牧,将马车用木片做成箱形,设上门窗,既可挡风御寒,又便于夜晚就寝。为了不惊扰地方百姓,君臣人等一律换上百姓服装,车窗门帘一律不得用丝绸之物。黄帝又命鬼臾区演绎八卦,推算黄道吉日,作好各项准备。
三天后正是黄道吉日,这天早上,黄帝辞别大隗、风后和四位爱妃,君臣人等离开京城向岐山进发。黄帝与鬼臾区和大挠同坐在一辆车内,力牧与两名厨师骑马跟随,另外两辆马车,一辆车内载着生活用品,另一辆车专门为迎接几位神医而设。
此时已是初秋天气,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田野里,那挺拔的高梁,那沉甸甸的谷穗,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黄帝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出过京城了,所以当又一次看到这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时,感觉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惬意。
由黄帝京城到岐山,不下千里之遥。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又是飞机,又是火车、汽车,日行万里早已不在话下。而在上古之时,那不宽的土石山路,已是最好的阳关大道;那马拉的木轱辘大车,已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坐着车日行四、五十里,已是最快的速度了。黄帝君臣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在这一日中午时分,终于来到岐山附近。两名宫人立即埋锅造饭,黄帝君臣草草用了点午饭,也顾不得休息,就让宫人看护住车马,即开始寻访神医。为了不惊动当地百姓,黄帝不准大家说出自己的身份。他们走访了许多农家,这些农家说的与客商一样,说他们只是在山上打柴时偶尔遇见过采药人,也只有人病倒在山上时,才被这些采药人救治。至于他们到底住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当晚,黄帝命宫人做了许多干粮,准备次日进山寻找。

且说次日早上,黄帝君臣用过早膳,让两名厨师看管好车辆马匹,君臣四人向山区进发。这岐山乃是一座山脉,由数不清的大小山头组成。这里比起具茨山来,山势更加高大,更加险峻。山与山之间,沟豁纵横,溪涧遍布,并且山林茂密,荆棘丛生,几乎无路可走。在这里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黄帝君臣从早上走到中午,披荆斩棘,连续走了好几个山头,竟连一个人影也没有见到。此时饥肠辘辘,他们只好来到一处山涧,简单用了点干粮,喝了点泉水,稍作休息。黄帝道:“朕与诸位爱卿,进山已半日,别说寻找神医,哪知竟连一个打猎的也未遇到,如之奈何?”
力牧道:“想来这神医不一定每天都要上山采药,或者他们去到别的山上采药去了,故尔我们不曾遇到。依臣之见,下午我们返回时不从原路走,但必须在日落前回到营地,在此期间,我们说不定会得到一些线索。”鬼臾区和大挠也说道:“即使今日见不到,明日再去其它地方寻找,我们一定会找到他们的。”黄帝道:“诸爱卿说的甚是,我们既然来到岐山,就一定要找到神医,决不能半途而废。我们现在动身吧。”于是,力牧在前面开道,鬼臾区和大挠搀扶着黄帝又迈向另一座高山。大约到了酋时,力牧说:“现在离太阳落山大概还有一个多时辰,我们必须向营地方向前进,否则,等到天黑就不安全了。”看着西下的斜阳,黄帝只好点了点头,向着北方的山岭走去。
也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黄帝君臣走出山谷,已能望见停在不远处的马车了。也恰在此时,发现后面有人走来,黄帝君臣驻足向后看去,只见有两位年青人,手持弓箭,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抬着一头大黑熊急促地走来。力牧不等黄帝开口,立即迎上前去躬身施礼,口称“二位壮士好神力呀!这头大黑熊足有三四百斤,二位抬着它竟健步如飞,令在下好生佩服!”这二位猎人见来人很有礼貌的夸奖他们,只好将猎物放在地下,双手抱拳还礼,并问道:“汝等是哪里人氏?为何到此行走?”力牧答道:“吾乃力牧是也,那位即是当今天子黄帝陛下也,那两位是陛下的大臣……”不等力牧说完,这两位猎人立即抢前几步,来到黄帝面前跪于尘埃,口中说道:“猎户姬勇、姬猛叩见陛下。小民不知陛下到此,有失迎迓,望陛下恕罪。”说着话叩头不止。黄帝立即将二人扶起,口中说道:“壮士免礼。向二位问话的这位是孤之大将军力牧是也。”这二位猎人立即转身向力牧和另外俩位大臣施礼。黄帝道:“朕这次来到岐山,是为了寻访名叫岐伯和雷公的两位神医,朕与几位臣子进山探寻了一天,无果而归。想来壮士每日上山打猎,一定会知道神医的行踪,请二位壮士赐教。”说着话,黄帝命大家围坐到路旁的大石上说话。那位名叫姬勇的说道:“小民兄弟二人以打猎为生,不断深入岐山的深山老林。在前年秋天,我兄弟二人猎取一头大黑熊时,黑熊中箭倒地,小的走到黑熊身边,正欲再给它补上几刀,哪知这黑熊又突然蹿起,向小的扑来,如不是小的躲闪的快,小的就没命了,尽管如此,小的左腿肚还是被熊爪抓伤,小民的兄弟赶紧上去把黑熊杀死,虽然小民的兄弟立即撕下衣服为小民包扎伤口,但因伤及筋骨,一直流血不止,疼痛难忍。我兄弟二人正在发愁之时,只见一位青年汉子从对面山坡上飞快赶来,他放下背上的采药竹篓,迅速解开了我腿上的扎布,从怀里面取出一些药面撒到伤口上,说也奇怪,疼痛立止,血也不流了。他又解下了自己腰中的干净腰带,为我包扎了伤口。他对我说回家后歇息几天就会好的。我问他怎样才能报答他的恩情,他说救死扶伤乃医者之天职也。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说他叫雷公。再问他住在哪里,他只是用手向南面的大山指了指。自用了他的药之后,我的腿也不疼了,并且还能与弟弟一起把那头黑熊抬回了家。过了六七天,我的腿伤就完全好了。自此后,我一直念念不忘为我治伤的神医,因为我心里清楚,如果不是他为我治伤,我的这条腿肯定就残废了。我也曾向南面走了许多大山,但一直没有找到他们。又过了几个月,我兄弟二人在打猎时,忽然发现为我治伤的那位神医,他正在一处山坡上采药。我们也不敢惊动他,心想他不告诉我们住的地址是不愿外人打扰他们,但我们总想找到他们的住址,以便报答他们。于是我兄弟二人悄悄地跟在他的后面,从上午一直跟到下午,在半下午的时候,神医背着他的竹篓向西南方走去,我们兄弟二人仍是悄悄地在后跟随。在太阳落山前,我们发现他走到一座小山的南面,那里有几间茅屋,只见他走近茅屋,还有两三个人举起手与他打招呼,想必那就是他的家了。当天晚上,我们兄弟二人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宿。第二天,我们决定猎取一只梅花鹿献给神医以报答他们为我治伤。我们兄弟二人跑了好几座山头,终于在半下午猎取了一只梅花鹿,在太阳落山前我们赶到神医们住的地方,悄悄地将鹿放到他们门外的场地上,然后大声说道:“感谢神医为我们疗伤,我兄弟二人特送梅花鹿一只,以表心意。”说完话,我们立即钻进丛林。当晚,我们兄弟俩又住在那个山洞里。第三天,我们用了一天时间才从神医们住的地方返回。”
猎人的话说完了,黄帝和三位大臣听了十分高兴。黄帝不仅称赞这位神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且还赞扬这兄弟二人知恩图报,又苦苦寻找到这位神医。
这正是:为解民疾访神医,不辞辛苦行千里。
五千年来帝王多,如此执着唯黄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三十九回访岐伯猎户引路受帝命神医出山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